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嶺新鋪人用雕刻刀闖出致富路 仿製「貴州龍」(圖)

2021-01-19 搜狐網
    金黔在線訊近日,在2006「開磷杯」多彩貴州「兩賽一會」現場,一位青年選手在一塊石板上雕琢的作品引起了許多參觀者的極大興趣。該選手正在創作的作品是一條仿幻龍化石,仿幻龍化石逼真的骨架讓無數參觀者讚嘆不已。

  這位青年選手名叫餘家貴,來自關嶺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所在地新鋪鄉。此次能工巧匠大賽中,他參賽的項目是在一塊被當地人稱為「板石」的石板上雕琢仿幻龍和海百合化石。

  記者採訪時,他的作品已經完成,正準備向大賽組委會提交作品。記者看見,這條幻龍長數十釐米,頭部、頸部以及尾部的骨骼都十分清晰,就連肋骨的重疊部分和斷裂的骨頭都被雕琢得如同真化石一般,此外,幻龍身上還有一海百合疊加在上面。由於非常逼真,一般人根本辨別不出這是用工具一刀一刀雕琢仿製而成的工藝品。

  據餘家貴和他身邊的同伴介紹,因為倒賣古生物化石違法,從大約五年前開始,聰明的村民們便開始利用當地出產的「板石」作為材料,用雕刻刀在上面雕琢出各種仿古生物化石,他們仿製的品種有「魚龍」、「幻龍」、「水鳥」、「菊石」、「海百合」等10餘種。餘家貴告訴記者,這種仿化石工藝品很有市場,許多到新鋪旅遊的遊客看了總會愛不釋手,都會掏出錢來購買一塊回去收藏或作紀念。據稱,村民們製作的仿化石出售價格從數百元到上千元不等。

  據稱,目前,整個新鋪鄉就有約150人在搞這種仿化石工藝品,這已成為新鋪鄉農民掙錢的又一門路。

相關焦點

  • 關嶺:石頭裡的貴州記憶
    在距今大約2.5億至2億年前的三疊紀期間,古生代生物群消亡、後現生代生物群開始形成,恐龍逐漸出現在地球上,海洋中出現了混魚龍、魚龍、胡氏貴州龍、楯齒龍等海生爬行類動物。 幾億年後,在貴州的三大區域,發現了不同時期的大量海生恐龍化石。
  • 貴州關嶺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博物館
    貴州關嶺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位於貴州省西南部的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新鋪鄉境內。關嶺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埋藏的化石形成於距今兩億兩千萬年前的海灣環境,主要化石包括:海生爬行動物、海百合等以及古植物化石。化石種類豐富、多樣、完美。
  • 國內外專家齊聚貴州關嶺:研討化石群保護與全域旅遊發展
    、安順市申報世界遺產辦公室、安順市旅遊發展委員會承辦的化石群保護與全域旅遊發展國際論壇在貴州關嶺召開。關嶺山水、人文、古生物化石等旅遊資源豐富,如何將珍貴的旅遊資源綜合起來打造品牌值得深入探討和 實踐。他希望專家朋友們能綜合考量各方面資源,多提建議,助推關嶺、安順以及貴州全省的旅遊發展。」貴州省旅發委副主任汪文學說。  研討會中,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教授Ryosuke Motani認為;在關嶺魚龍發現之前,科學界對魚龍的認識還比較模糊。
  • 貴州關嶺:古生物化石保護的「劫」與「難」
    他們用螺絲刀在厚度約5釐米的石板上將古生物骨架周邊的雜質剔除、磨平,古生物骨架得以清晰地顯現。古生物化石精美的圖案和稀缺性,令不法商販爭相購買。在地下蘊藏著豐富的魚龍、海龍、海百合、鸚鵡螺等古生物化石而聞名世界的新鋪,盜挖盜採、走私販賣化石,曾經是常態。從2003年開始,關嶺縣持續加強對保護區內的古生物化石保護,持續打擊盜挖盜採,收繳魚龍、海百合等珍貴古生物化石上萬塊。
  • 貴州地方文史名家講壇|範同壽:海百合的訴說
    海百合化石(喬啟明 攝)20世紀40年代,地質工作者在新鋪發現了一種叫海百合的化石群。這種古生物化石形似荷葉、體態碩大優美,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濃厚興趣。自那以後,關嶺新鋪的名聲漸漸大了起來。上世紀90年代後,當地又發現了大量海生爬行動物化石群,有鰭龍目、齒龍目和魚龍目3個目、2個亞目,共6個科、9個屬。
  • ...故事」群眾依然記得我這個「熊書記」丨關嶺自治縣永寧鎮五指山...
    我是熊嶺,關嶺自治縣檢察院工作員,2014年8月到永寧鎮五指山村駐村,群眾都親切地叫我「修路熊書記」。五指山村2014年以來建檔立卡精準扶貧戶有298戶1233人,屬於省級深度貧困村。一直以來,五指山村群眾觀念較為落後,受教育程度低。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依然記得我這個「熊書記」丨關嶺自治縣永寧...
    我是熊嶺,關嶺自治縣檢察院工作員,2014年8月到永寧鎮五指山村駐村,群眾都親切地叫我「修路熊書記」。五指山村2014年以來建檔立卡精準扶貧戶有298戶1233人,屬於省級深度貧困村。一直以來,五指山村群眾觀念較為落後,受教育程度低。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木日吐克村:小小庭院闖出致富增收路
    圖文/記者:李媚實習記者:鄭團長這兩年,高昌區勝金鄉木日吐克村通過政策扶持,以庭院經濟為突破口,使貧困群眾在樹立自強、自立、自信創業精神的同時,依靠小小庭院闖出致富增收路。但搬遷之後,村民面臨新住址農用物資、生活用品採購不方便、缺乏種植技術等困難,且每戶都有0.3畝庭院土地閒置。在高昌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9年勝金鄉在易地扶貧搬遷區實施了庭院經濟項目,總投資95萬元,為101戶換土、種植果蔬,並邀請木日吐克村後盾單位市農業農村局技術員及鄉政府技術員,對村民進行科學種植、田間管理技術培訓。2019年,村民種植的蔬菜都是由零售商販收購,收購量少。
  • 長陽男子肖清富「輪椅上」闖出致富路
    通訊員覃丹 供圖「您要的臘肉是抽真空包裝好寄過去,還是直接寄過去?」1月6日,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大堰鄉鄧家衝村村民肖清富,坐在輪椅上熟練地用手機和客戶溝通著。2016年以前的肖清富和其他村民一樣過著普通的生活。
  • 陳玉煌:種植多肉植物闖出致富路
    陝西農村網-陝西農村報訊(記者 孫金龍 文/圖)20多年前,14歲的陳玉煌在同鄉的帶領下從福建來到陝西,在企業當過學徒,打過零工,做過生意。一個偶然的機會,陳玉煌在西鹹新區灃西新城大王街道辦客省莊村租了1000平方米的土地,用來種植綠植。經過幾年的努力,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專門經營多肉植物,還帶動當地村民致富。
  • 一粒皂角米的致富路:從貴州山區到廣東餐桌
    與此同時,廣東食客坐到老字號廣州酒家的餐桌前,發現菜單上新了一系列「皂角米」的菜式。不要小看這一粒皂角米,它可是東西部扶貧協作中的「利器」,幫助織金當地的村民鼓起了腰包,也改變了織金的產業結構。皂角已成織金當地主要產業。攝影 張瑞霖它是如何走出大山,跨越千裡,從貴州畢節來到廣東餐桌?
  • 貴州男子收藏「長角龍」化石 與中國龍相似[圖]
    核心提示:20日,貴州安順市的王先生展示了一塊他收藏了10餘年的骨折的、長有「龍角」的奇特龍化石。他表示,想將這塊龍化石轉讓給國家,為考古生物和宣傳家鄉做一定貢獻。收藏者稱11年前在貴州與雲南交界處發現,表示想轉讓給國家
  • 時光雕刻的記憶--貴州頻道--人民網
    古老厚重的石門,鏤空雕刻的窗花,別致滄桑的瓦房,栩栩如生的石雕,氣勢恢宏的古墓,清香四溢的老茶...... 走進務川自治縣浞水鎮長江村長壩寨子,踏著斑駁光滑的青石板路,遊走在古老的建築群間,聆聽那一串串撲朔迷離的故事,思緒不由的穿越了幾百年、幾千年。捧一手光陰,細數過往的影像。
  • 以瓷為「紙」,以刀代「筆」,瓷器上的雕刻藝術
    刻瓷,被稱為瓷器上的丹青,它是一項集繪畫、書法、刻鏤於一身,融筆、墨、色、刀為一體的漢族傳統藝術。對於刻瓷的起源說法不一,早在秦漢時便有剝鑿瓷釉的方法,稱為「剝玉」,從魏晉開始,帝王、官宦和一些文人墨客在玩賞瓷器之餘,很想把詠詩題文的墨跡留存於其上,以便永久保存。於是當時的藝人便在施釉前的瓷坯上,用直刀單線刻出詩文書畫的輪廓,這便形成了原始的刻瓷。
  • 「天眼早新聞 9月22日」全省文化和旅遊工作推進會召開;貴州發文...
    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貴州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堅持問題導向,提高服務質量,確保遊客安全,依法依規開發,為確保高質量打好脫貧攻堅、全面小康收官戰,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徵程作出更大貢獻。省委副書記、省長諶貽琴主持會議。省領導趙德明、盧雍政、吳強、李飛躍、胡忠雄、張光奇出席會議。點擊這裡查看詳情★有多項補貼政策!
  • "皇家版神探狄仁傑"《龍巡天下》明登貴州衛視
    ,將重磅推出古裝懸疑喜劇《龍巡天下》,演繹「皇家版神探狄仁傑」。網易娛樂7月16日報導 又是一年暑期到,各種古裝劇粉墨登場,明晚19:30分貴州衛視,將重磅推出古裝懸疑喜劇《龍巡天下》,演繹「皇家版神探狄仁傑」。
  • 貴州中科農經寶靈聖草金線蓮種植,產銷有路實現多重創收
    貴州中科農經寶靈聖草金線蓮種植,產銷有路實現多重創收。伴隨中藥材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市場價格也呈現出了上升的趨勢,正是在如此可觀經濟利益的驅使下,人們大量採挖野生珍貴中藥材,再加上政府的保護及重視力度不夠,讓這些野生資源越來越少了,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人工種植項目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
  • 這麼好的東西為何沒人仿製?原因很簡單
    那麼,既然虎符能調集千軍萬馬,為什麼沒人去仿製呢?虎符其實,只有一個原因——虎符實在太難仿製了。從虎符的外觀上看,它身上布滿各種凹凸的圖案和形狀,更有許多小字符,看似一些簡單花紋,實則大有來頭,加劇了雕刻的困難性。另外,虎符上的文字都是用小篆去刻的,一筆一畫都有著雕刻著獨特的痕跡,就算模仿者知道小篆上的字是什麼意思,也是很難能一筆一畫模仿得一模一樣,畢竟每個人的字跡都完全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