韓戰戰俘拒絕回美國,五十年後成中國知名教授,卻有件後悔事

2021-01-08 喜歡有趣的文字

嗨嘍!大家好,這裡是有趣的文字。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韓戰這一戰不僅打出了中國人的底氣,也打出中國人的尊嚴。

豺狼來了我們有長槍,朋友來了我們可有好酒,中國人民解放軍對於戰俘一直採取優待政策。於是,韓戰結束後共有20名美國戰俘和1名英國戰俘不願回國,自願待在中國發展,其中便有美國人溫納瑞斯。

在中國五十餘年的生活,溫納瑞斯成了不僅娶了個中國媳婦,還成了大學裡的知名教授,學生們都親切地稱他為「老溫」。在中國生活這麼久,他心裡卻有一件後悔事。

小鎮青年

1922年3月,詹姆斯·喬治·溫納瑞斯出生在美國賓夕法尼亞的一座小鎮。他出生一個工人家庭,父親微薄的工資養活著一個家庭。所以,從小溫納瑞斯就一邊打工一邊上學。

高中畢業後,溫納瑞斯索性就參軍了,成為了美國陸軍的一名士兵,參與了二戰太平洋戰場上美國對日本的作戰行動。

退伍之後,溫納瑞斯回到了小鎮上。迫於生計,他於1950年9月再次參軍。兩個月後,韓戰開戰,這一年,溫納瑞斯28歲。他和眾多同伴被上級派到北緯38度以北的平壤地區。這是他第一次背井離鄉,也是最後一次。

1950年11月28日,美軍發動「聖誕節結束韓戰的總攻勢」。這群美國人驕傲並且天真地認為,中國這個剛剛建國的國家,這個經歷無數磨難的國家,根本不會是也不可能是他們的對手。但是生活也有萬一,上帝也有睡著的時候。

那一晚,中國人民志願軍將「聯合國軍」和南朝鮮李承晚軍隊引誘到預定地區後,發動第二次反攻。那一晚,蒼茫的雪原上是激烈的槍聲,和平、生命、自由也再次被改寫。

那一晚,信心十足的「聯合國軍」和南朝鮮軍隊四處潰逃。那一晚,溫納瑞斯被四面突發的陣陣槍聲驚醒。還未等反應過來,他們已經成為了中國人民志願軍的俘虜,被送至朝鮮碧洞第戰俘營。此時,溫納瑞斯來到朝鮮才一個月。

被解放的戰俘

後來,溫納瑞斯說:「被俘以後,我的人生才真正的解放。」

在戰俘營兩年八個月的生活,溫納瑞斯沒有受到一次打罵。在戰俘營裡,俘虜的生活甚至比戰士們的生活還要好,他們每天都能吃上鮮麵包、雞蛋和肉。

志願軍尊重他們的飲食習慣與宗教信仰。美國的感恩節、聖誕節,英國的加冕節,土耳其的古爾邦節、開齋節,有時候戰俘營一連幾日都是節日的氣息。慢慢地,戰俘營裡的士兵們也與志願軍打成了一團。

海明威在《老人與海》中寫道「人可以被打倒,但絕不可能被打敗」。當一個人的信念開始動搖,那麼他的步伐便不再堅定。當一個人徹底放下心防,也是他脆弱之時。這場戰役,從內裡美軍就已經戰敗了。

留下來就是正確的選擇

1953年7月27日,韓戰停戰談判在歷時兩年後終於達成協定。本來應該按照《日內瓦公約》交戰各方應遣返所有戰俘,結果美國總統杜魯門當方面破壞公約,發布「自願遣返」政策。便有21名美國人和1名英國自願留在中國,投身社會主義建設。

當時有不少人認為他們這種決定是愚蠢的,甚至給他們套上「叛國」的帽子。但是,溫納瑞斯明白,這是正確的決定。

來到中國以後,中國政府授予他們「國際和平戰士」的稱號。並且給了他們四個選擇,上大學、去工廠、下農場或者閒住。左右思量以後,溫納瑞斯選擇去工廠。於是,他被安排到山東濟南製造廠做了一名工人。

此後的九年,與他同時來中國的同伴有的因病去世,有的因為思想、工作等原因申請回國。同行來的21人,共有18人離開,1人病死。而溫納瑞斯一直堅定地留在中國。

1962年,經過工廠推薦,中國紅十字協會保送他上了中國人民大學。大學生活一晃而過,畢業之後溫納瑞斯沒有去大公司,而是又回到了濟南造紙西廠。1977年開始,溫納瑞斯加開始在山東大學等高校進行英文口語授課。

尼克森訪華之後,中美關係開始緩解,溫納瑞斯也踏上了回鄉之旅。第一次回鄉是1976年,一踏上美國領土,有不少美國組織向他拋出橄欖枝,邀請他介紹他在中國生活和工作的經歷。

本來只打算待一個月地溫納瑞斯,硬是待足了11個月。在這11月裡,他遍訪美國47個州地大中城市。美國200多家媒體對他進行過追蹤報導,形成了一股「溫納瑞斯熱」。

這是世界上有人喜歡你,就有人討厭你。有的人認為溫納瑞斯是「和平使者」,是促進中美關係的功臣。也有人認為他是叛徒,是中國派來的間諜。他在洛杉磯母親家中居住的時候,聯邦調查局就曾在鄰居家安裝竊聽器對他進行監視。

後來溫納瑞斯兩次回鄉,但都待了不久就匆匆回到了中國。有人就問他,明明美國經濟要比中國好,他為什麼還要回到中國。

溫納瑞斯說:「美國是個只認『錢』的國家,人情味淡薄,不少老年人晚年生活相當悲慘。中國有句話叫做『落葉歸根』,我的根在中國,我要死在中國母親的懷抱裡,我的骨灰將來要灑在黃河裡。」

也有人問過他來到中國五十年,有沒有什麼後悔的事情。他說,唯一後悔的事情就是沒能早點來到中國。

2001年,溫納瑞斯因病去世。家人按照他的意願,將他葬在濟南。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我們自古就奉信「有容乃大」。我們歡迎有善意的朋友,對待敵人也不會忍讓。時間,會見證一切。

相關焦點

  • 1953年,朝鮮停戰協議籤訂後,那些不願回國的美軍戰俘後來怎樣了
    1953年,美國在板門店籤訂了《朝鮮停戰協定》,宣告韓戰結束。隨著戰爭的結束,戰俘怎麼辦呢?他們是回國,還是繼續留在戰爭所在國?對於一國軍人而言,戰爭結束後回國是最好的歸宿,也是本國希望的。如果不是,該國肯定要認為繼續留在戰爭國的戰俘是叛徒。
  •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志願軍在朝鮮又待了5年?這五年都做了啥?
    1945年8月9日,三八線誕生,這成了日後朝鮮戰場的導火索。接著到1949年1月開始,三八線不斷爆發衝突,短短幾個月時間便有兩千多起。隨著衝突的增加,也不斷升級,1950年6月25日終於大規模爆發了。這天拂曉,朝鮮戰場爆發,不料開戰沒有多久,聯合國軍便介入。不僅幹涉戰爭,還轟炸丹東地區,試圖將戰火燒至鴨綠江邊。
  • 01年奧運會申請成功,有美國人知道這是中國第二次舉辦奧運會
    1953年7月27日,中朝及聯合國軍代表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至此,歷時2年零9個月的抗美援朝戰爭宣告結束。面對俘虜的聯合國軍方面人員12773人,中國有些為難,在與美國溝通後,確定了以下規則: 「自願遣返」:主張選擇遣返的戰俘一對一交換,交換後一方尚餘戰俘與他方所拘留的外籍平民和選擇遣返的平民進行交換,不選擇遣返的戰俘一律釋放為平民。如戰俘不想回自己的國家,可選擇去參戰的國家,只要對方國家接收即可。
  • 歷史上的7月27日:韓戰結束(組圖)
    朝鮮人民歡送中國人民志願軍歸國  朝鮮停戰談判自1951年7月至1953年7月,經過曲折複雜的鬥爭,終於在1953年7月27日在板門店籤訂了《關於朝鮮軍事停戰的協定》。    協定的主要內容有:自協定籤訂後十二小時起,雙方停止一切敵對行為;以雙方實際接觸線為軍事分界線,雙方各自由此線後撤二公裡,以建立一非軍事區,自停火之日起停止向朝鮮境內增援部隊和武器,並組成軍事停戰委員會和中立國監察委員會進行監督;停戰協定生效後六十天內,雙方將一切堅持遣返的戰俘分批直接遣返,將來予直接遣返的戰俘交中立國遣返委員會處理;雙方軍事司令官向有關各國政府建議
  • 勢不兩立卻又心照不宣,為何韓戰未能發展成第三次世界大戰?
    新中國的加入,使韓戰再度升級,進而成為二戰以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熱戰。但,即便是19個國家在朝鮮半島慘烈廝殺,這場戰爭最終也沒有演化成第三次世界大戰。那麼,為何第三次世界大戰未能在朝鮮引爆呢?因為杜魯門很清楚,新中國和朝鮮都追隨蘇聯,而蘇聯是一個足以令包括美國在內的整個西方國家都膽戰心驚的存在。特別是1949年蘇聯成功擁有原子彈之後,意味著蘇聯有對西方國家進行對等核打擊的能力。所以在1950年11月30日杜魯門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可能使用原子彈時,英國首相艾德禮才慌忙跑到美國協商,因為美國可以核轟炸新中國或朝鮮,蘇聯就可以報復歐洲,包括英國。
  • 韓戰的戰敗對美國有多大的影響?
    韓戰,儘管慘勝,卻讓狂妄自大、不可一世的美國人記住了一個絕對惹不起的國家,那就是中國!當美國1945年8月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扔下代號為「小男孩」和「胖子」的原子彈之時,就已經成為全球軍事霸主,手握核彈大殺器,捨我其誰!然而,卻在5年後爆發的朝鮮戰場上威風掃地,顏面盡失,倍感恥辱!
  • 1953年韓戰結束
    1953年韓戰結束
  • 把韓戰打成第三次世界大戰?美蘇:不!我們不約!
    所以在1950年11月30日杜魯門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可能使用原子彈時,英國首相艾德禮才慌忙跑到美國協商,因為美國可以核轟炸新中國或朝鮮,蘇聯就可以報復歐洲,包括英國。
  • 美國人眼中的韓戰10大戰役
    1950年6月25日,也就是70年前的今天,韓戰爆發。美國媒體theveteranssite列出了他們眼中的韓戰10大戰役。【圖1】1950年7月31日,一個美國軍車車隊正在經過一座橋梁,美國陸軍大兵向附近山上的北朝鮮狙擊手進行射擊,掩護車隊通行。1.
  • 巨濟島:因美國1951年的所作所為,成了一座「恐怖之島」
    在現朝鮮半島東南端,朝鮮海峽北部,有一座面積約400平方公裡的島嶼,它的名字叫巨濟島。這裡,現在已經成為了熱門的旅遊景點,電視劇《來自星星的你》就是在這裡取的景。但又有多少人還記得,在60多年前,這裡就是一「人間地獄」啊。自古以來,有戰爭便有俘虜。而對於俘虜,中國自古代起便採用了極為人道的對待方法,這是一個大國素質的體現。
  • 韓戰,美國為何會判斷失誤?美軍上將:他們是不一樣的中國人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僅僅兩個月時間,朝鮮人民軍便將李承晚的南朝鮮軍趕到了釜山一隅,看似勝利在望,但是麥克阿瑟卻在朝鮮半島側後方策劃了仁川登陸,一舉改變了朝鮮戰局。與此同時,大規模介入韓戰的美國也時刻關注中國的動向,當得知中國已組建東北邊防軍,擺在中朝邊境時。杜魯門很擔心中國會介入韓戰,當杜魯門問麥克阿瑟中國是否會出兵時,麥克阿瑟滿不在乎地說:「中國人不會出兵,中國歷史上一場仗都沒打勝,出什麼兵啊?他們把兵力放在這兒嚇唬我們。」
  • 1953年為何籤訂停戰協定?毛主席想繼續打,蘇聯朝鮮不想打了
    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強國的美國,不得不第一次在沒有取得勝利的停戰協定上簽字,也因為此戰的勝利,一舉奠定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所以,抗美援朝戰爭也被稱為立國之戰。但是,這場立國之戰其實並不完美,1953年7月朝鮮停戰籤訂之時,雖然中國是勝利的一方,但是,由於國內國際等諸多原因,毛主席依然做了諸多的妥協。
  • 美國在韓戰中多次討論要扔原子彈,最終沒扔,是心慈手軟了嗎
    美國人更加趾高氣揚,不可一世。但是,1949年8月,蘇聯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美國失去了對核武器的絕對壟斷優勢,氣焰消減了不少。但它只是在蘇聯面前消減了氣焰,對於無核國家,還是一如既往地飛揚跋扈、頤指氣使。這不?朝鮮內戰爆發的第4天,即1950年6月29日,美國就提出了在朝鮮半島使用原子彈的方案。
  • 為何說韓戰中,美軍在1953年選擇停戰,是一個最聰明的決定?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英勇的朝鮮人民軍如下山猛虎,氣勢如虹,在對南朝鮮軍的作戰中,秋風掃落葉般的擊潰南朝鮮軍隊,並將戰線壓縮到南部沿海一帶,南朝鮮手中,只剩下釜山,而在經過大田戰役之後,南朝鮮地區的美軍已經無力抵抗人民軍。
  • 1968年美朝「普韋布洛」號危機:差點引爆第二次韓戰
    在此之後,美國由幕後轉移到了前臺,成了戰場主力。作為世界性超級大國,美國的一舉一動,往往會對關聯國家產生強烈影響。發生在東南亞的這場戰爭,就影響了東北亞的朝鮮。同樣是南北分治,同樣分屬兩大陣營,朝鮮對於越南戰爭,應該心有戚戚焉。
  • 韓戰,到底是哪個國家挑起來的?多年後俄羅斯給出了答案
    1950年6月,韓戰爆發,本是一場「自家」性質的戰爭,但由於當時的政治大環境,後來中國、美國、蘇聯及英國等國均派出了軍隊。那時候,中國先後派兵達190萬,付出了近20萬人犧牲的代價,電影《上甘嶺》就再現了當時的慘烈場面。
  • 甲午戰爭中的清軍戰俘都去了哪裡?
    文|陳卿美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硝煙散盡,中國慘敗。這一戰,在政治家眼中,看到的是國運。中國與日本發生逆轉,日本在明治維新後,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國家實力迅速增強。而中國轟轟烈烈進行的洋務運動卻被打回了原形,繼續在迷茫中徘徊。在軍事家眼中,看到的是武器裝備與技戰術。
  • 70年前韓戰的失敗,美國認真反思了嗎?我們得到啥啟迪?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讓我們回眸這場戰爭,深刻反思一下,這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20個國家加入的戰爭,到底帶給參戰各方帶來了什麼? 其中,美國認真反思失敗的教訓了嗎?我們又從中得到什麼的啟迪? 1950年6月25日,爆發在朝鮮半島的戰爭,我們習慣稱之為韓戰。
  • 韓戰爆發的因由,中華人民志願軍無堅不可摧,無往而不勝
    韓戰指1950年6月爆發於朝鮮半島的軍事衝突,韓戰原是朝鮮半島上的北、南雙方的民族內戰,後美國、中國、蘇聯等多個國家不同程度地捲入而成為了一場國際性的局部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初期爆發的一場大規模局部戰爭。
  • 建國72年,美國在中國周邊打了3場戰爭,帶來中國國運3次上升
    旭日東升01 抗美援朝,韓戰二戰結束後,美國和蘇聯在朝鮮半島劃分勢力,依照三八線,朝鮮半島被一分為二,北邊朝鮮是蘇聯的勢力範圍,南邊韓國是美國的勢力範圍。1948年8月15日李承晚建立了大韓民國,1948年9月9日金日成成立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1948年12月25日蘇聯紅軍撤離朝鮮半島,1949年6月底美國軍隊撤出朝鮮半島,朝鮮半島局勢驟然緊張。北邊的朝鮮和南邊的韓國,雙方意識形態各不相同,都想統一朝鮮半島,戰爭一觸即發!1950年6月25日,朝鮮人民軍南進作戰,韓戰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