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要開捕了!盛傳已久的太湖三白,到底是哪幾味珍餚?你吃過嗎?
在過幾天,就到了太湖開捕節了!在美世界盛傳已久的太湖三白就要和大家見面了,太湖三白不論是賣相還是味道,在美食界都是有非常高的地位的,而且其中有兩白,之前都是皇宮的貢品之一。那麼太湖三白究竟是哪三白呢?分別有什麼特點?下面給大家詳細說一下。
第一白【白蝦】,太湖白蝦沒有特定的汛期,一般來說,每年的5-7月是捕撈的好季節。太湖白蝦從蝦頭到蝦腰身,以及蝦爪蝦須皆為白色,而且他其他蝦煮熟以後變紅不同,太湖白蝦煮熟以後也是通體白色的。在清代的《太湖備考》裡面,有專門的記載,書中描述:「太湖白蝦甲天下,熟時色仍潔白」。通常可以白灼或者做醉蝦,味道都非常鮮美,遠非一般的蝦可以媲美的。
第二白【白魚】,太湖白魚和鰣魚略像,體形略扁,通體細長,細骨細鱗。在水裡面看起來銀光閃閃,經過7個月的自然生長,太湖白魚已經積累很厚的脂肪,肉質鮮嫩,非常美味。根據歷史文獻《吳郡志》中的記載,太湖白魚經常被當做貢品送往洛陽。
關於太湖白魚最好吃的做法莫過於清蒸白魚,具體做法很簡單,只需要用少量的料酒和蔥姜,在加上少許鹽等,直接清蒸就可以,這樣能最大程度的展現白魚的鮮美。在澆上熱油,吃的時候搭配上等的好醋,這味道鮮香入口,簡直堪稱「一絕」啊。即使和蟹肉相比也不逞多讓。
第三白【銀魚】,銀魚在水裡看起來像白銀色,但是捕撈出來以後就呈現出白色,甚至比白魚還要白,甚至有點半透明的感覺。銀魚個頭很小,約10釐米左右,而且很細。仿若古代的玉簪一樣。太湖銀魚因為個頭很細小,幾乎沒有魚鱗魚刺之類的,柔如無骨,仿佛一條純魚肉,而且沒有魚腥的味道。
銀魚的肉質非常細嫩,營養豐富,宋代有詩人描述它「春後銀魚霜下鱸」,就是把銀魚和鱸魚相媲美,而且在康熙年間,太湖銀魚名列是貢品之一。銀魚的吃法很多,不論是銀魚炒蛋,還是油炸,亦或者煎煮等,都非常好吃。好了,以上就是太湖三白的介紹,每一種都名副其實,非常有特色,鮮美無比,你有吃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