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人格修煉的三重境界

2021-01-10 光明日報

《論語》中大量有關鄙夫、野人、小人、成人、有恆者、君子、士、大人、賢人、善人、仁人、聖人等的評述,集中表現了孔子對人格修煉永無止境的層級認識。概言之,孔子以君子、仁者和聖人三重人格境界來定位歷史人物和評價自己的學生。君子重在「修身」,道德修養是進階入善最為重要的標準,是個體獨善其身的入門功夫,是社會秩序良性發展的大眾要求。仁者立足「齊家與治國」,在君子個體人格修煉之上,進而以自己的修養關注身邊人事,從入門進而登堂影響周圍更多人。聖人放眼於「治國與平天下」,以自身更大的政治能量造福天下蒼生,從登堂進而入室為萬世開太平。

《論語》有幾段話集中討論了君子、仁者和聖人的層級區分、境界之別。《雍也》載,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述而》載,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憲問》載,子路問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子貢以為「仁」應具備「博施於民而能濟眾」的品性,但是,孔子卻認為廣泛地施恩於人民並能周濟大眾的能力已經超越了仁者的界限,完全可以成為聖人的典範了。由此可知,聖人已經超越個體道德修養的基本目標,而升華為參與社會群治、為天下蒼生求福祉的終極層面,諸如堯、舜這樣的聖君也擔心自己不能為天下生民立命開太平,因而孔子眼中的聖人之道並非常人所能承擔。「聖人,吾不得而見」就明確表明了孔子的態度。

孔子希望自己的學生皆能修己以成君子。當子路在向孔子求教關於君子的問題時,孔子的回答最能表明他心目中君子、仁者、聖人三重境界修煉進階的歷程。君子「修己以敬」,其關注的重點是修煉自己的身心,從而達到對外在人事的敬畏,這或許就是孔子所謂的「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這是修煉的入門功夫。第二步登堂之功是「修己以安人」,「安人」則強調君子能以自己的修為安撫身邊更多的人群,亦即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已經不是君子獨善其身的境界了,孔子就曾說過「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憲問》)。仁者超越君子,具備兼濟大眾的仁愛胸懷。孔子對子張問仁的回答亦可說明「仁」的內涵。子張問仁於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陽貨》)孔子對仁的闡釋已經超越了個體內學之功,仁者所行應在「天下」,恭、寬、信、敏、惠五者皆著眼於人與人、人與群體間關係之經營,已然超越君子在小我天地的內修。第三步入室之功是「修己以安百姓」,「安百姓」則著眼於兼濟天下蒼生,此為日月之功,普照大地,沒有偏私,這樣的境界也許堯、舜都未曾達到過,因而是孔子理想中人格修養的終極化境,此為聖人。

《孔子家語·五儀》記魯哀公向孔子請教如何識才取士,孔子告訴哀公「人有五儀:有庸人,有士人,有君子,有賢人,有聖人」。庸人有似小人,「心不存慎終之規」;士人介於庸人和君子之間;君子「言必忠信而心不怨」;賢人有似仁者,「德不踰閑,行中規繩」;聖人「德合於天地,變通無方」。五儀與《論語》所探討的人格修煉多重境界完全一致。

三重境界,君子是其基礎,只有達到君子的狀態,才能進而攀登仁、聖高境。在《論語》中,君子是孔子人才培養的現實目標。《論語》共出現「君子」107次,「君子」與「小人」形成對比論題的有19處。其中,除了少部分指有地位的貴族外,大部分「君子「指品德高尚之人。有描述君子應具備的某種品性,如君子應「食無求飽,居無求安」(《學而》)、「君子不器」(《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為政》)、「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裡仁》)、「君子周急不繼富」(《雍也》)、「文質彬彬,然後君子」(《雍也》)、「君子不憂不懼」(《顏淵》)、「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衛靈公》)。有描述君子應具有的言行規範,如「君子不以紺飾。紅紫不以為褻服」(《鄉黨》)、「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憲問》)、「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衛靈公》)、「君子謀道不謀食」(《衛靈公》)、「君子有九思:視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季氏》)、「君子義以為上」(《陽貨》)。有描述君子的好惡,如子貢曰:「君子亦有惡乎!」子曰:「有惡:惡稱人之惡者,惡居下流而訕上者,惡勇而無禮者,惡果敢而窒者。」(《陽貨》)有對現實生活中品德修養高的人的肯定,「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八佾》),孔子認為子賤「君子哉若人」(《公冶長》)。

《論語》二十篇緊緊圍繞「仁」而展開,「仁」字在書中共有109處。《顏淵》篇集中探討了仁的精神實質,該篇有「顏淵問仁」「仲弓問仁」「司馬牛問仁」「樊遲問仁」等章節,從不同側面闡釋了「仁」的要義。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顏淵》)仁的本質在於協調自己和社會兩者間的關係,從而達到平衡,此即「克己復禮」,克制自己個體的私慾,讓自己的言行符合社會的規範,以此而論,仁者須超越個人的內在修養,更注重一般人際關係的處理。人有權利追求自己合理的欲求,但個體欲求須不影響他人的正常訴求,此即「仲弓問仁」章所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一個人說話做事往往不顧及他人的感受,如果能克制自己,謹言而慎行,這是包括司馬牛在內的常人難以做到的,此即「司馬牛問仁」章所言「仁者,其言也訒」。將愛己之情擴展至愛人之心,推己及人,此即為仁者之胸懷,亦即「樊遲問仁」章所言「愛人」。「仲弓問仁」「司馬牛問仁」「樊遲問仁」與「顏淵問仁」所探討的實質相同,皆著眼於人際關係的和諧。孔子不承認自己是仁聖,也絕少以仁者評價自己的學生和當世之人。《公冶長》載,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問。子曰:「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帶立於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子張問曰:「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弒齊君,陳文子有馬十乘,棄而違之。至於他邦,則曰:『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之一邦,則又曰:『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孟武伯問子路、冉求、公西赤是否是仁者,孔子以「不知」作答,只是分別強調了三個學生各自不同的為政才能。同樣,令尹子文為仕不喜、去官不慍,這種行為在孔子看來可以稱得上是「忠」,但還不是仁的境界;陳文子遠離惡人濁世,獨守清潔,在孔子看來稱得上是「清」,但還不是仁者的境界。

聖人是孔子理想的道德修養的終極目標。能站在道德金字塔尖的聖人非常人所能企及,雖然弟子們認為孔子已經達到了仁聖的境界,但孔子自己從來不這樣認為。子曰:「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已矣。」(《述而》)不但聖人,即使是仁者,孔子也從不自許。孔子僅僅認同自己在為學修身、教導別人的道路上孜孜不倦,也就是他只承認自己是一個「好學」(《公冶長》)之人。在修煉的路途中,即使是個體道德圓滿的君子也須對聖人有所敬畏,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季氏》)君子只有不斷錘鍊自己,讓個人道德修養不斷上升為為政的群體意願,才能實現治國理政的更大抱負。

當然,君子、仁者、聖人所追求的,最終都是儒家的「道」,不過是程度的差異而已。此三重修煉,也並不是單向的邏輯遞增,三重境界的修煉法門是錯綜複雜、互相滲透的。釐清《論語》的原始語境以及孔子對人格修煉三重不同境界的原始界定,將有助於我們正確釋讀《論語》文本、還原原始儒家的精神內蘊,為原始儒家思想的現代闡釋提供正確範本和路徑,為當今社會主義現代化公民道德建設提供歷史依據和理論支撐。

(作者:湯洪,系四川師範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教授)

相關焦點

  • 元神境界《仙府之緣》修煉系統揭秘
    在ARPG仙俠頁遊《仙府之緣》之中,玩家們就可以通過元神境界系統盡享成仙的樂趣,每一次實力的提升,都能為你帶來全新的感受!在《仙府之緣》世界之中,修真者以修煉元神為主,其境界共分為凝氣、調息、精元、煉化、清心、真元、凝神、朝元、道心、盈泰、歸元、問天、初陽、無欲、裂天境界。每一重境界都代表著不同的實力層次,元神修為越深,就越能激發體內的潛力,成仙的道路也會更加平坦。
  • 劉宏偉律師談「參禪三重境界」
    「參禪三重境界」是佛經和教科書都有的: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只是山。但劉宏偉律師對該「三重境界」有了更深的頓悟:  一重境界「見山是山」這是執著的境界,也就是一般參禪的凡人的境界,這時我們沒有破除世俗的局限,也就是感官的認識。劉宏偉律師認為要「更上一層樓」,必須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
  • 兩儀式擁有三重人格,對應太極陰陽魚,原人格毀天滅地
    兩儀式作為《空之境界》動漫的女主角,在整個型月世界中人氣也是名列前茅。可由於《空之境界》的熱度畢竟還是不如fate系列,因此有很多初入型月的小夥伴對兩儀式的人格設定不甚了解,靈子這就來帶大家科普一下:兩儀式擁有三重人格,對應太極陰陽魚。原人格毀天滅地。
  • 營銷策劃的三重境界
    對消費者心理和廣告策劃方式進行深入的研究,可以發現國內廣告(包括外企,下同)策劃分為三重境界,分別針對人性先天的弱點、後天的特徵以及二者兼顧。  在當下全民皆談品牌的時代,通過本文澄清人們對消費者洞察和廣告作用的認識,對廣告策劃有更深入的理解,以便做出更適合更有效的廣告,幫助企業健康成長。
  • 仙俠小說:鍊氣,築基,金丹,這些熟悉的修煉境界是怎樣創建的
    而當我們讀過仙俠小說之後,我們總能對鍊氣,築基,金丹這些修煉的境界耳熟能詳,如數家珍。但是這些修煉境界究竟是怎麼來的,又是如何創建的呢?在我們的記憶中,最早的仙俠小說就是我們從小讀的那本《封神演義》了。但是在那本書中,並沒有出現真正的修煉境界,但是在那本書之中,卻出現了修煉的最初境界的一個詞——鍊氣。先秦時期,所有的修煉人士都被稱作練氣士,而他們是絕對沒有升級的希望的,一輩子鍊氣。
  • 孔子論孝的三個方法,真的比不上莊子論孝順的六種境界!
    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和道家學派的集大成者莊子,在這個方面有巨大的區別。好玩的國學今天就來談談,孔子和莊子的孝順觀。孔子:我們如何盡孝!儒家學派是一個現實主義的、理性主義的學派,強調做人要有溫度,做事要有限度,不能過度。做人要有溫度,其實說的就是仁者愛人,做事要有限度,說的是儒家的方法論中庸之道。
  • 道家中人心性修煉最高境界是什麼?
    修道之人的人生境界等級人生之境界,在於人之自我創造,創造之目的,在求完成其人生。循一定之規範,求得自我之正確修養,精進不已,自能達到人生修養之最高境界。功利境界,亦可稱之為凡夫境界。凡沉溺於富貴功名.與物質境界中不能超凡脫俗者,皆凡夫也。
  • 模仿的三重境界是什麼?
    從而在商場如戰場的波雲詭譎中立於不敗之地而不是人云亦云,亦步亦趨你看,如果模仿者可以站在這樣的高度擁抱世界,不失為這個世界之幸被模仿者也不妨讀讀奧斯卡·王爾德的話以寬己懷「Imitation is sincerest form of flattery——模仿是最真摯的恭維」模仿第一重境界
  • 紀念孔子,不斷建設心靈品質
    從個人品格到學識修養,孔子都無愧於「至聖先師」的稱號。回望兩千多年前那個風塵僕僕的背影,他依舊是我們民族精神上的導師,也是我們前進方向的引領者。敬仰孔子人格魅力。孔子15歲開始發奮學習,而且終生都保持「學而不厭」的精神。「三人行,必有我師」,無論出身、無論社會地位,每個人身上皆有可學習的地方。
  • 孔子與莊子兩個人,誰的境界更高?這一個字拉開差距
    孔子與莊子兩個人,誰的境界更高?這一個字拉開差距歷史長河蜿蜒前流,偉人也有千千萬萬,那麼偉人當中,又該如何論高下呢?戰場,以成敗定英雄,定的是英雄,定的是誰棋高一著。然而,戰場往往不是一個人的勇猛,而是幾個人,或是一群人。那麼,同樣的兩個人,又該如何判定誰高誰下?
  • 孔子認為,一個人如果做到這三方面,就值得交朋友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不撣改。《論語·學而》學而篇是《論語》的首篇,《論語》全書二十篇,每篇的篇名取自首句靠前的兩個或三個字來命名,篇名有了,各篇章的內容也就隨之而來了。
  • 《鬥羅大陸》12星座能修煉到什麼境界?處女座三級神,水瓶座最慘
    《鬥羅大陸》12星座能修煉到什麼境界?處女座三級神,水瓶座最慘在鬥羅大陸系列中,魂師對於人們來說就是一個非常高貴的人物,因為成為魂師之後,就能夠修煉,有機會成為傳說中的神,飛升神界和天地同壽,但是很多的天才人物都是修煉到了一半就是死亡了,成為神,那是需要機遇,勇氣,天賦等等的綜合因素的,而很多的讀者表示如果自己成為魂師會修煉到什麼境界?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
  •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孔子的這七個字:「從心所欲不逾矩」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孔子的這七個字:「從心所欲不逾矩」何謂「從心所欲不逾矩」呢?這句話出自孔子的《論語·為政篇》,所謂「從心所欲」,說的就是,要以一顆真心做人,順從自己的心意和愛好,做一個真實坦率,無所偽飾的灑脫之人;所謂「不逾矩」,指的是堅守自己的底線,遵循法理人心,遵循倫理良知,再瀟灑也不能損害他人或者社會的利益。孔子所說的「從心所欲」,就是強調,人要順心而為,這並非是做思想上的奴隸,而是明心見性,順乎自然。
  • 淺析《楚門的世界》中,楚門本我、自我、超我的三重人格
    本我、自我和超我出自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理論」。弗洛伊德把人格結構分成三部分:處於潛意識本能的我、現實世界中的我和理想化自由的我。下面,我將從弗洛伊德人格結構理論解讀,主人公楚門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三重人格特徵。
  • 《孔子家語》10大經典語錄,令人醍醐灌頂、終身受益!
    《孔子家語》簡介 《孔子家語》又名《孔氏家語》,或簡稱《家語》,是一部紀錄孔子及孔門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1、木受繩則直,人受諫則聖。出自《孔子家語·子路初見》。木料經過墨線畫線,就能夠取直;人能接受別人的意見就能成為聖人。2、少而不學,長無能也。
  • 積德行善以義處事,佩玉之人的精神境界
    孔子是儒家學術的創始人,孔子所提倡的玉有十一德之說影響極為深遠,這是對玉的內涵的一次升華,適應了禮崩樂壞的春秋時代的社會需要,使本為自然物質的玉石被人為地賦於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到了獨尊儒術的漢代,東漢許慎改變了孔子的十一德,歸納為玉有五德,這是古典文獻玉之德的最終詮釋,成為玉文化在文化發展中的精神支柱,給玉文化注入新的血液,使其永葆青春。
  • 孔子的是哪個星座的?(圖)
    孔子星座資料(2):  太陽天平,月亮水瓶,水星天平,金星處女,火星處女,木星水瓶,土星處女,天王星處女,海王星巨蟹,冥王星雙子。  中國儒家始祖孔子經過兩千多年的析讀、供奉和曲折的衝擊,不消說已經家喻戶曉得爛透了,其美學思想若用一句話來概括,便是「文質彬彬,然後君子」,「文」即禮,「質」則包含了舊觀念中的門第、社會地位、相關德行以及他所倡導的新因素「仁」,強調人格和情感的覺醒,強調仁者愛人,只是這種思想核心始終偏向於盛世之治,面對衰世和亂世則一籌莫展,單單以「隱、藏、愚」規避之。
  • 張一山七重人格演技炸裂,《東山晴後雪》李溪芮三重人格冷豔十足
    女主的演技真的讓人看了尷尬癌都犯了,就像網友們說的一樣張一山一人撐起這部劇已經很不容易了,還能有現在這般成績,在劇中每個人格表現的都非常有感染力,無疑幾個人格都火了,還順便帶火了很多,比如張一山的花式比心呀,真的好有愛呀,粉絲們對自己喜歡的愛豆可以來一套強勢表白喲。
  • 在細照篤行中不斷修煉自我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幹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廣大幹部特別是年輕幹部要在細照篤行中不斷修煉自我。他指出,幹部的黨性修養、道德水平,不會隨著黨齡工齡的增長而自然提高,也不會隨著職務的升遷而自然提高,必須強化自我修煉、自我約束、自我改造。
  • 《人生海海》:從靈與肉的角度解讀上校的「三重人格」
    上校的一個微不足道的秘密,卻讓他自己作繭自縛,這個秘密有關於靈魂和肉體,也是體現上校的「三重人格」的催化劑。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適用於很多文體,也適用於《人生海海》。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有三個重點,即「自我」、「本我」和「超我」,這三個層次與個人心靈的意識有關,並且相互和諧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