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鐵路:以人為本的「健康線」

2021-01-08 搜狐網

  新華網西寧6月12日電(記者呂雪莉、拉巴次仁、朱建軍)「車內的設計和飛機一樣,很舒適。有氧吧,有閉路電視,確實是好。」已經先行體驗了青藏火車遊的高女士,說到青藏線的列車連聲叫「好」。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高寒缺氧,列車在這樣的地方運行,怎樣保障乘客在火車中的安全、健康,是備受關注的問題。

高女士的體驗或許能給人一個初步的答案。

  高女士是隨同有關部門進行青藏鐵路運行試驗時踏上這次火車青藏之旅的。此前,她聽到過許多關於青藏列車的傳聞,親身體驗之後,感慨良多:「人性化設計處處可見。車廂兩端的車門採用感應式,只要輕點一個感應開關,車門就可自動開啟;車廂內的開水供應也採用了手觸式設施,只要旅客用手按住開關,就可安全用水。列車還有專門為殘疾人設計的廁所。」

  高女士看到,開往拉薩的列車也分軟臥、硬臥和硬座,但與普通列車相比更舒適,餐車很寬敞,檔次不亞於星級賓館。餐車的廚房是通透式結構,旅客在外面可以清楚地看到廚師烹飪的過程。廚房裡全部使用微波爐和電磁灶,既乾淨又安全。

  高女士說,過去曾經坐汽車到過拉薩,一路上顛簸疲憊,頭疼頭暈在所難免,而現在坐火車的感受完全不同。「你可以盡情欣賞車窗外壯麗的山川,沒有任何不舒服。坐在車上,人可以自由活動,和在平原上沒有什麼兩樣。」

  青藏鐵路公司西寧車輛段工程師李敏介紹說,與普通客車相比,為青藏鐵路專門打造的高原客車更具有人性化設計,並著重體現環保、節能、供氧等功能。

  「兵馬未動,衛生保障先行」。鐵道部副部長孫永福說,作為世界上線路最長、海拔最高的高原鐵路,青藏鐵路的建設始終貫穿了以人為本的主題。採取了綜合的高原病防治措施,建設了工地醫院、「隧道氧吧」,在高海拔、條件惡劣的工作面進行瀰漫式供氧等,大大減輕了建設者的勞動強度,保障了他們的生命健康。幾年過去了,數以萬計的建設大軍無一人死於高原病。

  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說,中國政府始終堅持將人民的健康放在首位。青藏鐵路的成功建設,不僅體現了中國政府對青藏鐵路建設者的關懷,更體現了中國政府注重人的生命健康和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

相關焦點

  • 一生何求――記青藏鐵路總指揮部專家組組長、凍土科學家張魯新
    餘廣友  1825年,世界上第一條鐵路在英國開通,標誌著鐵路時代的來臨。2001年,世界上第一條高原鐵路在中國青藏高原破土動工。青藏鐵路一時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  面對困難,廣大建設者創立了以「不畏艱險,拼搏奉獻,依靠科技,以人為本,珍愛自然,爭創一流」為主要內容的青藏鐵路精神,努力克服多年凍土、生態脆弱、高寒缺氧三大世界性難題,為在世界屋脊上鋪設高原巨龍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 川青藏公路通車60周年:一個甲子 兩路變遷
    川藏公路分為南線318國道和北線317國道,318國道自1996年至今經歷了5次整治改建,317國道於2001年至2013年實施了4次大規模整治改建。目前,川藏公路南北線基本實現全線黑色化,極大提高了道路通行能力,改善了沿線群眾出行條件,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 中鐵建工集團兩天交付八座鐵路站房
    為中國鐵路建設和人民美好出行送上了一份年中大禮包赤峰站是新建站房中規模最大的一座,站場規模5臺11線,站房建築面積3.2萬平方米。格爾木站位於青藏鐵路和格庫鐵路交匯處,在老格爾木站原址重建,站場規模3臺5線,站房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是青藏高原上建築規模第二大的鐵路站房,也是青藏鐵路最大的中轉站,被稱為天路「旱碼頭」。
  • 拉林鐵路計劃於今年6月30日建成通車!
    2020年12月31日上午,在川藏鐵路拉薩至林芝段(以下簡稱拉林鐵路)林芝車站鋪軌現場,作業人員將最後一排長25米的軌排鋪設在林芝站正線路基上,標誌著拉林鐵路399.61公裡的正線軌道鋪通,為下一步開通運營打下了堅實基礎。圖為拉林鐵路最後一排軌排鋪設現場。
  • 老鐵路人的動情回憶:青海格爾木火車站,似水流年
    2020 年 6 月 30 日格庫鐵路(青海段)開通儀式在新格爾木站舉行,同時新車站也正式投入使用,這消息讓格爾木人興奮不已。屈指一算,在格爾木火車站我已經出入35年了。1985年勞動節那天,18歲的我和兩個同齡夥伴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第一次出遠門來到格爾木。
  • 中國「最壯美」的鐵路,修建遭外國人嘲笑,今被列為世界三大奇蹟
    鐵路是中國國家重要的基礎設施和大眾運輸工具,自清朝後期開始建設,歷經一百多年的發展與建設,到今年年底,中國鐵路總裡程已達13.1萬公裡,規模居世界第二,其中高鐵裡程約3萬公裡,居世界第一,此後又創造了鐵路建築史上的另一奇蹟,最壯觀的當屬新中國成立後將要修建的第一條山中鐵路,當時,儘管受到外國人的嘲諷
  • 1月20日鐵路調圖
    1月20日鐵路調圖這些變化要知道劃重點2021年鐵路第一季度列車運行圖的調整將在1月20日開始。小編先來帶大家看看都有哪些變化,方便廣大旅客及時掌握,合理安排您的出行。新增直通動車組列車新增日常線7對:西安北~西寧D2719/20次。西安北~西寧D2721/2次。西安北~西寧D2723/4次。西安北~西寧D2725/6次。西安北~西寧D2730/29次。
  • 2020年三地市郊鐵路搭起1小時通勤圈 北京三條線列入首批試點
    昨日,國家發改委《關於促進市域(郊)鐵路發展的指導意見》發布了如上內容。   副中心線S5線成首批試點   國家發改委發布了市域市郊鐵路第一批試點項目表,其中涉及北京的共有3條線路,分別是副中心線的北京西站至通州站、S5線的黃土店站至懷柔北站,以及連接京津的北京至薊州線。從時序上看,這3條鐵路線都正在推進相關工作。
  • 2020年京津冀三地市郊鐵路搭起1小時通勤圈 北京三條線列入首批試點
    6月2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促進市域(郊)鐵路發展的指導意見》發布了如上內容。副中心線S5線成首批試點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了市域市郊鐵路第一批試點項目表,其中涉及北京的共有3條線路,分別是副中心線的北京西站至通州站、S5線的黃土店站至懷柔北站,以及連接京津的北京至薊州線。從時序上看,這3條鐵路線都正在推進相關工作。
  • 中國鐵路總公司高管大換班 三新面孔亮相(圖)
    8月25日上午,中國鐵路總公司調整領導班子,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彭開宙、胡亞東退休,李文新(廣鐵集團原總經理)、黃民(國家發改委基礎產業司原司長,曾任鐵道部計劃司司長、總經濟師,呼和浩特鐵路局黨委書記)、楊宇棟(北京鐵路局原局長)任總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分別接手鐵道部期間原來彭開宙、陸東福、胡亞東副部長分管的工作。
  • 青藏高原冰川不斷融化 近20億人生命線受威脅
    不過,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這一問題顯得尤為嚴重。青藏高原不僅是最大的高原,也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這座高原大部在中國西南部,包括西藏自治區和青海省的全部、四川省西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南部,以及甘肅、雲南的一部分。
  • 「張垣印記」凝聚榮耀和熱血的鐵路——豐沙鐵路
    英雄的豐沙鐵路為解決京包線關溝段坡度大,運輸能力低的矛盾,新中國決心修建豐沙鐵路。豐沙鐵路起自北京樞紐豐臺編組站,終於沙城站與京包線接軌。豐沙二線為下行線,由豐臺站經由石景山南站、舊莊窩東、官廳西、邢家堡、沙城站,全長102.4千米。豐沙線是國內第二條雙線電氣化鐵路。閉塞設備為雙線電碼式自動閉塞。牽引定數:上行3800噸,下行2000噸。雙機牽引3500噸,計長70.0米。組合列車(重)7400噸,(空)1500噸。
  • 1+2+5,8條高鐵線從這座城市始發!|高鐵|京雄城際鐵路|北京站|京津...
    近期全國迎來多條鐵路新線其中,京雄城際鐵路的開通讓首都北京再添一條高鐵加上京瀋高鐵即將全線貫通今天就讓我們來盤點一下有哪些高鐵線自北京始發?京瀋高鐵京承段線路全長192公裡,正線設計時速350公裡,線路自北京朝陽站引出,途經北京市朝陽區、順義區、昌平區、懷柔區、密雲區,進入河北省承德市。京瀋高鐵京承段開通運營後,京瀋高鐵將全線貫通,北京至瀋陽運行時間將縮短至2.5小時,成為東北地區又一進出關高鐵通道,對助力京津冀協同發展、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具有重要意義。
  • 青藏高原上的「洋農民」
    文思睿 攝中新網西寧1月8日電 題:青藏高原上的「洋農民」作者 文思睿「我的小兒子今年8歲,在青海出生、長大,每次有人問他是哪裡人,他都說自己是土生土長的青海人。他的中國朋友還幫他取了個中文名:小龍。」今年41歲的美國人摩根說,「我自己也非常喜歡在高原的生活,青海是我的第二個家。」
  • 假如青藏高原沒有隆起,對我國有什麼影響?
    青藏高原又被稱為「世界屋脊」「第三極」「亞洲水塔」等,由於青藏高原地勢非常高,以至於阻礙了來自印度洋的水汽深入到我國內地地區,使得我國西北內陸呈現出荒漠景觀。青藏高原沒有隆起之前據地質學家研究發現,大約在4000萬年前,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環境和如今完全不同,據研究發現,當時的西藏中部地區和如今的西雙版納非常相似,不僅降雨量較多,而且溫暖潮溼,整個地區呈現出熱帶雨林景觀。
  • 中國鐵路的2020年
    11月8日,川藏鐵路(雅安至林芝段)開工建設,國鐵集團大力發揚「兩路」精神和青藏鐵路精神,高質量推進工程建設。一年來,鐵路始終堅持便民、利民、惠民理念,全面落實客運提質計劃,深入實施復興號品牌戰略,人民群眾出行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 科學家首獲青藏高原中南部新生代地層年代序列
    新華社北京12月11日電(記者彭韻佳、董瑞豐)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該所新生代環境團隊聯合國內外研究機構和大學,精確測定和建立了青藏高原中南部倫坡拉盆地約4100萬年到2150萬年期間的新生代地層年代序列,修正該區域古高度年代為4000萬年前小於2300米,2600萬年到2100萬年前才可能達到3500米至4500米
  • 青藏高原突顯「異象」,災難或無可逃避?科學家:恐有大麻煩了
    文/行走天涯青藏高原突顯「異象」,災難或無可逃避?科學家:恐有大麻煩了青藏高原就像是黃河這條母親河一樣,是所有水流的發源地。又因為青藏高原的海拔非常高的原因,青藏高原又被稱之為世界屋脊,因為青藏高原的神秘不可攀,就吸引起了人類對於青藏高原濃濃的興趣。
  • 從公元1910走來 · 滇越鐵路110年記(十)與滇越鐵路有關的雲南鐵路
    我們收集了大量圖片和史料,力圖記錄滇越鐵路國內段的方方面面。本周我們推出《從公元1910走來》系列圖文第十篇,講述那些與滇越鐵路有關的雲南鐵路。1912年,李光翰等人再度聯名上書雲南都督蔡鍔,要求修建個(舊)蒙(自)臨(安,今建水)石(屏)鐵路,最終得到支持。動蕩歲月中,歷時二十一年零五個月的個碧臨屏寸軌鐵路修建大幕正式拉開。受限於資金,個碧臨屏鐵路採用分期施工、分段開通的方式進行,共經歷三個階段,即個碧(碧色寨至個舊)鐵路、臨個(雞街至建水)鐵路和臨屏(建水至石屏)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