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大詩人,曹植7步之內寫出1首詩,此人花了3年寫了2句詩

2021-01-18 As愛鯊

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多大才子,他們滿腹學識,才高八鬥,留下不少名作佳句,流傳後世。三國時期曹魏著名的文學家曹植,在文學上的造詣很高,是建安文學的集大成者,與父親曹操、哥哥曹丕合稱為「三曹」,留下膾炙人口的《洛神賦》、《白馬篇》等代表作。

曹植的詩作筆力雄健,富於創新,將敘事抒情巧妙結合,既能表達複雜的心理感受,也能描寫曲折的心理變化,極大地豐富了詩歌的藝術功能,對後世影響巨大,南宋謝靈運盛讚他為「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鬥」。

有關曹植的眾多事跡中,除了洛神一說,便是他的七步成詩。根據《世說新語》的記載,曹丕一直嫉妒曹植的才華,當上皇帝後,命令曹植在七步之內做成一首詩,否則就要將他處死,而且有一個嚴格的要求:詩的主題必須是兄弟之情,但全詩不能出現兄弟二字。曹操在七步之內便吟出: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這首《七步詩》用同根生的萁和豆來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豆來比喻同胞骨肉的殘害,表達了曹植對哥哥做法的強烈不滿,也生動形象地表現了皇家內部鬥爭的殘酷以及曹植的艱難處境和沉鬱激憤的心情。不管是從表現手法上還是從內容上來看,都十分經典,因而流傳後世。

曹植七步能寫成一首詩,但是唐代有個詩人寫兩句詩,卻自稱花了三年時間,這個人便是「詩奴」賈島。賈島出身貧寒,30歲之前多次參加科舉考試,但都以落榜告終,迫於生計,賈島只好出家為僧。貧困的家庭背景,枯寂的僧侶生活,養成了賈島孤冷內向的性格,喜怒不形於色,世事不牽掛於懷。

但賈島十分喜歡寫詩,而且他寫詩,不僅僅只是為了寫詩而寫詩,他還有著崇高的追求,那就是力求矯正詩歌輕佻豔麗的風氣,另闢蹊徑,追求詩的變化和冷僻,因而成為唐朝苦吟詩人的典型。不管是走路休息還是吃飯,賈島都不忘寫詩吟詠,常常為了構思佳句而忘了周圍的一切,十分認真刻苦,為此還鬧出過不少趣事。

有一次,賈島騎著驢打著傘走在長安城的大街上,當時秋風正起,吹落滿地黃葉,賈島靈感大發,吟出一句:落葉滿長安,因為急切想要對出下句詩來,沒有注意到路上的情況,無意間衝撞了大京兆尹劉棲楚的轎子和儀仗隊,被抓起來關了一個晚上才放了出來。

還有一次,賈島去郊外拜訪一個朋友,找了好久才找到朋友的家,當時已經是月光皎潔、四周靜悄悄的深夜時分,賈島敲門,驚醒了樹上的小鳥,但朋友不在家,於是賈島就留了一首詩《題李凝幽居》:閒居少鄰並, 草逕入荒園。鳥宿池邊樹, 僧敲月下門。過橋分野色, 移石動雲根。暫去還來此, 幽期不負言。

第二天,賈島返回長安,路上一直在想昨夜興起寫的詩,總覺得「鳥宿池邊樹, 僧推月下門」中的「推」字用得不夠好,也許改成「敲」字更合適些。賈島一邊嘴裡念念有詞,一邊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就這樣進了長安城,街上的人看到他這個樣子,都覺得很滑稽。這個時候,在京城做官的韓愈,在儀仗隊的簇擁下迎面而來,大家紛紛避讓,賈島還在沉思中,竟然又一次闖進儀仗隊中。

韓愈問賈島為何不迴避,賈島便將事情原委如實告知,並向韓愈請教,到底是用「推」字好,還是「敲」字好。韓愈思索了一會兒,對賈島說道:「還是敲字好些,既代表你是一個有禮貌的人,而且敲門多了幾分聲響,深夜靜中有動,豈不活潑?」賈島聽了,連連點頭表示贊成。這一回,賈島不僅沒受罰,還跟韓愈交上了朋友。推敲也成為膾炙人口的常用詞,用來比喻寫詩作文或者做事情時,只有反覆琢磨、斟酌,才能得到最佳。

賈島寫詩的認真刻苦,在他自己的詩句中也有所反應,比如他在《送無可上人》一詩中「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句下的自注便是:「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這「二句三年得」雖然是一種有些誇張的說法,但也算得上是賈島煞費苦心寫詩的真實寫照。

正是由於賈島後天的刻苦努力,所以先天跟早期的不足得以彌補,不僅為他在群星閃耀的唐代詩壇贏得一席之地,還留下了許多佳作。除了上文自注的「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之外,還有「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雲深不知處,只在此山中」等詩句,妙語天成,意境蒼涼,都是傳誦千古的名句。

相關焦點

  • 曹植的這句詩,寫出了疫情下中華民族的風骨
    日本捐贈給中國的醫療物資上所寫的「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裳」成為了國人茶餘飯後喜談樂道的詩句。如果說,這些詩句凸顯了人類在命運共同體之下的一種心無懸隔的情懷,那麼,建安詩人曹植《白馬篇》中的這句「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就寫出了疫情之下中華民族的風骨。漢獻帝建安二十二年,中國遭遇了歷史上極為罕見的大規模瘟疫。
  • 「才高八鬥」曹植五首詩:他與父親曹操相比,誰更勝一籌
    「才高八鬥」曹植五首詩:他與父親曹操相比,誰更勝一籌如果魏晉南北朝時期有諾貝爾文學獎,奪獎呼聲最高的人應該是曹植。曹植是作為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與集大成者,他在兩晉南北朝時期,被推尊到文章典範的地位。大詩人謝靈運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鬥。」於是,「才高八鬥」成了曹植的專用代名詞。
  • 除了七步詩,曹植還寫了一首鬥牛詩,曹丕:這次我是真的服
    比如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就是擁有著極高詩詞造詣的人,他就是曹操的兒子曹植。我們知道,曹操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那麼他的兒子肯定也繼承了他們父親的智慧。曹操有三個比較有名氣的兒子,分別是曹丕,曹植還有曹衝。相信大家都聽說過他們的故事吧,無論是曹衝稱象還是曹植的七步成詩,都讓人印象深刻。但是你知道嗎?除了七步詩,曹植還寫了一首鬥牛詩,曹丕表示:這次我是真的服!
  • 曹植最熱血的一首詩,寫出了軍人的偉大,最後一句流芳千古
    曹植才高八鬥,與其父曹操,其兄曹丕合稱「三曹」,由於他出眾的才華,加上其命運坎坷,引起無數後人唏噓不已,尤其是他在《洛神賦》中,大力誇讚的洛神宓妃,一度被人們認為是他對其嫂甄宓的思念。當然,曹植不僅擅長寫賦,也善於寫詩,他留下是作品中,除了賦之外,有詩一百多篇,其中有一篇很熱血,寫出了軍人的偉大,這便是《白馬篇》。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幽并遊俠兒。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邊城多警急,虜騎數遷移。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長驅蹈匈奴,左顧凌鮮卑。
  • 黃庭堅一首比較冷門的詩,但是同樣寫得很美,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黃庭堅後期的作品倒時很有特色,譬如這首《春近四絕句》,便寫出了屬於自己的風格,也是一首很美的作品,尤其是其中的第二首,更是膾炙人口美得令人驚豔。 亭臺經雨壓塵沙,春近登臨意氣佳。 更喜輕寒勒成雪,未春先放一城花。
  • 此人稱得鬼谷子真傳,寫的詩也別具一格,短短28字寫出最無情的雲
    這麼神的人,弟子自然也不會少,除了蘇秦、張儀、孫臏、龐涓等名人之外,還有不少人號稱得他真傳,比如今天小編要和大家介紹的這位唐代詩人來鵠。來鵠自幼家貧,早年隱居山林,廣學權謀機變之術,後憑著謀略之術被尊為帝師。來鵠平生詩作不多,但卻寫得頗有特點,不少別具一格之作,比如這首《雲》。初讀以為不過是一首山水詩,再讀才知這是一首藏得很深的諷喻之作,短短28個字寫出了唐詩中最無情的雲。
  • 短命的詩人,溢世的才華,細數歷史長河中那些才高命短的詩人
    那些埋沒在歷史塵埃中的普通大眾,我們無從知曉他們的年齡,但是詩人作為一個能夠流傳後世的特殊群體,大多數還是有據可查的。有人曾經對唐代36位著名詩人(生卒年可考者)的壽命作過統計,得出的結果是平均壽命55.2歲,其中壽命最長者是賀之章85歲,最短壽者是李賀26歲。包括李白、杜甫這樣的大詩人大多只活了60餘歲。
  • 古詩賞析第十七首:曹植《七步詩》
    鍾嶸《詩品》贊曹植「骨氣奇高,詞彩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粲溢今古,卓爾不群。」創作背景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掌握東漢末年朝政大權的魏王曹操去世,其子曹丕繼立為魏王。同年十月,曹丕逼迫漢獻帝讓位,自立為帝,是為魏文帝,改年號為黃初元年。由於曹操在選擇繼承人問題上曾一度傾向於曹植,這讓曹丕對其弟曹植心懷怨恨,故藉機報復。
  • 讀曹植《公宴詩》,此詩與曹丕二首有異曲同工之妙
    《公宴詩》曹植公子敬愛客,終宴不知疲。清夜遊西園,飛蓋相追隨。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參差。秋蘭被長圾,朱華冒綠池。潛魚躍清波,好鳥鳴高枝。神飆接丹轂,輕輦隨風移。飄遙放志意,千秋長若斯。此詩與曹丕二首有異曲同工之妙。
  • 他以邊塞詩出名,也擅長寫苦情詩,更是詩人中有名的負心人
    提到唐代邊塞詩,就不得不說到一個詩人。他以邊塞詩出名,但是也擅長寫苦情詩,更沒想到的是,他就是詩人中有名的負心人——李益。李益,字君虞,唐代著名詩人,大概20歲這樣就中了進士,不過三十多歲仕途失意而到處漫遊,同時他也是最長壽的詩人之一。
  • 唐代大詩人這首詩,真實得令人不忍讀
    其實,唐代著名邊塞詩人盧綸給了我們一個鮮活的答案,句句真情實感,真實得令人不忍讀,最後一句是流傳千年的經典。《落第後歸終南別業》唐代:盧綸久為名所誤,春盡始歸山。落羽羞言命,逢人強破顏。 交疏貧病裡,身老是非間。不及東溪月,漁翁夜往還。一般人的想法,落第之後是不是就該怨天尤人,甚至一蹶不振呢?確實這樣的人大有人在。
  • 蘇軾這首詩化用韓愈的名句,別出心裁卻是寫出了新意,很值得一讀
    韓愈的詩清新優雅,往往就是幾句,但是寫得很是深刻,讀來更是朗朗上口,這也正是韓愈詩作最大的一個特點;那麼蘇軾的詩,同樣的寫得很簡練,可是他的詩作裡,則是又多了一層哲理,例如他和李白都寫過廬山,讀李白的廬山讓我們感受到那種大氣磅礴的氣勢,然後便要想去看看;但是讀蘇軾的詩,他筆下的廬山則又是完全不一樣,使得人們讀了之後會陷入沉思。
  • 把女詩人餘秀華貶得一文不值的大詩人食指,自己寫的詩到底如何?
    說到底這場爭論只是一位大牌詩人看不慣一位業餘詩人的詩風,本來賞詩就是一件憑一己之好的事,哪怕是李白也曾受到爭議,何況餘秀華這樣的詩壇新秀。但這場爭論卻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如今沒落的詩壇到底需要的是擁有文人情懷的食指,還是不缺噱頭的餘秀華?
  • 7首有趣的古詩詞,詼諧幽默,令人津津樂道!
    7首有趣的古詩詞,詼諧幽默,令人津津樂道。1、《琴詩》蘇軾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這首詩用反詰的語氣去探究琴聲的由來,雖淺顯易懂,但是十分有趣。2、《梅》王淇不受塵埃半點侵,竹籬茅舍自甘心。只因誤識林和靖,惹得詩人說到今。這是一首詠梅詩,以詼諧幽默的筆調說梅,其中以後兩句最為著名。因為一時間的錯誤認識了林和靖,因詩人們都附庸風雅,因此被人們談論到今天。3、《山中雜詩》吳均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
  • 杜甫最著名的7首七律詩,尤其是最後一首,被譽為唐人七律之冠
    本文節選了杜甫最著名的7首七律詩,我們可以感受到其中老杜的詩歌風格,尤其是最後一首,被譽為「唐人七律之冠」,非虛言也。1、 秋興八首(其一)《秋興八首》一共有八首,都是七律。成詩的年代是杜甫的晚年,當時安史之亂仍在繼續,杜甫為了避難來到了夔州。期間,杜甫處於生命的末期,再加上悲秋,再加上國家的戰亂,杜甫興之所至,寫下了這一組組詩。
  • 他是歷史上最「懶」的詩人,整首詩只有2句話14個字,卻成為經典
    歷代文人墨客,他們馳騁在詩詞的汪洋之中,以筆墨抒寫內心的情懷,即便過了幾千年,依舊能讓我們感同身受。唐詩宋詞的牛人有很多,比如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還是宋代的蘇軾、歐陽修、李清照,我們都是耳熟能詳,他們一生寫的詩詞也有很多。但是歷史上也有一些不知名的「小人物」,雖然名氣沒有前者那麼大,但是有的人卻只憑一首詩就能名揚千古,被後人膜拜。
  • 曹植這首詩不太押韻,卻稱得上經典,最後兩句流傳上千年
    每當談論古詩,估計多數人不由自主地想到唐代詩歌,畢竟唐朝有名的詩人多如繁星,經典作品數不勝數。但是,我們不能忽略一件事,詩並非起源於唐代,早在兩千多年前春秋時期,就已經出現《詩經》,據說是孔子整理而成,話句話說。
  • 一首《白馬篇》,盡顯曹植的少年意氣與文採飛揚
    前面說到,曹植是一位十分感性的詩人,他的喜怒哀樂都很明白地表現在他的詩裡。早期的他年輕氣盛、春風得意,所以他的詩也寫得意氣風發、神採飛揚,到得後來他連遭打壓、滿心抑鬱,所以詩風也變得筆致深婉、怨憤難平。
  • 「滿船清夢壓星河」:詩人醉酒後,寫出一首如夢似幻的詩
    詩人們在飲酒之後,往往想像力迸發,寫出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名篇名句。比如李白獨自飲酒後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蘇軾醉酒後發出了「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感慨,連女詞人李清照也嗜酒如命,她存世的詞作中,超過一半都與飲酒相關。元代詩人唐溫如是一個很陌生的名字,但是他的這首醉酒詩,虛實結合,給人夢幻般的感受,足以讓人留下深刻印象。
  • 《世界文學發展史》中國魏晉南北朝文學之三:曹植
    曹植(公元192-232 年),字子建,曹操之子,曹丕之弟。寫這首詩的時候,詩人正要辭別洛陽,東歸封地鄄城。然而他的心嚮往著南徵東吳、實現統一天下的壯志,情願為國家的憂患而赴湯蹈火,可曹丕對他進行壓制,只能在家閒居。全詩情調悲壯,希望有所作為的急切心情溢於言表。曹植當時的處境和心情,正像傳說曹丕曾命他七步成詩,不成則被殺一樣:"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