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寶寶更怕生了怎麼辦?|嬰幼兒社交情緒的發展與促進

2020-11-26 澎湃新聞

原創 婦幼保健科普聯體 家院聯合兒保服務

作者 戴霄天 婦幼保健部 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

門診中紛紛有家長表示,這幾個月特殊的宅家時期把孩子給「憋壞」了!

「解封」後第一次出門的寶寶顯得對陌生環境更加的謹慎和驚恐,除了熟悉的照護者,對陌生人的懼怕愈加明顯,這可怎麼辦呢?

其實,怕生是兒童社交情緒發育的一個正常階段,通常在7~10月齡時會尤其明顯,這種反應可能持續幾個月或者更長的時間,直到寶寶18~24個月。和運動、語言等能力發展一樣,社交情緒的發展也遵循一定的規律,建立積極的情緒有助於發展兒童的智力,促進兒童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識和親社會行為。

出生~2月齡左右:

情緒行為主要與自身生理需求有關,比如餓了會用啼哭來表達,這個階段的嬰兒尚未形成對他人的特定偏好;

3~6月齡左右:

嬰兒能感受到他人的情緒,區別對待成人的反應,對主要照顧者產生偏愛,但尚未對陌生人產生焦慮與懼怕;

7 ~24月齡左右:

寶寶對主要照顧者的依戀情緒逐步建立,會對家長的離開表示不安和傷心(分離焦慮),同等的也會對陌生人的出現表示緊張和恐懼(陌生焦慮);

2歲以後:

隨著認知和各能區的發展,寶寶會意識到家長的離開只是暫時的,因此能忍受短暫的分離,並逐漸發展出夥伴關係。

儘管陌生焦慮是嬰幼兒正常發育的一部分,但仍然有一些措施可以幫助寶寶減少不適感,家長的反應對促進寶寶的社交情緒發育至關重要哦!

Point 1 給予寶寶在陌生環境下的舒適和安全感

疫情過後第一次出門,帶上寶寶熟悉、喜歡的日常用品(比如玩具或毯子)。

不要忽視寶寶的怕生行為,或強行要求他們面對陌生人,這會加重寶寶的恐懼。

到達新環境或結識新朋友時,陪伴在寶寶身邊,握住ta的手或讓ta坐在膝蓋上。

如果寶寶對陌生環境或人物很不適應,家長在正面安撫(鼓勵)的同時,可以通過玩耍來分散注意力,也可以將ta稍微遠離,直到平靜下來,然後再試一次。家長首先要保持冷靜和愉悅,因為寶寶能通過大人的情緒獲得自信和安全感。

Point 2 慢慢來

家長的耐心是最為重要的,在寶寶準備好之前,不要強行推搡ta去一個陌生環境或結交新朋友。

讓陌生的成年人在接觸寶寶(如擁抱)之前要等待一段時間。

對於年齡稍大的孩子,向ta解釋目前的情況,比如我們今天是來醫院檢查的,醫生是值得信任的人。

Point 3 多多接觸新朋友

寶寶與外人接觸並發現他們其實「很安全」的機會越多,越容易擺脫恐懼。

家長可以熱情地和陌生人打招呼,語調快樂、姿勢放鬆、時刻保持微笑和目光交流,通過積極的肢體語言向寶寶證明自己不「怕」新朋友。

家長可以告訴新朋友自己的孩子正在學習和適應與陌生人的相處,而不需要一直強調寶寶「怕生」和「膽子小」。

對於年齡稍大的孩子,可以約定一些應付陌生人的策略,例如,「如果感到害怕就讓我們一起靜靜地深呼吸」,這些固定的流程可以幫助寶寶在陌生環境中更好地自我調節,也會在面對陌生人時感到更加自信。

大多數寶寶對陌生人和陌生環境的恐懼會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消失,如果家長發現寶寶的情緒不符合上述月齡所描述的大致情形,到了兩歲也沒有得到改善,或者寶寶表現出的恐懼情緒非常強烈,那麼我們建議家長及時前往專業醫療機構尋求幫助。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寶寶怕生怎麼辦?寶寶怕生的原因分析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親子>營養健康>健康護理>正文寶寶怕生怎麼辦?寶寶怕生的原因分析 2012-11-23 11:17 來源:太平洋親子網 作者:
  • 孩子為什麼會怕生 孩子怕生怎麼辦
    原標題:孩子為什麼會怕生 孩子怕生怎麼辦   平時在家裡活蹦亂跳的孩子,一去到陌生、人多的環境就變得膽小怕事,不敢表現自己還愛哭鬧,而這就是孩子怕生的表現。那麼孩子為什麼會怕生呢?孩子怕生家長又應該怎麼辦呢?
  • 寶寶「怕生」也有規律?3歲前別說人家是膽小鬼,5種策略助社交
    父母陪著女兒在旁邊的一間母嬰室等候,女兒漸漸平息下來,小周也有些後悔和心疼,她更憂慮的是,女兒如此膽小,以後可怎麼辦啊?專家:寶寶怕生是社會性發展的表現專家指出,孩子怕生是其社會性發展到一定程度的表現,它是寶寶感知能力、辨別記憶能力、情緒發展能力以及人際關係獲得能力的綜合體現。
  • 寶寶變得怕生怎麼辦?怕生很正常!
    最近,媽媽會發現寶寶遇到生人會害怕,懷疑是不是寶寶出了問題「怕生」或者「羞怯」,在七八月齡的寶寶中很常見,是兒童社會性發展中的一個固有階段。3月齡左右的寶寶,很自然地顯露出外向性,見到陌生人不會表現出害羞。大約在6月齡前,寶寶對陌生人都會表現得很友好,但是情況並不會一直如此。大約在6月齡後,寶寶對陌生人仍然會表現得友好,卻不再像之前那樣外向,見到陌生人,他們需要確保父母或者主要帶養人在身旁。
  • 孩子怕生恐懼社交,別總怪氣質性格,還有可能是莫羅反射沒抑制
    最近接觸到一個媽媽,她說自己的寶寶快1歲了,特別膽小,每當進入一個新環境的時候都會顯得非常恐懼,總是遠遠的站在旁邊,從不主動接近其他小朋友,如果突然出現比較大的聲音,會嚇一大跳,有時候還會嚇哭,這樣子的性格長大以後可怎麼辦?
  • 孩子怕生怎麼辦:別給怕生孩子貼標籤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親子>兒童心理>幼兒心理>正文孩子怕生怎麼辦:別給怕生孩子貼標籤 2012-11-23 15:10 來源:高分網
  • 孩子怕生怎麼辦?
    或者要去一個陌生環境之前,先對孩子描述那個環境是怎麼樣的,甚至可以提前帶孩子去陌生環境看看 2、先接納情緒,再回應行為 孩子害怕陌生人,膽小,往往是基於 「恐懼」或者「害怕」的情緒之上的。
  • 寶寶「怕生」的正確理解和引導
    這時候你會發現,3個月的時候,朋友來看寶寶,寶寶還在人家懷裡笑呵呵的,但是這個時候,人家再來抱他,他卻「翻臉不認人」,甚至是朋友一開門讓寶寶瞅見,寶寶就開始哇哇大哭起來,真是令媽媽很尷尬!於是有些媽媽就想:為什麼寶寶越大膽子反而越小了呢?如果媽媽們了解了寶寶的認知規律就會明白,這個階段寶寶「怕生」是正常現象。這說明嬰兒開始有了情緒的記憶,這恰恰是一種進步。
  • 4種氣質特徵寶寶怕生是天生,運動型心智訓練,寶寶不怕生
    ,同時能夠更受其他人的歡迎。>1)訓練寶寶不怕生有什麼意義? 我們都知道在現在的社會和職場中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和交流變得越來越多,所以相對外向的人在社會中會擁有更多的發展機會。 在我們平常和自己的親戚朋友相處的適合,親戚朋友總是會對寶寶表現出非常友好的一面,這也是我們在生活中經常見到的社交禮儀。 在這個時候不怕生的寶寶會對其他人的善意有明顯的回應,但是怕生的孩子卻對對方不理不睬。
  • 寶寶膽小、怕生?家長在平時要避免這些行為
    大雨天一聲雷響,嚇得寶寶立刻大哭起來;看見鄰居家的小狗狗,她嚇得讓媽媽抱,死活也不肯讓放下;被小朋友欺負,既不敢講理,也不敢反抗,哭著跑回家;見了生人往後躲閃,家裡來了客人大氣不敢出,回答問題難以開口;經常聽到媽媽擔憂自己的寶寶怕黑、怕高、怕水、怕見生人等,擔心孩子膽小的性格會妨礙他今後的發展,那麼寶寶膽小該如何是好呢
  • 有問必答|怕生?內向?別嚇到高敏感寶寶
    很多父母總是希望孩子活潑外向遇到孩子怕生時就會不自覺產生「壓迫」行為其實對於高敏感寶寶我們最重要的是先保護好他們的內向再加以引導那到底應該怎麼做呢?如果寶寶比較敏感怕生,這是他們的一種自我保護的方式,我們要理解和給予耐心,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經常明確地提出他認生的缺點,這樣反而會強化認生,更會增加孩子的心理壓力。可以常帶寶寶到不會有過多人流量的公園,保持固定的小夥伴的同時,循序漸進地認識新夥伴,在孩子感興趣的自發的遊戲中消除緊張心理。
  • 孩子怕生怎麼辦?家長學會這五招,孩子再也不會怕生
    安全感沒有建立好的孩子,除了怕生還會產生嚴重的分離焦慮。第三個原因:就是還沒有學會日常簡單的社交技巧,這個就需要家長手把手教給孩子。我們來看如何正確引導孩子?我就不在舉例子了,你們自己舉一反三,總而言之,當家長帶孩子進行一些社交活動時,儘量讓他提前知情。第二為他準備一個小道具如果孩子為之後的見面,表現得有些緊張,可以讓他帶一個自己喜歡的小玩具。一是為了緩解孩子情緒的不自在,因為他覺得別人會更多地把視線和焦點,集中在他拿的玩具上,而不是只看著他們,這能給他們帶來自信。
  • 揭秘——兒童怕生是怎麼回事?真相讓人震驚!
    怕生包括有性格內向,膽小害羞,不愛說話這些方面現象。可能怕生這種情況不太被人當回事,不曾想過,怕生是一種心理疾病,可以形成社交恐懼。當衍生到了社交恐懼症時,那時就會對任何社交或公開場合都感到憂慮。社交恐懼常見在兒童身上,是兒童時期情緒障礙表現,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導致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原因是自身遺傳和家庭教育造成的。
  • 嬰幼兒早期教育對神經心理髮育的效果評價
    2.3 兩組嬰幼兒通過神經心理髮育指標月齡的比較早教組在完成適應能力、大運動、精細動作、語言和社交行為五大領域的平均月齡早於對照組,早教組的嬰幼兒在精細動作、適應性、語言、大運動能力明顯增強,結果發現早教組小兒在適應性、精細動作、大運動方面、語言和個人與社交方面較對照組超前,說明腦的發育和外界環境、教育密切相關,適宜的早期教育能促進嬰兒的智能發展,見表3。
  • 寶寶在家很活波在外很怕生,如何改善孩子怕生
    原標題:寶寶在家很活波在外很怕生,如何改善孩子怕生 怕生的表現,是孩子發育過程中必然經歷的階段。怕生主要發生在8、9個月至1-2周歲之間,且一般在1周歲達到高峰,心理學稱為陌生人焦慮。這個年齡段正好和孩子學會爬行的時間重疊。孩子會爬後,可以自己支配身體,活動範圍擴大,於是開始脫離照料者的視線。但因為他們各方面能力還沒發育完全,看到陌生人就會用哭鬧的方式吸引照料者的注意。所以說,怕生其實是一種先天的自我保護機制。
  • 0-3歲寶寶為什麼怕生呢?
    0-3歲寶寶為什麼怕生呢?2009-12-31 09:16作者:佚名來源:出處:pcbaby錄入:yangjinglin1   收藏本文導讀:3個月大的小寶寶,親友來訪,多會手舞足蹈笑臉相迎。可是到了5-6個月以後,寶寶開始出現記憶儲存能力,不僅能區分親人和陌生人,而且對陌生人還會產生恐懼感和不安全感,於是會出現哭鬧、拒抱的怕生現象。  這種現象說明嬰兒的感知能力和識記能力在發展,是心理發展的一個正常過程,也是一種天生的自我保護能力。到了18個月以後,由於接觸陌生人的機會增多,「見多不怪」,寶寶會逐漸消除對陌生人的恐懼感,怕生現象逐漸消失。
  • 寶寶膽小、怕生見人就躲,父母不妨看以下幾點,讓寶寶勇敢走出來
    隨著春節將近,家裡來訪的客人也越來越多了,可是最近出現小傢伙見人就跑,特別怕生,甚至都不敢和別的小朋友玩耍,玩耍也需要陪同,於是就一直黏著父母。對此,家長表示又著急又鬱悶,該如何讓寶寶克服害羞膽小呢?新手爸媽來看看吧!
  • 孩子怕生,如何克服害羞和社交障礙?家長要找自身原因
    朋友說我家孩子這麼怕生,平時可以多帶他出去溜達溜達。問題是我現在是標準的「袋鼠媽媽」,人家從不給機會我,只要人多點的地方,不是哭鬧就是我抱著,愁都愁死了!鄰居、同事的孩子見面都叔叔阿姨叫個不停,自己家孩子卻躲在媽媽背後畏首畏尾……不咋熟悉的朋友逗一下,甚至看一下就開始哭,尷尬?無奈?沒面子?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都那麼開朗嘴巴甜,自己家的孩子卻總是害羞放不開呢?
  • 孩子怕生不是「病」,「有病」的是家長對此的態度及方式
    直到我聽了越來越多來自家長的擔憂「孩子特別怕生,連和小朋友都不敢玩兒,也不願意和他人打招呼,這可怎麼辦啊」時,我才突然意識到,許多家長都把小孩子「怕生」這個現象當成了一種「病」在擔憂,迫切地想尋得靈丹妙藥來「治」令家長不勝頭疼的問題。
  • 孩子五歲前怕生很正常
    孩子們彼此之間需要一個試探的過程,熟悉過後自然會放開。面對這種情況,家長不要急於一時,給孩子們一點兒彼此熟悉的時間。你可以簡單地幫他們做一個引薦,開個好頭兒,剩下的事情就交給他們自己解決。孩子之間熟悉的過程是他們使用人際交往技巧、積累人際交往經驗的重要來源,家長的介入反而會讓孩子錯失這樣的機會,變得越來越被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