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偉律師談「參禪三重境界」

2021-01-15 中國荷都網

  「參禪三重境界」是佛經和教科書都有的: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只是山。但劉宏偉律師對該「三重境界」有了更深的頓悟:

  一重境界「見山是山」這是執著的境界,也就是一般參禪的凡人的境界,這時我們沒有破除世俗的局限,也就是感官的認識。劉宏偉律師認為要「更上一層樓」,必須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

  

 

  第一層境界是感官的境界,比如見到美女、金錢、美酒就魂不守舍,而產生了種種的貪心,因此這是最低的境界。我們將山水只是看到了物質的山水,而沒有「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沒有悟出本性是空的,這就需要學佛者進一步升華和悟道。

  門外春將半/閒花處處開/山童不用折/幽鳥自銜來。

  每年劉宏偉律師都有憂鬱、煩躁、焦慮的時刻,但他都要定期不定期的到北京的潭柘寺「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在一山、一水、一木、一寺「香火淼淼」的寺院,劉宏偉體驗的不是簡單的感官,而是在山花爛漫盛開的春天,人與自然的溝通,禪者的身心是安詳清淨和明澈,人與自然、與天地萬物融為一體:同則總同/杜鵑開放滿山紅/別則總別/桃紅李白各爭豔。

  二重境界「見山不是山」,這是虛無的境界,人赤條條的來赤條條的走,使劉宏偉對宇宙萬象有了更深的了解「四大皆空,萬法皆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達到了劉宏偉律師第二重境界就已經初步人與自然融為一體,在律師的實務中,就是知道了「堅持與放棄」「捨得」「犧牲小我 成就大我」,劉宏偉律師執業19年以來,他關注底層傾情大眾,他堅持「社會效益第一業務效益第二的原則」和「秉正扶弱的原則」,持續性的不間斷的為老弱病殘、婦女兒童、災區進行贊助和捐助,這就是從參禪當中悟出的境界。

  第二重境界是對第一重境界的否定,第一重境界實際是「佔有欲」「拜物慾」,達到了第二重境界就會感受到:一切都是無常,一切都是如夢如幻如影如電。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有了第二層的頓悟,劉宏偉律師沒有了「功利心」「物質欲」,他和他的北京京迪律師事務所把做慈善和感恩眾生作為第一要務,他無怨無悔:來時無際去無蹤/去與來時事一同/何須更問浮生事/只此浮生在夢中。

  北京京迪律師事務所的宗旨是「立德立言守時勤奮」,劉宏偉頓悟到「江湖已經沒有了劉宏偉,但永遠有他的傳說」。這就是佛經中的一窺功德見,彌益道心加。坐覺諸天近,空香送落花。

  前一句講述初地菩薩初窺心性功德現前,進而更加精進,以期圓滿成佛果。最後再次切題,既是因身在高塔而「坐覺諸天近」,同時也因為心系佛法,能感悟諸天歡喜,自覺相近。末句暗用散花典故,更加凸顯自己心合佛法,並使全詩結束於幻美的氣氛。

  第三重境界「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這是淡定的境界。

  在這個境界中,我們用不著刻意逃避外界的形相,青山綠水依然,而修煉有成的人,已經修成了金剛不動的禪心,用淡定從容的慧眼,看到了宇宙人生的本來面目。這時,山只是山,水只是水,我們對它們清清楚楚地覺察,卻不計較,不執著,這就是《金剛經》所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就是《維摩詰經》所說的 「善於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這就是《壇經》所說的:「外離相曰禪,內不亂曰定。」

  

 

  到了這重境界,劉宏偉徹底的頓悟了,面對威脅、恐嚇、投訴、仲裁、綁架和侮辱誹謗,他堅持「清者自清濁者自濁」,從而形成了「隱忍」「定海神針」的超級思維,也就是以萬變應不變,以不變應萬變。

  散盡浮雲落盡花/到頭明月是生涯/天垂六幕千山外/何處清風不舊家。本首詩是禪師對離情別緒的禪意消解。「散盡浮雲落盡花」,一切世俗妄念執著的浮雲已經散盡。「到頭明月是生涯」,惟有一輪自性明月,照破凡聖,亙古清亮。 千山之外,夜幕低垂,霧靄蒼然;明月朗照,清風滌蕩,心國燦然。 何處清風不舊家」,什麼地方不是真如清淨的家園呢?

  千峰頂上一間屋,老僧半間雲半間。昨夜雲隨風雨去,到頭不似老僧閒。在千峰頂上,蓋了一間茅草屋;老僧住半間,雲住半間。昨天夜裡,突遇風雨交加,雲也隨著風雨離開了;唉!天上的雲啊,到底沒有老僧這般悠閒無事。

  青山幾度變黃山/世事紛飛永不幹/眼內有塵三界窄/心頭無事一床寬。

  大徹大悟的三重境界的劉宏偉律師,在眾生當中寥寥無幾?他就把這首陶鑄寫給夫人曾志的詩與國人共勉吧《贈曾志》重上戰場我亦難/感君情厚逼雲端/無情白髮催寒暑/蒙垢餘生抑苦酸。

相關焦點

  • 營銷策劃的三重境界
    對消費者心理和廣告策劃方式進行深入的研究,可以發現國內廣告(包括外企,下同)策劃分為三重境界,分別針對人性先天的弱點、後天的特徵以及二者兼顧。  在當下全民皆談品牌的時代,通過本文澄清人們對消費者洞察和廣告作用的認識,對廣告策劃有更深入的理解,以便做出更適合更有效的廣告,幫助企業健康成長。
  • 孔子人格修煉的三重境界
    概言之,孔子以君子、仁者和聖人三重人格境界來定位歷史人物和評價自己的學生。君子重在「修身」,道德修養是進階入善最為重要的標準,是個體獨善其身的入門功夫,是社會秩序良性發展的大眾要求。仁者立足「齊家與治國」,在君子個體人格修煉之上,進而以自己的修養關注身邊人事,從入門進而登堂影響周圍更多人。聖人放眼於「治國與平天下」,以自身更大的政治能量造福天下蒼生,從登堂進而入室為萬世開太平。
  • 一壺一海四杯 參禪悟道茶具套裝品鑑
    參禪悟道茶組 · 一壺一海四杯一款好的產品除了品質之外,更有設計師賦予產品的靈魂,讓我們來看看這套名為「參禪悟道」茶組,名字聽起來就能聯想到佛系、儒家等佛學內涵。汝窯參禪悟道茶組,材質選用為千年傳世汝窯之天青釉面,香灰胎質地,具有開片可養,潤養久之養成條條冰裂紋、片片大小不一網格狀開片,可謂是「人養器,器修心」之境界。產品主要為三樣組成,分別為參禪茶壺、參禪茶海、四個悟道主人杯組成,共一壺一海四杯六件數量茶海套組。下面我們分別來看看各項產品尺寸、容量等數據。
  • 模仿的三重境界是什麼?
    從而在商場如戰場的波雲詭譎中立於不敗之地而不是人云亦云,亦步亦趨你看,如果模仿者可以站在這樣的高度擁抱世界,不失為這個世界之幸被模仿者也不妨讀讀奧斯卡·王爾德的話以寬己懷「Imitation is sincerest form of flattery——模仿是最真摯的恭維」模仿第一重境界
  • 通過福貴的三個人生階段,讀懂《活著》的三重境界
    董卿曾說,沒有在長夜痛哭過的人,不足以談人生。而我覺得,要對人生有更透徹的認知和理解,有一本小說不能不讀,它就是我國著名作家餘華在1993發表的長篇《活著》。與《白鹿原》《平凡的世界》《百年孤獨》等為眾人熟知的百萬字級別巨著不同,《活著》僅有12萬字,但只要你隨意翻開書頁,讀上那麼一段兩段,就不免被深深觸動,潸然淚下。
  • 【道說金剛經】第一講 道教智慧參禪小故事
    太乙雲團下面我們來講一個禪宗的小故事,源於禪宗公案,裡面有很多的智慧超越於一般常人的想法,它很獨特,所以說我們要去參禪。今天這個故事講的是從前有一位老婦人,她一生賺了很多錢,她把所有的錢用來建了一個寺廟。
  • 為何有些大修行人投胎轉世後境界反不如前生?
    但是就六道輪迴或者解脫來說,他是要靠功夫的,功夫就是談斷惑的問題,這是談修證的問題。如果他見思惑沒有斷,他是出不了三界的。他要生到欲界天,那也需要十善業道的功德,要修點未到定。所以常常有些參禪參得心地有點明白、慧光綻露,但是他的煩惱不容易斷。煩惱可以說很難斷,所以他轉世就可能成為大富貴、大文豪。應該說,他轉世從福報上來講也還是可以,這就藉助了他參禪的功夫,他生到大富貴處。
  • 《莊子》這三條魚的故事,道破了人生三重境界,你是哪一條?
    品讀《莊子》之後,發覺人生之三重境界不就是莊子筆下的三條魚嗎,這裡容我細細道來01第一條 鯤鵬就是那條讓眾多高中生苦惱的《逍遙遊》中所記載的那條魚,文中這樣描寫:「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
  • 蘇軾的四首詞,恰合馮友蘭的人生四重境界,詩酒趁年華是第一重
    著名的哲學家馮友蘭先生曾把人生分為四重境界,分別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其中「自然境界」,混沌未開;「功利境界」,追名逐利;「道德境界」,精神自由;「天地境界」,萬物皆備於我,我與宇宙同一。而在宋代大文豪蘇軾的詩詞中,恰有四首詞與這四重境界相合。第一重:自然境界——詩酒趁年華。
  • 九首飲酒詩詞,九重喝酒的境界,你在哪一重?
    今天,隱娘分享九首飲酒詩詞,裡面包含九重喝酒的境界,來看看你在哪一重吧!第一重:小酌小酌怡情,這是喝酒的休閒階段,心情放鬆,推杯換盞之間,都顯得溫柔有禮,一邊飲酒,一邊閒談,最適合小酌了。《問劉十九》唐·白居易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 南懷瑾談人生:人生最高境界,全在這3句話,悟懂者將豁然開朗
    南懷瑾老師,是中國當代著名的文學家、佛學家、教育家、學者、詩人,精通儒、釋、道三大家典籍,博學多才。他生前的著作多以演講的形式向世人展示,將晦澀、枯燥又難懂的文化變得生動有趣又平易近人。今天,為大家分享南懷瑾老師的一首禪詩——《人生至高境界》人生至高境界,只有三句話,卻令無數人受益匪淺,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人生至高境界 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 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九萬裡悟道,終歸是酒田園人生在世,最愜意的狀態,無非是保持大度、從容,讓內心寧靜、輕鬆。
  • 張三丰《參禪歌》新注,簡潔清晰!
    《參禪歌》又名《打坐歌》,言性命雙修之宗旨,在道教信徒中廣為流傳,其文出自《玄要篇》,被《道藏輯要畢集》收錄。今不揣冒昧,以龍門派一家之言作注此歌,文雖鄙陋,一一皆言其實也,不足之處,敬請方家指正。「初打坐,學參禪,這個消息在玄關」,玄關,又名中宮、黃庭,為性命之根,在人身天地之正中。「秘秘綿綿調呼吸」,丹家呼吸用自然呼吸,斷非播弄口鼻。
  • 心無外物是一個人最高的境界
    古人說人生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重境界,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這裡說的人的前半生,不了解世界,看不透事物的本質,只能看到表象,所以看山只能看到山,等人生過半,許多事情看得明白了之後,就能看透一件事物的本質,能看到事物的結構組成部分
  • 聚焦《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 京師刑委會律師建言獻策
    王殿學律師、孫建章律師、劉立慧律師作為與談嘉賓發表看法。王殿學從實務的角度提出了與郭理蓉不同的觀點。王殿學表示贊同草案第一條的「高空拋物罪」,認為有必要設定此罪,但同時也認為此條文有需要修改之處,提出可單獨列第一百一十四條的其中一款來規定此罪,同時由於實務操作中的限制,可以刪除「致人傷亡或造成其他嚴重後果」。
  • 朱自清:說話,有三個境界
    所謂「辯士的舌鋒」、「三寸不爛之舌」等讚詞,正是物稀為貴的證據;文人們講究「吐屬」,也是同樣的道理。我們並不想做辯士,說客,文人,但是人生不外言動,除了動就只有言,所謂人情世故,一半兒是在說話裡。 說話即使不比作文難,也決不比作文容易。有些人會說話不會作文,但也有些人會作文不會說話。
  • 兩儀式擁有三重人格,對應太極陰陽魚,原人格毀天滅地
    兩儀式作為《空之境界》動漫的女主角,在整個型月世界中人氣也是名列前茅。可由於《空之境界》的熱度畢竟還是不如fate系列,因此有很多初入型月的小夥伴對兩儀式的人格設定不甚了解,靈子這就來帶大家科普一下:兩儀式擁有三重人格,對應太極陰陽魚。原人格毀天滅地。
  • 刑事律師常錚:走出「舒適圈」的開拓者
    「三年間,在許蘭亭老師的指導下,我在研習刑事法律專業知識的同時,從一個個案例分析、一份份辯詞修改、一場場庭審觀摩中,感覺到刑事立法的發展,感受著刑辯律師的光榮職責,感悟出刑事法治的寶貴初心。」常錚表示。2006年9月,全國第一家專業從事刑事辯護的律師事務所——北京市尚權律師事務所(以下簡稱尚權所)正式掛牌成立。此時,常錚正在面臨畢業後的職業選擇。
  • 專業,是律師的態度和執著|人物
    最高的生活境界,莫過於把「職」培養成「業」或把業經營成「職」。 劉天甫正是這樣一個幸運的人。 受高中政治老師的薰陶,「法律」這個詞彙在他心底漸漸萌芽。2012年,劉天甫轉行做了律師,找到了自己的人生追尋,無疑他是快樂的。「  轉行做律師的原因很多,但可以說,最主要的是想從事自己的專業,銘記當時的想法。」當被問及當初的這個決定時,我從他的眼神中仿佛能讀到那份對於律師行業的極度熱愛。
  • 民國哲學大師馮友蘭回答:人生有四重境界
    馮友蘭在《中國哲學簡史》這本傳世的著作中,提出了人生從低到高一共有四重境界:第一等境界被稱為「自然境界」。這種人生是按照人的本能和社會習俗生活,做各種事情缺乏自覺,沒有體會到它的意義。如同行屍走肉一般,被禮俗和功利驅趕。第二等境界被稱為「功利境界」。這種人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是為了自己,當然他也有可能做一些對他人有益的事情,但動機也是為了自己的好處。
  • 律師只說實話 不打包票
    最後她委託我談判,估計這兩個周就能談成。  今天又來一男士諮詢,綜合考慮案情後,我告訴他別起訴,當被告更有利。我不知道每個諮詢我的人,到底明不明白你們諮詢的是什麼人?我當然可以告訴每一個諮詢的人,你起訴吧,準能贏,或者你起訴吧,說不定能贏。然後你交律師費,然後你輸了管我屁事,律師反正從來不承諾打贏。  但是,我不這麼做,第一,我怕對不起你的諮詢費。第二,我怕對不起你對我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