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5日是個周日,中午吃完飯後,母親像往常一樣將兒子張光贏送上了去往學校的車,誰知,孩子這一走就杳無音訊了。
」
走之前讓同學轉交「家書」給父母
張家一家三口住在文山馬關縣八寨鎮母子衝村委會石橋村小組,16歲的張光贏,是馬關縣民族職業高級中學2020級計算機網絡專業一班學生。
10月25日下午6點30分,學校老師收假點名時,發現張光贏並沒有來,便與張母聯繫,張母告訴說中午12點娃娃已經離家坐車返校了。因為娃娃沒有手機,也無法聯繫他,然而當天晚上上課時,張光贏仍然沒有來學校。
老師通過詢問其他學生得知,張光贏在10月23日下午放學後寫了一封信,讓同學收假時轉交給老師。
信的標題為《家書》,文中錯別字較多,小編試著翻譯了一下:
爸媽,單(當)你們看到誰(這)封信的時候,我以(已)今(經)在去打工的地方了,時間過的真快嗎(啊),一轉眼就以(已)今(經)過了三年,爸媽請願(原)亮(諒)我的不盡(道)兒(而)筆(別),我以(已)今(經)在去打工的路上了,你們放心,二十年之後我就回來了,我保證。請老師幫我給我的父母讀一讀。謝謝
走前曾透露過想去打工
據張母說,孩子一周回來一次,每個月生活費是250元,這次回家說需要交書本費、校服費等費用,母親便按他說的給了他550元。
「當時我還說家中困難,這些錢你節約著點花。」張母回憶,娃娃聽了這話,還有點不高興地說,「要點錢都要說那麼多,我出去打工算了,你們養我也不容易。」
張光贏的爸爸今年已50多歲了,在當地的鋼材市場當搬運工,張母則在家幹農活,因為文化水平不高,也出不了遠門,張光贏還有個已經出嫁的姐姐,養育3個小孩,壓力也很大。
張光贏父母並不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只知道在兒子失聯後去找老師時,老師對他的評價是「平時很聽話」。
張光贏很懂事,平時放假在家,看著父親去鋼材市場做工曾不止一次的說過,他也想跟著去,父母當時只當是懂事兒子的隨口說說,並未當真。
張父對孩子的出走既心痛又心寒:娃娃養這麼大不容易,平時再苦再累我們都能過,唯一的願望就是希望他好好讀書。
當地派出所已發協查函尋人
對兒子離家的舉動,張母既著急又覺得沮喪,很想出去找兒子,但對她來說「要錢沒錢,也許馬關都走不出去」,這偌大的世界,她能上哪兒找呢?
在兒子失聯的第二天,夫妻倆便趕緊來到馬關派出所報警。並聯繫學校老師一起來派出所協助尋找兒子,民警也發出了協查函幫忙尋找。
可至今已10天過去了,兒子仍然一點音訊都沒有。
還有5天就是兒子的生日了,採訪中,張母親哽咽著懇求記者,「請一定幫我找找他,哪怕有一點娃娃的消息,我們知道他平安無事就好!」
幫幫忙
出走那天張光贏身穿灰白色套裝,腳穿白色運動鞋,背著一個黑色書包。希望大家轉發擴散,讓他早日回家與家人團聚,如果你有他的消息或見到他,請與警方或者他的家人聯繫。
馬白派出所:0876-7122224
家屬:張開祥 15758722075
文章來源:非常文山、春城晚報等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