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邁入大數據時代,看懂數據、應用數據、善用數據,從數據中科學洞察、精準決策的能力,將變得越來越重要,數位化正成為一種新常態。尤其是近幾年,製造業中數位化轉型熱度居高不下,更是吸引了不少企業管理者的關注。
對於數位化,有的企業認為其能優化生產運營、重構業務流程、帶來新的商業模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於是爭先恐後地進行數位化改革,以求在新時代中搶佔先機;有的企業認為技術並不成熟穩定性不足,且存在安全威脅,一直觀望不動。
這些關於數位化的說法褒貶不一,但這或許就是數位化的「競爭性真相」。你可以通過許多方式不同方面來描述一個事物、一件事件,這些描述都具有同等的真實性。只有當你看到整個畫面時,你才能充分理解正在發生的事情。然而問題是,沒有人真正擁有整個畫面。
正如上面的例子,有的企業看到了數位化的價值,有的企業看到了數位化的不足,他們的視角不同,看到的內容大相逕庭,做出的選擇也就各不相同。企業內部的決策往往也是如此。此時,數據可以為你提供另一種「視角」。比如,在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我們可以通過嘗試調整變量來尋找適合自己的方案、程度等等。數位化通過數字,將這些東西直觀地展現在我們面前,成為決策的重要依據。
同時,往另一個方向想,數位化進程展現的安全問題其實一直存在。但既然是問題,便會有解決辦法。然而如果我們因此而過於擔憂,非要一門心思地去尋找數位化的最佳方式,思前想後卻不付諸行動,最後也只不過是紙上談兵。正如麥克盧漢所說,控制變化不是要和變化同步前進,而是要走在變化的前面。觀望不動,原地踏步是難以跟上時代變化的。
更值得重視的是,關心數位化的人數不勝數,但真正思考數位化實際在工業中應用的人少而又少。我們需要解決的是數位化在工業中如何帶來價值、產生效益,這個問題聽上去簡單,但回答起來很複雜。
我們可以嘗試用黃金圈法則來問自己:為什麼、怎麼做、做什麼。為什麼要數位化、為什麼要轉型,數位化需要怎麼做,具體要做什麼。先問問什麼,確定數位化的目的和戰略方向。後問怎麼做,規劃數位化的步驟階段層次。最後才是做什麼,落實到具體事項,細化執行。大到戰略布局,小到落實體驗,一方面,步步相連,環環相扣,層層推進;另一方面,步步有標準,環環有要求,層層落實,從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數位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