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珠是寶石的一種,又稱九眼石頁巖,簡稱九頁巖(是指巖石的結構有九層,九不是具體數,是多的意思,有的比九層少,有的比九層多。傳說古人以七以上表示多,三以下表示少)、九眼石,或稱摩尼寶珠、火焰寶石、真陀摩尼、震多末尼,又作天珠、如意寶、如意珠、末尼寶、無價寶珠、如意摩尼等,也稱佛眼、菩薩眼、宇宙眼、佛陀珠、浮屠珠、佛塔珠等。天珠是寶石中的聖者,是藏傳佛教的寶石器物,因其神奇而美麗的圖騰而被天珠愛好者所喜愛。主要產地是青藏高原,其它地方也有產出。奇石天珠是因為奇石的形狀或奇石上面的圖騰形狀頗似佛教圖騰或吉祥圖騰,加之奇石的材料為石英巖玉(瑪瑙、玉髓)類等寶石,因此,奇石天珠便成了天珠中的佼佼者。(參照邱承彬編著《解密天珠》,山東教育出版社)
天然蓮花天珠是指珠身上面天然形成蓮花形狀圖騰的天珠奇石。
人工蓮花天珠是指在珠身上面用人工的方法鑲蝕上蓮花形狀圖騰的天珠。
蓮花天珠是佛祖釋迦牟尼護佑吉祥的象徵。
佛經記載,釋迦牟尼佛剛生下來就能說話,無人扶持即能行走。他身上發出光明,目光注射四方,舉足行了七步,每步地上都出現一朵蓮花。一時間,香風四散,花雨繽紛,仙樂和奏,諸天神人齊聲讚頌。地上也自然湧出二泉,一冷一暖香甜清淨。釋迦牟尼佛腳踩蓮花,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道:「天下地上,唯我獨尊」。因此,蓮花是釋迦牟尼佛的象徵,也是佛教的象徵。
蓮花天珠象徵著印度教主神毗溼奴和梵天護佑吉祥,也有萬物生長之寓意。據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記載,天地開闢之初,毗溼奴天(印度教主神)的肚臍中生出蓮華(蓮花),華中有梵天,結跏趺坐,創造萬物;又以蓮華表徵毗溼奴及其配偶神。此外,也有人以蓮華為多聞天的七寶之一。蓮華就是蓮花,「華」同「花」,在中國蓮花又叫荷花。
在印度,蓮花是印度的國花,在吉慶儀式中,印度人往往以蓮花為飾花,印度政府的最高勳章就是「蓮花之飾」。在佛教中,《法華經》就是以蓮華比喻正法的經典;在極樂淨土之中,也有青色蓮華、黃色蓮華、紅色蓮華和白色蓮華,另外,佛菩薩的底座大多是蓮花座。據《大智度論》載:「人中蓮華大不過尺,漫陀耆尼池及阿那婆達多池中蓮華,大如車蓋,天上寶蓮華復大於此,是則可容結跏趺坐,佛所坐華復勝於此百千萬倍。」據《入大乘論》卷下記載,第十地菩薩生於摩醯(xī)首羅天王宮,坐於寶蓮華王座而成佛。據《觀無量壽經》記載,阿彌陀佛及觀音、勢至二菩薩等,皆坐於寶蓮華上;眾生臨終時,彼佛等持蓮臺來迎九品往生之人。據《大智度論》卷十載:「爾時寶積佛以千葉金色蓮華與普明菩薩而告之曰:善男子!汝以此華散釋迦牟尼佛上。」
蓮花天珠是清淨微妙的象徵。蓮花出汙泥而不染,清淨微妙,在佛教中常被尊稱妙蓮、寶蓮,與寶傘、寶魚、寶瓶、吉祥結、勝利幢、白海螺(法螺)和法輪並稱吉祥八寶。據《中阿含經》卷二十三《青白蓮華喻經》載:「猶如青蓮華、紅赤白蓮華,水生水長,出水上不著水,如是如來世間生世間長,出世間行不著世間法。」據《文殊師利淨律經》《道門品》載:「人心本淨,縱處穢濁則無瑕疵,猶如日明不與冥合,亦如蓮花不為泥塵之所沾汙。」
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是表示純淨和斷滅的一個主要佛教象徵。它代表一切活動的鼎盛階段,而進行這些活動是為了完全避免墮入輪迴之錯誤。佛菩薩端坐或站立的蓮花寶座象徵著他們的神聖本源。佛菩薩被想像成是潔白無瑕、極盡善美的,其身、語、意是絕對清淨的。佛菩薩顯現在輪迴之中,但他們絕沒有受到不潔之物、意障和心障的汙染。
蓮花象徵聖潔、美好。在佛教故事中,釋迦牟尼的母親,長著一雙蓮花般美麗清亮的大眼睛。悉達多太子降生時,皇宮御苑中出現了八種瑞相,其中之一,便是池中長出大如車輪的白蓮花。
據《鹿母蓮花夫人故事》記載,鹿母蓮花夫人每走一步,腳後立即現出一朵美麗的蓮花,她一胎生下五百個童男,個個都是俊美的大力士、保衛國家的英雄,因此鹿母蓮花夫人成了能多生美男的象徵。
四尊人工鑲蝕蓮花天珠
邱承彬編著《解密天珠》,山東教育出版社(邱木兮攝影)
蓮花天珠是吉祥如意、消除災障、實現善願、消除惡緣、平安健康的象徵,是健康長壽的象徵,是富貴平安的象徵,是成功的象徵,是高升的象徵,是美麗如蓮的象徵,是智慧的象徵。
作者:邱承彬(字:木兮,號:六不居士,又名:邱木兮、邱六不,天珠學者、佛學者、傳統文化學者,天珠學創始人,旅遊專欄作家,詩人。《解密天珠》的作者,《中國頌》《黃河頌》《雪山聖湖頌》《高山流水頌》《泰山頌》為邱承彬著名的頌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