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成詩」,從前後兩個時期,感受曹植的魅力

2021-01-18 館長玉先生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七步詩》曹植

世人皆知三國時期是一個兵戈戰亂,群雄爭霸的時代,但其實也是一個文化燦爛,百花齊放的時期。就拿曹操父子來說,不論是曹操本人,還是曹丕、曹植都有著冠絕當時的詩文才華。這其中尤以曹植為最。

曹植自小就表現出了過人的才華

他天資聰穎,是真正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因曹操也酷愛文學,因此也被曹操器重。 起初曹操最喜歡的是小兒子曹衝。但曹衝的突然夭折令曹操措手不及。本欲將王位傳給曹衝的曹操,將目光聚焦在了才華橫溢的曹植身上。但奈何曹植放浪形骸已久,難以自持,再加上其兄曹丕的百般掣肘。《魏志》對其這一時期的評價為:「任性而行,不自雕勵,飲酒不節」。最終曹植還是與王位擦肩而過了。

公元220年,承襲王位的曹丕篡漢自立,建立了魏國。曾經被視為第一威脅的曹植便成了曹丕重點打擊的目標。不僅對他嚴加看管,將他的封地削除,甚至還將他貶官徙邊。關於這兩兄弟之間的軼事世間流傳不少,其中以曹植作《七步詩》為最。

據《世說新語·文學》記載:「文帝(曹丕)嘗令東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殺),應聲便為詩……帝深有慚色。」

曹植七步成詩,將曹丕對自己的迫害描繪得淋漓盡致,使得曹丕羞愧難當,最終並沒有殺死自己的親弟弟。待到曹丕兒子魏明帝曹叡上臺時,曹植的情況也沒有多少好轉。雖然曹植曾經多次請求出任官職,但都被曹叡拒絕了。最終曹植憂憤難當,死於遷徙路上。

曹植雖然逝去,但他的作品卻得以流傳下來,其《洛神賦》、《白馬篇》、《七哀詩》等作,都堪稱詩文藝術的瑰寶,得以千古流傳。王士禎曾經評價漢魏以來兩千年之中詩家堪稱「仙才」之人,將曹植與李白,蘇軾並列而論,足見其影響力之大,在詩壇地位之高。

曹植一生勤於著作,其詩文著述頗豐,其中詩歌八十餘首,辭賦約四十篇,各體散文近百篇,在當時的文學家之中堪稱最多。通過總覽曹植的作品我們不難發現,他的作品風格根據他自身的處境不同,明顯地分為前後兩個時期。

01

曹操在世時,曹植的生活環境相當優越,社會地位很高。因此,這一時期曹植的詩歌作品的主要內容為對無憂無慮的生活的謳歌,以及對自己日常生活的記錄,還表現出了自己志向遠大,欲如鯤鵬般展翅高飛的志向。

其代表作如有《公宴》《侍太子坐》《鬥雞》等篇,其中最有名的當屬《名都篇》,張銑認為「刺時人騎射之妙,遊騁之樂」。又如那首被千古傳誦的《白馬篇》,通過「幽并遊俠兒」的形象,將自己的報國思想寄託其上。曹植此時的詩風較為積極,格調高亢,充滿朝氣。

東晉顧愷之《洛神賦圖》局部

02

待到曹丕繼位之後,曹植的詩風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一時期曹植的作品主要表現了曹丕父子對自己的猜疑與迫害,以及自己在這樣的環境下抑鬱不得志的沉悶心境。這其中既有對自己人生經歷的感嘆,也有對自由生活的渴望。甚至還有對朝中奸臣的指責。

在《野田黃雀行》中,曹植就將對曹丕誅殺好友丁儀和丁廙的不滿情緒寄託於欲躲避鷂鷹而遭遇羅網的黃雀身上。用鷂鷹喻指曹丕,突出他的殘忍以及自己無力回天的感慨。

在曹植的作品之中,《七哀詩》也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其內容為樂府詩中常見的閨怨題材,但歷來被認為是含有諷喻之意,將歷男女之情喻君臣關係。如丁晏就曾在《曹集詮評》揣測說:「此其望文帝悔悟乎?」又如裴松之曾在《魏志》中的「十一年中而三徙都,常汲汲無歡,遂發疾薨」之下注引此詩,表明此詩當作於太和三年徙東阿王之後,因為詩中之情景恰好配得上當時曹植的處境。

東晉顧愷之《洛神賦圖》局部

關於曹植作品的成就,鍾嶸在《詩品》中稱: 「骨氣奇高,詞採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如今曹植的作品多存於《曹子建集》之中。

參考資料:

《魏志》

《文選》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曹植富於著述,他的詩歌創作,可以分為前後兩個時期
    本文乃作者獨家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子,曹丕同母弟。三國時魏文學家。曹植天資聰穎,年十歲餘,誦讀詩論及辭賦數十萬言,善屬文,下筆立就,因得曹操寵愛。建安十六年(211)封平原侯,十九年(214)徙封臨菑侯。
  • 七步成詩的曹植,才高八鬥,一首詩造就一個歷久不衰的白馬英雄
    才高八鬥的曹植歷史上的形象說起曹植,大家的印象一定是非常深刻的。「天下之才我佔一鬥,天下一鬥,曹子建八鬥」才高八鬥便是由他而來。拋開種種後世構撰的傳說,回歸到最真實的歷史之中,回歸到當時三國曹魏的官場史實之上來看,曹植其實是當時的一位悲劇性人物。但正是因為當時那些官場上的失意,才從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他在詩歌創作上的成就。若是以建安二十五年為界來將曹植的創作劃分為前後兩個時期的話,前期的他詠嘆的是自己的理想和抱負,縱觀當時的詩作,大都洋溢著樂觀、浪漫和對前途充滿信心的情愫。
  • 《世界文學發展史》中國魏晉南北朝文學之三:曹植
    曹植(公元192-232 年),字子建,曹操之子,曹丕之弟。建安時期最傑出的文學家。曾封為陳王,死後諡曰思,故世稱陳思王。他才華出眾,深得曹操的賞識與寵愛,曾欲立為太子。曹丕稱帝後,他受到猜忌和迫害,屢遭貶爵、改換封地。曾多次上書請求任用,終未如願,憂鬱而死。這種生活悲劇,對他的文學創作有很大的影響。曹植今存詩歌80餘首,較完整的詞斌、散文40多篇。
  • 除了七步詩,曹植還寫了一首鬥牛詩,曹丕:這次我是真的服
    三國時期,從不缺乏有勇有謀之人,也許他們不曾流芳百世,但是他們的一些事跡還是讓我們感到佩服。比如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就是擁有著極高詩詞造詣的人,他就是曹操的兒子曹植。我們知道,曹操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那麼他的兒子肯定也繼承了他們父親的智慧。曹操有三個比較有名氣的兒子,分別是曹丕,曹植還有曹衝。
  • 建安時期,存詩最多成就最高的曹植為何被譽為建安之傑?
    本文系作者劉恩運說段子獨家原創,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在建安時期,存詩最多、成就最高的是被鍾嶸《詩品》譽為「建安之傑」的曹植。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第三子,聰明好學,才華英逸,被稱為「天人」、「繡虎」,甚得曹操寵愛,幾乎立為太子。
  • 《三國演義》之曹植,才高八鬥,情兼雅怨,骨氣奇高
    曹植,字子建,他是三國時期曹魏著名文學家,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洛神賦》、《白馬篇》《七哀詩》等。曹植的詩文具有「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的特色,而且題材豐富多樣,使他在文學史上取得了卓越的地位。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鬥」的評價。01曹植自小非常聰慧,十歲時就能誦讀《詩經》、《論語》及先秦兩漢辭賦。
  • 「陳思王」曹植最著名的十句話,句句經典,百讀不厭
    曹植是三國時魏國文學家。字子建,沛國譙人。曹操第三子,曹丕弟。十歲能文,才華橫溢,出手成章,曹操曾欲立為太子,後因受曹丕排陷失寵。丕即帝位,忌其才,曾限令他七步成詩,否則處死,他應聲而成,即以煮豆燃箕為喻,諷其兄相逼太甚。初封東阿王,後謫陳王,去世後 諡號 「思」,因此又稱 陳思王 。
  • 同樣是大詩人,曹植7步之內寫出1首詩,此人花了3年寫了2句詩
    三國時期曹魏著名的文學家曹植,在文學上的造詣很高,是建安文學的集大成者,與父親曹操、哥哥曹丕合稱為「三曹」,留下膾炙人口的《洛神賦》、《白馬篇》等代表作。曹植的詩作筆力雄健,富於創新,將敘事抒情巧妙結合,既能表達複雜的心理感受,也能描寫曲折的心理變化,極大地豐富了詩歌的藝術功能,對後世影響巨大,南宋謝靈運盛讚他為「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鬥」。
  • 未來講堂|曹植《七步詩》誦讀:周揚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有聲閱讀委員會攜手推出「未來講堂」古詩詞名家誦讀系列活動,邀請百位名家誦讀賞析百首經典古詩詞,把最經典的古詩詞與最優美的聲音有機結合,讓廣大青少年感受古詩詞的力量與芬芳,在吟誦鑑賞中志存高遠
  • 七步成詩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成語知識
    七步成詩,七步內就能完成一首詩。比喻有才氣、文思敏捷。與「七步成章」義同。近義詞有:七步之才、七步成章,七步成詩是中性成語,可作賓語、定語;指才思敏捷。 七步成詩的詳細解釋: 成語名稱:七步成詩(qī bù chéng shī) 成語釋義:七步內就能完成一首詩。比喻有才氣、文思敏捷。與「七步成章」義同。
  • 曹植的酒杯
    陶耳杯三國·魏,長約11釐米,東東阿曹植墓出土1951年,在山東省東阿縣魚山西麓的荒煙蔓草間,考古人員發現了一座無人問津的墳塋,它的主人是中國文學史上一位早逝的天才——曹植。這種境況固然與三國時期薄葬風氣有關,但還是不由得使人感嘆墓主人悲劇性的人生際遇。毫無疑問,曹植(192-232年)是漢魏之際最有才華的詩人。他年少得名,十歲出口成詩;落筆成章,十八歲時便能速成《銅雀臺賦》,於群賢詩會中藝驚四座。成年以後,文思更如江河奔湧,《白馬篇》、《野田黃雀行》《贈白馬王彪》筆落風生,《洛神賦》更是一度令京城紙貴。
  • 曹植詩歌意象:三個階段,三種心態,三種意象
    在他人生的後期也就是太和時期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對這三個時期曹植詩歌中的意象加以對比分析。建安時期曹植詩歌意象的特徵建安八年曹操攻下郵城,次年舉家遷居於邨,此時曹植十三歲。從此直到建安二十五年曹不繼位為止,曹植在這裡度過了十六年的快樂時光,這也是他一生中最得意的歲月。他在這裡過著鬥雞走馬、馳獵宴飲的貴族生活,此時他也有自己的文人集團,在遊樂之時,他們也少不了吟詩作賦。
  • 古詩賞析第十七首:曹植《七步詩》
    曹植是建安時期成就最高的文學家和詩歌創作集大成者,與其父曹操、其兄曹丕合稱「三曹」。其詩作善用比興,筆力雄健,詞採華美,比較全面地代表了建安文學的成就和特色,對五言詩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代表詩文作品有《洛神賦》《白馬篇》《贈白馬王彪》等。南朝文學家謝靈運有「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佔八鬥」的評價。
  • 「才高八鬥」曹植五首詩:他與父親曹操相比,誰更勝一籌
    「才高八鬥」曹植五首詩:他與父親曹操相比,誰更勝一籌如果魏晉南北朝時期有諾貝爾文學獎,奪獎呼聲最高的人應該是曹植。曹植是作為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與集大成者,他在兩晉南北朝時期,被推尊到文章典範的地位。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鬥文學批評家鍾嶸在他的《詩品》中,把曹植列為品第最高的詩人。
  • 曹植這首詩不太押韻,卻稱得上經典,最後兩句流傳上千年
    但是,我們不能忽略一件事,詩並非起源於唐代,早在兩千多年前春秋時期,就已經出現《詩經》,據說是孔子整理而成,話句話說。早在春秋之前,古人就已經開始吟詩,像「關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般優美詩句比比皆是。到了魏晉時期,詩歌迎來又一個發展高峰,遷客騷人以寫詩為樂,自然少不了相互學習、切磋,從而出現一批頗具名氣的詩人,曹植無疑是其中比較知名的一位。
  • 曹植的一首詩《贈白馬王彪》露出了端倪
    曹操一生文才武略罕有其匹,是當之無愧的三國雄主,但他卻有個貪花戀色的毛病,一生妻妾如雲,這就帶來一個後果:這些妻妾們給曹操生了一大堆兒子,前前後後一共20多個。曹操實力雄厚,兒子再多也養得起,但這些兒子們卻給他帶來一個難以解決的棘手問題。這個問題就是:這麼多兒子,由誰來當繼承人?曹操當時官至魏王,地位之高僅次於漢獻帝,而且實際上他已經成為無冕之皇,只是還沒有公開稱帝而已。
  • 自古紅顏多薄命,奈何曹植與甄宓相戀卻不能在一起,真是讓人惋惜
    據史料記載,曹植是一個長得特別帥氣的男子,堪稱現今的白富美,是每個女子心中的白馬王子。其實,古代這樣的男子有許多,不僅英俊還具有魅力,詩詞歌賦是樣樣精通,就連《大話西遊》中的紫霞仙子都這樣說:我的意中人是一個蓋世英雄,有一天,他會踩著七色雲彩來娶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