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是三國時魏國文學家。字子建,沛國譙人。曹操第三子,曹丕弟。十歲能文,才華橫溢,出手成章,曹操曾欲立為太子,後因受曹丕排陷失寵。丕即帝位,忌其才,曾限令他七步成詩,否則處死,他應聲而成,即以煮豆燃箕為喻,諷其兄相逼太甚。初封東阿王,後謫陳王,去世後 諡號 「思」,因此又稱 陳思王 。
1、雛遠害,不羞卑棲;靈虯避難,不恥汙泥。
出自三國魏·曹植《矯志詩》。鸞鳳為了遠離災害,不以降低棲息要求為恥(傳說鸞鳳非梧桐不棲);龍為了避免災難,不以暫時潛伏於汙泥中為恥辱。此以龍鳳為避害而暫時屈尊為喻,說明人在迫不得已時不妨委曲求全以圖他日東山再起的道理。
2、龍欲升天須浮雲,人之仕進待中人。
出自三國魏·曹植《當牆欲高行》。須,需要。仕進,做官、晉升。中人,指舉薦的人。一個人要想仕途順利,就必須要有慧眼識人的舉薦人推薦,這就像龍要升空須藉助浮雲一樣。此言人才能否人盡其才,發揮作用,最終是與有沒有人舉薦密切相關。這是強調人才任用離不開舉薦人的作用。
3、人生處一世,去若朝露晞。
出自三國魏·曹植《贈白馬王彪》。晞:曬乾。人生處世就像朝露一樣,轉眼便消逝了。這句話說明了人生短暫,要應該珍惜時光。
4、久要不可忘,薄終義所尤。
出自三國魏·曹植《箜篌引》。久要:舊交,老朋友。尤:不允許。多年的好友不要遺忘,交朋友有始無終是道義所不容的。
5、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出自三國魏·曹植《白馬篇》。忽:輕視。捐軀:犧牲生命。為國家赴湯蹈火,為國難可以犧牲自己,把生死看得像回家一樣平淡。
6、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出自三國魏·曹植《七步詩》,本來我們在同一條根上生長出來,你兄弟為什麼要這樣緊緊逼迫呢?
7、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
出自三國魏·曹植《君子行》。君子,此指有識見的人。未然,指未成為事實。此言君子處事有先見,善於避嫌遠禍。
8、膾鯉月雋胎魚,炮鱉炙熊蹯。
出自三國魏·曹植《名都篇》。平樂,觀名,在洛陽門外。鬥十千,一鬥酒十千錢。膾鯉月雋胎魚,意為把鯉魚的肉切得很細,用魚分魚的魚子做成少汁的羹。這句話是描寫京洛少年射獵歸來大宴賓客的豪華場面,讓人如見當時達官貴人窮奢極侈的生活實景。
9、樂飲過三爵,緩帶傾庶羞。
出自三國魏·曹植《箜篌引》。飲過三爵,即酒過三巡。緩帶,放鬆腰帶,此指放開肚皮吃。
庶,眾。傾庶羞,指將席面上的佳餚美味一掃而光。這句話是描寫縱情飲宴的快樂之情,不禁讓人頓起大快朵頤的食慾。
10、中廚辦豐膳,烹羊宰肥牛。
出自三國魏·曹植《箜篌引》。從,隨。豐膳,豐盛的膳食。這句話是描寫達官貴人家的盛筵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