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一檔叫做《主持人大賽》的節目在朋友圈刷屏。要說這檔節目最令人驚嘆的亮點,必定是參賽主持人們優秀的表達能力、思考能力和豐富的知識儲備。在賽場上,不論面對著怎樣出人意料的題目,選手們總能夠快速組織語言、梳理思路。實際上近年來,類似於《主持人大賽》、《奇葩說》等表達類語言節目數量不斷增多,並且廣受觀眾的喜愛。
法國思想家蒙田在著作《隨筆集》中說過這樣一句話:「語言是一種工具,通過它我們的思想和意願得到交流,它是我們靈魂的解釋者」;著名哲學家席勒也曾說:「思想是我無限的國度,言語是我有翅的道具」。語言的力量不可謂不偉大,善於表達的人總能為思想插上翅膀,增快人與人之間的了解。「表達能力」不僅對大人十分重要,對孩子們來說,表達能力強的孩子往往能更快與小朋友建立友誼,處理人際關係,十分聰明伶俐。出於這樣的原因,許多「小主持人」輔導機構也應運而生,旨在幫助孩子們學習表達與溝通。但據我了解,這種輔導機構對孩子的培訓大多流於表面,真正能夠挖掘孩子表達能力上升空間的卻很少。作為家長,我們若想提升孩子的表達能力需要怎麼做?下文中我們便一起來討論。
什麼是表達能力
表達能力也被稱作表現能力和顯示能力,對於孩子來說,表達能力往往體現在他們把自己的想法、情感、意圖等心理活動通過口頭語言、書面文字、圖畫或者表情動作等傳達給他人的能力。許多家長都把「表達能力」理解為能說善道,實際上這種理解相對不完整。表達能力的高低不僅僅表現在話語中,而是一種「雙向」的表達,並且這種「表達」中也包含著對他人的理解力。通俗來說,即是孩子們表現自己的同時,也在理解他人的想法。
1、語言上體現
語言是最常見的表達形式,體現在我們所說的每一句話中。具體來說,在語言中的表達能力還可以細分為針對表達內容選取表達材料,並組織語言邏輯的能力、根據不同的表達目的及時調控語言方向的能力、根據不同交流對象靈活變動語言語氣的能力、根據語境調節語言的能力。當孩子們以語言的形式表達時,通常適用於與人交流的環境,是人際交往中十分重要的交流方式。
2.、智力中體現
如前文中所述,表達也是一種「雙向」的互動,並且要求孩子們有較好的理解能力。孩子們外在運用語言、圖畫、表情動作等形式傳遞信息,內在也體現著不同的智能水平。正如布萊尼茲所言:「語言是人心智最好的鏡子」,孩子們的表達水平與智能有著密切的關聯。表達能力是孩子心智外化最優秀的載體,它通常表現為孩子們的知識積累水平、梳理知識體系的速度、建立語言邏輯的順暢程度等。
表達能力欠缺,對孩子的影響有哪些?
表達能力的範圍十分廣闊,包括口頭表達力、文字表達力、圖形表達力、動作表達力等等,本文中以口頭表達能力與文字表達能力為例子。顯而易見的是,在當今信息社會中,如果孩子們的表達能力不佳,無論是在日常生活與人交際中,還是在日後學習求職中都非常不利。一個無法表現自己的人,很難被別人發現長處,難免明珠蒙塵。
1、影響性格
朋友的女兒五歲,生的冰雪可愛,但是性格十分內向。每當見到父母以外的陌生人,總會表現得害羞、不愛說話,老是躲在爸爸媽媽身後。因為不善於表現自己,學校中有文藝比賽時孩子也沒有參加的勇氣,相較其他孩子總是顯得有些怯弱。
不善於表達自己的孩子總是習慣躲在安全區中,不願意嘗試具有挑戰性的事物。有些家長可能會說,每個孩子的性格不同,有些孩子天生便比較內向。但實際上,幾乎沒有孩子的內心不渴望成就感,當孩子長期在臺下仰望別人,而無法展現自己,勇氣會進一步磨滅。甚至有些性格敏感的孩子會因此變得自卑,失去自信。
2、影響正常交際
曾有家長朋友也說過:自己的孩子很難適應陌生環境,在學校中也難以交到好朋友,每每看到孩子形單影隻很是心疼。也有孩子們和家長反映不願意去幼兒園、學校,因為在園裡沒有小夥伴願意和他玩耍,甚至家長們還會擔心孩子是否被孤立。
莎士比亞曾說:「有很多良友,勝過擁有很多財富」。孩子們校園生活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依託於在校人際關係。要知道,對於社交圈較小的兒童來說,校園作為相對大的交際場所,如何展現自己、表達自己,如何與人溝通交流、理解別人的意圖都是能否建立「良好交際」的重要環節。有些孩子因為表達能力較弱,在進入新環境面對陌生同齡人時,會顯得相對被動,與他人溝通、交流的能力較差,在交友時自然會產生困難。
3、影響學習成績
一位從事教育行業的朋友曾和大家討論這樣一個問題:在輔導孩子學習時,老師最希望的是孩子能和自己有所互動;在日常學習生活中,也期望同學們能和老師有溝通和交流。對於沉默寡言的孩子,老師若想掌握他的真實學習水平,往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口頭表達能力影響孩子與老師的交流,更擅長表達的孩子在遇到問題時,能夠及時向老師同學求教,快速解決問題;表達能力較差的孩子則表現得沉默害羞,需要老師和同學主動去詢問他。文字表達能力也能對孩子的答題產生影響,文字組織能力較差的孩子在進行作文、卷面安排時會稍顯弱勢。
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我們應該怎樣做?
1、口語表達
當家長想對孩子的口頭表達力做專項訓練時,即便我們不為孩子報名專業培訓機構,也能夠在家裡做一些輕鬆簡單的小訓練。譬如,我們可以採取講故事的方式。有些家長可能認為,年紀較小的孩子難以做到獨立「講故事」。其實,兒童在認識世界初期正處於想像力十分豐富的階段,家長鼓勵孩子「看圖講話」、「看物講話」,也可以讓孩子給沒有結局的故事續尾,作為家長,我們要耐心傾聽孩子的表達,在孩子練習講故事的初期,大多數寶貝會磕磕巴巴。但隨著訓練次數增加,孩子們的語言邏輯,詞彙量,根據不同語境選擇不同語言的能力都會得到大幅度提高。
2、文字表達
文字表達力不僅依賴孩子組織文字的能力,還需要孩子們有豐富的知識貯藏,這就需要家長幫著孩子增加閱讀量。俗話說「書中自有黃金屋」,多多閱讀不僅能增加孩子的詞彙量,還能幫助孩子學習優秀的文章框架、文字思路。在家中,我們可以定期與孩子舉辦「家長座談會」,每周為孩子和自己規定閱讀量,並且在座談會中請孩子分享自己的閱讀體驗。此外,還可以製作「家庭周報」,記錄孩子的閱讀所感、所得。
3、肢體語言表達
汪國真有言道:「樂觀的人,先戰勝自己,再戰勝生活。」家長的鼓勵往往是孩子們勇氣的源泉,多多鼓勵孩子能夠幫助孩子建立樂觀的人生觀念,給孩子以勇於接受挑戰的信心。對於勇氣不足的孩子,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在不同場合積極表達,並且及時肯定孩子的行為;對於自信心較弱的孩子,家長要多多挖掘孩子身上的長處,讚美孩子的優點。通過這些做法,都能夠給孩子以信心和勇氣,鼓勵他們勇敢表達自我。
瓊森曾說:「語言最能暴露一個人,只要你說話,我便能了解你。」不僅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語言更是一個人思想與行為的載體。對孩子們來說,表達能力強不只表現為「能言善辯」,還體現為良好的文字表達力,這就要依託於增加知識儲備、提升理解力。作為家長,我們只有從日常小事入手,不斷給予孩子表達自我的舞臺,才能幫助孩子踏上提升表達能力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