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這首詩不太押韻,卻稱得上經典,最後兩句流傳上千年

2021-01-18 諸葛品歷史

每當談論古詩,估計多數人不由自主地想到唐代詩歌,畢竟唐朝有名的詩人多如繁星,經典作品數不勝數。但是,我們不能忽略一件事,詩並非起源於唐代,早在兩千多年前春秋時期,就已經出現《詩經》,據說是孔子整理而成,話句話說。

早在春秋之前,古人就已經開始吟詩,像「關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般優美詩句比比皆是。到了魏晉時期,詩歌迎來又一個發展高峰,遷客騷人以寫詩為樂,自然少不了相互學習、切磋,從而出現一批頗具名氣的詩人,曹植無疑是其中比較知名的一位。

縱觀整個魏晉文壇,比曹植優秀之人極少,稱他為獨領風騷也不為過。自古就有文人相輕的說法,對於那些才子來說,想讓他們對某個人心服口服,估計跟登天的難度差不多。恃才傲物的謝靈運,唯獨對曹植佩服得五體投地,他曾毫不掩飾地表示:「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鬥,我得一鬥,天下人共分一鬥。」

雖然此話略顯誇張,卻足以看出曹植何等有才,詩仙李白也是曹植的小迷弟,對曹植的敬仰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李白說道:「曹植為建安之雄才,惟堪捧駕。天下豪俊,翕然趨風,白之不敏,竊慕高論。」意思是說,李白如果在曹植面前,都不敢高談闊論,認為自己無論如何也比不上曹植。

曹操一生妻妾眾多,共給他生下25個兒子,曹植排行第四,他沒有二哥曹丕城府深,武藝比不上三哥曹彰,卻是眾兄弟裡才華最突出的一個,差點成為王位繼承人。平心而論,曹操最終傳位於曹丕是英明之舉,執掌曹魏江山以及駕馭群臣的能力,曹丕比曹植更合適。

即使曹丕繼位後,對弟弟曹植依舊不放心,時刻提防著他,甚至還逼著他作出《七步詩》,曹植不愧是天才,含著淚出口成詩:「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憑藉此詩,讓曹丕找不到殺他的理由,只好作罷。

一般來說,詩詞十分講究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但曹植十六歲跟著父親出徵北方時,曾寫下一首不太押韻的詩,卻稱得上經典,最後兩句流傳上千年,即他的頗具代表性作品《白馬篇》。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幽并遊俠兒。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邊城多警急,虜騎數遷移。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長驅蹈匈奴,左顧凌鮮卑。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此詩字裡行間充滿著一股豪情壯志,可以看出曹植也想馳騁於沙場,殺敵報國建功立業。從整篇詩歌分析,押韻程度不高,至少不是全部押韻,卻不影響這首詩的流傳度,結尾的「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堪稱神來之筆,所以有人說古代能稱得上「仙才」的只有三人,分別是曹植、李白和蘇軾。

參考資料:《三國志·魏書十九》

相關焦點

  • 王維的這首送別詩,只有短短28個字,最後兩句很難被超越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聚散離別總讓人感傷,現代交通工具非常便捷,如果想跟朋友聚一下,買張機票或坐上高鐵,很快就可以到達,距離不再是友情或愛情的阻礙。但是,古人最快的方式莫過於騎馬,若相隔千裡,一個月都未必能到地方,所以古人經常說:今日一別,不知何時才能相見!
  • 同樣是大詩人,曹植7步之內寫出1首詩,此人花了3年寫了2句詩
    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多大才子,他們滿腹學識,才高八鬥,留下不少名作佳句,流傳後世。三國時期曹魏著名的文學家曹植,在文學上的造詣很高,是建安文學的集大成者,與父親曹操、哥哥曹丕合稱為「三曹」,留下膾炙人口的《洛神賦》、《白馬篇》等代表作。
  • 唐朝著名醜男寫下一首詩,其中兩句,安慰了世人上千年
    從此再也不讀羅隱的詩歌,甚至連他同鄉的詩歌也不讀了,「遂終身不讀江東篇什」。很多人都覺得此女是偽粉,但也可以通過此事想像羅隱有多醜。當然,羅隱雖醜,但他的才華卻不是虛的。他在人生低谷時寫下一首詩,其中兩句安慰了世人上千年。這首詩名為《自遣》。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 史上最工整的一首七律詩,句句押韻,至今無人能超越
    要說到我國古代的詩詞,詩肯定繞不開盛唐,詞必跳不過兩宋。唐詩的種類有很多,我們目前流傳的數量最大的,一般都是格律詩,這種體裁格式固定,押韻上口,所以流傳的比例很大,但是唐詩中其實還包括古體詩、樂府詩、古風詩等,還有一些萌芽階段的長短句。
  • 「才高八鬥」曹植五首詩:他與父親曹操相比,誰更勝一籌
    「才高八鬥」曹植五首詩:他與父親曹操相比,誰更勝一籌如果魏晉南北朝時期有諾貝爾文學獎,奪獎呼聲最高的人應該是曹植。曹植是作為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與集大成者,他在兩晉南北朝時期,被推尊到文章典範的地位。清代著名學者王士禎直接將曹植與李白、蘇軾三人並列,稱之為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之「仙才」。曹植不但詩文天下無敵,其書法水平亦是一流。曹植以章草書寫的《鷂雀賦》乃書法中之極品。此外,曹植亦是著名的藝術評論家。他著的《畫贊序》,是中國畫論史上流傳下來的第一篇專題論畫文章,在畫論史上地位不可動搖。
  • 讀曹植《公宴詩》,此詩與曹丕二首有異曲同工之妙
    《公宴詩》曹植公子敬愛客,終宴不知疲。清夜遊西園,飛蓋相追隨。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參差。秋蘭被長圾,朱華冒綠池。潛魚躍清波,好鳥鳴高枝。神飆接丹轂,輕輦隨風移。飄遙放志意,千秋長若斯。此詩與曹丕二首有異曲同工之妙。
  • 古詩賞析第十七首:曹植《七步詩》
    鍾嶸《詩品》贊曹植「骨氣奇高,詞彩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粲溢今古,卓爾不群。」創作背景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掌握東漢末年朝政大權的魏王曹操去世,其子曹丕繼立為魏王。同年十月,曹丕逼迫漢獻帝讓位,自立為帝,是為魏文帝,改年號為黃初元年。由於曹操在選擇繼承人問題上曾一度傾向於曹植,這讓曹丕對其弟曹植心懷怨恨,故藉機報復。
  • 曹植最經典的十首詩詞,你讀過幾首?
    這首詩運用了比興的手法,語言淺顯,寓意明暢,不用多加闡釋,便能明白其中含義其意自明,曹植通過燃萁煮豆這一日常現象,抒發了內心的悲憤。曹植的比喻之妙,用語巧妙,而且在剎那間脫口而出,實在令人嘆為觀止。蕭統的《文選》選錄了曹植《雜詩》七首,這是其中的第一首。這一首是一篇懷念遠別親友的詩,其意思是,高臺上常常吹著悲風,早晨的太陽照著北林,此時我懷念的人在萬裡之外,大江大湖很遠很深,這舟船哪能順利到達?實在難以安置我的懷念之心。
  • 杜牧這首經典唐詩,前兩句就有兩個成語,其中一個經常拿來當考題
    一直覺得在唐代文學史上,白居易和杜牧是活得比較滋潤的兩個詩人。相比李白,白居易的仕途要平坦很多,而且生活也更加富足,更不用說貧病交加的杜甫了;相比李商隱,杜牧的人生也更為瀟灑,年輕時在揚州之地度過,可謂享盡人間繁華。
  • 「憂來思君不敢忘」——曹丕的《燕歌行》,史上第一首文人七言詩
    這十個人對這一時期的詩、賦、文的發展都做了貢獻。在詩的領域,對建安風骨的推崇是中國詩詞史上繞不過去的境界頂峰,盛唐飛歌也不過是在建安風骨上外掛南北朝的音韻學成果——建安時期是中國詩詞史上難得的內容黃金時期,思想高度已經完備,只不過文字修辭、音韻發展還沒有達到後來的高度,才不得不把中國詩歌頂峰讓給盛世大唐。
  • 曹植最熱血的一首詩,寫出了軍人的偉大,最後一句流芳千古
    當然,曹植不僅擅長寫賦,也善於寫詩,他留下是作品中,除了賦之外,有詩一百多篇,其中有一篇很熱血,寫出了軍人的偉大,這便是《白馬篇》。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幽并遊俠兒。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邊城多警急,虜騎數遷移。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長驅蹈匈奴,左顧凌鮮卑。
  • 何為押韻?詩歌的韻腳一般都在這裡
    我們閱讀詩詞,可以發現,幾乎每首詩都有一個韻腳,從最早期的古體詩《詩經》開始到近體詩幾乎都能找到詩的韻腳,詩有韻腳讓人讀起來更加朗朗上口。韻是一首詩的基本要素之一,詩人在詩中使用韻,我們叫做押韻,也可稱為協韻或者叶韻(葉通協)。
  • 「七步成詩」,從前後兩個時期,感受曹植的魅力
    本欲將王位傳給曹衝的曹操,將目光聚焦在了才華橫溢的曹植身上。但奈何曹植放浪形骸已久,難以自持,再加上其兄曹丕的百般掣肘。《魏志》對其這一時期的評價為:「任性而行,不自雕勵,飲酒不節」。最終曹植還是與王位擦肩而過了。公元220年,承襲王位的曹丕篡漢自立,建立了魏國。曾經被視為第一威脅的曹植便成了曹丕重點打擊的目標。不僅對他嚴加看管,將他的封地削除,甚至還將他貶官徙邊。
  • 白居易半夜夢醒,這首詩比喻形象,最後兩句更是畫龍點睛
    再如李清照的《一剪梅》,前面看似平鋪直敘,最後卻別出巧思,婉曲達情,實在是真切感人。正因為結尾經常點明題旨、傳情達意,所以作者也都非常重視,讀者也能藉此提高鑑賞水平。中唐一位詩人也很講究開篇和結尾,常常給人一種深刻的啟迪。下面介紹的是白居易半夜夢醒,這首詩比喻形象,最後兩句更是畫龍點睛。新制布裘唐代:白居易桂布白似雪,吳綿軟於雲。
  • 未來講堂|曹植《七步詩》誦讀:周揚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有聲閱讀委員會攜手推出「未來講堂」古詩詞名家誦讀系列活動,邀請百位名家誦讀賞析百首經典古詩詞,把最經典的古詩詞與最優美的聲音有機結合,讓廣大青少年感受古詩詞的力量與芬芳,在吟誦鑑賞中志存高遠
  • 杜牧《山行》中,經典的兩句詩,很多人不理解其中的意思
    四季各有各的美,而我獨愛秋季,讓我們跨越千年的時空,去領略唐代的山林美景。杜牧唐代詩人杜牧寫的這首詩,非常有哲理。這首詩的詩的題目叫《山行》。什麼意思呢?就是在山中行走的意思。不是坐在那兒看山,也不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一定要登上山,而是一邊走,一邊欣賞山中的美景。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遠上寒山石徑斜」。
  • 嵇康的這首詩,內容簡單,卻氣勢凌人
    阮籍的內心世界豐富多彩卻又含而不露,所以他的詩「文多隱避」、「難以情測」。他總是把自己的主旨隱藏得很深,讓人看不太明白,讀起來十分難懂。嵇康則不同,他的性格剛烈耿直,他的詩也多半氣勢凌人。我們講,所謂的好詩,各有各的妙處。有的以情勝,比如「人生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蘊含著一股真性情,大家讀了瞬間就能引起共鳴。
  • 李世民很經典的詩作,起句就高亢激昂,全詩一氣呵成,流傳千古
    下面這首詩,就是初唐時期非常優秀的經典詩作。還陝述懷唐代:李世民慨然撫長劍,濟世豈邀名。星旗紛電舉,日羽肅天行。遍野屯萬騎,臨原駐五營。登山麾武節,背水縱神兵。在昔戎戈動,今來宇宙平。李世民從小聰明果斷,不拘小節,他很早就接受儒家教育,學習武術,擅長騎射。這首詩是唐王朝初建時期,李世民平定關東割據勢力,回師關中時創作的。
  • 這首詩每一句都在重複說一個意思,卻依然傳唱千年
    比如,今天推薦給大家的這首《金縷衣》就是無主之詩,雖然此詩無主,但是並不影響它成為傳唱千年的名詩,全詩如下: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須惜少年時。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準確的說這是中唐時期流行的一句歌詞,若說此詩也算是一首奇詩,因為全詩含義很單純,大概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莫負好時光」,雖然詩意單純,可是讀者讀起來卻會有一種強烈的認同感,整首詩能長久的在人心中不停迴蕩,有一種不可思議的魅力。第一二句「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須惜少年時」我勸你不要顧惜華貴的金縷衣,我勸你一定要珍惜青春少年時。
  • 5首畫面感十足的經典古詩,最後一首經常出差的人會更有感悟
    直到今天,沒有一幅畫能夠準確描繪「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這兩句詩的意象。我想:每個人體會到的場景絕不一樣!自然無法畫出詩句中的意象,這就是詩歌的魅力。落霞與孤鶩齊飛這兩行詩來源於王勃的《滕王閣序》。王勃寫這兩句詩的時候才27歲。他並沒有經過反覆推敲,是臨場寫的序文中的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