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讀科普書,16歲上清華,「學霸」陳鯤羽稱自己並不是天才

2021-01-10 騰訊網

學習的人分為三種,第一種是學渣,第二種是學民,第三種就是學霸。對於學霸,許多人都認為是望塵莫及的,只有天生智力超高的人才有可能成為學霸。但是有這麼一個人,他的出現告訴了很多人,並不是只有天生聰明的人才能成為學霸,只要你掌握了方法,你也有可能成為學霸。

這個人就是清華學霸陳鯤羽,遼寧人。他曾在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中獲得過一等獎,後來因物理成績名列前茅,16歲被保送到了清華大學就讀物理系。而他最早被人熟知的是在參加《加油向未來》這個央視舉辦的科普節目中。

在《加油向未來》中,陳鯤羽所展現的知識面讓人驚嘆,上到浩渺的宇宙,下到無垠的深海,沒有他不知道的。那些我們經常能聽到卻不懂的知識,比如等離子體、可控核突變和引力透鏡陳鯤羽都是信手拈來。對於科普類的知識,陳鯤羽可以說是無所不知,正因為他的驚人的知識量,被人稱為「鯤神」,最牛的莫過於在節目中,他以一己之力與23人組成的科學團抗衡。

清華「學霸」陳鯤羽稱自己並不是天才

在《加油向未來》中的出色表現讓陳鯤羽迅速吸了一大批的粉絲,人們紛紛好奇他是怎麼做到的?覺得陳鯤羽就是一個天才,認為一定是因為上天的眷顧,所以他才會變得這麼厲害。

可在一次採訪中,陳鯤羽就透露了他並非是什麼天才,他的成績也不是一開始就是這麼好的。而且他的父母就是普通的工程師。這就讓人更加的好奇,既然沒有顯赫的背景,那麼陳鯤羽是如何變得這麼厲害的?對此,陳鯤羽也毫無保留地告訴了大家,其實這主要得益於從小培養的讀書習慣。

在他小的時候,父母會給他讀詩詞,看一些經典的書籍,陳鯤羽表示自己其實對這些並不是很感興趣。他真正喜歡的是讀科普類的書籍。幸好父母沒有阻止他的興趣,在他3歲左右就開始給他看很多的科普讀物,讓他有了解到了這個多姿多彩的世界,學習到了很多在學校都學不到的知識。這也是他為什麼物理方面非常優秀的一大原因吧!

陳鯤羽的學習方法,也給到了家長們一些啟示:

幼兒時期不應該忽視科普知識的重要性!相信很多家長都像瑩姨一樣,給孩子買了很多書,但裡面卻缺少科普類知識。總覺得孩子那麼小,啥都看不懂!其實在美國的STEM教育理念裡,就包括了數學、機械、天文地理、生物科學、環境科學等等科普知識。

也就說美國孩子在4歲的時候已經知道地球自轉、公轉的概念了。一斤更了解宇宙和太陽系了!到了5歲的孩子已經明白了地球的構造,一些地理常識了。由此可見家長應該在孩子科普知識方面更上心了!那麼孩子幾歲可以開始看科普呢?

3到4歲的寶寶,他們才剛學會說一些簡單的話,還不懂得認字,所以這個時候給孩子看的科普書籍,儘可能不要帶有文字,更多的要以圖片認知為主。因為這時孩子的右腦正在高速的發展,右腦更擅長處理圖像信息,所以父母要利用孩子的這個特點,選擇一些有趣的科普書籍。

等到孩子5-7歲以後,對於之前有一直看科普書的孩子來說,可以開始給他看帶有文字,並且圖片更真實的科普類書籍。此時孩子的邏輯能力越來越強,已經能夠開始分析問題,思考事情。

或許我們的孩子不能像學霸陳鯤羽那樣有成就,但如果我們的孩子從3歲就開始看科普書,很早就開始打好了基礎,不知不覺中也能夠幫助孩子搭建一個比較完整的知識體系,能夠讓孩子更好地認識和理解這個世界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追夢中國致奮鬥」「「不是天才「,陳鯤羽
    走在學校裡,常常有同學向他揮手喊他「鯤神」,偶爾還會有小學弟小學妹們找到他的寢室,聊上一會兒,再要上一個籤名。在去報名《加油向未來》節目之前,他沒想到過自己會一夜之間走紅網絡,甚至登上熱搜榜。「清華學霸」「鯤神」「考試吉祥物」「我和清華之間只差一個陳鯤羽」……面對網友給他起的稱謂,這名18歲的少年笑著摸了摸頭,「我可不算『天才』,學校裡比我牛的人很多。
  • 他16歲保送清華,單挑23人科學團!網友:我和清華只差一個陳鯤羽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人中龍鳳,想讓孩子能夠有一帆風順的未來。而現在《最強大腦》、《加油!向未來》等節目也讓我們看到了越來越多優秀的孩子其實就存在在我們身邊。印象最深的就是《加油!向未來》第三季的總冠軍——陳鯤羽。他現在是清華大學物理系的學生,非常的優秀。陳鯤羽被大家稱為「神一樣的存在」,16歲就被保送進清華。
  • 《加油向未來3》總冠軍陳鯤羽:三四歲開始看科普讀物
    央視大型科普節目《加油!向未來》第三季決出18歲總冠軍陳鯤羽。這位清華大學物理系大二學生早在今年8月底第二期節目播出後就迅速走紅網絡,節目中,觀眾已經處處窺見這位小學霸的年輕氣盛,而在賽後的採訪問答中,只能說,這位清華才子比你能想到的更「傲嬌」。今年8月底,隨著《加油!
  • 16歲女孩口出狂言,稱「懶得考清華北大」,最終她考上哪裡?
    那就是凡爾賽文學的精髓,以自我對話或藉助於別人的話語的形式,在「無意中」中透露出自己特別出色的事實。和撒貝寧的作品一樣,他們也有真正意義上的凡爾賽文學,他們不是為了炫耀,而是為了使日常生活變得更好,比如《心愛的 offer》中的王驍,這位把斯坦福銘刻在骨子裡的人物,言談舉止以及他豐富的知識和內心世界都是真正的凡爾賽文學。作者深信這樣的人不是賣弄,只是比一般人好而已!
  • 女生稱高考「考砸了」,轉身被清華錄取:別做夢了,什麼學霸
    雙胞胎兄弟一個上清華,一個上北大,他們不是學霸 湖南慈利縣的一對雙胞胎兄弟,在今年的高考中分別以687分和685分的成績,被清華和北大錄取,兩兄弟在網上一夜爆紅。
  • 神童5歲上四年級,13歲考進清華,母親直言:多虧當年做了這2件事
    而對於大部分人來說,13歲正處於一個青澀懵懂的初中時代,而對於「清華」這個詞意味著敬仰、崇拜,是對知識的渴望,以及對名校的追求。而有這麼一個青年,5歲上四年級,7歲上初中,因家庭良好教育,13歲便步入了很多人夢寐以求的 " 清華 " 殿堂,並且是2013年清華大學年紀最小的孩子,他就是範書愷!
  • 3-15歲必讀的3本優秀科普書:開拓孩子思維,聰明大腦、眼界寬
    作為明星家長,霍思燕和黃聖依在《媽媽是超人》中,成為了重視孩子科普教育的代表。嗯哼3歲開始看科普書,安迪4歲可以為同班的小朋友和老師講科普知識。當時看《媽媽是超人》這個綜藝時,對孩子的科普教育我並沒有在意。後來刷新聞看到,19年在北京舉辦的中國兒童教育高峰論壇,專門推廣孩子的科普教育。這時我才意識到科普教育的重要性。
  • 《最強大腦》張洗月,17歲引清北爭奪,超強邏輯思維從小練成
    張洗月所讀的清華姚班有多厲害?那是清華學堂計算機科學實驗班,由獲得了圖靈獎(被稱為「計算機界諾貝爾獎」)的姚期智院士建立,選拔可謂相當嚴格。在大家的認知中,能考入清華的都是很厲害的學霸了,一年大約有3000人,這些人中卻只有50人能有幸進入清華姚班。
  • 16歲廣東女孩口出狂言:「懶得考清華北大」,她後來成績如何?
    導語:眾所周知,清華、北大兩所大學的難考程度,學生們不知要花多少日夜的辛勞才能踏進這兩所大學的門檻,但是一位16歲的廣東女孩卻說出「懶得考」這樣的話出來,她到底是真的有這個實力呢,還是只是吹牛而已?洗奇琪在這裡開始與奧數有了接觸,她在奧數方面顯示出了驚人的天賦,總是能夠很輕鬆的解決一些難題,書的內容也能很快被吸收。一邊不斷地在課堂上積累知識,另外還豐富了課外知識,每天都會進行大量的練習,她桌上的練習冊明顯比其他同學多。
  • 60本國內外孩子(3-13歲)最常讀的好書,很多書你可能第一次看到!
    原標題:60本國內外孩子(3-13歲)最常讀的好書,很多書你可能第一次看到! 尤其是對於孩子來說 閱讀是開啟視野的鑰匙 好的書籍是孩子的良師益友 啟發對於這個世界的探索欲 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60本經典好書 特別適合3-13歲孩子 (前30本是3-6歲段,後30本是7-13歲) 這些書,
  • 16歲清華狀元研究生情商是如何培養的?
    16歲清華大學狀元研究生陳勇豪《16歲清華狀元研究生陳勇豪的情商培養》什麼叫情商,情商就是情緒智商,能夠有效地處理自己的情緒,有效地調節自己的情緒,善於與他人相處。所以,我對16歲的清華狀元研究生陳勇豪的培養特別重視。主要有幾個方面:第一.行為和情緒自控能力,在陳勇豪兩歲的時候,我希望他晚上八點鐘準時睡覺,在七點鐘我會和他一起看圖書,講裡面的圖片的故事,然後背誦一些古詩,唱一些兒歌,但是我讓他按時睡覺,我們下了狠心,我和他媽把他夾在中間,他都嚎叫不睡,他奶奶在外面聽到孫子哭她自己又哭又叫,我們都置之不理。
  • 天才變瘋子?15歲碩士,21歲博士,曾經的神童,如今卻被當精神病
    然而在現實的30年前,中國同樣也出了這樣一件事,這位神童11歲就進了中科大少年班,15歲讀碩士,21歲讀博士,師從197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菲利普·安德森,原本是最有望拿到諾貝爾獎的天才少年,卻在若干年之後被當成了「精神病」。他,就是曾被稱為「全民偶像」的天才少年——謝彥波。
  • 「清華北大我懶得考」,曾口出豪言的16歲女孩,最終考了多少分?
    故事:就曾經有一個16歲的廣東女孩放出豪言,說過"清華北大懶得考"這樣一句話,此話一出引起了不小的熱議。這件事情被傳上網之後,很多人都覺得這個女孩這個就是在吹牛,其實根本就考不上,還要發表那樣不屑的宣言。其實如果只聽到這句話確實感覺女孩好像有些狂妄,但其實這並不是女孩所說的全部。
  • 這位13歲初中生利用碎片時間,2020年讀了63部原版書
    女兒6個月,她從布書開始陪娃親子閱讀;女兒幼兒園三年,是在一所雙語私立幼兒園的國際班度過的,幾個老師都跟她說過孩子英語學得好;女兒5歲時,可以津津有味地聽她讀章節書;女兒進入小學後,學校也非常鼓勵閱讀,孩子如魚得水,經常去學校圖書館看書借書,不時碰到老師們攔住她看她借什麼書,然後誇她幾句。
  • 從識字到自主閱讀,重磅推薦我家3歲娃一路學過看過的書
    這三套書放在一起說,是因為我覺得這三套書區別不大,都是一個類型的,只是識字量有差異。 《直映認字》1500字,學前快讀600+字,四五快讀500+字。 這幾套書網上很火,不過我的建議是不要迷信任何一套書。真正起作用的絕對不是哪一套書,執行力比買任何書都有用。
  • 清華天才少年計劃:拔尖人才選拔與培養上一次重要的探索
    日前,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領軍計劃招生簡章發布,與以往的招生項目不同,這次在招生年齡上下探至初三,在招生方式上徹底與高考脫鉤,採用了更為純粹的專業的考核辦法,更引人注目的是,這一項目並不拘泥於中國,而是面向全球招生,意味著清華向全球數學天才少年發出徵召令。
  • 她是清華美院的美女學霸,畫自己的「人體」,連女性都不好意思看
    我想說,藝術生也只是學生,為什麼總要被人打上「成績差」的標籤呢?事實上,藝術生是一類較為特殊的人群,他們不僅需要付出與普通學子一樣的努力和汗水,還需要有極高的天賦,以及對「美」有獨特的發現視角和觸感。清華美院作為這類學子追求的最高藝術殿堂,每年只有240個招生名額,是中國9大美院招生錄取人數最少的一所學校。
  • 湖南雙胞胎神仙學霸家庭曝光:一個清華一個北大,父母做夢都在笑!
    在接過孩子通知書的時候,這位老父親臉上笑得合不攏嘴。 兄弟倆絕對算不上一個天才,這個家庭也是中國這個14億人口大國裡,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一般家庭。 學霸固然不可複製,但是背後的成功教育經驗,一定可以拿來借鑑和運用。
  • 14歲上大學,23歲拿博士,一位「昔日神童」的迷茫與歸來
    「讀聖賢書,所學何事?」既然已經知道他們是怎麼做的,那我們為什麼不直接去做呢?作者 | 石燦編輯 | 楊晶2020年7月13日,袁嵐峰在知乎上收到一封私信,點開一看是這麼一個問題——「如何看待曾經的「天才神童」袁嵐峰,現在也只是做簡單的科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