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繁體字還是簡體字也是個問題,九成宮臨帖第67個缺字「屬」

2021-01-09 楷書小李
楷書小李 九成宮81自殘缺

我是楷書小李,今天對《九成宮醴泉銘》81字殘缺中的第67個缺字「屬」字進行臨寫、對比和解析。(文後含臨寫視頻)

#九成宮醴泉銘#

首先我們看一下《九成宮醴泉銘》裡面殘缺的「屬」字和楷書小李意臨的「屬」字。

楷書小李臨帖
九成宮原帖

現在我們對「屬」進行一個臨寫和解析:

在《九成宮醴泉銘》的碑文裡「屬」字只有一個,所以對於同個字來講沒有對比也沒有差異化的處理,「屬」字的大部分已經殘缺,我們只能根據歐陽老先生用筆的特點及其可見的殘餘部分進行了理解,然後補寫意臨。

對比

在臨寫時,我們設想了另一個思路就是採用繁體字的寫法,但是經過查閱歐陽老先生其他的字帖和碑文,並沒有出現「屬」字繁體字的寫法,而簡體的寫法是有的,最終確定按照簡體寫法。

那麼,我們在臨寫的時候做了三個方面的思考:

第一,「屬」字的字形。它的字形其實不難發現就是長方形,我們根據「屬」字的殘

相關焦點

  • 筆形的變化也會讓整體改變,但是重心還是要穩,九成宮第71個缺字
    楷書小李九成宮81字殘缺我是楷書小李,今天對《九成宮醴泉銘》81字殘缺中的第71個缺字「光」字進行解析和意臨。楷書小李臨帖九成宮原帖現在我們對「光」進行一個對比和解析:在《九成宮醴泉銘》裡光字一共有兩個,其中第三十三頁「光」字是比較清楚的,第四十頁的 「光」字已經全部缺失,今天楷書小李要補寫的就是這個缺失的「光」字,我們根據歐陽老先生用筆的特點
  • 裴鈺:從17個角度看漢字繁體字和簡體字之爭
    但是,主義要談,問題也要解決,沒有操作層面的建設性方法,則很多爭論就會流於清談,我整理了一下漢字簡繁的歷程,總結出17個方面,來詳細地探討「繁簡漢字」之爭,力求把空泛的話題條分縷析,還原一個這個話題的真實一面。  簡體字和繁體字,都是模稜兩可的說法  繁體字和簡體字嚴格意義上都不是漢字的一個正確的說法,只是一個模稜兩可的說法。
  • 漢字從繁體字到簡體字,是漢字的進步還是倒退?你怎麼看?
    雖然,相比較現代所使用的簡體字,篆書等顯然更具有觀賞價值,不過也給使用者帶來了麻煩。過於藝術的字體並不方便在緊急情況下傳輸信息,漢字的誕生本就是服務於人們生活的,如此看來,字體的簡化本就是歷史選擇的趨勢了。02時至1935年,第一批簡體字終於問世,這是國民政府教育部收錄了民間使用最多的324個字所整理的。
  • 繁體字與簡體字,到底誰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正統
    黃秋生所說的「中文正字體」是指他所寫的繁體字。繁體字與簡體字,到底誰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正統?繁體字與簡體字,本就一脈相承,根植於同一種文化,沒有誰比誰正統,誰比誰高貴。這本來不是問題的問題,偏偏有人非要分出個子醜寅卯來。總有人自認為「繁體字才是正統」,瞧不起簡體字,甚至港臺有的人污衊簡體字是「殘體字」,流露出一種文化優越感。
  • 文化辯論:「繁體字」和「簡體字」哪個更好?是進步還是倒退?
    漢字也是目前唯一一個保存下來,並且一直在發展使用的文字。它的數量非常龐大,至今沒有哪一個字典能準確說出它具體有多少個(每套字典所統計的字數都不同)。目前最多是《辭海》裡面統計的約10萬個左右。而我們普通人的認識量基本在3000-4000字左右。
  • 用簡體字,還是用繁體?歷史上一直是個問題(圖)
    反對這一建議的人認為,廢除簡體字是社會的倒退,是瞎折騰。也有人力挺這一建議,認為恢復繁體字讓大中華有凝聚力。  其實,漢字簡繁之爭早在一年前就已開始,潘慶林也不是第一個提出「廢除簡體字」建議的人。  70多歲的曾憲通教授當時還是中山大學一名入學不久的學生,在那一天,他翻開報紙發現字的順序全變了,很多繁體字也變為了簡體字,而他清晰記得自己在入學填表時用的還是繁體字。「我翻開報紙一看,一些字早就在我們的手寫中流行,讀起來一點兒也不困難。我們當時覺得轉換很自然,並不像有些人說的改用簡體字我們都變成文盲了。」
  • 知識爭論:「繁體字」和「簡體字」哪個更好?哪個優點更多?
    漢字到底有多少個?有些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中國的漢字博大精深。到底它是如何的偉大?我只舉一個例子:世界上最古老的四種文字,您知道有哪些嗎?他們分別是1.古埃及的象形文字。2.蘇美爾人所發明楔xiē形文字。3.美洲瑪雅人發明的瑪雅文字。4.中國的漢字。漢字從最初到現在已經發展了4000多年的歷史了。漢字也是目前唯一一個保存下來,並且一直在發展使用的文字。
  • ...接受快報專訪時回應:教材須用簡體字,而古詩詞中已涉及部分繁體字
    繁體的親是一個『親』加一個『見』,意思是親要相見,『愛』是在現在的『愛』的基礎上,中間加了個心,所謂愛有心。而我們現在是親不見、愛無心。」馮小剛繼續說,孩子學習寫這些字的過程中,已經在心中種下了美好的種子,否則,「親不見」「愛無心」。  「能不能選擇50至200個最有含義的繁體字,回到課本裡來,這樣不會給孩子增加負擔,也能讓孩子感覺到中華文化最重要的部分,別失傳了!」馮小剛說。
  • 書法家為何喜歡寫繁體字,而不喜歡寫簡體字?
    1956年1月28日,國務院通過並公布了《漢字簡化方案》,標誌著漢字在我國的簡化,進入了實質性階段,在全國範圍內推行簡化漢字,主要目的有四個。一是提高大眾的識字率,因為繁體字筆畫多,過於複雜,不便於學習。二是提升傳統文化在民間的普及率,畢竟,漢字是傳播我國傳統文化的有效工具,結構簡單、通俗易懂的漢字容易辨識,才有助於達到這個目的。
  • 中國人使用簡體字後,大家都沒學過繁體字,為何大多數一看就懂?
    漢語可以算作是世界上最複雜的語言,無論是下筆去寫,還是咬字發音都極其複雜。很多學生都抱怨學英語很難,但其實再難也難不過中國的漢字,英語一共不就26個字母嗎?漢語就不一樣了,即使是一個中文系的大學生,也不敢保證他就認識所有的漢字,因為中國的漢字實在是太多了。
  • 解惑|為什麼日語中的漢字有繁體字也有簡體字?你知道嗎?
    前不久在易學國際小語種教育日語N1籤約保過班裡,接到一位初級日語學習小夥伴的題問:為啥這日語中又有簡體字又有繁體字,日本人自己不會混麼?有簡體字有翻譯題還有假名!別說,這個問題可能學日語的小夥伴剛開始的時候都在心中默默問過,當時小編的日語老師告訴我:日本之前進行過一次漢字改革,有一部分漢字就用了現在中國的簡體字,一部分還是保留了繁體字。但是這絲毫沒有解決我心中的疑惑,於是我查閱了很多材料想去搞清楚這是怎麼一回事。不能說以下內容絕對正確,就當是幫大家一起科普一下吧。
  • 徐晉如:何必畏懼繁體字?
    [摘要]無論是簡體字還是繁體字,都是漢字,無論是不混用簡體字的繁體字,還是不混用繁體字的簡體字,都是規範漢字。作者:徐晉如,騰訊大家專欄作者,知名青年詩人、學者。日前,全國政協委員馮小剛先生在政協分組討論會上呼籲,恢復部分有文化內涵的繁體字,如把「親不見」的「親」改回為「親」,「愛無心」的「愛」字恢復為「愛」,他建議,選擇類似的五十個字,恢復為繁體,加入小學課本中,讓小學生感受傳統文化。
  • 繁體字情侶遊戲名字
    今天小編要為大家介紹的是情侶繁體字遊戲名字,繁體字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人們從複雜的繁體字逐漸發掘出簡單的漢字但是為什麼現在繁體字又那麼受歡迎呢?繁體字的流行預示著人們對古老文化的傳承。繁體字與簡體字就如一對姐妹,他們的關係也是密不可分的。雖說人們常常拿他們來比較,但是他們都有著自己特有的形態以及魅力。只是在簡體字盛行的今天,人 們依舊不願遺忘繁體字。
  • 簡體字相同,繁體字不同,這樣的漢字有哪些?
    眾所周知漢字簡化的時候有很多同音的繁體字被簡化成一個簡體字了,造成以簡體字為母語的人繼承傳統文化時出現了一定的困難哈,(小淚我也是,所以文中關於繁體字如果有什麼錯誤,還請大家指出[捂臉哭]),這次我們就來整理一下哪些簡體字,其實是由不同繁體字簡化而來的吧。
  • 17個角度看到繁簡體漢字
    這是一個導向問題,文化導向,我們國家重視大家認識繁體字,但是我們也不會難為學生說你一定要認識繁體字,你可以用難度最簡單的題來體現一種人文關懷。一種國家對辨認繁體字的重視。這兩種方法還是可行的。當時為什麼要簡化漢字也是為了溝通,如今識繁也是為了溝通,因為我們要跟兩岸三地、海外華人聚集區需要溝通。現在簡體字在內地具有一個法定地位,但是在海外還是繁體字是主流。
  • 文言基礎知識:繁體字
    例如:「舍」是「捨」的古字,「誇」是「誇」的通假字,「禮」是「禮」的異體字,「舍、誇、禮」又都是簡體字。現在使用的簡化漢字,有一些是歷史上流傳下來的,不都是我們現在新創的。漢字的簡化,為廣大人民群眾學文化、學理論、學科學,提供了方便的條件。不過,我們閱讀古書還要了解繁體字,因為古書一般是用繁體字印刷的。
  • 那是測字遊戲;恢復繁體字?能做,但沒必要!
    其中文化自信也是肉眼可見,國學熱、漢服熱等持續發酵,現在經常在街上看到身穿漢服的小姐姐。於是一種聲音也大聲起來:簡體字破壞傳統之美,應該恢復繁體字!甚至還有人大代表提過相關議案。簡體字和繁體字在多字、整句表達上面,沒有任何差別;只是單字上面,簡體字略有不如,但實際應用中,單字應用的場景非常少見,對普羅大眾日常生活、表情達意毫無影響;或許有文史專家會從字形筆畫來判斷文字起源及本意,但作為專家,知道、記住文字對應的繁體字不算是太高的要求吧?簡體字造成的單字所承載信息的減少,跟它帶來的積極作用來比,則可以忽略不計。
  • 繁體字真的是中華文化的精髓嗎?
    即:他認為,繁體字是中華文化唯一的精髓字體。否則,他換個地方、時間,又說「簡體漢字是中華文化的精髓」,百姓將無所適從。有人可能會說,你這不是廢話嗎?「更有藝術價值」中的「更」字等於明確否定了非繁體字的字體,比如說簡體字。我認為,說這話的人,太低估政治人物隨機應變的能力了。他們完全可以在另一個場合說簡體字「更人性化」、「更接近生命節奏」。
  • 簡體字在臺灣:從「不能碰」到隨處可見
    但有些島內人士看不慣簡體字,認為繁體字才能代表「中華民族文化之美」。近日,臺當局領導人馬英九表示,簡體字與繁體字之爭,並列是最好的解決方式。  「簡繁之爭」的政治色彩  從大陸推廣簡體字起至今,臺灣當局對簡體字的態度常帶政治色彩。  政治禁錮的年代,字體繁簡在臺灣是涉及意識形態、事關中華文化道統的大事情。不消說簡體字不能用,連文字橫排都是禁忌。
  • 初學毛筆字,這3個訣竅讓你臨帖更有效率!
    臨寫楷書字帖,效率要想翻倍,我認為有以下3個方法:一、選擇好帖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選擇一個好的字帖是我們保證臨帖高效的前提。但是,這裡面好的字帖的含義有兩個:1、必須是你喜歡的、願意學的字帖,才是一個好的字帖。2、必須是善本,是這個碑帖最完整、最清晰的真跡影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