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內向型人格很優秀!只是他們承受了太多的偏見

2021-01-08 心理學與人際關係

社會對內向性格者是不友好的。內向,在很多人心中是個貶義詞。但事實上呢?美國的一項心理學調查發現,全球最成功的100個人中,有40%都是內向型人格。多項社會學和心理學的研究都表明過,內向和外向性格與成功之間,並沒有任何聯繫。

可是,為什麼內向性格會這麼受人唾棄呢?因為社會對內向的人偏見大到可怕。

(1)成功者偏見

如今的社會,對內向者和外向者的一個固有偏見就是,把外向者的成功歸結於其外向,而把內向者的失敗歸結於內向,這是一種很典型的雙標做法。

為什麼沒有人把內向者的成功歸結與內向呢?因為人們的心理上存在著根深蒂固的偏見,他們從不認為內向是成功的的原因所在。

但事實上,內向的定義是:安靜、離群、內省,喜歡獨處時人不喜歡接觸人。保守,與人保持一定的距離(除非摯友)。傾向於做事有計劃,瞻前顧後,不憑一時衝動。這裡面,有很多都是優秀的品質。

就拿國內富豪榜中的人來說,馬化騰,張朝陽,丁磊,李彥宏等人都明確表明過自己是內向型的性格。他們的成功,與他們沉穩,內斂,不張揚的氣質有很大的關係。

但對內向的偏見,從來沒有改變過。

(2)內向與心理問題

內向的人比較安靜,喜歡獨處,所以給往往很難被他人了解。而人類的一個劣根性,就是喜歡詆毀自己不了解的事物。

因此,很多人將內向與各種心理問題結合在一起,從而詆毀內向性格者。比如說自卑,但是你們一定不知道還有種自卑叫外向型自卑。

的確,有些心理障礙者的表現和內向者的表現非常相似,但本質卻大不相同。事實上,很多人根本分不清內向,懦弱,自卑,敏感,社交障礙這幾種心理的的區別,所以他們選個簡單的做法,統統歸於內向。

(3)內向與社會壓力

內向者還面臨一個問題:由於內向,他們往往會受到來自周圍人的壓力,比如有的父母會批評孩子性格內向,周圍人一提到內向,就聯想到負面心理。

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真的會導致產生心理問題。有的人因為被父母反覆的強調自卑,而真的變成自卑(這在孩子身上很常見)。還有的人,為了迎合他人,擺脫自卑,而產生了焦慮,繼而導致更嚴重的心理問題。

結語:做自己就好

內向者只是自身的心理能量來自於內在世界,而外向者是心理能量來自於外界,這種區別造成了兩者行為上的差異。但其本質本沒有好壞之分。

所以,如果你是內向者,不必感到焦慮和不安,做自己就好。

相關焦點

  • 性格內向等於有缺陷,是最大的偏見
    可小秦卻不知道她以後要怎樣面對這個對內向充滿惡意的世界,難道性格內向就等於有缺陷嗎?我想很多人和小秦一樣困惑。心理學研究人員蘇珊·凱恩在她的《內向性格的競爭力》一書中解答了我們的疑問:「1/3以上的人是內向型人,內向不是缺陷,無須改變,同樣可以創造非凡。」
  • 內向型人格的經典表現:孤獨像是一杯咖啡,是一種苦澀的享受
    你們倆都沒問題,只是各自屬於不同的人格類型罷了。 接下來,我將詳細描述內向型人格、高敏感型特徵和高反應性氣質。 1921年,瑞士精神病學家卡爾·榮格首次全面描述了內向型和外向型人格。從那時起,關於世界上有多少內向型的人,各類研究眾說紛紜。 研究顯示,內向型的人佔總人口的30%到50%。 以下一系列描述將讓你弄清自己屬於哪一類人。
  • 九型人格性格心理學—9號平和型,溫順卻又淡漠的性情
    壓抑自己,成全別人不是沒有想法,只是不想與人發生太多衝突與矛盾,為了與大家保持良好相處,於是順應、遷就他人成為了一種家常便飯,甚至習慣了這種逃避模式。總覺得只要壓制住了內心的衝突,就能成全別人的想法,而自己也不會受到傷害。然而,事實真是這樣嗎?
  • 實用心理學:缺少關愛導致的依賴型人格和迴避型人格有哪些特徵?
    從小缺少愛的成長環境,會使她向依賴型人格或迴避型人格發展。依賴型人格與迴避型人格是心理學中的兩種障礙性人格體現。依賴型人格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童年時期強烈的「失落感」和「被遺忘感」。他們在生活中會表現出強烈的依賴性,經常感覺到無助,需要他人的鼓勵和承諾才能平復心中的焦慮感。迴避型人格的主要表現是封閉自己的情感世界,童年的失愛經歷會使他們對「被拒絕」有一種恐懼感,進而使其對人際關係的發展存在一種抵制情緒。
  • 如何分辨孩子是內向還是「迴避型人格」?家長可以從這些表現入手
    但是孩子一旦從內向的性格演變成為迴避型人格的話,就會對孩子成長造成不利的影響了。對孩子這種性格小花非常的擔心,剛開始以為他只是性格比較的靦腆內向,但是有一次,校裡面舉行攀巖活動,其他的孩子都非常勇敢的去挑戰自己。但是只有自己的孩子在看到牆壁的時候一直哭鬧不願意上去 最後老師也覺得很無奈,只好讓孩子放棄。
  • 心理學:三種人格類型讓人討厭,他們自己卻不自知
    哪種人格類型的人是你無法接受的呢?心理學家榮格喜歡研究人格原型,但是他認為人格原型本身沒有好壞之分,因為所有的人格原型都是在特定環境下形成的。人格類型本質上是個體為了適應環境而形成的,但是在日常社交中卻有些人格表現得更合群,有些人格並不受歡迎。本文將列舉較為讓人討厭的三種人格類型,並進行深度解析。這三種人格類型包括:自戀型人格、支配型人格和情感依附型人格。
  • 九型人格性格心理學——4號藝術型,你是否也有這種浪漫細胞?
    他們喜歡用很長的時間來沉思,以這種方式來探索自己、察覺自己。也許,在外人看來,這種充滿藝術氣息的浪漫者,多數是內向、靦腆的。在陌生的場合,面對陌生的人,總有不自然的感覺,無法像3號他們那樣,侃侃而談、展現自我。但千萬不要忽略他們內心世界的豐富。在外界的羞於表達自我,不代表就是木訥、不聰明。相反,4號非常追求創新,討厭平凡或重複的事物。
  • 大學生怕被嘲笑不敢交朋友,不是性格內向而是迴避型人格障礙作怪
    這讓阿豪自小就承受了巨大的壓力,變得自卑而內向。隨著年齡的增長,阿豪的自卑感越來越嚴重,雖然順利地上了大學,但在集體生活中,阿豪更是覺得自己比不上別人。整個大一上期,阿豪基本上迴避了所有的集體交流。而到了大一下期,阿豪的表現情況越來越嚴重,甚至連同寢室的正常來往都開始刻意迴避。舍友將阿豪的情況報告了輔導員,輔導員為阿豪安排了心理檢測,結果顯示阿豪存在迴避型人格障礙。
  • 孩子內向不可怕,怕的是養成「迴避型人格」,家長要知道早預防
    有些孩子性格內向,有些比較外向。這都不傷大雅,內向也是性格的一種,是健康的性格。 但是很多家長都錯把「迴避型人格」當成了內向。 內向的孩子,雖然很安靜,和人說話的時候也比較害羞,但是在表達自己這件事情上,絕對不遜色於外向的孩子。
  • 《先知先覺性格心理學》解讀抑鬱症第二高危人群:藝術家人格ISFP
    今天我們繼續說說《先知先覺性格心理學》,了解我的文章結構的朋友都知道,我在之前寫過了近十篇關於榮格人格理論的MBTI的文章。MBTI是我學心理學的起點,我嘗試用後現代的心理分析去重新解讀榮格人格理論,我不僅有點讀懂了他,反而有了新的見解。今天我們一起來解讀抑鬱症第二高危人群——作曲家、藝術家人格類型ISFP。
  • 德克薩斯——論ISTP型人格的複雜與神秘感
    內向,寡言,有點冷漠而又淡然,這也許是我們親愛的德狗子帶給大家的第一印象。 可是,德克薩斯真的只有表面看上去的那樣簡單麼?很明顯,這樣的生活環境完全不適合於NF型人格(理想主義者及和平主義者)。更何況,企鵝物流的日常總是顛沛流離的。在這種情況下,員工們必須隨時能對眼前的情況做出準確的判斷和變通。從這一點上講,企鵝物流同樣不適合於善於計劃的J型人格。 這樣的環境,對於身心俱疲厭惡了家族爭鬥的ISTP型德克薩斯而言,簡直是量身定製的。
  • 性格內向的孩子,父母要小心成為「迴避型人格」,早知道早預防
    孩子若有這些表現,並非「內向」這麼簡單,要預防「迴避型人格」。有些孩子仿佛天生的就是調皮搗蛋的主,活潑愛鬧騰,人來瘋。而有些孩子則大大相反,很害怕見到陌生人,很容易害羞。鄰居家的孩子就是屬於後者,性格很是內向,都在一起住了好幾年了,這個孩子見到我們都很陌生的感覺,從來也不到樓下去跟小朋友一起玩耍,幾乎都沒有聽到過這個孩子大聲的說話,總是一副很小心翼翼,膽怯的樣子。其實,很多性格太過內向的孩子,相比較調皮外向的孩子很乖巧懂事,很容易帶,讓家長們省心不少。但是,太過內向的孩子,倘若不加以改變任其發展下去,便會發展成「迴避型人格」。
  • ——先知先覺人格心理學走進ESFJ
    支持者大約在人群比例是10%,他們和我們昨天聊的ESTJ監理者的不同點在於他的第三個維度——情感。並非是說支持者比監理者只是多一些情感其他都一樣,不是的,而是情感維度和其他三個維度(外向維度E、感覺維度S,判斷維度J)結合,衍生出一些特殊的性格特徵,下文會介紹具體特徵。總體來說ESFJ是最好的員工,這類人就算自己學會了老闆所有的本事,都不太會自己單幹。
  • 心理學:四個方式告別討好型人格,喚醒內心強大自己
    這就是有取悅型人格的君,她總是不斷去滿足她人,她的自我價值體現在別人對她的觀感上,她儘量讓其他人高興,但是她並不一定開心,她害怕別人生氣,甚至害怕別人認為她自私。就像小時候特別懂事的孩子,他們其實用自己的懂事換取父母的表揚,即使他們內心不是設想這樣。一般有取悅症的孩子往往是小時候沒有得到足夠的疼愛,所以他們希望用討好別人來證明自己的價值,他們害怕衝突,竭力做一個老好人,維持周圍表面和諧。
  • 心理學:弗裡德曼ABC型人格,你屬於什麼類型人格?
    心理學:弗裡德曼ABC型人格,你屬於什麼類型人格? 測試開始: 1、在工作中你非常的賣力,希望得到領導的認可,並且希望得到晉升。
  • 老實內向的人,根本不需要改變
    我們先說一下什麼叫做老實內向,心理學將內向型人格解釋為氣質中指向性的一種,無論是人的言語、思維還是情感常指向於內者為內向。著名心理學家艾森克對於典型性內向性格描述為安靜且喜歡離群,更喜歡獨處的。思想上過於保守,行為上表現猶豫不定,情緒上更是過於悲觀。如果說外向型人格的人喜歡在外界來尋求滿足的話,那麼內向型人格的人則喜歡以自己為主體,獲取滿足感。
  • 性格心理學:九型人格探秘——不同型號的優缺點
    「九型人格」。每一型人格都具有不同的優缺點。劉志則老師的新書《性格心理學:九型人格探秘》詳細描述了每種類型人格的閃光點和不足,並給出了改善的建議。首先,九種類型的人格分別是完美型人格、助人型人格、成就型人格、自我型人格、理智(觀察)型人格、疑惑(忠誠)型人格、活躍(享樂)型人格、領袖型人格與和平型人格。一、完美型人格:做任何事都要求完美。
  • 孩子挨批後的兩種表現,多是討好型人格,根源出在教育方式
    ,從心理學上來看,孩子受批評後有這兩種表現,可能正在養成討好型人格。 如果面對父母的責罵,孩子不哭不鬧、悶不吭聲,可能是心裡受了傷,他們不去爭辯,只是想封閉自己的真實想法,如果父母置之不理,任由其發展下去,他們會性格自卑、冷漠,長大後很難與他人建立親密的情感關係,嚴重影響到人際和婚姻。
  • 看美劇|Undoing:枕邊人,或許只是表演型人格?
    然而同事卻告訴她另一個故事:Jonathan表現出充滿同情和慈愛,似乎只是對人的一種誘惑,引誘病人和家屬對醫生的技藝精湛充滿讚嘆,折服於他的人格魅力。Grace的父親似乎一開始就有先見之明,在命案發生時就讓Grace找律師自保。原來Jonathan曾經偷偷跟他借過錢,打著給孩子交學費的名義,從嶽父這裡要了50萬美元。當然,錢是花在了情人的孩子身上。
  • 永遠不要低估一個性格內向的人
    從小到大,爸媽就一直在給我灌輸一種思想: 「內向性格是缺點,你要改變」、「內向性格在社會中不受歡迎」、「優秀的孩子就應該善於自我展現,和誰都能打成一片」。 長大後,社會給我們的壓力更大,在社交和外向性格備受推崇的文化中,作為一個內向的人很難,甚至是可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