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四首詞,恰合馮友蘭的人生四重境界,詩酒趁年華是第一重

2021-01-09 詩詞悅讀君

著名的哲學家馮友蘭先生曾把人生分為四重境界,分別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其中「自然境界」,混沌未開;「功利境界」,追名逐利;「道德境界」,精神自由;「天地境界」,萬物皆備於我,我與宇宙同一。

而在宋代大文豪蘇軾的詩詞中,恰有四首詞與這四重境界相合。

第一重:自然境界——詩酒趁年華。

望江南·超然臺作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寒食後,酒醒卻諮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春雖暮,尚未老,柳枝隨細風斜舞飄揚。在超然臺上遠遠望去,只見城外護城河中半池春水,城內則是滿城繁花。

雖然寒食節已過,可酒醒後卻因思念故鄉而更加感慨。不要再對著老朋友思念故鄉了,還是燒一爐新火,品一壺新茶。把酒吟詩都要趁年華尚在啊。

人生之初,不知自己之所求、不知自己將何往,或是有所求、知所往,卻無力改變現實,於是順其自然,率性而為,今朝有酒今朝醉,「行乎其所不得不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正如詞中的意境,「用之則行,舍之則藏」。

第二重:功利境界——休將白髮唱黃雞。

浣溪沙·遊蘄水清泉寺

遊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淨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

山下的蘭草嫩芽很短,浸泡在溪水中。松間的沙石小路潔淨無泥。天色將暮,瀟瀟的細雨中布穀鳥發出陣陣啼叫。

誰說人生不能再少年呢?那門前的流水尚能向西奔流!所以,不要在老年感嘆時光流逝。

人在經歷一定的世事後,終於有了明確的目標和追求,找到了前進的方向,於是為了實現目標而不懈奮鬥、自強不息。雖老驥伏櫪,尚志在千裡。縱烈士暮年,亦壯心不已。

第三重:道德境界——且陶陶樂盡天真。

行香子·述懷

清夜無塵。月色如銀。酒斟時、須滿十分。浮名浮利,虛苦勞神。嘆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

雖抱文章,開口誰親。且陶陶、樂盡天真。幾時歸去,作個閒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

夜氣清新,塵滓皆無,月光如銀。如此良辰美景,當縱情享樂,斟酒時,須倒滿十分。功名利祿皆如浮雲,使人虛苦勞神。人生如夢,就如白駒過隙、石中火花一般短暫。

雖有滿腹才學,卻無所施展。不若享受人生的真趣吧。何時能歸隱田園,作個閒人,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人生就足夠了。

當我們歷盡艱辛,終於發現,功名利祿皆如浮雲,只會令人徒自傷神。不若返璞歸真,追求道德自然,享受天性真趣。於是,不再為物質所苦,樂於精神的自足,求得心靈的自由。此時,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便可怡然自得。

第四重:天地境界——也無風雨也無晴。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中遇上下雨,雨具被先拿走,同行的人都覺得狼狽,只有我不覺得。不一會天放晴了,於是作了這首詞。

不要聽風雨穿林打葉的聲音,不妨放聲高歌從容而行。竹杖草鞋輕便勝過騎馬,有什麼可怕?一件蓑衣任憑風雨中度平生。

料峭春風把我的酒意吹醒,正覺得微冷,只見山頭斜陽相迎,回首來時風雨蕭瑟的情景,再看看歸去的路,既無風雨也無晴。

當我們歷經風雨的滌蕩、歲月的洗禮,終於悟透人生真諦,言行舉止合乎自然、效法天地,再沒有什麼東西能使自己困擾,心中無所掛礙,既無風雨也無晴。

相關焦點

  • 人生只是為了掙錢嗎?民國哲學大師馮友蘭回答:人生有四重境界
    而這三千多年的思考成果,被近代哲學大師馮友蘭歸納總結,寫成了一本《中國哲學簡史》。在這其中,他給出了關於人生的一個「參考答案」。馮友蘭在《中國哲學簡史》這本傳世的著作中,提出了人生從低到高一共有四重境界:第一等境界被稱為「自然境界」。這種人生是按照人的本能和社會習俗生活,做各種事情缺乏自覺,沒有體會到它的意義。如同行屍走肉一般,被禮俗和功利驅趕。
  • 蘇軾是詩的成就高,還是詞的成就高?
    蘇軾極具靈心慧眼,所以到處都能發現妙理新意。深刻的人生思考使蘇軾對沉浮榮辱持有冷靜、曠達的態度,這在蘇詩中有充分的體現。蘇軾在逆境中的詩篇當然含有痛苦、憤懣、消沉的一面,但蘇軾更多的詩則表現了對苦難的傲視和對痛苦的超越。蘇軾學博才高,對詩歌藝術技巧的掌握達到了得心應手的純熟境界,並以翻新出奇的精神對待藝術規範,縱意所如,觸手成春。
  • 這四首詩詞,你能看懂其中一首,便可看大徹大悟,領悟人生真諦
    在中國有四大名著,四大名著中又有四首開篇詩,每一首詩,都是一部人生。這四首詩詞,每一篇,都可以說是一種人生境界,一種人生感悟。第一首《三國演義》開篇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 蘇軾感悟人生的10句經典詩詞,字字珠璣,美得讓人心醉!
    蘇軾(1037-1101年),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號東坡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詩詞豪放,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共有詩文3637篇。下面我給大家梳理一下蘇軾感悟人生的10句詩詞名句,美得讓人心醉!1.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 蘇軾最悲涼的一首詞,只是開頭兩句,便讓人久久不能忘懷!
    說到蘇軾,我們首先想到的肯定是他的豁達樂觀,是他在《定風波》中說的「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或者是他在《望江南》中說的「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他的一首首豪放詞,讓我們記住了那個在落魄時也能淡然處之、豁達灑脫的蘇軾。
  • 蘇軾:最好的一首詞,意境深遠,卻成為千古經典,不可不讀!
    蘇東坡有許多名篇都源於酒意,歡喜了就是一番「詩酒趁年華」,失意了就是一頓「長恨此身非吾有」。就算幻想卸甲歸田,也是「幾時歸去,作個閒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蘇東坡不僅自身愛喝,並且更喜歡眾樂樂,常常招呼二四、三五成局,終究大型派對上的暢飲更有氣氛。
  • 張先最著名的四首詞,詩筆老妙,歌詞乃其餘事
    工詞,內容大都描寫詩酒生活和兒女戀情。與蘇軾唱和,蘇軾稱他「詩筆老妙,歌詞乃其餘事」,有《張子野詞》傳世。減字木蘭花·林鐘商垂螺近額。走上紅裀初趁拍。只恐輕飛。擬倩遊絲惹住伊。文鴛繡履。去似楊花塵不起。舞徹伊州。頭上宮花顫未休。此詞描摹舞姿之曼妙,詞採流麗宛轉。「垂螺」二句,先聲奪人。
  • 中國古典文學史上十首感人至深的悼亡詩
    如其第一首「幃屏無仿佛,翰墨有餘跡;流芳未及歇,遺掛猶在壁」、 「寢興何時忘,沉憂日盈積」等,實《綠衣》第一、二章意;再如元稹《遣悲懷》,也是悼亡名作,其第三首云:「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全由《綠衣》化出。可見此詩在表現手法上實為後代開無限法門。第三首——魏晉·潘嶽《悼亡詩》三首之一:荏苒冬春謝,寒暑忽流易。之子歸窮泉,重壤永幽隔。
  • 人生的豁達是什麼樣的?千年前四川人蘇軾,用一首詞告訴我們
    不久前,我看到久違的譚詠麟來到這個舞臺,表演蘇東坡的《定風波》,國語歌曲配他用粵語唱蘇軾的詞,那種感覺好極了。自稱永遠是25歲的譚校長,已經是一個古稀之年的老人了,但這位藝術家的人生真的很漫長,我真的看不出他有一絲老態,而且唱功也很好,最重要的是他的經驗和對作品的理解,這首歌很適合。
  • 蘇軾的洗兒詩
    祝賀他人洗兒,溢美之詞在所難免;至於自家洗兒,雖然不好以遠大自許,但美好的祝福還是有的。如清末陳曾壽在《慈護屬題洗兒圖》一詩中說:「深根固蒂枝葉榮,重階蘭玉詫寧馨。」中國古人多以芝蘭玉樹比喻後昆的優秀,詩中「重階蘭玉」一詞就體現了陳曾壽對孩子的期許。  但是蘇軾的洗兒詩卻顯得有些另類。「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 九首飲酒詩詞,九重喝酒的境界,你在哪一重?
    一句話,道盡唐人愛詩、愛酒的特點。詩人愛酒,李白每每醉酒,佳句頻出;酒愛詩人,催發了他們的情感與創作。飲酒,姿態萬千。小口細咂,這是品味;推杯換盞,這是客氣;放杯豪飲,這是氣度更是交情;爛醉如泥,這是,這就是不像話了......今天,隱娘分享九首飲酒詩詞,裡面包含九重喝酒的境界,來看看你在哪一重吧!
  • 劉宏偉律師談「參禪三重境界」
    「參禪三重境界」是佛經和教科書都有的: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只是山。但劉宏偉律師對該「三重境界」有了更深的頓悟:  一重境界「見山是山」這是執著的境界,也就是一般參禪的凡人的境界,這時我們沒有破除世俗的局限,也就是感官的認識。劉宏偉律師認為要「更上一層樓」,必須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
  • 李煜最「神」的一首詞!全面無一個「愁」字,卻是愁的最高境界
    換做是蘇軾辛棄疾,都寫不出這樣悲痛的詩詞,因為真正的亡國只有帝王才能感受得到!李煜有一首最神的詞!全篇沒有一個愁字,卻寫出了愁的最高境界,直到如今,從未被超越!《長相思·一重山》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菊花開,菊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閒。
  • 十句蘇軾詩詞:句句經典,寫盡人生百態
    ——蘇軾《西江月》世間萬事都宛如一場虛無縹緲的幻夢,人生到底經歷了幾度這涼意的秋?當我們走到人生的某一個階段,肯定也像蘇軾這樣感慨過,不論是對時光,還是對人生。其實,在感慨之外,好好生活,努力過好這一生才是最重要的。人間有味是清歡。——蘇軾《浣溪沙》人間最有滋味的還是清淡的歡愉呀。
  • 「詩酒趁年華」在一滴茅臺的遼闊裡,我的心鋪滿金黃
    酒賦詩情,詩含酒意。本期《詩酒趁年華》與您分享獲獎作品《在一滴茅臺的遼闊裡,我的心鋪滿金黃》,共品這一杯由「文化茅臺」釀製的瓊漿玉液。《在一滴茅臺的遼闊裡,我的心鋪滿金黃》王記珍在一滴茅臺的遼闊裡,我的心鋪滿金黃一粒高粱告訴我它最柔軟的部分 就要甜了成為酒的高粱,一生只甜一次
  • 蘇軾的一首詞,人生失意的時候讀三遍,讓人回味無窮
    分享一首蘇軾最有江湖氣的詞作,瀟灑從容,鬱悶的時候讀三遍,令人豁然開朗!臨江仙 夜歸臨皋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一開始就點明了夜飲的地點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復醒,醒而復醉,當他回臨皋寓所時,自然很晚了。
  • 杜甫的一個千古名句,李煜仿著寫一首,改3個字寫出了更高的境界
    杜甫的一個千古名句,李煜仿著寫一首,改3個字寫出了更高的境界975年(開寶8年),宋朝滅南唐,李煜亡家敗國,肉袒出降,被囚禁待罪於汴京。宋太祖趙匡胤因李煜曾守城相拒,封其為「違命侯」。李煜在忍屈負辱地過了3年的囚徒生活後,被宋太宗趙炅賜酒毒死。這首《相見歡》正是作於被俘的以後。
  • 蘇軾找朋友喝酒,卻被友妻大罵,寫下一首詞,形成一成語流傳千年
    所謂「詩酒聯姻,密不可分,杯盞之間,清濁濃淡,折射出的是人間百態,世事滄桑」。品著這些酒詩的醇香,想像著曲觴流水的景象,我不禁有些醉了,但是也萬萬比不得下面的這位酒興詩人,他就是今天我們要說的詞中酒神——蘇軾!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軾的愛酒程度堪稱一個「痴」字,三百餘首傳世的詞作中,「酒」字出現了九十多次。
  • 蘇軾的這一首詞,寫盡人生無常的感慨,千百年來廣為流傳!
    蘇軾的這一首詩,寫和老朋友久別重逢隨後又匆匆各自的小故事,儘管全詩看起來灑脫豪爽,但在其中也隱含對塵事聚散無常的一種無可奈何。《臨江仙·送錢穆父》宋代:蘇軾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尊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