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半夜夢醒,這首詩比喻形象,最後兩句更是畫龍點睛

2021-01-08 品詩賞詞

一首詩如果沒有一個引人入勝的開篇,也不見跌宕起伏的敘述,那就一定要有一個繞梁三日的結尾。南宋詞人姜夔就認為,一篇全在尾句,如截奔馬。試想一批疾速馳騁的駿馬,如果要將其截住,不僅需要驚人之力,還要有高超的技巧。

很多文學功底深厚的作家都有這樣的能力,比如李商隱驅車於荒原,雖然感覺夕陽無限美好,又慨嘆時近黃昏。本來是熱情謳歌,忽然筆鋒一轉,留下無盡餘韻。再如李清照的《一剪梅》,前面看似平鋪直敘,最後卻別出巧思,婉曲達情,實在是真切感人。

正因為結尾經常點明題旨、傳情達意,所以作者也都非常重視,讀者也能藉此提高鑑賞水平。中唐一位詩人也很講究開篇和結尾,常常給人一種深刻的啟迪。下面介紹的是白居易半夜夢醒,這首詩比喻形象,最後兩句更是畫龍點睛。

新制布裘

唐代:白居易

桂布白似雪,吳綿軟於雲。

布重綿且厚,為裘有餘溫。

朝擁坐至暮,夜覆眠達晨。

誰知嚴冬月,支體暖如春。

中夕忽有念,撫裘起逡巡。

丈夫貴兼濟,豈獨善一身。

安得萬裡裘,蓋裹周四垠。

穩暖皆如我,天下無寒人。

白居易是大家十分熟悉和喜愛的偉大作家,他自小聰慧,而且勤奮苦讀,二十出頭就進士及第,不久就進入了仕途。詩人關心社稷百姓,經常在作品中表達自己憂國憂民的情感。這首詩平易樸實,如同白話,卻反映出詩人博大的情懷。

白居易年輕時曾經愛過一位叫湘靈的姑娘,他們情投意合,堪為佳侶。可是當詩人想讓母親去提親時,卻被一口拒絕。一氣之下,白居易便多年不娶,直到他36歲擔任左拾遺時,才迎娶了楊虞卿的從妹為妻。不過此後白居易也非常珍惜這段婚姻,他的愛妻也對他照顧得體貼周到。

有一次妻子為他新制了一件布裘,他穿在身上,也暖在心裡。可是有一次半夜夢醒,忽然就感觸很深,於是賦詩一首。前四句介紹布裘的外觀和質地,潔白的新衣好似白雪,柔軟的質地又賽過輕雲。不僅結實鬆軟,做成袍子穿在身上,剛脫下來時還有餘溫。

作者把新衣比作當時非常珍貴的「桂布、吳綿」,又用「雪、雲」形容其潔白的顏色和柔軟的性質,比喻非常形象。而「餘溫」二字,也是妙語雙關,既體現了其保溫特點,也傳達了對愛妻勞動成果的珍惜。

接下來就更具體地敘述自己如何愛惜這件新衣,詩人早晨坐起來就披著新裘,夜晚還用其蓋著睡。在這樣的寒冬臘月,詩人感覺全身都暖如陽春。「朝擁、夜覆」,具體生動地描寫了詩人對這件裘袍愛不釋手,也為後面的轉折埋下伏筆。

詩人盡情地享受了新裘帶給他的欣喜和溫暖,晚上也睡得很香。可是過了一陣子,他似乎又有些不安,有一天半夜直接就無法入眠了。

詩人一邊撫摸著新裘,一邊來回不停地走動,心中也百感交集。他頓時想起自己年輕時曾經說過的話,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如今自己的生活條件雖然有所改善,但依然還有無數百姓日子十分艱難,就連飯都可能吃不飽,不用說穿裘袍了。

詩人從小接受儒家教育,也讀過杜甫晚年的作品,他從中得到啟發,也深深地祝願,希望得到萬裡長的新裘,可以蓋裹周圍。這樣的想像雖然有些浪漫,卻彰顯了作者博大的胸懷。

最後兩句更是點睛之筆,詩人雖然沒有能力幫助更多人,但是他卻真誠地盼望天底下沒有寒士,都像自己那樣生活安穩、寒夜裡也溫暖如春。這裡的「寒人」也是一語雙關,既指大家都有棉衣,又指百姓們都能得到朝廷的關懷。

白居易的這首詩樸素直白,如同白話,讀後卻令人感到一份溫暖。詩人採用先揚後抑的技法,先描寫自己得到新裘後的喜悅和興奮,再表現內心的擔憂與惆悵。

詩人並沒有慶幸自己暫時不受風刀霜劍的侵襲,而是關心更多的「寒人」,甚至痴想可以得到「萬裡裘」。但結尾若無妙筆生花,全文也略顯單薄,所以最後10字,才是升華詩意的絕妙好句!

相關焦點

  • 劉禹錫被貶後回京,筵席上寫一首詩答謝白居易,頸聯乃是千古名句
    在這兩句詩中,劉禹錫既表達了對歲月蹉跎,仕途不幸的傷感,同時又展現出了對欣欣向榮的未來的憧憬。不過,有對劉禹錫生平和性格有一定了解的朋友都認為:劉禹錫是「詩豪」,他在被貶十年後還能寫出《玄都觀桃花》來諷刺政敵。他這麼「剛」的一個人,怎麼會把自己比喻得那麼「衰」呢?於是,他們便認為「沉舟」和「病樹」絕不是劉禹錫在自喻,他肯定是在比喻朝中敵對的勢力。
  • 夜裡夢見了去世8年的老朋友,白居易寫了這首詩,14個字打動人心
    人都說這一輩子就是一場旅途,不知道是誰把你扔在了路上,也不知道到最後誰會送你最後一程。對於死去的人來說,談論他的生死已經毫無意義;但對於認識他、見證他而且還活著的人來說,如何表達這種生離死別的情感尤為重要。
  • 白居易這首描寫秋天的詩作,裡面有風還有霜,寫出了最迷人的秋色
    那白居易的很多作品也是極為經典,一些經典的作品更是頻頻地入選我們小學的課本,所以即使是一個三歲的小孩,那也是能夠背誦他的作品,所以只要提起他的作品,相信對於很多人來說,那都是不會陌生。譬如他的這首《秋夕》,那就是一首難得的佳作,整首詩意境唯美,寫得也是極為抒情,讀來更是令人讚嘆不已,通篇寫出了最唯美的秋色,裡面有雨風有雨,寫出來的秋色也最為令人感動。
  • 唐詩鑑賞:白居易這首詩太美,每一句都讓人心醉,不愧為千古絕唱
    今日杭州城古代沒有飛機高鐵,長途跋涉無怪乎騎馬坐車,從長安到杭州,白居易慢慢悠悠走了近3個月,一路山水一路詩,佔盡風流。於是就有了下面這首《暮江吟》。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暮江吟,意思就是「傍晚時分在江邊作的一首詩」。吟是古典詩歌的一種體裁。「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殘陽,是指已經部分沒入地平線的太陽;瑟瑟,是一個多義詞,碧綠的寶石,引申為碧綠色。這兩句詩的意思是:一道夕陽的光平鋪在水面上,江水一半碧綠一半豔紅。
  • 這首詩引發了「烏臺詩案」,最後一句更是讓蘇軾差點死於非命?
    其中最典型的一首就是《王復秀才所居雙檜二首》,其中的「根到九泉無曲處,世間惟有蟄龍知」二句更是被判定為大逆不道。成為引發「烏臺詩案」的導火線。王復秀才所居雙檜二首宋代·蘇軾吳王池館遍重城,奇草幽花不記名。青蓋一歸無覓處,只留雙檜待昇平。凜然相對敢相欺,直幹凌空未要奇。根到九泉無曲處,世間惟有蟄龍知。
  • 白居易寫給劉禹錫的兩首詩,心照神交,跨越千年依然令人感懷
    下面就介紹白居易寫給劉禹錫的兩首詩,心照神交,跨越千年依然令人感懷。酬劉和州戲贈唐代:白居易池邊新種七株梅,欲到花時點檢來。莫怕長洲桃李妒,今年好為使君開。這首詠梅詩寫於唐敬宗寶曆二年,54歲的詩人任蘇州刺史之時,劉禹錫也在和州任職,這是他們相互酬答之作。當時朝政腐敗,詩人在朝屢遭壓抑,內心十分痛苦,這首詩就是其內心的真實寫照。
  • 5首畫面感十足的經典古詩,最後一首經常出差的人會更有感悟
    直到今天,沒有一幅畫能夠準確描繪「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這兩句詩的意象。我想:每個人體會到的場景絕不一樣!自然無法畫出詩句中的意象,這就是詩歌的魅力。落霞與孤鶩齊飛這兩行詩來源於王勃的《滕王閣序》。王勃寫這兩句詩的時候才27歲。他並沒有經過反覆推敲,是臨場寫的序文中的兩句。
  • 李商隱的一首夢境詩,亦真亦幻妙不可言,最後2句成為千古名句
    李商隱是晚唐的大詩人,在歷代文壇上也是久負盛名,其名聲和白居易、孟浩然、王維一樣,並和杜牧合成「小李杜」。晚唐時期,詩壇沒有了李白的瀟灑奔放,也沒有了杜甫的憂國憂民,但是卻有李商隱追求美的眼光。李商隱的詩,構思巧妙,用句華麗,風格清新,語言優美,尤其在愛情詩上,更是寫出了很多傳世的名篇。
  • 白居易寓情於景的經典,讀懂這20個字就能讀懂所有的詩
    寓情於景的詩,要比借景抒情的更難把握一些。白居易的這首《晚望》就是寓情於景的經典之作,精心選擇了意象,把情感表達的深刻而清晰。白居易的詩達不到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地步,但也絕不像「元詩四大家」那樣,搞個作詩的模板和公式來千篇一律的套。
  • 白居易最有內涵的詩,把男女歡愛之事寫出朦朧美,委婉得令人嘆服
    "花非花,霧非霧",詩人卓越的文採,在這首詩中表達得淋漓盡致《花非花》唐代:白居易花非花,霧非霧。夜半來,天明去。來如春夢幾多時?去似朝雲無覓處。可能當我們第一次看到這首詩篇之時,會覺得這是一首富含哲理的詩篇,並且也會覺得這首詩篇相當的難以理解,所以小編覺得有必要為大家詳細地介紹一下這首詩篇。我們都知道白居易不光是唐朝時期偉大的詩人,他也是被大家喻為香山居士,當然我們所謂的居士,都是在家修菩提果,行菩薩道之人,因此為了大家能夠更好地理解這首詩篇,有必要為大家介紹這下詩人在創作這首詩篇時的身份。
  • 王維的這首送別詩,只有短短28個字,最後兩句很難被超越
    唐代詩人王維的這首送別詩,只有短短28個字,卻稱得上唐詩中的精品,最後兩句很難被超越。《送元二使安西》——王維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解讀此詩之前,先大致了解一下王維的才華。王維是名副其實的學霸,科舉考試對他來說非常簡單,幾乎沒費多大心思,就在三十歲時蟾宮折桂,被唐玄宗欽點為狀元。
  • 白居易「離離原上草」一詩,含有「重大缺陷」?古人為此爭論不休
    白居易的《賦得古草原送別》,過去被收錄在小學的語文課本裡,不過只有頭四句。那麼,這首詩在進入課本的時候為什麼會被「腰斬」呢?原來,有的學者認為,這首詩其實只能算是「半首好詩」。因為詩的後半段是延續自《楚辭》以來的一些「陳腔濫調」,並且第五、六兩句,還犯了「合掌」。古人寫詩、作對子比較忌諱「合掌」。
  • 杜牧這首經典唐詩,前兩句就有兩個成語,其中一個經常拿來當考題
    一直覺得在唐代文學史上,白居易和杜牧是活得比較滋潤的兩個詩人。相比李白,白居易的仕途要平坦很多,而且生活也更加富足,更不用說貧病交加的杜甫了;相比李商隱,杜牧的人生也更為瀟灑,年輕時在揚州之地度過,可謂享盡人間繁華。
  • 白居易最深情的一首詩,道盡對初戀女友的思念,失戀之人最有感觸
    古代才華橫溢的詩人比比皆是,家喻戶曉的詩人也大有人在,但能在死後讓皇帝寫詩悼念者鳳毛麟角,李白和杜甫都沒有這種待遇,白居易卻做到了,單憑這一點就足以傲視群芳。或許白居易並非天才,之所以取得極高的成就,離不開日復一日的努力。
  • 白居易 楊柳枝詞
    白居易 楊柳枝詞一樹春風千萬枝,嫩於金色軟於絲。永豐西角荒園裡,盡日無人屬阿誰。鑑賞:這首詩大約作於唐武宗會昌四年(844)左右,是一首借物言志的七言絕句。詩的前兩句寫柳,描寫的是春日垂柳的風姿綽約。首句描寫柳樹枝條之盛、舞姿之美。
  • 白居易「離離原上草」一詩,究竟哪裡有缺陷,古人為何會爭論不休
    白居易的《賦得古草原送別》,過去被收錄在小學的語文課本裡,不過只有頭四句。那麼,這首詩在進入課本的時候為什麼會被「腰斬」呢? 原來,有的學者認為,這首詩其實只能算是「半首好詩」。因為詩的後半段是延續自《楚辭》以來的一些「陳腔濫調」,並且第五、六兩句,還犯了「合掌」。
  • 《節婦吟》的三個誤區,張籍這首詩,你真的讀懂了嗎?
    但如果我說他是韓愈那首「天街小雨潤如酥」詩裡的「張十八員外」,你是否能記起他來?沒錯,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他——張籍。雖然張籍有幸在韓愈的詩中客串了一個角色,但他本人留下的詩作卻是少得可憐。出名的更是沒有。那首:「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其實也是他的作品。詩中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遊子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 白居易這首悼亡詩是寫給誰的?
    最美的故事,總是從少年才子,鮮衣怒馬開始的,這兩位也不例外。白居易少年成名,雖然還未登科,寫出的詩句卻已經被廣為傳唱,因而很多詩會都邀請他參加。所謂「文人相輕」,白居易面對各種詩會應酬其實並不耐煩,不過這一次的詩會,他注意到了一個同樣年輕的人,他就是元稹。元稹小白居易七歲,成名也晚,當時詩會上他只是一個沒有名氣的讀書人罷了,話也不多。
  • 宋代流浪詞人半夜夢到前任,寫下這首得意之作,最後一句回味無窮
    這首詞的作者是南宋詞人姜夔,家境貧寒的他屢試不中,一輩子仕途無門。為了生活,他一生輾轉流浪,靠著賣字和朋友接濟而生活,可謂不折不扣的流浪詞人。而他曾經有過一位戀人,但是他是個「浪子」,又怎能為一人停留呢,所以最終兩人分離,這首詞是一次他在船上夢到戀人後有感而發所作。這是姜夔平生得意之作,最後一句回味無窮。
  • 白居易思念弟弟的一首詩,夢見弟弟卻感嘆沒有寫出好詩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首親情詩,《夢行簡》寫白居易思念弟弟行簡。天氣妍和水色鮮,閒吟獨步小橋邊。池塘草綠無佳句,虛臥春窗夢阿憐。「天氣妍和水色鮮,閒吟獨步小橋邊。」,今天的天氣很好,晴暖怡人,水色也明媚鮮亮。我獨自一人在小橋邊吟詩漫步。這是一個春天,天氣晴朗,陽光明媚,詩人在洛陽,此時詩人的弟弟在長安,兩人分離很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