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5 0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有聲閱讀委員會攜手推出「未來講堂」古詩詞名家誦讀系列活動,邀請百位名家誦讀賞析百首經典古詩詞,把最經典的古詩詞與最優美的聲音有機結合,讓廣大青少年感受古詩詞的力量與芬芳,在吟誦鑑賞中志存高遠、陶冶情操。讓我們傳承經典,引領未來!
今天,由配音演員周揚老師為大家誦讀和賞析的是三國時期詩人曹植的作品《七步詩》。
點擊收看
七步詩
作者|曹植(三國) 誦讀|周揚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作品賞析
作品賞析撰稿人|馮傾城
作者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三國時期著名詩人、文學家。為曹操與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曹丕的同母弟,因富於才學,早年曾受曹操寵愛,一度欲立為太子。及曹丕、曹叡為帝,備受猜忌,鬱郁而死。生前封為陳王,去世後諡號「思」,又稱陳思王。為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與集大成者,並在兩晉南北朝時期,被推尊到文章典範的地位。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其詩雄奇壯闊、詞採流麗,對五言詩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代表作有《洛神賦》《白馬篇》等。
公元220年正月,曹操病逝,曹丕由世子榮升魏王;同年十月,稱帝為魏文帝。曹丕對文武雙全的弟弟一直心懷忌恨,並擔心曹植會威脅自己的皇位,設法除去。據說因此命曹植在七步內成詩,否則處死。曹植知道哥哥存心陷害,遂懷著悲憤之情在七步內應聲成詩。此詩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來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來比喻同胞骨肉相殘。
詩中前兩句「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以白描手法寫燃萁煮豆的日常生活細節:將曬乾的豆萁作為柴火燃燒,煮豆子來做豆羹,過濾的豆子做成汁。此處,「萁」指豆莖,「漉豉」是指過濾煮熟後發酵過的豆子,製成調味的醬汁。
第三、四句「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以擬人手法描繪萁和豆相煎的畫面:豆萁在鍋底下熊熊燃燒,豆子在鍋中被煮的聲音情狀,彷佛哭泣似的。詩人以「豆」自喻,「泣」字形象地表達了自己作為受害者的傷痛悲苦。燃燒豆萁用以煮熟豆子,兩者都是同根同源,暗示兄弟相殘,天理不容。
最後兩句「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詩人感嘆說,豆萁和豆子都是同一條根莖上生長而來,何須如此殘忍地相互逼迫煎熬!詩人以「同根生」一語提醒兄長,並沉痛地詰問:你我本是同胞兄弟,何苦要如此相逼加害呢?詩人以萁豆相煎為喻,委婉又嚴肅地指出了曹丕對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殘酷迫害是不義之舉,勸勉胞兄要懸崖勒馬,不要一錯再錯。詩中使用了「汁」「泣」「急」三個激烈急促的入聲韻,反映了詩人悲憤的心情。
全詩語言明暢,一氣呵成,似是脫口而出,實巧設妙喻,寓意深刻。千多年來已成為勸戒世人切勿兄弟鬩牆、自相殘殺的警世名言。曹植人品與詩品,皆可稱為「天才流麗,骨氣奇高」。南北朝著名詩人謝靈運更譽其為「才高八鬥」。曹植才思出眾,善用警句,《七步詩》可作印證。
誦讀人介紹
周揚,配音演員,朗誦解說藝術家。中廣聯合會演員委員會理事,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嘉賓講師,2018《聲臨其境》專家組成員。配音代表作:《厲害了,我的國》《網際網路時代》《澳門20年》《生命至上》《工業傳奇》《宵夜江湖》,國家形象片《道路》。
原標題:《未來講堂|曹植《七步詩》誦讀:周揚》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