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這首經典唐詩,前兩句就有兩個成語,其中一個經常拿來當考題

2021-01-09 老張侃詩詞

一直覺得在唐代文學史上,白居易和杜牧是活得比較滋潤的兩個詩人。相比李白,白居易的仕途要平坦很多,而且生活也更加富足,更不用說貧病交加的杜甫了;相比李商隱,杜牧的人生也更為瀟灑,年輕時在揚州之地度過,可謂享盡人間繁華。

杜牧在揚州的日子,雖然是人生失意之時的遊戲人生,但是終究逃離的現實的羈絆,很是風流了一陣。杜牧所生活時代的揚州,可以說是當時最為發達的城市之一。杜牧攜一身才華在此地休憩,至少也算是兩不辜負了。

酒醒之日,就是離別之時,杜牧終究要離開揚州。他的才華詩文,沒有贈別達官貴人,也沒有送給至愛親朋,卻把一心之愛,送給了在此地認識的煙花女子。才之所至,情之所至,一首經典唐詩就此流傳下來:

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這首唐詩的題目是《贈別二首·其一》,我們大多數人對此都應該很熟悉了。尤其是這首詩的前兩句,分別蘊含了「娉娉嫋嫋」和「豆蔻年華」兩個成語,歷來受到人們的喜愛。更有甚者,將「豆蔻年華」視為傳統文化的經典考題,出現在不同的競技場合之中。

這首唐詩主要頌讚的歌女的美麗容貌。「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十幾歲的少女,無論是氣質還是容貌,甚至於才藝,都是當時的杜牧所欣賞的。所以在臨別之時,杜牧也不吝惜任何精美的語言,誇讚這個給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女子。

後兩句是在前兩句的基礎上進行的情感升華,「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以對比的方式突出歌女的容貌之美,堪稱揚州城的第一名。你的容貌、身姿如此迷人,顯出了十幾歲少女一切的美好。縱覽揚州城那麼多紅粉佳人,卻沒有一個人能勝過你!

中國古代詩人大都有一雙慧眼,能夠發現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從《關雎》開始就開始稱讚女性之美,到了唐詩宋詞之中,這種傳統更甚。杜牧的這首唐詩,雖然第一首用於襯託女子相貌之美來引起惜別之情,但是終究寫出了士大夫心中的美麗女性形象,很值得後世的我們加以研究。

這首唐詩之所以流傳後世那麼多年,「豆蔻」這兩個字的運用以及詩歌中的成語的運用功不可沒。否則僅憑一首送別歌女的唐詩,恐怕無法在幾萬首唐詩中脫穎而出。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秋夕》外杜牧有另一首冷宮主題唐詩,題目只一個字卻是全詩詩眼
    包括杜牧在內的很多唐代詩人,都寫了以冷宮為主題的唐詩作品。這也是一個很有趣味的事情和現象。唐詩宋詞元曲當中,恐怕只有唐詩對於宮怨這個主題最為看重,所流傳下來的作品也最多。而在宋詞和元曲當中,關於此類主題的作品就明顯又少了很多。
  • 在唐詩三百首蘅塘退士眼裡 李白和王昌齡的七絕輸給杜牧了嗎?
    《唐詩三百首》裡在七言絕句的目錄下,收錄作品最多的詩人您知道是誰嗎?不是李白、杜甫,也不是「七絕聖手」的王昌齡,而是被成為「小李杜」之一的杜牧,那麼在蘅塘退士的眼裡,杜牧的七絕勝過李白和王昌齡嗎?七言絕句與唐詩三百首七言絕句是舊體詩中最常見的詩體,絕句指的是四句的詩,因為每一句的字數不同,絕句又有五言絕句、七言絕句和數量很少的六言絕句。
  • 李商隱這首詩只有28字,誕生兩個成語,其中一個兩次出現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和杜牧一起合稱「小李杜」,又和溫庭筠合稱「溫李」,是晚唐最傑出的詩人。他的詩歌情深詞婉、語言清麗、句式多變、對仗工整、工於比興、巧於用典。藝術風格非常獨特,對後世影響非常深刻。
  • 這首詩原本是一首歌詞,卻收錄在《全唐詩》,作者至今成謎有爭議
    唐朝是一個盛產詩歌的時代,在那個時代裡,無論是文人雅士,還是普通一點,但是稍通點文墨的人,也都敢站出來賦詩一首,這也使得唐詩的類型多種多樣,什麼樣的題材都有,而且一些並不成名,可能是普通的詩人,他們的詩作,同樣的可與一些有名的詩人相媲美,例如胡能令,他便是其中最著名的例子,他原本只是一個在生活在鄉間的補鍋匠
  • 五首冷門的七夕節唐詩,李商隱的最朦朧!
    七夕將至,狗子這幾天向大家推薦了李清照的七夕詞、以及幾首偏冷門的七夕宋詞、經典的七夕詩《迢迢牽牛星》和《秋夕》等等。其中僅有一首杜牧的《秋夕》是唐詩。今天就像大家在介紹幾首頗為冷門的七夕唐詩,雖不如杜牧的「坐看牽牛織女星」那樣廣為流傳,但也屬經典佳作,各有妙處!他鄉七夕唐·孟浩然他鄉逢七夕,旅館益羈愁。
  • 杜牧唐詩「千裡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這個「郭」啥意思
    春天遠去,但是寫春天的經典唐詩卻長久地留在我們心中。唐代詩人杜牧筆下有最為明麗的春天,一句「千裡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將千裡江南的春日盎然展現在眼前,令人沉浸其中,如痴如醉。杜牧這首《江南春》,筆下的春天色彩明麗,筆觸所至之處,鶯歌燕語,桃紅柳綠,這是春天最為經典的色彩。而後面的兩句唐詩「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更是呈現出了江南的煙雨濛濛,朦朧之美溢於言表。這一首唐詩很容易理解,讀來也是朗朗上口,比較搞不清楚的是第二句,也就是那句「水村山郭酒旗風」。
  • 杜牧《山行》中,經典的兩句詩,很多人不理解其中的意思
    杜牧唐代詩人杜牧寫的這首詩,非常有哲理。這首詩的詩的題目叫《山行》。什麼意思呢?就是在山中行走的意思。不是坐在那兒看山,也不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一定要登上山,而是一邊走,一邊欣賞山中的美景。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遠上寒山石徑斜」。
  • 女子秋夜仰望星空,卻給了杜牧靈感,寫出一首詩意又帶涼意的唐詩
    對比晚唐文學史上李商隱詩歌的晦澀難懂,我們更喜歡杜牧唐詩的精煉和圓潤。杜牧的經典唐詩一般都是七言絕句,語言的凝練性非常高,但是又大都通俗易懂。杜牧的唐詩,我們熟悉的有《泊秦淮》、《遣懷》等等,那些詩歌也代表了他唐詩的成就。
  • 杜牧一生詩詞數不勝數,唯有這首詩,傳承千百載人盡皆知
    前幾天是清明節,估摸著大家一聽到清明的時候,腦海裡立馬就浮現出杜牧的那首《清明》,杜牧一生所做的詩詞歌賦數不勝數,其中能夠傳承至今的佳作也不勝枚舉。但唯獨一首清明,世人皆為之稱頌,可謂千古佳作。清明和杜牧仿佛就是連在一起的,說起清明便會想到杜牧,說起杜牧也會想到清明,這兩者似乎渾然一體,不可分割。
  • 杜牧的《秋夕》堪稱千古絕唱,而這首《寄揚州韓綽判官》更是經典
    杜牧也曾經醉心於仕途,在淮南節度使牛僧孺的幕府中擔任官職。後來,因為機緣巧合與當時同為幕僚的韓綽結相識,因為志趣相投便結為好友,時常結伴同遊。後來杜牧因故離開揚州,因為二人交好,甚為想念,所以寫下了一首《寄揚州韓綽判官》遙寄思念。這首詩意境高遠,同樣是千古絕唱!寄揚州韓綽判官唐代:杜牧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 杜牧很深情的一首詩:我喜歡你,像春風走了八千裡,不問歸期
    誠然,李商隱的這些《無題》組詩確實是經典中的經典,虛無縹緲,唯美多情,令人沉醉。他把愛情到來時的那種難以言說的感覺表達得淋漓盡致,讓人有一種說不出的惆悵。     其實,愛情作為一個長久不衰的話題,很多詩人都曾涉足過這類題材。在唐代,除了李商隱,其他一些詩人也創作過一些描寫愛情的經典作品。
  • 銀燭秋光冷畫屏:這首動人的《七夕》,作者可能不是杜牧
    中國傳統詩歌中的經典之作,很多都有了千百年的歷史,從時間上來說,它們或許很遠,然而在字裡行間,我們卻能感受到這些詩歌的優美,其中蘊含的情志,並為之感動,為之讚嘆,以致口而成誦,使之成了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距離僅在一紙之間。
  • 這3個唯美的成語,原來都藏在經典古詩詞裡,令人陶醉
    我們所知道的一些耳熟能詳的成語背後,有著一首首動人的千古名篇。背會一首詩記一個成語,領略古人的經典之作。今天為大家分享三個成語:「豆蔻年華、如膠似漆、冰心玉壺」。這些成語都是出自哪首古詩詞呢?它們的背後又有怎樣的故事和深意呢?
  • 《全唐詩》的反面教材,作者被人編成成語來罵,這一成語人盡皆知
    生吞活剝,一個極其殘忍的成語,生的吞下去、活的剝開來,聽上去就是野蠻人幹的事兒,讓人一下子回溯到了遠古時期那個茹毛飲血的時代。而今,這個成語又經常被用於動物世界,用以表現它們無以復加的狂暴與野性。然而,最開始的「生吞活剝」卻完全不是這般模樣,那時的它稍顯青澀,文氣縐縐,又帶點一絲痞性。
  • 「滿船清夢壓星河」很經典,為何有人建議再版《全唐詩》時刪了它
    雖然歷朝歷代唐詩都有各種錄本,但要說最全面的當屬清康熙年間編修的《全唐詩》,當時編修的工作人員就曾稱這本書「的詩四萬八千九百餘首,凡二千二百餘人」。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經過很多文學工作者的研究,慢慢的對於《全唐詩》卻有了一些別的聲音。《全唐詩》中的一些詩篇不僅受到質疑,還有人建議再版時將這些詩從中刪除。就像筆者本期要介紹的這首經典七絕,就屬於被質疑的行列。
  • 唐代最有名的一首元宵詩,作者是蘇軾先祖,前兩句包含一個成語
    提起元宵節的詩詞,我們一定會想起兩句千古絕句,一句出自歐陽修的《生查子·元夕》: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另一句出自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作為元宵詩詞,這兩首詞非常經典,可是,在唐代,有一種元宵詩詞,不遜於歐陽修和辛棄疾,被稱為元宵詩中最好的五言律詩,這首詩就是唐代詩人蘇味道的《正月十五夜》。
  • 中華經典古詩詞文化導讀七夕專題:杜牧《秋夕》
    七夕將至,今天分享的是有「小李杜」之稱的杜牧的一首七言絕句《秋夕》,這首詞與其他詩人描寫七夕盛景或者是浪漫情懷有所不同,此詩所表達的是深處皇宮的失意宮女生活的孤寂幽怨。
  • 唐代詩人的一首小詩,雖然只有寥寥28個字,卻是兩個成語的來源
    尤其到了唐代,唐詩發展到了頂峰,是後來任何一個朝代都無法比擬的。因此在唐代,也湧現出了很多位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這些大師級的詩人就不用說了,今天小編跟大家分享的是,唐代詩人孟郊寫的一首詩。提起詩人孟郊,大家首先映入腦海的就是他那首有名的《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首詩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 七夕的詩句—杜牧《七夕》原文及賞析
    七夕的詩句—杜牧《七夕》原文及賞析2012-08-05 18:26:56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七夕  雲階月地一相過,未抵經年別恨多。  最恨明朝洗車雨,不教回腳渡天河。  杜牧《七夕》賞析:  殷伯達解讀:揚州在唐代是一座繁華的大都市,所以有很多唐代詩人都在揚州生活或遊歷過。之所以選擇這三首同為《七夕》的唐詩,是因為這三首詩的作者,都和揚州有所關係。
  • 聽兒子周歲背唐詩,父親感慨寫首五絕,初讀是青銅再讀原是王者
    無需去具體統計,單只看《中國詩詞大會》的火爆程度,便能感受到傳統詩詞的受眾群體有多麼龐大。並且,現代由於人口基數大,加上教育的普及,當代的傳統詩詞數量,遠遠超過過去任何一個朝代。像唐朝近三百年國祚,一部《全唐詩》幾乎囊括了大部分流傳下來的唐詩,然而其數量僅四萬八千九百餘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