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丨「遺珠之憾」,跨越國界的傳承——蔭餘堂

2021-01-18 工穹匠人私訂館

誰在保護著我們

遺失了那麼久的

歷史文化



舊木稀疏的柵欄

圍著白牆粉黛的房子,

四水歸堂的天井院落,

每一扇窗都好像在訴說著古老的故事。



像穿越回舊時的中國,青石板鋪成的庭院,全木建築的閣樓和天井,雕刻精美的鏤空木窗。



如果不是周圍偶然走過的各種膚色不同口音的外國人,也許還會沉浸在中國舊時的歷史時光裡。



這個200多年歷史,並且完美保留著舊時歷史風格的宅院的原名是「蔭餘堂」,它其實並不在中國安徽某個小城,而是在美國東北部的小城塞勒姆。

多年前它跨越了12000公裡來到了這裡。



為什麼這樣一個歷史厚重的中國民居會出現在遙遠的美國,並且被很好地保護著?還得從20多年前的偶遇說起……


1993年,當時還是小姑娘的南希.波琳第一次來到中國安徽休寧縣旅行。這是她第一次看到中國的徽派建築,粉牆黛瓦的古村落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喜歡中國文化的南希還是美國麻薩諸塞州皮博迪埃塞克斯博物館中國藝術文化部主任,當她第二次來到黃村的時候,她遇到了蔭餘堂,一眼就被這座有著200年歷史的滄桑民居吸引了。


當時,黃氏家族的成員趁著掃墓的機會回到了老家重聚,正在考慮賣掉這幢年久失修的宅院,偶然從門口路過的南希聽到了宅院裡面的議論聲,不禁好奇地走了進去,她沒想到自己的好奇心最終竟改變了這座中國百年民宅的命運。




蔭餘堂是徽州黃氏一族的祖業,在清朝康熙年間就建造了。


那個時候,黃家人在漢口,上海經商賺了錢,返鄉修建了這座宅院,先人呢就希望這份家業能蔭及子孫,所以名字就叫「蔭餘堂」。

這座宅院目睹了整整八代人的生老病死,也經歷了清朝的衰亡,民國的建立和新中國的解放,見證了中華民族動蕩的歷史。

到1982年,最後一代遷出,這個宅院就再也沒有人居住了,年久失修,成了一個廢宅。



當南希了解到這個宅院的歷史,深愛著中國文化和建築的她不忍心這樣有著厚重歷史並且古樸美麗的建築物就這樣被遺棄了,她思索了再三,向黃家人提出了把「蔭餘堂」搬到美國博物館的想法,並獲得了黃家人的同意。




南希找到了基金會的資金支持,中美合作,讓這個想法落了地。


1997年盛夏,黃家人第35代傳人向祖屋做了最後一次告別,從此,這一座歷經百年風雨的建築,不再為黃家所有,它將在大洋彼岸的另一端繼續它的歷史。




拆除工作比想像中困難,整整持續了兩個月,工程師們做了解體調查,工匠們給每個部件都做上了記號,記錄了原本的結構方式。


在拆除蔭餘堂的過程中,工人們不僅發現了黃家主人上世紀20年代在上海經商時與家裡的通信,也找到了屋主的日記,雜記等各種文物。還在地板夾縫,牆角等處發現清朝末年女人的髮簪和貼有清國郵票的信封。


拆完以後,這些全部打包,包括700個木件,9000多塊磚瓦,500件石雕,還包括了當時屋內擺放的家具,生活用品,甚至連同院牆,門口鋪設的麻石路板,總共用了四十個國際貨櫃,全部海運到美國。


到了美國以後,僅僅是卸貨,核對部件就花了三個月的時間。

籌備又花了五年時間,專業人士還對蔭餘堂各個部件進行測量,登記,請安徽過來的匠人對損壞腐爛的木質部件按照原樣重新打造。



開工的時候,為了尊重中國文化,特地行了上金花,披紅布,安五袋,釘五色布,上香,敬酒等中國傳統的破土上梁儀式。



復建的時候,為了高度還原,博物館還將蔭餘堂修復成了80年代的風貌,購置了原陳設在該屋中的家具,擺設,徹底還原了黃氏家族最後居住的模樣。


整個「搬運重建」過程耗時7年,花了1.25億美元,跨越了12000公裡,一直到2003年6月,蔭餘堂才正式開放,第一天參觀人數就突破了10000人。




過了天井就是大堂,這是整個宅院最重要的地方,大家吃飯,祭拜祖先都在這裡。

這是年輕夫妻的臥室,雕花的大床,歐式的壁紙,紅漆木的洗臉架,給寶寶睡的小竹床,床上還有裝了熱水就能暖床的暖壺……



美國人不判斷什麼重要,什麼不重要,他們只是質樸地覺得既然是異地重建,那麼這個宅子原來是什麼樣,重建後還應該是什麼樣。

這些東西完全展示還原了了中國一個普通家族的生活,這裡的很多東西對我們來說親切又陌生。



參觀者不能自由行動,蔭餘堂每半小時放一批人進入,每次人數不超過20人,蔭餘堂內部嚴禁拍照。

所以這裡一直被保護地很好。


多年以後,蔭餘堂第36代傳人黃秋華受邀來到了迪美博物館,在看到老屋的那一刻,情不自禁地潸然淚下。

他說:「當時就覺得我們已經穿越時空了,因為我們的房子在我的記憶當中已經被拆掉了,這時候突然展示在我面前,我覺得非常激動。當時,世界頂級提琴大師馬友友正在我家庭院裡面拉大提琴,音樂聲是很美妙的,所以,我情不自禁地眼淚就流了下來,覺得感觸非常大。」


正如南希說的,「我覺得,這個房子可以幫助美國人多了解中國人,多了解中國文化,多了解中國的歷史。通過這扇窗戶,可以看到中國的家族,這個家族的歷史和他們的故事。通過他們的故事,可以了解中國的文化。」


時代在不斷的發展,我們卻不能忘記過去的歷史。

相關焦點

  • 【言 論】饒宗頤遺珠之憾的反思 ■泉城子
    饒公一生著作等身,有「百科全書」之稱。細檢饒公令世人驚嘆的累累碩果,亦難免有遺珠之憾。  其一學術上:作為甲骨學家的饒宗頤始終未被學術界列為「甲骨五堂」。饒公先後出版《殷代貞卜人物通考》《甲骨文通檢》《甲骨文校釋總集》(饒宗頤領銜主持,曹錦炎、沈建華合作編著)等大部頭著作,其中前者為首部研究貞人的著作,而後者為甲骨文總匯式集大成之著,絲毫不比同時代「甲骨四堂」(鼎堂郭沫若、彥堂董作賓、雪堂羅振玉、觀堂王國維)遜色。然而時值今日,學術界仍以「甲骨四堂」津津樂道,不將饒公「選堂」列入其內。這對饒公是遺珠之憾,更是學術界的遺珠之憾。何以如此?
  • 2018《圍爐音樂會》重磅回歸 任賢齊「遺珠之憾」挑戰全新曲風
    「影視歌三棲巨星」任賢齊不僅作為首發嘉賓火熱開場,更在「遺珠之憾」環節中挑戰新曲風,首度合作管弦樂隊。消息一出,便引得網友大呼期待。作為《圍爐音樂會》的重頭戲,「遺珠之憾」在過往節目中的呈現,嘉賓們會通過這一環節,來唱出當年不曾圓滿的某些遺憾,致敬那些印刻在心底的往事故人。
  • 專輯推薦:蘇打綠《日光狂熱遺珠之憾》
    >舉報 這張蘇打綠《日光狂熱遺珠之憾
  • 綠茶|遺珠之憾,2017年好書榜錯過了這十本佳作
    遺珠之憾,2017年好書榜錯過了這十本佳作文 | 綠茶最近在整理2017年度各類好書榜,在所有榜都一一呈現眼前的時候,總覺得少了點什麼?2017年遺珠之書,這本不能遺漏。未知大學,未知之書,也是2017年重要的遺珠之書。
  • 《青春有你2》前九公布之後,誰成為那個「遺珠之憾」?
    當然在如此高熱度的光影之下,誰又稱為那個「遺珠之憾」呢?安崎就不多說了,實力明擺著可以進前三的,不過人氣沒有前面三個高,所以位居第四。作為隊友的上官喜愛就沒有這麼好的運氣了,上官喜愛有實力嗎?那無疑是有的,但是奈何人氣沒有那麼高,像這樣的訓練生,確實比較不太適合女團,但是這次主題是X女生,不就是要做自己嗎?上官喜愛就成為了第一個「遺珠之憾」。
  • 25年前這部《倚天屠龍記》集齊了最美趙敏和周芷若,卻成遺珠之憾
    其實,在25年前這一部《倚天屠龍記》可以說是集齊了最美趙敏和周芷若,就連張無忌也是極帥,只不過卻成了一部「遺珠之憾」。1993年,也就是25年前香港上映了一部電影叫做《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這部電影由由王晶擔任導演和編劇,主演陣容可以說是史上最強,而且美女太多,這樣的陣容如今只怕在也請不到。
  • 蔡琴「好預兆」年底登北京 一掃歌迷遺珠之憾
    「好預兆」全新翻唱寓意深 一掃北京觀眾「遺珠之憾」  本次北京「好預兆」演唱會,蔡琴極富挑戰性地將整場演出改為3個段落,蔡琴表示通常演唱會都是分為4段,讓歌手能充分地在過場間隙得到休息,而這次將演唱會4段合併為3段,才能最大程度上將表演內容豐富,讓內容更充實,但對歌手的嗓子與體能也同樣是一次巨大的挑戰。
  • 故宮藏品雖極大豐富,難免也有遺珠之憾!
    最近幾年,故宮的"網友氣質"日益風靡朋友圈,還記得"紫禁城上元之夜"一度持續霸佔熱搜榜,更是出現一票難求的盛景。這種現象並不是偶然的,現代人對於傳統文化和傳統習俗越來越感興趣。而故宮博物院作為中國收藏文物最豐富的博物館,同時也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有大量古代藝術珍品,其中很多文物是絕無僅有的無價國寶,可以說是中國古代藝術品的最高殿堂。
  • 年度十大流行語仍有"遺珠之憾"
    12月15日,經語言文字專家的反覆考量商議,有「語林啄木鳥」之稱的《咬文嚼字》雜誌社評出2014年十大流行語。然而,在肯定評選的經典、精當之時,對於評選結果,公眾和廣大網民仍感覺評選帶有些許美中不足,稍有「遺珠之憾」之失。  其一,今年十大流行語中「政治味」有些過濃了。去年上榜詞語中,富有「親民」意味的流行語佔了很大比例,如「女漢子」、「土豪」、「奇葩」等,再加上一個公眾發自內心認同的「光碟」,可見去年十大流行語「草根」色彩極濃。
  • 茅盾文學獎有遺珠之憾 - 新聞中心
    《中國製造》這部現實主義題材的巨著波瀾壯闊,扣人心弦,藝術上也有可圈可點之處,可以說是本屆茅盾文學獎一個重量級的競爭對手,可惜它最後也排在了獲獎名單之外……我在這裡並不是說入選的「黑馬」《茶人三部曲》不應該獲獎,況且首次由茅盾家鄉的人來獲此獎更有一番特殊意義,但是這匹「黑馬」的脫穎而出,使得那麼多不「黑」的作品落選的遺珠之憾,顯得更突出了一些。
  • 牛群與馮鞏,相聲界的遺珠之憾
    大家好,今天我們來聊一聊相聲界的遺珠之憾,牛群和馮鞏。為什麼想起說這兩位老先生呢?因為前些天在一個社交平臺上看到一幅圖片,是姜昆他們一些相聲界的人士組了一個飯局。姜主席在正中端坐,牛群在招呼客人,並且還負責拍照啊等等一些瑣碎的事情。這讓我不禁有一些唏噓。在相聲界,論輩分,牛群應該是姜昆的師叔。而現在卻變成了一個好像跟班的角色。
  • 選秀教父許智偉:張杰張靚穎是遺珠之憾
    他曾成功的挖掘出了當年名不見經傳蔡依林,成為了天后級的人物,不過錯失張靚穎和張杰,算是他遺珠之憾!  這麼多年重新出山做TVB國際中華小姐的評委,和過去做評委有什麼不同?  許智偉:我重新出來第一個感覺,選手的水準都進步了很多。
  • 【遺珠之憾】人生如戲,一笑而過,我依然前行
    Wuli程琳可以說是上演了一波人生俱佳好劇情作為中國歌壇年齡最小的第一代歌星在八十年代中期歌壇以清新純美的演唱風格遙遙領先《小螺號》、《童年的小搖車》、《風雨兼程》等無疑是陪伴了70年代多數人的音樂旅程小爐子真是按捺不住崇拜之情想舔屏一波
  • 廣州的「穿山甲」餐桌,《世界攝影大賽》的遺珠之憾
    在眾競賽攝影作品裡,卻有一張《遺珠之憾》令人極為在意——一張攝於2019年1月4日,中國廣州的野味餐廳,(滅絕危機中的穿山甲)。
  • 一路傳承·步履不停
    2020年7月24日,為了展示「一路」價值觀,傳承「一路」力量,慶祝「一路」十九周年,「一路傳承·步履不停」十九周年慶暨價值觀標杆人物表彰大會順利舉行。七位價值觀標杆人物的講述形象地傳達出「一路」的北鬥七星核心價值觀:「成就客戶、追求卓越、持續創新、激情、誠信、責任、合作」一路傳承為了傳承「一路」價值觀,大會現場由七名價值觀標杆人物為代表「一路」新鮮血液的傳承人戴上價值觀勳章,傳承「一路」力量!此時回首,一路人用激情、拼搏、感動、詮釋著光陰與跨越。
  • 白玉傳承丨寧瑪巴六大母寺之白玉祖寺
    」,又稱為「白玉傳承」。 ,故以「吉祥盛德之地」為其命名為「白玉」。現任第五世噶瑪古千法王即是第十二任的傳承持有者白玉傳承自昆桑謝拉尊者擔任第一任寺主之後,共有十二任傳承持有者,現任第五世噶瑪古千法王即是第十二任的傳承持有者。
  • 她的一個小舉動令人惋惜,節目遺珠之憾
    《青春有你2》又走了一部分訓練生,相信很多訓練生的離開會讓觀眾意難平,特別是嗓音獨特的張鈺和「中國女孩」陳珏,這兩人的離開讓《青你2》的vocal成為了稀有位置,留下來的都是一些舞蹈強勁的訓練生,這點節目組應該均衡一點,其中還有一個訓練生成為節目的遺珠之憾,那就是張楚寒。
  • 柴進丨文化種子的傳承之旅——讀小說《刀馬人》
    文化種子的傳承之旅——讀小說《刀馬人》文、柴進借著難得的假期閒暇,今天讀完了界首女作家王璐琪《刀馬人》一個淘氣孩子被「流放」到母親的家鄉,或許是宿命,或許是血脈中的一線牽引,他在自己所不熟悉的環境中,感受到令自己為之震驚的鄉土文化。
  • 唱跳界遺珠之憾,JYP首位培訓生讓泫雅伴舞,被鄭爽吐槽模仿女團
    最近一段時間,一檔關於大齡男明星的綜藝節目,紅了,這檔綜藝節目堪比是男版的《乘風破浪的姐姐》這檔綜藝節目請來了21位男明星,來進行比賽,這些男明星曾經有很紅的,但也是新人,同時也是現在無戲可拍的,可以說算是娛樂圈的現在比較低調但是在娛樂圈拍戲又很難的明星了,而該檔綜藝節目,正是聚集了這樣的男明星,給他們一個重新出發的機會,也給他們一個舞蹈,讓他們再次重新找回舞臺,重拾演藝之夢
  • 非遺傳承 路在何方?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家畫院藝委會主任李延聲了解到,目前被認定的國家級傳承人共1986位,已有200多位去世,還有不少人也年老體弱、面臨傳承斷代甚至人亡藝絕的問題。全國政協委員言恭達也指出,一些非遺項目由於收益不好,不能滿足基本的養家餬口的需求,使得年輕人或學徒半途而廢,或乾脆避而遠之,老藝人找不到傳承弟子,非遺傳承後繼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