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華光光電子生產車間量產雷射器核心器件外延片和晶片記者郭堯 攝
■編者按
雷射技術誕生於上世紀60年代,是繼原子能、計算機、半導體之後人類的又一重大發明,被稱為「最快的刀」「最準的尺」「最亮的光」。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雷射產業已進入爆發期,廣泛應用於高端製造、醫療、通信等領域。在國內不少城市建設雷射產業園,並將其作為一項重點產業打造扶持時,濟南的雷射產業卻是「牆內開花牆外香」,從20年前單一的雕刻機到如今雷射產業鏈上各類產品的市場份額,濟南一直穩坐國內甚至全球第一把交椅,國際客商紛至沓來。
近日,濟南企業界有識之士自發成立山東雷射產業聯盟,召開雷射產業發展研討會,論證山東雷射產業園籌建。為深入了解、探討這一產業在濟南的歷史、現狀、前景,以及其在濟南整體產業布局中的坐標,濟南報業集團組織多位記者多維度展開調查。
近日,湖北省雷射行業協會秘書長童吉山應邀來到濟南,參加濟南雷射產業鏈部分企業組織的山東雷射產業發展研討會。
童吉山重點講了武漢光谷如何扶持雷射產業發展,話鋒一轉,談到近年來阿里巴巴國際貿易平臺的雷射設備出口,「濟南一直是第1名,武漢只能排到第7名。前10名的企業,有七八個是濟南的,濟南雷射產業基礎非常好,令人羨慕」。
[小企業主的創業故事]
從上市公司總裁轉向雷射產業10年他把產品賣到英美德日
52歲的丁兆迎謙和、樸實,是山東雷射產業聯盟、山東雷射產業園的主要發起人,他任董事長的山東寶典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小企業,在行業內卻小有名氣。
12年前,丁兆迎從浪潮軟體總裁任上辭職,決定自己創業。親戚朋友表示不理解,掌管2000多人的上市公司,有高薪有社會地位,還不滿足嗎?技術出身的丁兆迎當時已是我國著名的計算機專家,隨著職務的不斷提升,他感覺自己離技術越來越遠。「技術開發讓我更有成就感,也更踏實。」毅然走上創業路的丁兆迎先是做高速公路軟體系統開發,「2007年進入雕刻機行業純屬偶然,當時高速公路項目做得差不多了,有個客戶拿了兩臺雕刻機抵帳,它的控制系統就是軟體編程,也是我擅長的,當時濟南的雕刻機在國際上已很有名氣,有市場有利潤,這個行業值得做。」
濟南雷射設備出口,最早是從雕刻機開始的。雕刻機是一種小型工具機,濟南有著悠久的工具機工業基礎,雕刻機生產企業大多是從工具機一廠、二廠等出來的技術人才創辦的。丁兆迎從事這個行業後,雷射雕刻機逐漸取代機械雕刻機成為主流,雷射雕刻機、雷射切割機、雷射焊接機、3D印表機等新產品層出不窮,他敏銳地意識到,濟南生產雷射設備的企業很多,卻沒有一家生產給雷射機降溫、除煙的配套設備,於是轉而研發雷射冷水機、煙塵淨化器等產品。
10月初,在濟南機場附近寶典廠房裡,正在組裝一臺冷水機的工人自豪地告訴記者:「這是出口德國的,那些已封裝好的是英國、美國、日本客戶訂的貨。」丁兆迎介紹,英美德日等發達國家對產品性能要求很高,寶典有研發能力有專利技術,能夠滿足客戶各種個性化需求,在定製產品招標中常常打敗南方同類企業。
[令人興奮的雷射應用]
「應用領域太廣,同行不是對手,好光景至少還有20年」
走進濟南耐刻機械設備有限公司,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兩個大牌子,都寫著「購買雕刻機接待洽談處」。走進廠房,一臺光纖雷射切割機上展示著「作品」——一塊鋼板上有無數個鏤空的馬,一模一樣,活靈活現,切割處摸上去很光滑。「這是雷射雕刻的,比傳統的用模具衝壓效率提高了十幾倍,原來做一個模具要幾萬元,現在有軟體控制,想出什麼圖案就出什麼圖案,不需花模具錢了。」耐刻總經理宋貴亮興奮地說,雷射應用領域太多了,比如前幾年濟南生產的雷射設備主要用來加工石材、鋼材、玻璃,現在雷射可以加工布料、服裝、玩具,相關設備賣得很好。「把自己或家人的頭像用雷射列印到牛仔褲上,每個人都可以穿出個性;同學聚會,可以用雷射設備把集體照刻到酒瓶上;很難想像以後還會應用到哪些行業、領域。」
根據不同客戶的需求,耐刻僅雕刻機就已生產了近百種。在宋貴亮看來,雷射作為智能製造的一種主要工具,客戶與雷射設備生產企業都在開拓新的應用領域,而不同的應用需要開發不同的產品,在這個行業裡,同行不是對手,不存在你死我活的競爭,好光景至少還有20年。
山東雷射產業聯盟的另一位發起人、從事太陽能及產業地產的宋詔,在自己的太陽能設備生產車間,為記者展示了一臺雷射焊機的神奇:「傳統焊接方法不可能把鋁和銅焊在一起,雷射卻可以輕鬆實現。」
湖北省雷射行業協會秘書長童吉山介紹,武漢光谷雷射設備以醫療美容為特色,塑身吸脂、袪皺袪斑嫩膚、豐胸、脫毛等方面,雷射都大有可為。濟南也有幾家生產研發雷射醫療設備。
事實上,濟南的雷射設備生產企業,不管是自己研發還是完全靠配件組裝,都活得挺滋潤。初創期利潤遠超行業平均利潤,雷射設備出口還可以享受10%-17%的出口退稅。據山東雷射產業聯盟調查,山東有雷射企業500多家,其中400多家在濟南。山東雷射產業經過20年的發展,產品銷量佔全國總銷量的30%左右,年銷售額達300億元,出口佔60%,位居全國第一。以城市來看,濟南這一產業的銷售業績為全國、全球之首。濟南的行業老大是邦德雷射股份有限公司,據其官網介紹,「業績以每年300%的速度飛速增長」。[鮮為人知的上遊研發]
浪潮華光國內最早量產雷射器核心器件
多年來濟南的雷射企業忙著各自的小生意,規模最大的年產值尚不到6億元,政府部門很少關注它們,企業之間也少有交流,宋詔、丁兆迎等人組織召開的雷射產業發展研討會在濟南尚屬首次。會上,來自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湖北省雷射行業協會、山東省科學院雷射研究所、山東大學的專家、教授一致認為,雷射產業正迎來爆發期。
專家們介紹,根據產業發展周期理論,一個產業從技術原創到成長、成熟大約需要50年。比如計算機技術產生於上世紀40年代,原創期其功能僅用於數字處理、數據儲存;成長期單向放射,單一功能同一行業快速發展;直到上世紀90年代計算機技術全面爆發,呈網絡狀輻射延伸至各行業領域。雷射技術誕生於上世紀60年代,DNA生物技術也是,如今這兩項技術的應用正在全球範圍內全面爆發。
記者分別走訪了山東省科學院雷射研究所和浪潮華光光電子。山東省科學院成立於1979年,但山東雷射研究所在1978年已成立,在特種光纖、雷射傳感等領域有大量成果,主要應用於礦山、油井等,與本地企業很少接觸。在浪潮華光,記者見到2002年即在國內最早實現量產的雷射器核心器件外延片、晶片,以及目前全球最高功率的4000瓦級疊陣雷射器。
同行的一家雷射設備生產企業負責人嘖嘖讚嘆:「我從事雷射行業十多年,從來不知道濟南可以生產雷射器核心器件,我們加工設備都是從南方買雷射器。」(濟南時報記者王穎軍 李永明 濟南日報記者蓋幸福 愛濟南新聞客戶端記者趙尚梅)
■濟南雖然有著深厚的雷射產業基礎,但企業生存發展普遍面臨種種問題,歡迎繼續關註明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