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大型科普節目《加油!向未來》第三季決出18歲總冠軍陳鯤羽。這位清華大學物理系大二學生早在今年8月底第二期節目播出後就迅速走紅網絡,節目中,觀眾已經處處窺見這位小學霸的年輕氣盛,而在賽後的採訪問答中,只能說,這位清華才子比你能想到的更「傲嬌」。
今年8月底,隨著《加油!向未來3》第二期節目的播出,不少網友就已經調侃「自己和清華之間只差一個陳鯤羽」,還有一群粉絲將他的頭像作為「考試吉祥物」瘋狂轉發。接受採訪時,陳鯤羽對這種粉絲現象顯然已經十分熟悉了,他自詡「粉絲體質」,「上小學時,學校裡的老師都認識我。所以,別人的矚目基本上不會對我有什麼影響,我不關心。你們隨便關注我,我可以假裝看不到。」陳鯤羽曾在「知乎」網上做過粉絲實驗,三個月內讓粉絲量自然增長到10萬,他覺得挺好玩。
陳鯤羽在《加油!向未來》第三季總決賽上的奪冠幾無懸念。冠軍爭奪賽分三輪兩兩對戰,積分榜成績第一的他率先登臺,並通過現場抽籤鎖定李翛然為第一輪對手,李翛然當即為自己打氣說道:「他也不是不可戰勝的。」陳鯤羽則對答:「就陪我玩這最後一場吧。」足見其年輕氣盛。不過,隨著比賽的進行,陳鯤羽也出現了審題不清等錯誤,連丟兩分,而對手凌然面對不在自己知識體系的問題也開始顯得有些無奈,比賽一度陷入膠著。最終隨著陳鯤羽沒有任何遲疑自信地答對最後的附加題,輕鬆奪冠。
言及決賽,陳鯤羽自言並不緊張,因為整個參加比賽的過程於他就相當於來玩一趟。他說:「其實就是當作假期放鬆自我,而且我主要是希望了解傳媒行業而不是上電視。」自然,他更不會為總決賽做特別的準備,「如果說全力以赴的話,就會花半個小時重新做概率模型,但我還是比較懶。如果說我每一道題都想贏的話,我就會花兩個小時去想什麼是最優搶答策略。但我真的比較懶,這麼說就不算全力以赴了。」他沒有把比賽「勝負」看得太重,「這是一個綜藝性質的節目。你的勝負,對未來不會有什麼影響,所以我也就不是很看重了。如果真的是有影響的比賽的話,我肯定還會看重得什麼獎。比如競賽類,肯定會看重。」
關於陳鯤羽,網上轉發最多的一篇文章標題為《18歲的陳鯤羽為何懂得這麼多?》,這是人們心中最好奇的。陳鯤羽是這樣回答的:「我是從三四歲開始看科普書和雜誌的,攢到現在怎麼也會有一點廣度了。」他不認為自己有多「神」,基於兩個原因:第一,「這個節目就是完成一個基本科學常識普及。這個級別,隨便找一個人都可以達到現在這樣的效果,只是我的人設可能在所有人當中最適合被宣傳。」第二個原因則是,「在清華北大,學生的智商上不封頂,所以肯定會有各種大神。比如大一時教我的老師,是當年清華的特獎得主。有一個證明,他說這個很簡單,不講了,你們自己看十分鐘就能看懂,但我回去看了兩個小時。他覺得很顯然就不講的東西,我不覺得『顯然』啊。」
對於一些超級讚美的標籤,陳鯤羽一概不收,他不認為自己是人們所謂的「天才」,還自嘲說:「如果我就算是『天才』的話,那人類是真的沒救了……」和大多數同齡人有所區別的是,他的生活裡沒有抖音,沒有微博,每天有效學習時間四到五個小時,他還認為自己並不是很努力。被問到如何更高效地學習物理,陳鯤羽給出的答案很樸實:「普遍來講,最有效的建議應該是儘量嘗試理解課本上講了什麼……我這樣的成績天賦佔的比例比較大,也沒有什麼好用的學習方法……可通用的經驗就是在初高中時制定計劃,比如給自己定個時間表,嚴格執行。」
陳鯤羽曾被很多人問及為什麼會對科技著迷,而他感興趣的問題卻恰恰相反,「為什麼會有一大半人根本不關注科技?學科學至少不容易被騙。防藍光眼鏡什麼的純屬騙人,如果學會用知網的話,就會有更少的人被保健品騙錢。」陳鯤羽說。科學的視野放眼未來,陳鯤羽言及自己未來的志向時說:「正如一個學長在知乎上的回答,做一輩子學生。」(本報記者 金力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