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可不傻,在建立福州馬尾造船廠的時候,他就考慮到了外國人趁機控制船廠的問題,因此他給外國人戴了一個緊箍咒,可謂釜底抽薪,直接杜絕了外國人奪權的問題。今天,我們就一起穿越歷史,了解其中的真相。
社會招聘,杜絕法國政府的人員委派。當時,為了防止法國人控制福州馬尾造船廠,左宗棠在建立之初,就確定了「社會招聘,杜絕法國政府的人員委派」的原則。左宗棠還選擇了法國軍官日意格,雙方籤訂勞動合同,由日意格在法國物色招募合適的木匠、鐵匠、鎖匠等一班技術人員,只是催促的社會招聘,從而杜絕了法國政府的人員委派的合作方式,避免了日後與法國政府打口水仗。
籤訂技術合作的合同,洋務運動的興起,外國的契約精神也影響了我們,由於之前我們吃了很多虧,這次格外小心。為此左宗棠特別與這些法國的技術人員籤訂了詳細的技術合作的合同,中心思想就是兩條:一是雙方是技術合作,法國人不涉足馬尾船廠的主要管理工作,只負責技術支持以及培訓,並且法國的技術人員必須服從中國人的管理。同時,左宗棠選中林則徐的女婿沈葆楨處理船政事務,並且由他牢牢地抓住馬尾船廠的管理權。
二是當年左宗棠與法國人籤訂的合同中就曾規定:合同期滿後,要教會中國工人各種造船工藝。1873年,沈葆楨就開始逐廠考核,要求中國匠徒自行按圖製造,不許洋匠在旁。百餘年前,中國人就開始「用市場換技術」的實踐,而且頗有成效。
馬尾造船廠也曾輝煌過,在遠東地區首屈一指。馬尾造船廠佔地600畝,設備齊全,規模宏大,1866年12月23日,馬尾造船廠正式破土動工,此後的30多年裡,馬尾船廠為清王朝造出了40艘艦船,佔當時國內總量70%,組建了第一支海軍艦隊——福建海軍,並為北洋、南洋兩支水師配備了大量艦船和將領。
但1884年中法馬尾海戰爆發,由於福建水師主要將領棄艦而逃,福建水師各艦群龍無首,倉惶應戰,最終慘敗。法軍摧毀了馬尾造船廠,雖然事後重建,但經營慘澹,1907年,清政府下令船政局停止造船。就此,社會動蕩中,馬尾造船廠在艱難中活著。現在,我們只能在博物館中重見其昔日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