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72年,美國在中國周邊打了3場戰爭,帶來中國國運3次上升

2021-01-09 夜讀文史

中國與美國,隔著太平洋相望, 一個是屹立千年的東方大國,一個是崛起百年的西方大國。

縱觀共和國建國這72年間,中國兩國雖然沒有在各自本土上直接對抗,但是相互之間的較量從未停止過,這72年間,美國這個當今世界唯一的超級帝國在中國周邊一共發動了3次大規模戰爭,而這3次的戰爭也恰好給中國帶來了3次國運上的提升!

具體又是哪3次戰爭呢?又給中國帶來怎樣的3次國運上的提升?

旭日東升

01 抗美援朝,韓戰

二戰結束後,美國和蘇聯在朝鮮半島劃分勢力,依照三八線,朝鮮半島被一分為二,北邊朝鮮是蘇聯的勢力範圍,南邊韓國是美國的勢力範圍。1948年8月15日李承晚建立了大韓民國,1948年9月9日金日成成立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1948年12月25日蘇聯紅軍撤離朝鮮半島,1949年6月底美國軍隊撤出朝鮮半島,朝鮮半島局勢驟然緊張。北邊的朝鮮和南邊的韓國,雙方意識形態各不相同,都想統一朝鮮半島,戰爭一觸即發!

1950年6月25日,朝鮮人民軍南進作戰,韓戰爆發。此時遠在北京的毛澤東主席卻根本沒有得到朝鮮方面的任何通知,還是在報紙新聞中得知韓戰的消息。美國通過安理會授權組建聯合國軍,介入朝鮮戰場。9月15日美軍仁川登陸,10月1日美軍越過三八線,10月19日攻佔平壤,隨後,美國飛機多次侵入中國領空,轟炸丹東地區。

韓戰,是美國在新中國周邊打的第一場大規模戰爭。這一場戰爭,初生的新中國為了國內的長久安穩,毛澤東主席力主出兵,1950年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的跨過鴨綠江,以一國之力對抗以美國為首的多達16個國家組成的聯合國軍,最終在1953年7月27日迫使美國在板門店籤署停戰協定。

韓戰指揮官彭德懷元帥

韓戰,給新中國帶來第一次的國運上升!

首先第一點是精神面貌上,抗美援朝之前,中國歷經百年的屈辱,國際上被輕視,國民心中埋下對帝國主義恐懼的陰影,而經此一戰,整個中國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國民自信,國家自信,國際仰慕!

其次是蘇聯援助的156項基礎工業設施建設,這些都是其他社會主義國家所不具備的,唯獨中國,因為只有中國打贏了韓戰,擊敗了不可一世的美國!而正是這些基礎工業建設,奠定了新中國的工業化道路,沒有蘇聯如此多的援助,中國將還要花費更多的時間,走更多的彎路,才能實現農業國向工業國的轉變!

還有一點是國際環境,這一戰之後,給美國人造成的陰影有多大,估計也只有美國人心裡才會清楚,對於新中國來說,至少之後的很多年裡,美國都不敢與新中國正面對決!驀然地與美國達到了一種戰略平衡!而正是這良好的外部大環境,可以讓新中國安安穩穩的進行國內建設!

最後一點則是國際地位,當時的美國,唯二的超級大國,居然敗於名不見經傳的新中國,對於世界各國的震動有多大,從50開始的亞非拉民族獨立解放高潮的爆發就可以看出,西方列強的殖民體系紛紛崩潰,這對於中國在國際上的聲望無可估量!1954年日內瓦會議召開,中國受邀參加,這是首次以五大國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參加討論國際問題的一次重要會議,而在幾年之前的雅爾達會議蘇聯和英國還不願邀請中國!這一切的地位都是抗美援朝戰爭所帶來的!

周恩來率團參加日內瓦會議

02 抗美援越,越南戰爭

美蘇冷戰,給世界造成的影響不僅南北朝鮮、東西德國,還有南北越南。

1950年,毛澤東主席派遣陳賡將軍和以韋國清為首的中國軍事顧問團入越,協助越軍反抗法國殖民者的民族解放運動。1954年3月,越南贏得奠邊府戰役,法軍絕望中投降,隨後無力掌控局面的法國被迫於1954年7月撤離越南,越南北方完全解放。

為了對抗社會主義思潮在東南亞的擴張,法國撤離越南後,美國接收了法國在越南南部的勢力,開始扶植西貢政權,與越南北方親蘇的胡志明政權爭鬥!

1955年11月,越南戰爭爆發。美國為了自身的亞洲戰略,扶植南越西貢政權。1964年8月北部灣事件,美國開始大規模投入地面兵力深度參與越南戰爭。1973年美國軍事力量退出越南,1975年越南統一,越南戰爭結束。

毛澤東會見胡志明

越南戰爭,給新中國帶來第二次的國運上升,雖然中國並沒有直接參戰!

越南戰爭,使得美國深陷戰爭泥潭,而得以保持國內和平的蘇聯國力蒸蒸日上,美蘇之間的均衡勢力被打破,蘇聯佔據上風!面對咄咄逼人的蘇聯,中美兩國相視一望,會心一笑泯恩仇,破冰建交抗蘇聯!

這一場戰爭,給中國帶來的國運上的上升,是隱形的,不像是韓戰那樣來的直接。為了體面的撤出越南戰爭的深坑,美國急需中國的配合,為了應對蘇聯威脅,美國同樣急需中國的合作。為此,美國需要接納中國進入國際體系當中,結束中美之間的對立,這種國運上的提升在10年後的1978年,中國宣布一項重大決定之時,得以顯現!

改革開放,需要良好的國際環境,而且中國的改革開發並未觸及到對於國家政治體制的改革,因此國家強盛,社會穩定!這對於大多數前蘇聯陣營裡的國家來說是不可想像的,而這些恰好正好越南戰爭帶來的國運提升!

如果沒有越南戰爭,美國就不會出現財政危機,美蘇爭霸就不會處於下風,就不需要中國的幫助。中國想要融入到美國構建的國際社會將會付出更多更大的代價!反而,因越南戰爭帶來的美蘇實力的逆轉,使得美國急需中國的幫助,避免實力衰落時,雙線作戰,正是在這種需求下,中國得以以最小的代價平穩的融入到美國構建的國際秩序中!

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

03 阿富汗戰爭

2001年,911事件爆發後,美國便以反恐的名義發動了阿富汗戰爭,一直到2014年12月29日,時任美國總統歐巴馬正式宣布阿富汗戰爭結束,歷時14年!至於結果,除了再次向世界人民證明了阿富汗帝國墳場的名聲絕非浪得虛名外,美國一無所得,反而空耗國力!

美國前任總統歐巴馬

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當時的美國與中國兩國聯手,向阿富汗提供大量的軍備物資,為了防止此類現象的發生,2001年美國決定出兵阿富汗之時,便放鬆了對中國的管制,2001年11月10日曆經15年談判,中國正式加入世貿組織,從此中國的經濟便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快的讓人目不暇接,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舉世聞名的世界工廠!

阿富汗戰爭,給中國帶來的是第三次國運上的提升!

這一次,讓中國融入到世界經濟運作體制當中,和平穩定、勤勞勇敢的中國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火車頭。

04 終章 · 小結

建國者72年來,美國在中國周邊發動的這3場戰爭,給中國帶來了3次國運上的提升。抗美援朝,第一次國運提升,帶來的是國際環境的穩定和國際地位的提升!抗美援越,第二次國運提升,帶來的是國際體系的全方位融入。阿富汗戰爭,第三次國運提升,帶來的國際經濟秩序的融入。

那麼,我們是否要對美國感恩戴德呢?

大可不必!因為今天中國的成就都是中國人民用血汗拼搏而來的,這三場戰爭帶來的只是國運上的提升,並不能改變中國整個騰飛的國運!

抗美援朝,是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以63萬傷亡換來的勝利!抗美援越,是中國在最艱難時期,勒緊腰帶,省吃儉用,支援反侵略鬥爭!阿富汗戰爭,這個完全與中國無關,雖然美國打著反恐的正義旗號,但是進行到後來,早已變了味,多行不義必自斃!

孟子有云: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美蘇冷戰以來,美國何曾放棄國兵革之利,興不義之兵,罰不從之國,肆意妄為,威天下以霸道強權!

正所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不是美國給中國帶來了國運,而是美國的國運本來就在每況日下!

祝願親愛的祖國繁榮昌盛!

相關焦點

  • 中國建國72年,陸上鄰國發生了15場戰爭!中國都是什麼態度?
    中國昂然屹立在亞洲東方,國土面積960餘萬平方公裡,陸上接壤鄰國多達14國,有著世界上最複雜的地緣政治關係。自新中國建國以來,72年間,中國的周邊一共先後爆發了多達20餘次大規模的戰爭,嚴重威脅到新中國的周邊安全。  那麼這些戰爭又都是怎麼爆發的?最終的結果如何?中國對於這場戰爭的態度又是怎樣的?
  • 中國的國運:絕境翻身,必展宏圖
    2020年的國際風雲可謂是變化多端,發生了很多顛覆中國人三觀的事情,我們從年初的新冠危機,到年末的獨家燈火,中國的GDP成為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正增長的國家。有的時候,一個人的成功,需要努力也需要運氣。對於任何一個想要崛起的國家而言,更需要國運護體。這篇文章給大家總結一下中國那些年猶如神助的國運。
  • 印巴戰爭中美國找中國聯手,尼克森:沒中國合作美國什麼也做不了
    顯然,此次會面正是基辛格奉總統尼克森之命對中國進行暗示:中國如果出兵印度,美國將全力保障。1971年11月21日,第三次印巴戰爭正式爆發,印度直接武力幹涉東巴(今孟加拉國)的獨立運動,巴基斯坦奮起反擊,但由於印度始終掌控著絕對的海空優勢,單靠巴基斯坦的實力根本無法抗衡。12月初,印度在內閣會議上提出了戰爭的三大戰略目標:1、分裂東巴,徹底消除東邊的威脅。
  • 石齊平:本次美國大選是其國運下行的有力註解
    石齊平先生認為,這一次2016年的美國大選恰恰又給正在持續下行中的美國國運,增添了一個有利的註解。石齊平:我的意思是從美國獨立建國,1776年開始,到現在為止,掐指一算240年,這240年的過程中,只有一個國運的拐點,就恰恰是在2000年,新舊世紀之交。李亞倩:所以您的意思是,在此之前美國的國運一直都是持續向上的嗎?石齊平:是,應該是這樣子。那您回看一下,確實是如此嘛。
  • 下注中國,尋找2021年十大中國核心資產,賭國運,再出發!
    」  1  下注中國,下注核心資產  時勢造英雄,連巴菲特都說,「他在恰當的時間出生在一個好地方(美國),抽中了『卵巢彩票』(經濟上升周期)。」毫無疑問,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國運就處在一個劇烈的上升周期,巨大的動能在短暫的時間中迸發出來,創造財富的效率也是世所罕見。
  • 中國現代國運昌隆
    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兩位國學大師,錢穆和南懷瑾用不同的方式推算了國運,錢穆是儒家的大師,用的是火珠林法,南懷瑾則是用易經理論結合《推背圖》上的預言,雖然方式不同,但結果類似: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將迎來100年左右的上升大運,這期間將重返中國古代世界第一的霸主地位,也就是今天提倡的「中國夢
  • 韓戰的戰敗對美國有多大的影響?
    抗美援朝是建國以來最艱難、最偉大和最有遠見的一次決擇。入朝作戰的決定極度艱難,當時反對的聲音很大,同時,由於史達林言而無信,出爾反爾,參戰命令一波三折,入朝作戰與世界頭號強敵叫板,事關國家生死存亡,毛澤東主席前後下了四次決心!1950年10月19日,我國以中國人民志願軍形式入朝,展開"抗美援朝"戰爭。
  • 中國海軍58年發展史:正經歷第三次造艦高潮
    文章指出,經過58年艱苦卓絕的曲折發展,中國海軍從戰略思想到武器裝備發展都有了新的變化,五大兵種的現代化水平逐步提高,三大艦隊圍繞打贏現代條件下信息化海戰的建設取得了長足進展。  三次造艦高潮駛入藍水  文章說,中國海軍58年來的發展總體上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海軍只能實施近岸防禦,用快艇在距海岸僅幾十海裡處打一些小仗。
  • 如何看待甲午中日戰爭?當時的中國處於什麼水平?
    以當時的形勢,日本的國運賭博輸得內褲都不剩,從此成為英國在遠東無足輕重的棋子,日本人民又要艱苦奮鬥不知多少年;大清,國際上來說變成英國遏制沙俄的首選,目測能多拉點錢,變成一個類似土雞的角色;內部來說,老李的地位進一步提高,漢人藩臣地位上升,加劇中國南方的離心自治傾向,但是革命難度更大了;非嚴謹純想像,軍閥混戰必然免不了的,但是大清的架子不會垮的這麼快,有可能變成大清架子下的民國;如果是這樣,那和土雞之路基本就一致了
  • 中國遭受美國SR-72威脅有多大?以牙還牙東風-ZF加速研發
    近日,據美國《大眾科學》雜誌披露,美國正在研製一種飛行速度最快的飛機——SR-72,這是一種雙發隱形高超聲速無人駕駛飛機,使用了超然衝壓發動機和渦輪噴氣發動機複合動力系統的,因而速度達到驚人的6馬赫,所以是一型具備高超音速攻擊能力的察打一體平臺。一旦該機如期問世,其具備的速度與高度再加上一定的隱身能力,將讓包括中俄等國在內的現有防空系統望塵莫及,有可能將引發未來戰爭形態發生重大改變。
  • 西方始終想不明白:為什麼強大的中國40多年都沒捲入戰爭?
    世界強國的崛起,多數與戰爭相伴。然而也有例外,中國從79年自衛反擊越南後,便專心於自身國家建設,沒有參加過任何一場對外戰爭。這顯然不是出於中國不敢打仗的原因,近代遭受戰火最多的國家就是中國;也不是因為國力不強無力進行戰爭的原因,當前中國的國力正處在49年建國以後的巔峰期,並且還在不斷上升,毫無疑問在軍事方面也是世界強國。中國40多年來未參與戰爭,西方國家始終想不明白為什麼。
  • 2020年12月28日-2021年1月3日中國原油綜合進口到岸價格指數為72.91
    2020年12月28日-2021年1月3日中國原油綜合進口到岸價格指數為72.91 2021-01-07 14: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韓戰戰俘拒絕回美國,五十年後成中國知名教授,卻有件後悔事
    韓戰這一戰不僅打出了中國人的底氣,也打出中國人的尊嚴。豺狼來了我們有長槍,朋友來了我們可有好酒,中國人民解放軍對於戰俘一直採取優待政策。於是,韓戰結束後共有20名美國戰俘和1名英國戰俘不願回國,自願待在中國發展,其中便有美國人溫納瑞斯。在中國五十餘年的生活,溫納瑞斯成了不僅娶了個中國媳婦,還成了大學裡的知名教授,學生們都親切地稱他為「老溫」。
  • 大國爭霸,必有戰爭,中國離戰爭還遠嗎?
    理由是顯而易見的,美國已經把中國做為最重要的對手,如果不把中國打擊成蘇聯第二,日本第二,是絕對不會罷手的,可中國甘願成為蘇聯第二或日本第二嗎?當然不會!美國對中國的打擊無非就是三招,一是文化戰,讓中國走向內亂;二是經濟戰,讓中國經濟崩潰;三是戰爭,讓中國直接遭受災難。目前,美國對中國的文化戰失敗了,經濟戰馬上又要失敗了,最後只剩下一招,那就是戰爭了!
  • 1962年中印戰爭,中國打贏了為何主動撤軍讓地?
    原標題:1962年中印戰爭,中國打贏了為何主動撤軍讓地? 所以,1962年中印之戰,中國一方面想通過戰爭進程表達中方的和平誠意和印方的侵略真面目,另一方面又要通過要一場軍事上的勝利藉此贏得戰略上的主動,在國際輿論上爭取到有利地位。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確實贏得了戰略和全局的勝利。 中國其實不想打 ▼ 今年夏天,中印部隊在洞朗地區對峙,網上有人說起了1962年的中印衝突。
  • 總價35億美元,1987年,沙特為何選擇了中國的東風3?
    1987年,中國改革開放還不到10年時間,經濟基礎比較薄弱。當年,中國的外匯儲備只有20.7億美元。就在同一年,中國與沙特籤署了一份非常誘人的合同。中國以35億美元的總價,向沙特出口了一批東風3中程飛彈。一個問題出現了,沙特為何選擇進口中國的彈道飛彈,35億美元的價格又是怎麼談成的?
  • 七十年前中國為什麼要出兵朝鮮,參加一場「與我無關」的戰爭
    70年過去了,網絡上仍有很多人在質疑中國當時為什麼要參加一場無己無關的戰爭,如果不參加這場戰爭,臺灣是不是就收回了;如果不參加這場戰爭,國力是不是增強了;如果不參加這場戰爭;我們和美國的關係是不是更親密了。歷史告訴我們,這些都是不切實際的幻想,中華民族一直是愛好和平的民族,一直秉承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態度。
  • 70年前韓戰的失敗,美國認真反思了嗎?我們得到啥啟迪?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讓我們回眸這場戰爭,深刻反思一下,這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20個國家加入的戰爭,到底帶給參戰各方帶來了什麼? 其中,美國認真反思失敗的教訓了嗎?我們又從中得到什麼的啟迪? 1950年6月25日,爆發在朝鮮半島的戰爭,我們習慣稱之為韓戰。
  • 1962年中印戰爭中國勝利,印度從叫囂到沉默,世界各國啥反應
    1962年的中印戰爭在今天的部分人看來,性質和當初的鴉片戰爭有一定的比較。印度敢於轉變以往的態度,發動這場戰爭,理由在哪裡呢? 先不看印度背後的「大佬」,我們回顧歷史到1913年至1914年,從13年的十月份到次年的7月份,曾經匯聚了英國、中國和印度三方國家一起討論西藏的地位問題。如果不清楚這場會議也沒有關係,但就此衍生出的麥克馬洪線卻是歷史上臭名昭著的一員。
  • 國運之殤?另一個角度看庚子鼠年
    從歷史上看確實是庚子年事多,但從唯物論出發,這不過是人們的牽強附會罷了,在2003年時中國還爆發過非典,但2003年卻不是庚子年。曾奪走世界幾千萬人死亡的西班牙大流感的1919年也不是庚子年,其他大的天災人禍,比如一戰、二戰、唐山大地震等也不是庚子年,也就是說災難的爆發並不會挑特殊的年份。我今天要說的,是從中國近代以來的4個庚子年來談一下中國國運的變化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