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才是崑曲的文化精神?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在作品裡如何表現?

2021-01-08 希望所有的愛情

本文乃作者獨家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什麼才是崑曲的文化精神?我們以為,要而言之,就是一種「和」的精神。周來祥曾指出:「『和』,是一個大概念,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本精神,它幾乎涵蓋一切,貫串一切。『和』,也是一種古代人的心理結構和思維模式,他們以此來規範一切,陶鑄一切,孔子思想由它陶鑄而成,儒家思想由它陶鑄而成,古代傳統文化也由它陶鑄而成。」崑曲藝術的「大團圓」結局即是由「和」陶鑄而成。孔子說:「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主張在禮的節制下,心理和倫理、個體和社會達到和諧統一,表現在崑曲藝術上就是「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審美體現。

崑曲舞臺劇照

「哀而不傷」的審美特色多在悲劇作品裡表現出來。《清忠譜》是部典型的悲劇作品,男主人公周順昌為閹黨所害,五義士因為聲援周順昌大鬧官衙而被捕,最後也不免於難,全劇籠罩著濃重的悲情氣氛。但在劇情的結尾處,魏黨倒臺,忠臣冤獄平反,周家三代榮蔭,市民們鬧祠祭奠五義士。封贈周家、祭奠義士等戲劇性行動有意識地衝淡和中和了全劇的悲劇色彩。王季思主編的《中國十大古典悲劇集》將孟稱舜的《嬌紅記》也列為悲劇範疇。劇中王嬌娘與申生真心相愛,但在封建道德與豪門貴族的逼迫下,他們不能締結良緣,悲憤之下,嬌娘拔刀自殺,申生絕食而亡,一對年輕人雙雙殉情。這是個愛情悲劇。結尾處,劇作家讓嬌娘、申生精魂化為一對鴛鴦,他們生前不能結合,死後永遠廝守在一起。人化鴛鴦是藝術家對男女愛情悲劇所能寄寓的美好希望,隱含著「精魂不滅」「哀而不傷」的美學思想。

《清忠譜》、《嬌紅記》

「樂而不淫」的內涵比較複雜,它既可表現在正劇裡,也可體現在喜劇裡。湯顯祖就是遵循著「樂而不淫」的美學精神創作了《南柯夢》和《郵鄲夢》「二夢」。「二夢」裡的主人公淳于夢和盧生,一位原來是軍中副將,後被罷免回家;一位是邯尊郊區的小地主,雖然吃穿不愁,卻功名未遂,兩人都鬱悶不已,或借酒澆愁,或閒走在田埂上百無聊賴。因為他們渴望功成名就、榮華富貴,湯顯祖就讓他們在夢中過上大富大貴的生活。淳于禁成了駙馬,輕而易舉地做了南柯郡太守。早期執政清明,博得百姓的愛戴。但升職後他開始腐化墮落,弄權使利,結黨營私,敗壞朝綱,最終被罷黜回家,即回到了現實。盧生夢中成為富貴人家崔家女婿,憑著金錢賄賂朝官得中了狀元。一朝大權在握,他便營私舞弊,騙得多起功勞。在官場出生入死,出將入相,極盡人生享樂,最後他淫亂而死。

《南柯夢》

淳于禁、盧生都是在人生享樂的最高點突然終止享受,作者為什麼要這樣安排?在劇中湯顯祖給我們的答案是夢醒了。夢醒後,淳于夢、盧生需要對這段人生經歷進行反思,入道、成仙是作者給他們安排的一條出路。所有崑曲傳奇幾乎都有一個閃光的結尾,升仙入道是其中一種方式。我們感興趣的不是其升仙入道,而是主人公從夢中問到現實的過程所蘊含的意味,這種過程的轉變即熔鑄著傳統文化「樂而不淫」的審美精神高藻《玉簪記》則表現出「樂而不淫」的另一種審美形式。劇中女主人公陳妙常不是大家閨秀,更不是相府小姐,而是一位尼姑。她與書生潘必正的愛情故事也不發生在相府後花園、小姐的香閨或文人的書齋裡,而是發生在尼姑庵。

《玉簪記》

在人們印象中,尼姑庵乃修身養性的地方,它居然發生了一場愛情故事,顯然有悖傳統倫理道德。從劇中塑造的人物來看,作者高濂是有意打破傳奇創作的套路,借尼姑思春故事反抗封建禮教和宗教清規戒律,達到宣揚個性解放、追求世俗愛情的目的。假使陳妙常不是個尼姑,那麼,她與潘必正之間的關係則是一場忠貞專一的愛情,因為他們倆早就指腹為婚,只不過造物弄人,讓陳妙常流入尼姑庵成為了尼姑。既然是尼姑,追求非分的愛情就是破壞了庵規,就是淫亂的行為,但作者卻讓陳妙常亂而不淫,面對紈絝子弟王公子的引誘、糾纏,她堅決予以拒絕,表現出她的純潔和堅貞,符合了「樂而不淫」的審美標準。所以該劇上演後受到了廣大觀眾的熱烈歡迎,觀眾並沒有把它當作淫戲,而是當作一般的愛情戲來看,可見「樂而不淫」的審美原則起了很大的作用。

《玉簪記》

「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審美原則是傳統文人創作的審美要求,它運用到崑曲裡,也符合了普通觀眾欣賞的心理需求,在各種各樣的大團圓結局裡,這種審美要求和心理需求得到了和諧的統一。在文人的審美原則指導下,「中和之美」凝結為崑曲藝術的美學精神。

相關焦點

  • 中國古詩詞選講:《關雎》的「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關雎》所表現的內涵是和整部《詩經》的精神內涵也是一致的,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孔子所強調的就是《關雎》所表現的內容中正而遵德,這是符合儒家中庸觀念的。首句「關關雎鳩,在河之洲」,是本詩之興。關關,是鳥聲,雎鳩,是一種鳥。但雎鳩具體是什麼鳥並不清楚,也不重要,只要是鳥就行了。鳥在中國傳統文化是一個固定的符號。鳥在鳴叫的時候,往往都是在求偶,所謂「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 老祖宗說的「窮不走水,富不涉淫」是什麼意思?有何道理?
    古代由於水上交通不發達,海上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靠海的漁民為了生計安全,常常結伴而行,出海成了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如果發生水災海嘯之類的天災,更是會損失巨大的人力物力,民不聊生。如在2000多年前的岷江,由於年年水災,大片田野莊稼被淹沒,很多平民不得不背井離鄉,農業經濟衰退嚴重,直到秦王派治水能手李冰上任,建立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才成功治水。
  • 端午節的文化精神
    汪振軍 鄭州大學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端午節,不僅僅是粽子的聚餐,也不單單是龍舟的賽會。傳統節日,剝去其物質載體後,留下的精神內核,才是一個民族最關鍵的文化基因。
  • 中國戲曲崑曲答案選修題庫
    A、孔尚任B、洪昇C、湯顯祖D、李漁2【單選題】目前演唱的崑曲劇本中除明清傳奇外,還有元雜劇,如(A)。A、《單刀會》B、《牡丹亭》C、《長生殿》D、《桃花扇》3【單選題】下列關於崑曲、崑腔和崑劇的認識,不正確的是(D)。
  • 自然物象的情感,以及如何在作品裡顯示出來的?
    自然物象的情感,以及如何在作品裡顯示出來的?小編發現,審美意趣是審美主體在對審美客體的欣賞過程中感受到的意味與情趣。那麼,繪畫藝術中的審美意趣,即從畫面形式語言所塑造的藝術形象中獲取的美感與趣味,帶給人美妙的主觀體驗,同時展現出繪畫作品的無窮魅力。
  • 紀錄片《吟唱之美》崑曲篇爆火 女神單雯接受荔枝新聞專訪
    私下裡還向大家透露一點,單雯女神的聲音真的特別特別的溫柔!紀錄片《吟唱之美》通過挖掘單雯臺前幕後的故事來體現崑曲的美,從而展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底蘊和審美、傳承與創新。從睡夢中醒來都可聽見小劇場裡傳出咿咿呀呀的聲音,當然更多時候,我是歪著腦袋坐在臺下看戲,或者在後臺化妝間裡亂竄。」單雯從小的耳濡目染讓她對崑曲藝術擁有了非同尋常的敏銳與領悟力。
  • 崑曲裡的一桌二椅, 從來沒有這麼「荒誕」過
    實驗崑曲《椅子》改編自尤內斯庫的同名經典話劇。由於原著不以一望而知的戲劇性邏輯昭示於人,因此在劇本改編上,實驗崑曲《椅子》在發掘梳理原作「信息」精髓的基礎上,以「潛邏輯」捕捉「心靈瞬間」,重新「編碼」,建立結構;以「花園、雪、血、雨、水、孤島、竹籃、椅子、鳥兒」等為意象鏈,將現代人性的普遍價值與中國美學的情境意蘊深度結合,進行新的創作。
  • 一唱三嘆的崑曲,綿延沈復與芸娘的愛情
    崑曲《浮生六記》主演昨天在發布會上現場演繹經典片段。 本報記者 葉辰亮攝  本報訊 (記者王筱麗)「沒搶到票的觀眾都在問下次什麼時候演出,看過的都說要『二刷』。」上海大劇院總經理張笑丁口中的這臺演出便是由大劇院與江蘇省演藝集團聯合出品的崑曲《浮生六記》。記者獲悉,繼去年7月首演後,經過升級製作的《浮生六記》2.0版將於明年1月15日、16日再登上海大劇院,為戲迷娓娓道來沈復與芸娘動人婉轉的愛情故事。  作為上海大劇院首部獨立出品、歷時兩年打造的戲曲作品,《浮生六記》首次公演就引起不少關注。
  • 於丹近況,在她跌落神壇的日子裡,老公默默付出不離不棄
    《百家講壇》是央視推出的一檔向百姓講述傳統歷史文化和著名文學作品的節目,導演邀請了許多著名的學者為觀眾剖析歷史和國學著作,拉近學者和普通觀眾之間的距離。觀看這檔節目,人們可以熟知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從學者的講述中了解古人的生活習俗。新中國成立後,領導們終於認識到了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性,因此這檔節目就應運而生。
  • 全江蘇人馬拍攝三代人的崑曲故事,《又見牡丹亭》今日首映
    今天,這部講述三代崑曲演員對傳統文化堅守、傳承的故事登陸全國院線。據悉,該片獲得第50屆美國休斯敦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特別雷米大獎和影評人協會最佳女主角獎。正因為這份熱愛,我選擇了這樣一個題材來講述中國文化的故事。同時我也一直在思考,一個民族如何建立文化自信,如果對傳統文化一知半解,又談何建立自信呢?」他認為文藝工作者都有責任盡一己之力,去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更要開拓思路,尋覓年輕人可接受或喜愛的文藝形式。「這部電影就是想讓觀眾、特別是年輕觀眾再次感受崑曲的魅力,意識到傳統文化和潮流文化其實是不衝突的。」馮廣俊說。
  • 古人云:色而不淫,詮釋的尺度是什麼?其實有三層意思
    在中國傳統文化當中,名人名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這些名言,最大的特點就是高度總結了生活當中最寶貴的經驗,並以最通俗易懂的文字表達出來,讓人一看便知,瞬間醒悟。西方的聖賢蘇格位底,其言行也是通過自己的學生柏拉圖重新詮釋,才被後人所知。
  • 解讀江南文化的精神特質,不只是風花雪月
    宋元系統繪畫的創作者大多是文人,像蘇東坡、歐陽修等等,他們集詩人、畫家、書法家、學者、官員於一身,不像專業畫家需要養家餬口,他們完全是業餘的,而且有豐富的著作和作品被保留下來。所以說,宋元系統的藝術在中國歷史上影響深遠,達到了一個難以逾越的高度。
  • 「學員作品」如何通過運鏡技巧表現「匠人精神」
    只有用平穩細緻的鏡頭運動才能表現出匠人的厚重底蘊,這就是看著都像固定鏡頭拍攝的原因。在部分精密儀器和細微紋理的拍攝上,就要採用固定大特寫來表現彭師傅內心的平靜。我們之前並不了解吉他的製作工藝,沒有很準確的鏡頭設計,好在彭師傅正在進行幾把吉他的製造,為我們演示了吉他手藝的全過程。
  • 雲山度曲丨有一種唯美 叫崑曲
    元朝有顧堅者,雖離崑山三十裡,崑曲,被稱為百戲之祖,以鼓、板控制演唱節奏,以曲笛、三弦等為主要伴奏樂器,其唱念語音為"中州韻"。南宋光宗皇帝時期,浙江永嘉出現民間曲調的南戲,至明,南戲與崑山地方音樂及吳語結合,形成崑山腔,此清唱的音樂方式,便是崑曲的前身。
  • 「精足不思淫,氣足不思食」,啥意思?古人的智慧之談
    如今人們愈發的開始關注養生,但究竟什麼是養生可能很多人並不清晰,認為養生就是跑個步按個摩跳個舞,其實這些都只能算作是養筋骨。養骨養形是基礎,養神才是關鍵,只有滋養心神,涵養心智,才能真正榮養我們的生命,才能至下而上達到真正的養生效果。
  • 10部世界代表性情色經典電影,色而不淫
    這些地區之所以能夠拍出那麼多代表作品,源於這些地區完整的電影產業鏈條和類型開發,以及經濟社會的開發文明發達。沒有經濟的發達為基礎,就不會有思想解放的可能。依託社會思潮的解放和電影產業的發展,這些地區才創造了電影世界更為豐富的內容生態。下面,十三妹就帶大家領略10部來自五區的佳作經典,色而不淫、淫而不亂往往是它們共有的特徵。話不多說,我開車了。扶好坐穩。
  • 一個劇種如何在傳承中日臻完善?
    一個劇種如何在傳承中日臻完善?一部經典如何在傳承中存續精華又不斷創新?一家院團如何在傳承中培養新人並光大傳統?文化傳承中,許多問題都值得我們花大力氣去研究、探索。本版今起開設「薪火相傳」欄目,邀請名流大家分享有代表性的傳承實踐,提煉規律,總結經驗,以啟迪當下。戲以人傳,古老劇種煥發青春崑曲的師承很重要,「傳」主要靠老師,「承」主要靠學生,兩者不可缺一。
  • 一周文化講座│馬克思的智慧之光——紀念馬克思誕辰二百周年
    這次,楚塵文化聯合PageOne,邀請到了本書作者方子春,話劇大家濮存昕、羅錦鱗、方子哥等多位嘉賓,和我們聊一聊「真正的演員是如何誕生的」。「蔡正仁」這個名字不陌生。、翻譯及編校員)近年來,旗袍文化盛行,儘管現在更多人稱此類服裝為「旗袍」,但對於老香港而言,「長衫」才是最地道的說法。
  • 動漫漫畫推薦|畫師雪代薰古風人物作品分享
    在一系列的人物插畫作品中別有一番情趣,優秀作品代表之一。他對不同人物形象設計了插畫形象很是養眼,代表作品有《迷神引》值得一贊。插畫作品現如今被貼上了形形色色的標籤,在運用的領域不同所體現的觀賞價值也不同。在需求的大市場背景前提下,動畫、影視和遊戲等領域需求顯著。在商業廣告、雜誌和書籍傳播中,插畫所轉達的設計理念也被感染並突出表現作品。雪代薰的作品可以稱得上是有代表性作品之一。
  • 「窮不走水,富不涉淫」整句話意思是什麼?走水又指的是什麼?
    「窮不走水,富不涉淫」這是一句民間的俗語,也是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經驗教訓。初看平淡無奇,細思富有深意。「窮不走水,富不涉淫」字面意思那就是貧窮不走水路,因為在古代走水路是比較不安全的,一旦遇上狂風暴雨大浪滔天就有生命危險。「走水」就是走水路的意思,暗含的意思就是不走危險的道路,不做冒險的事兒。告誡人們:無法預知到風險的事情,儘量的不要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