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講堂|曹植《七步詩》誦讀:周揚

2021-01-08 澎湃新聞
未來講堂|曹植《七步詩》誦讀:周揚

2021-01-05 0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有聲閱讀委員會攜手推出「未來講堂」古詩詞名家誦讀系列活動,邀請百位名家誦讀賞析百首經典古詩詞,把最經典的古詩詞與最優美的聲音有機結合,讓廣大青少年感受古詩詞的力量與芬芳,在吟誦鑑賞中志存高遠、陶冶情操。讓我們傳承經典,引領未來!

今天,由配音演員周揚老師為大家誦讀和賞析的是三國時期詩人曹植的作品《七步詩》。

點擊收看

七步詩

作者|曹植(三國) 誦讀|周揚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作品賞析

作品賞析撰稿人|馮傾城

作者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三國時期著名詩人、文學家。為曹操與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曹丕的同母弟,因富於才學,早年曾受曹操寵愛,一度欲立為太子。及曹丕、曹叡為帝,備受猜忌,鬱郁而死。生前封為陳王,去世後諡號「思」,又稱陳思王。為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與集大成者,並在兩晉南北朝時期,被推尊到文章典範的地位。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其詩雄奇壯闊、詞採流麗,對五言詩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代表作有《洛神賦》《白馬篇》等。

公元220年正月,曹操病逝,曹丕由世子榮升魏王;同年十月,稱帝為魏文帝。曹丕對文武雙全的弟弟一直心懷忌恨,並擔心曹植會威脅自己的皇位,設法除去。據說因此命曹植在七步內成詩,否則處死。曹植知道哥哥存心陷害,遂懷著悲憤之情在七步內應聲成詩。此詩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來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來比喻同胞骨肉相殘。

詩中前兩句「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以白描手法寫燃萁煮豆的日常生活細節:將曬乾的豆萁作為柴火燃燒,煮豆子來做豆羹,過濾的豆子做成汁。此處,「萁」指豆莖,「漉豉」是指過濾煮熟後發酵過的豆子,製成調味的醬汁。

第三、四句「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以擬人手法描繪萁和豆相煎的畫面:豆萁在鍋底下熊熊燃燒,豆子在鍋中被煮的聲音情狀,彷佛哭泣似的。詩人以「豆」自喻,「泣」字形象地表達了自己作為受害者的傷痛悲苦。燃燒豆萁用以煮熟豆子,兩者都是同根同源,暗示兄弟相殘,天理不容。

最後兩句「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詩人感嘆說,豆萁和豆子都是同一條根莖上生長而來,何須如此殘忍地相互逼迫煎熬!詩人以「同根生」一語提醒兄長,並沉痛地詰問:你我本是同胞兄弟,何苦要如此相逼加害呢?詩人以萁豆相煎為喻,委婉又嚴肅地指出了曹丕對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殘酷迫害是不義之舉,勸勉胞兄要懸崖勒馬,不要一錯再錯。詩中使用了「汁」「泣」「急」三個激烈急促的入聲韻,反映了詩人悲憤的心情。

全詩語言明暢,一氣呵成,似是脫口而出,實巧設妙喻,寓意深刻。千多年來已成為勸戒世人切勿兄弟鬩牆、自相殘殺的警世名言。曹植人品與詩品,皆可稱為「天才流麗,骨氣奇高」。南北朝著名詩人謝靈運更譽其為「才高八鬥」。曹植才思出眾,善用警句,《七步詩》可作印證。

誦讀人介紹

周揚,配音演員,朗誦解說藝術家。中廣聯合會演員委員會理事,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嘉賓講師,2018《聲臨其境》專家組成員。配音代表作:《厲害了,我的國》《網際網路時代》《澳門20年》《生命至上》《工業傳奇》《宵夜江湖》,國家形象片《道路》。

原標題:《未來講堂|曹植《七步詩》誦讀:周揚》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古詩賞析第十七首:曹植《七步詩》
    七步詩魏·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鍾嶸《詩品》贊曹植「骨氣奇高,詞彩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粲溢今古,卓爾不群。」創作背景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掌握東漢末年朝政大權的魏王曹操去世,其子曹丕繼立為魏王。同年十月,曹丕逼迫漢獻帝讓位,自立為帝,是為魏文帝,改年號為黃初元年。由於曹操在選擇繼承人問題上曾一度傾向於曹植,這讓曹丕對其弟曹植心懷怨恨,故藉機報復。
  • 未來講堂|柳宗元《江雪》 誦讀:陳志峰
    未來講堂|柳宗元《江雪》 誦讀:陳志峰 2020-11-25 0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除了七步詩,曹植還寫了一首鬥牛詩,曹丕:這次我是真的服
    比如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就是擁有著極高詩詞造詣的人,他就是曹操的兒子曹植。我們知道,曹操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那麼他的兒子肯定也繼承了他們父親的智慧。曹操有三個比較有名氣的兒子,分別是曹丕,曹植還有曹衝。相信大家都聽說過他們的故事吧,無論是曹衝稱象還是曹植的七步成詩,都讓人印象深刻。但是你知道嗎?除了七步詩,曹植還寫了一首鬥牛詩,曹丕表示:這次我是真的服!
  • 《七步詩》不是曹植寫的?
    這一次,他們要找到的是著名的詩人曹植的作品,相信大家都知道他那千古名作《七步詩》,不過這《七步詩》到底是不是曹植寫的呢?反正,曹植的《曹子建集》裡面,我是沒有找到《七步詩》。不過,你們人類都傳說這首詩就是他寫的!《七步詩》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七步成詩」,從前後兩個時期,感受曹植的魅力
    《七步詩》曹植世人皆知三國時期是一個兵戈戰亂,群雄爭霸的時代,但其實也是一個文化燦爛,百花齊放的時期。就拿曹操父子來說,不論是曹操本人,還是曹丕、曹植都有著冠絕當時的詩文才華。這其中尤以曹植為最。曹植自小就表現出了過人的才華他天資聰穎,是真正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因曹操也酷愛文學,因此也被曹操器重。 起初曹操最喜歡的是小兒子曹衝。
  • 「才高八鬥」曹植五首詩:他與父親曹操相比,誰更勝一籌
    「才高八鬥」曹植五首詩:他與父親曹操相比,誰更勝一籌如果魏晉南北朝時期有諾貝爾文學獎,奪獎呼聲最高的人應該是曹植。曹植是作為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與集大成者,他在兩晉南北朝時期,被推尊到文章典範的地位。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鬥文學批評家鍾嶸在他的《詩品》中,把曹植列為品第最高的詩人。
  • 曹植最經典的十首詩詞,你讀過幾首?
    提起曹植,人們最熟悉的是他趣聞逸事,作為歷史上有名的才子,謝靈運稱其「才高八鬥」。人們最熟悉他的詩文是《七步詩》和《洛神賦》,其實,曹植其它的詩作寫得也非常好,一起來讀一下吧!《七步詩》這首詩運用了比興的手法,語言淺顯,寓意明暢,不用多加闡釋,便能明白其中含義其意自明,曹植通過燃萁煮豆這一日常現象,抒發了內心的悲憤。曹植的比喻之妙,用語巧妙,而且在剎那間脫口而出,實在令人嘆為觀止。
  • 「陳思王」曹植最著名的十句話,句句經典,百讀不厭
    曹植是三國時魏國文學家。字子建,沛國譙人。曹操第三子,曹丕弟。十歲能文,才華橫溢,出手成章,曹操曾欲立為太子,後因受曹丕排陷失寵。丕即帝位,忌其才,曾限令他七步成詩,否則處死,他應聲而成,即以煮豆燃箕為喻,諷其兄相逼太甚。初封東阿王,後謫陳王,去世後 諡號 「思」,因此又稱 陳思王 。
  • 世人只知曹植才高八鬥,卻不知曹丕亦不遑多讓
    作為文學家的曹丕,一直被他的父親曹操和他的弟弟曹植的光芒所掩蓋。人們總是自覺不自覺地把他與曹植進行比較,大家在誇讚曹植的才高八鬥時,也總是有意無意地貶低曹丕在文學上的成就。而以魏代漢以及那首有名的《七步詩》,更是讓他背負了不仁不義的罵名。因此在影視作品中出現的曹丕,總是不那么正面的形象。那麼真實的曹丕又是怎樣的呢?一、曹丕真的如我們想像的那麼不仁不義嗎?
  • 七步成詩的曹植,才高八鬥,一首詩造就一個歷久不衰的白馬英雄
    才高八鬥的曹植歷史上的形象說起曹植,大家的印象一定是非常深刻的。「天下之才我佔一鬥,天下一鬥,曹子建八鬥」才高八鬥便是由他而來。當年小學時代便在課本裡接觸過他受迫於兄長曹丕,在七步之內作成的那首「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七步詩》,後來又接觸到關於他和絕世美女甄宓之間的那段纏綿悱惻的愛情傳說,唯美的一切總是與他相關聯著。拋開種種後世構撰的傳說,回歸到最真實的歷史之中,回歸到當時三國曹魏的官場史實之上來看,曹植其實是當時的一位悲劇性人物。
  • 曹植這首詩不太押韻,卻稱得上經典,最後兩句流傳上千年
    到了魏晉時期,詩歌迎來又一個發展高峰,遷客騷人以寫詩為樂,自然少不了相互學習、切磋,從而出現一批頗具名氣的詩人,曹植無疑是其中比較知名的一位。縱觀整個魏晉文壇,比曹植優秀之人極少,稱他為獨領風騷也不為過。自古就有文人相輕的說法,對於那些才子來說,想讓他們對某個人心服口服,估計跟登天的難度差不多。
  • 《三國志》之陳思王曹植評傳
    最早知道曹植,是《七步詩》。帝王之家,無論是怎樣的骨血兄弟,一旦牽涉王位之爭便是不共戴天的世仇。偏偏曹植還有才,留下一句「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哥哥曹丕想必心上一痛,我們後人也心上一痛。後來得知「才高八鬥」這個成語與他有關。謝靈運云: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鬥,我得一鬥,自古及今共用一鬥。好大的口氣,天下人共分一鬥,曹子建「獨得八鬥」?
  • 《三國演義》之曹植,才高八鬥,情兼雅怨,骨氣奇高
    曹植,字子建,他是三國時期曹魏著名文學家,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洛神賦》、《白馬篇》《七哀詩》等。曹植的詩文具有「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的特色,而且題材豐富多樣,使他在文學史上取得了卓越的地位。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鬥」的評價。01曹植自小非常聰慧,十歲時就能誦讀《詩經》、《論語》及先秦兩漢辭賦。
  • 曹植的酒杯
    陶耳杯三國·魏,長約11釐米,東東阿曹植墓出土1951年,在山東省東阿縣魚山西麓的荒煙蔓草間,考古人員發現了一座無人問津的墳塋,它的主人是中國文學史上一位早逝的天才——曹植。毫無疑問,曹植(192-232年)是漢魏之際最有才華的詩人。他年少得名,十歲出口成詩;落筆成章,十八歲時便能速成《銅雀臺賦》,於群賢詩會中藝驚四座。成年以後,文思更如江河奔湧,《白馬篇》、《野田黃雀行》《贈白馬王彪》筆落風生,《洛神賦》更是一度令京城紙貴。同為時代文豪的曹操對兒子的才氣自愧不如,甚至要立他為世子;四方名流則常常簇擁在他周圍,尊這位晚輩為文壇領袖。
  • 同樣是大詩人,曹植7步之內寫出1首詩,此人花了3年寫了2句詩
    三國時期曹魏著名的文學家曹植,在文學上的造詣很高,是建安文學的集大成者,與父親曹操、哥哥曹丕合稱為「三曹」,留下膾炙人口的《洛神賦》、《白馬篇》等代表作。曹植的詩作筆力雄健,富於創新,將敘事抒情巧妙結合,既能表達複雜的心理感受,也能描寫曲折的心理變化,極大地豐富了詩歌的藝術功能,對後世影響巨大,南宋謝靈運盛讚他為「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鬥」。
  • 曹植富於著述,他的詩歌創作,可以分為前後兩個時期
    本文乃作者獨家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子,曹丕同母弟。三國時魏文學家。曹植天資聰穎,年十歲餘,誦讀詩論及辭賦數十萬言,善屬文,下筆立就,因得曹操寵愛。建安十六年(211)封平原侯,十九年(214)徙封臨菑侯。
  • 曹植詩歌意象:三個階段,三種心態,三種意象
    曹植詩歌意象的階段性特徵通過前面對曹植詩歌意象的分類整理,可以發現曹植詩歌意象的種類豐富、數量眾多。曹植的人生在建安、黃初和太和時期都有很多的不同,他的政治生涯和人生境遇在晚期發生了巨大變化。本章試從其詩歌意象的種類和特徵方面來探究這種變化,以求對曹植詩歌有更深入透徹的把握和理解。學界一般將曹植的生平分為三個時期,即建安、黃初、太和。
  • 科創板雲講堂|未來怎樣尋覓科創獨角獸
    to a web browser that supports HTML5 video 科創板雲講堂
  • 寶蓮燈前傳鬥美,劉濤、周揚、張倩、林湘萍都輸給了她
    周揚飾演楊嬋,這個角色是瑤姬的第三個女兒,二郎神楊戩與大哥楊昭的三妹。周揚飾演最多的電視劇類型就是諜戰劇,她本身給人的感覺就是嬌媚性感,素衣裝扮依然擋不住她的美豔嬌貴。今年憑藉《歡樂頌》大火的王子文,很多人都說《寶蓮燈前傳》的周揚和她很像。我倒覺得,容貌上某些角度是有點相像,但整體的氣質完全不是一個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