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職業社交平臺發布調查報告,其中提到「95後平均在職7個月就選擇離職」,不少網友認為這樣的離職速度「太任性」。(據8月10日中國新聞網)
網上不是說了嗎,不要大聲責罵年輕人,他們會立刻辭職的,但對中年人不用客氣,尤其是有車有房有娃那些。歲月無情,職場資歷鄙視鏈發生驚天逆轉,越過山丘,才發現年輕人根本不爬山,無奈之下,也只能徒嘆一聲「太任性」。
不過,這只是旁觀者的嗟嘆,被熱議的95後們,大抵覺得這只是正常操作,畢竟趨勢是看得到的——70後平均換工作時間超過4年,80後則是3年半,90後驟減到1年半,到了95後,平均7個月閃辭,這符合社會發展的節奏。
時代不同了,「給一個單位,守一生安定」的「指婚」心態,早就雲散煙消。95後對待工作像是談戀愛,合適就相親相愛,彼此成就,不合適說散就散,絕不將就。時代的進步和開放,賦予了年輕人「不將就」的權利,生活壓力小了,對待工作的心態才會更放鬆;未來選擇多了,才能有說辭就辭的底氣;思維視野廣闊了,才會有積極求變的動力;年輕人敢於變化,社會不應嗟嘆。
相反,許多95後辭職的理由,依然值得探究。譬如薪資玩花巧,時間超負荷,工作氛圍壓抑,缺少人文關懷,人際關係複雜等辭職原因,的確反映出老派職場的一些痼疾。在95後重視自我價值,關注自我成長的心態下,顯得不可忍受。「閃辭」的95後們,其實是用實際行動推動著職場轉變,希望少一些繁文縟節,多一些創新實幹,希望有更平等的就業機會,更優質的工作環境。這不僅僅是年輕人籲求,更是所有職場人的心聲。所以,用人企業的心態,也大可以年輕一點,你可以挑我,我也可以挑你,拋棄老舊的套路,通過營造企業文化,鼓勵良性競爭,去激發年輕員工的事業心。
不過,95後的「閃辭」可以被理解和尊重,卻不應被輕視和縱容。目標明確,心態堅定的擇業,當然喜聞樂見,但若是心態漂浮,眼高手低,或是隨波逐流,想走捷徑,恐怕還是按捺下衝動,踏實思考為好。忙著辭職不可怕,茫著辭職才可怕。年輕人也總會老,不能白白浪費時間,唯有在奮鬥中不斷剖析自我,認知社會,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才能從時代進步的受益者,變為社會前行的推動者。
(來源:楚天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