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精選:《登嶽陽樓記》
周 步
到嶽陽,登嶽陽樓似乎是別無選擇的一件事情。
嶽陽古稱巴陵,也名嶽州。嶽陽這一地理名詞大約出現在南北朝時期,之後設立了嶽陽縣、嶽陽郡。但略有不同的是,那時候嶽陽縣和嶽陽郡,治所並不在今天嶽陽,而是在汨羅。宋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秦檜因惡嶽州名同嶽飛姓,還曾將嶽州改為純州,旋即又恢復嶽州。嶽陽由縣而市,是1983年的事情。嶽陽樓的名氣,早在唐朝中期,就已經天下聞之。
巴陵之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這雄勁氣象,讓每一個登斯樓者,無不感懷於中。然而,和人們臆想不同的是,一代文學大家範仲淹寫《嶽陽樓記》的時候,並不是到了嶽陽實地考察,觀而作之。這篇名記創作的大致過程是,宋慶曆四年(1044年)春,滕子京貶任嶽州知州(今嶽陽一帶)。到任後,滕公著手擴建學校、修築防洪長堤、重修嶽陽樓等等。翌年建成,滕子京給年長自己一歲、同舉進士的範仲淹寄去《洞庭晚秋圖》一幅和《求記書》一封,懇求為嶽陽樓作記。慶曆六年九月十五日,也就是嶽陽樓重修告竣的第二年,範仲淹寫下了千古名篇《嶽陽樓記》。
自此之後,嶽陽樓聲名大振。
與嶽陽樓有過各種交集的人物何止萬千,但與嶽陽樓的歷史淵源最早、也最重要的一個人物是魯肅。魯肅在《三國演義》裡是一位忠厚長者、謙謙君子,其實魯肅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戰略家和外交家。赤壁大戰之後,處於戰略上的考慮,魯肅主張把荊州借給劉備,聯合抗曹。周瑜去世後,魯肅接任,駐守巴丘,曾在洞庭湖操練水軍,並築巴丘城,建閱軍樓。巴丘城就在今天嶽陽樓一帶,閱軍樓就是嶽陽樓的前身。西晉南北朝時期,巴陵城樓初建。南朝宋元嘉十六年(439年),增築巴陵郡城。唐貞觀、開元、天寶年間,嶽陽樓都曾有過不同程度的修葺、重建和增制。宋慶曆五年(1045年),滕子京重建嶽陽樓。
嶽陽樓橫分吳蜀,洞庭水澤被三江。有關嶽陽樓最早的詩句,應該首推顏延之南朝宋元嘉三年(426),中書侍郎、詩人顏延之途徑巴陵,領略了嶽陽樓勝景,寫了一首《始安郡還都與張湘州登巴陵城樓作》的詩篇,詩中有「清氛霽嶽陽」的句子。中唐時期,大詩人李白來到了巴陵,寫下《與夏十二登嶽陽樓》,之後,巴陵城樓開始喚作「嶽陽樓」。那時的巴陵城已改為嶽陽城。
此樓偉哉。有關嶽陽樓的篇章數以萬計,毫無疑問,範仲淹的《嶽陽樓記》傳播範圍最廣,影響力也最大。這篇千秋佳作和杜甫的《登嶽陽樓》、竇垿的那幅長聯,已成經典。這一文一詩一聯,已成為嶽陽樓人文景觀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事實上,登斯樓者,莫不對人生的無定和命運的沉浮發出諸多的嘆喟。陳列於嶽陽樓上面的那這些詩文巨製,早已成為影響無數生命的裡程碑記。
登嶽陽樓
(唐)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一樓何奇?杜少陵五言絕唱,範希文兩字關情,滕子京百廢俱興,呂純陽三過必醉。詩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見古人,使我愴然涕下;
諸君試看:洞庭湖南極瀟湘,揚子江北通巫峽,巴陵山西來爽氣,嶽州城東道巖疆。瀦者!流者!峙者!鎮者!此中有真意,問誰領會得來
《嶽陽樓記》對大多數中國人來說,已熟爛於心。我忍不住還是把這一詩一聯粘貼於此。這幾篇作品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情感真摯,凝重悲愴,憂思慨然。這種觸碰心靈的情感之作,怎能不使每一個人登斯樓者,感慨萬千。1964年,一代偉人毛澤東由湖南返京,列車途經嶽陽,忽然間詩意大發,索筆揮毫,手書杜甫詩作《登嶽陽樓》,後來刻制裝嵌並成列於嶽陽樓三樓。那副長聯的作者竇垿曾為解元,少懷壯志,有治世之學,生平多落寞。
這些詩、文、聯奠定了嶽陽樓在中國四大名樓中的文化地位,同時也奠定了幾位文化大家在各自領域中的成就和地位。《嶽陽樓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懷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也早已成為千百年來的治國理念和無數入仕者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同時也為居官警語。
據說,滕子京收到《嶽陽樓記》之後,大喜,當即請來了大書法家蘇舜欽書寫、著名雕刻家邵竦將其雕刻在木匾上。然不幸的是,宋神宗年間,一場大火,將有「四絕」之稱的樓、記、書法、雕刻毀於一旦。現在我們看到嶽陽樓於上世紀三十年代重修,其雕屏是清代乾隆年間著名書法家、刑部尚書張照書寫的作品。
公元2019年5月2日,餘自廣東中山回京,途經巴陵,於嶽陽攬勝。時春深似海,景物分明。登斯樓也,生命中的諸多感慨同樣湧上心頭。到京後,巴陵山水之勝,嶽陽樓望遠之情,依舊曆歷在目,感懷於心,思而記之。
原載《湖北文學》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