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足是指患者足弓塌陷的一種情況,與正常足弓相比,在站立時有明顯的區別。大多數扁平足並不需要採取特殊的治療,通過鍛鍊矯正即可。不過因為扁平足患者,少有較為嚴重的症狀,患者對此並不重視。
但是仍然需要注意的是,嚴重的扁平足會使得弓高喪失、前足外展、後足逐漸外翻。還可能出現距下關節等足關節的退性病變、疼痛,嚴重的影響到患者的正常行走跟站立。
在平時要多注意足部的情況,尤其是親屬中有扁平足的人群,還有小孩子在發育階段,出現扁平足的風險更高。當發現有明顯的扁平足症狀時,最好及時就醫,接受診治以免造成更大的足部傷害。
扁平足會有哪些症狀?
1、疼痛:一般在足底內側出現疼痛,在長期站立跟行走時,這種疼痛會加劇。而且是站跟行走的時間越常,這種疼痛就越明顯。踝關節外側外踝附近有時候也會出現疼痛,這是因為足弓塌陷造成後足外翻,腓骨與跟骨相撞擊引起的原因。
2、腫脹:出現疼痛的關節外腫脹,其中,足舟骨結節的腫脹最為明顯。
3、步態異常:嚴重的扁平足會影響患者正常的行走跟跑步,因為患足的組功能塌陷,使得患者行走跟跑步的能力下降。容易出現怪異的步態,例如內外或外八等步態。
4、對其他關節的影響:如果扁平足患者的患足過度外翻及內旋,導致膝關節代償性外翻及髖關節代償性外旋的情侶。繼而引發膝、髖、下背等部位的疼痛和關節炎。極個別平足病例,出現的唯一症狀就是下背疼痛。
一般扁平足患者出現這些情況,多是平足症的表現,需要引起重視,儘早就醫治療。而一些扁平足患者,儘管沒有出現症狀,也建議在日常,多做一些足部的鍛鍊。
扁平足患者可以做哪些訓練來改善扁平足?
1、側蹲:平時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時間練習,練習時要注意雙腳始終平行向前。
2、臀橋:要注意動作的準確性,利用腹式呼吸,肋骨下壓,收緊核心肌群來維持脊柱的穩定和中立。需要注意的是,做動作向上推是用臀部而不是腰椎上頂。
3、踩網球:這種作法可以放鬆足底筋膜。
4、短足運動:用患足的腳趾去抓取毛巾,每次可以連續抓1-2分鐘,可以多做幾次。
除了鍛鍊,還有一點比較重要的是,要選擇合適的鞋子。尤其是小孩子,家長更高選擇合適的鞋子,減少這種可避免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