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為何要求大臣不能貶低元朝,他這樣說有什麼深刻含義

2021-01-09 張生全精彩歷史

《明太祖實錄》記載,洪武三年(1370年)的時候,左副將軍李文忠隨徵虜大將軍徐達討伐北元,打了大勝仗。中書省的宰相們擬定了張貼出去的捷報,拿給朱元璋看。朱元璋發現捷報中,對元朝皇帝用了很多「侈大之詞」。心裡很不舒服,於是說:「卿等為宰相,當法古昔致君於聖賢,何乃習為小吏浮薄之言,不知大體,妄加詆誚?況元雖夷狄,然君主中國且將百年,朕與卿等父母皆賴其生養,元之興亡,自是氣運,與朕何預?而以此張之四方,有識之士口雖不言,其心未必以為是也。可即改之。」

也就是說,宰相在寫元朝君主的時候,用了很多不尊敬的詞語。朱元璋批評他們說,元朝在中國有上百年的歷史,我們的父母都是靠元朝君主生養的,怎麼能這樣不尊敬呢?這樣的捷報張貼出去,那些有識之士看見了,雖然不敢說什麼,但他們一定在心裡瞧不起咱們。最後朱元璋要求宰相要改過來。

(朱元璋劇照)

朱元璋尊敬元朝,尊敬元朝君主這樣的話,可不只說過這麼幾句。他在此後的詔書中,還曾多次表達過這樣的觀點。對元朝皇室成員,也要求要給予極大的尊重。甚至後來,因藍玉曾經對元朝王妃不敬,朱元璋還把這個作為殺害藍玉的一條罪狀。

不過,說朱元璋很尊敬元朝,但是在剛剛討伐元朝的時候,朱元璋曾發表了一篇《奉天討元北伐檄文》,在檄文中,他說元朝是「胡虜禽獸」。這種表達,顯然是極為不尊重的。

那麼,何以朱元璋在剛剛北伐的時候,對元朝表現得這麼不尊敬,當他當了皇帝,討元卓有成效的時候,他的態度又來了這麼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呢?

(攻打元朝,圖取其意)

我認為,朱元璋在統一了南方,準備北伐的時候,他其實對能不能打贏元朝,心中是沒底的。這時候,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團結廣大的漢人,讓他們積極參與到討伐元朝的行動中來。如何才能團結漢人呢?顯然,最好的辦法,就是激發他們的民族情懷。

民族情懷確實是一個有強大力量的東西。當下咱們是多民族的統一國家,一說到歷史上民族之間的戰爭的時候,有不少網友依然還有比較狹隘的民族觀,乃至於對元朝、清朝作為中國歷史朝代不認可。

而在古代,真正把北方遊牧民族當成敵人的情況下,民族情懷就更加強大了。所以,朱元璋通過把蒙古人說成是「胡虜禽肉」,說他們統治中原,是竊取中原國柄,這確實是非常能激發中原漢人的民族情懷的。因而在追擊元朝的時候,會更加英勇無畏。

但是,當朱元璋已經當皇帝以後,情況就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在追打元朝的過程中,朱元璋發現,元朝殘餘勢力,根本就不足為懼,打敗元朝,也就是時間早晚的問題。這個時候,他所考慮的,就是鞏固其皇位統治的問題。

(徐達劇照)

而要鞏固皇位統治,最重要的,就是要樹立皇帝的權威,就是要增強皇位的神秘性。也就是說,皇位可不是隨便哪個想獲得就獲得的,必須是「天命所歸」。只有「天命所歸」,你才能獲得皇位並坐穩江山。如果上天沒有垂顧你,給你這樣的「命」,給你這樣的「氣數」,你就算自己稱帝了,也不可能坐穩江山。就像陳友諒那樣,建立了大漢政權,不過就是一個混世魔王,很快就玩完了。

元朝在中原有近百年的歷史。這段歷史,是絕對不能抹殺的。你要抹殺了這段歷史,不承認這段歷史,你也就是不承認皇位「由天定」這一點。

而這帶來的後果就是,皇位不是由上天賜予的,而是由武力打下來的。誰的拳頭硬,誰的武力強大,就可以獲得皇位。這樣一來,就麻煩了。朱元璋的那些功臣們,胡惟庸、李善長、藍玉、徐達等等,他們因為掌控了兵權,有了強大的實力,因此,就可以把朱元璋推翻,自己來當皇帝。

朱元璋必須要防備大臣們有這樣的想法。所以他才說「元之興亡,自是氣運,與朕何預」,也就是說,江山不是人力可以打下來的,就算是我朱元璋,也打不下來。元朝滅亡,只是「氣數已盡」的結果。儘管「氣數已盡」,但元君作為皇帝,也是必須要獲得尊敬的。

說白了,朱元璋的意思就是,自己的皇位也是上天註定,不是靠人力能打下來的。大臣們,功臣們,你們就別白費心思了!

(參考資料:《明太祖實錄》《明史》等)

相關焦點

  • 此人因謀反被朱元璋誅殺,他孫子對朱說了八字,朱元璋:殺他九族
    秦朝有句話特別出名,就做:苛政猛於虎。任何朝代覆滅時,這句話都會得到印證。像元朝將滅時,元庭加大賦稅徭役,元順帝實行暴政。百姓不堪重負,紛紛起兵,誓要推倒暴元的統治。起義軍中不乏一些優秀將領,如朱元璋。朱元璋是那個時代笑到最後的人,他推翻元朝建立明朝!
  • 元朝鐵騎中,士兵常帶的「深簷胡帽」含義是什麼?背後又有何含義
    3、明朝對胡服態度的矛盾 明朝建立之初,明成祖朱元璋便認為衣冠應都像唐朝一樣,因為我們是漢人,而唐朝更是大漢族,所以從衣冠方面更能體現漢族文化。所以便下令,如果有穿胡服的人,甚至姓氏是胡氏,立刻定罪。朝廷更認為要消除蒙古族的文化遺存,所以將帽笠定為胡服,必須整治。
  • 朱元璋攻打元朝,北京突然出現紅霧,劉伯溫預言7個字,果然應驗
    但元朝滅亡時,元順帝卻逃到了草原之上,善終而亡。這主要還是因為,子嬰和楊廣作為中原人,無路可退,而元順帝是蒙古人,在失去中原政權後,他在草原仍有安身之處。實際上,元順帝的結局,曾經被劉伯溫預言到。 且說元朝末年,朱元璋順勢而起,在歷經15年的奮鬥和拼殺後,朱元璋先後消滅了陳友諒、張士誠等亂世梟雄,並且於公元1368年稱帝,建立明朝。
  • 朱元璋吃了劉德家的牛,還將牛尾插石縫中,劉德為何拉不動牛尾巴
    提起布衣天子,會率先想到兩個人,一個是漢高祖劉邦,另一個是明太祖朱元璋。在這兩個人身上都發生了件奇怪的事情。古代天子講究正統,像劉邦與朱元璋這樣十八代貧農出身的人,你給別人說你是天子,要成為天下的主人,不少人都會覺得他在做夢。因此,為了讓天下之人信服,務必就要搞出點不一樣的事情。古代講究出身,他們是一點辦法都沒有,十八代貧農出身說出去一點信服力都沒有。
  • 朱元璋:我能活多少歲?算命先生:比我多活1天,朱元璋:斬了
    在這種理論之下,"算命大師"的稱號朱元璋當之無愧。自古以來,乞丐和皇帝的命運就像兩條平行線,壓根不會有任何的交集,縱觀歷史,皇帝要麼是世襲制傳下來的,要麼是從功成名就的大臣裡挑選出來的,一個毫無關聯的乞丐要稱王稱帝簡直異想天開。可朱元璋不同,他就破了這個界。
  • 元朝滅亡後,朱元璋怎麼處置十萬蒙古女人的?僅用一招永絕後患
    說起朝代的建立,自然少不了朝代的更迭,當一個朝代發展到鼎盛時期後,總是會有一些後來的繼任者肆意妄為,置黎民百姓於不顧,從而一次次地重蹈被百姓推翻的命運。而元朝也是如此。    元朝建立之初一直是用實力說話,不論是滅南宋建立元朝,還是建國後出海徵伐日本和東南亞諸國等等,都說明蒙古族人很有血性,只可惜直到元朝中期,依然政變頻繁,政治始終未走上正軌,所以治理一個國家不是只有蠻力就可以的。
  • 劉伯溫只說了九句話,朱元璋就打通任督二脈建立了大明威武之師
    明軍開國的起點是非常高的,甚至說對比之前其他歷代封建王朝,明軍在大明開國戰爭中所遭遇到的對手,是極其強大的。它所戰勝的,是在中世紀曾橫掃歐亞的世界最強騎兵——元朝蒙古騎兵。 明朝皇帝朱元璋,最早也是紅巾軍的一員,他一開始投奔濠州紅巾軍領袖郭子興,雖然郭子興很賞識他,並把養女馬氏嫁給了他。但他始終得不到信任,為了壯大自己的力量,元朝至正十三年(1353年)六月,二十五歲的朱元璋以紅巾軍將領的身份,回到家鄉安徽鳳陽募兵。這次募兵一共招募來七百多名青壯。
  • 明朝才子徐禎卿,為何會誣陷朱元璋害死徐達?
    上圖——朱元璋與陳友諒的鄱陽湖之戰在江南地區平定之後,朱元璋更是派徐達擔任徵虜大將軍,主持之後的北伐戰爭,來驅逐元朝的殘餘勢力。看到這裡徐達的死似乎和朱元璋沒有什麼關係,但是民間對於徐達的死因確有另外一種解釋。據傳徐達確實患有背疽,不過在醫生的精心治療下徐達的病情其實得到了一定的緩解。朱元璋在得知此事之後,命人送給徐達一隻燒鵝。這看起來是他對於徐達的慰問。但是在中醫的理論體系中,燒鵝是一種在患背疽的時候絕對不能吃的食物,會迅速加重病情。
  • 朱元璋沒文化?他遇一殺豬的,當場贈送對聯一幅,殺豬的流淚跪了
    明朝是我國歷史上科技最發達的一個封建王朝,而這個封建王朝的建立者就是明太祖朱元璋,曾經也是從波斯傳入中土的明教風陽分堂堂主,朱元璋出身貧苦之家,因為家裡窮所以就沒有錢讀書,後來去給地主家裡放牛,本來想著就這麼平平淡淡的過完自己普通的一生,沒想到當時元朝的統治者大力的壓迫當時漢人,朱元璋的老父親因為家裡交不起賦稅而被元朝的官差活活打死,殺了地主的牛,然後開始了起兵反元的大業。
  • 朱元璋為何編纂《皇明祖訓》?結果怕什麼來什麼,預測字字驗證
    交給別人辦,當然也可以切省精力、時間,但是第一他不放心,第二更重要的,這樣做就慢慢大權旁落。……以此,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辦公,批閱公文,一直到深夜沒有休息,沒有假期,也從不講究調劑精神的文化娛樂。」【2】做了帝國當家人後,朱元璋開始了軟實力建設,設置「三法司」,配合他處理政務,這些人都是他幹活的雙手,卻不能染指一點權力。他曾說「三代而上,治本於心;三代而下,治由於法。」
  • 朱元璋大戰陳友諒時,元朝手握重兵的四位帖木兒,正鬧得不可開交
    朱元璋登上帝位之前,進行的最有名的戰鬥,恐怕莫過於大戰陳友諒和消滅張士誠兩場戰役。但是有一件奇怪的事情,那麼能打的大元王朝在這段時間跑到哪裡去了? 更詭異的是,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登基,這種事情放在任何一個朝代絕對都是最引人注目的,可偏偏有個人把他的風頭搶走了。
  • 文明大倒退,中衰的時代,為何元朝會有這麼不堪的評價
    既然這樣的話,為什麼在後世人們對於這段歷史是採取了迴避的策略,一般來說讓人們都非常難以直接面對的東西往往都是令人難堪或者屈辱的東西,元朝的歷史或許就是這樣的一個存在了。很多人都認為這是一個整體文明的大倒退時期,我認為這個說法沒有什麼錯誤,因為在這之前的唐宋是已經孕育出了一個非常先進的文化體系了,可是唐宋文化與元朝的文化完全不是一回事,在這之後的明清都是另外一個主體的文化形式了,在總體上來看,是要比之前的唐宋落後的。這主要還是由於蒙古在成吉思汗的時候開始有了自己獨立的文化,可是它們的這套文化與原本中原地區的漢文化是不同的。
  • 歷史探秘 智勇雙全的朱棣為何得不到朱元璋的青睞?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歷史探秘 智勇雙全的朱棣為何得不到朱元璋的青睞? 朱棣並不是朱元璋的嫡長子,朱標是嫡長子,即使朱標的智力有問題,只要朱標還在,老二和其它皇子就無緣太子之位,因為明朝的繼承制度是嫡長子繼承制,具體規定為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
  • 朱元璋一定要殺了這個人,他到底能夠心狠到什麼程度
    大家都知道,其實在以前是存在過非常多的混亂的時期的,即使是在離我們很近的朝代,也是會發生過這樣的事情的,大家都知道,這些非常混亂的時期對什麼人影響最大,那當然也不需要有什麼懷疑的,這些非常混亂的時期肯定是對普通的百姓影響最大的。
  • 嬴政連殺27名大臣的真正企圖是什麼?他為何卻赦免第28個勸諫者?
    秦王贏政果斷鎮壓嫪毐叛亂之後,又採取鐵腕手段連殺27名為趙姬趙太后力諫的大臣,頓時震撼到整個朝野,令宗室的族人和外臣來客們一時還真不敢亂做動作,全朝人心浮動。那麼贏政連殺27名大臣的企圖又是什麼呢?他為何赦免了第28個勸諫的人?
  • 用宋理宗的頭骨製成的「嘎巴拉碗」是什麼?真相令人無語
    文|武品文史宋朝滅亡後,蒙古帝國在中原建立了王朝,緊接著就大肆破壞宋朝皇陵,這其中就包括宋理宗的陵墓,而他的頭蓋骨也被取下來製作成了「嘎巴拉碗」,為什麼有這樣的名字?又代表著什麼意思呢?而對於這些元朝統治者來說,他們只是把這個「嘎巴拉碗」當成一件可隨時拿出來把玩,並且心裡會有無與倫比的徵服感的藝術品,其實與其說它是一件藝術品,倒不如說在某種意義上更像是戰利品。而這個「嘎巴拉碗」後來一直放置於元朝的皇宮內收藏著。
  • 朱元璋生前極恨的姓:全族發配邊疆,男人世代為奴,女人世代為娼
    但比起株連九族,明太祖朱元璋就更富「奇思妙想」了。1368年,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之後,就指著總管福建事務的大臣的鼻子說:「把泉州和方圓百裡姓『蒲』的全給我抓了全都發配邊疆!男的全貶入奴籍,女的全貶為娼籍,蒲姓人此後世世代代不得入仕,永為賤籍!」此前好歹只是誅連九族,上上下下滿打滿算也就幾百口人,朱元璋倒好,直接指了一個姓就要去處理,這些受難的必然是成千上萬人了。
  • 切莫誤讀朱元璋作出完全否定評價,他雖殺人無數,但沒殺一個農民
    太宗算是宋朝的賢君,還這樣小家子氣,看不開!至如漢靈帝的西園,唐德宗的瓊林大盈庫,括人民的錢作私人的蓄積,更不值得責備了。」他常與大臣論持身保業之道,說:「安生於危,危生於安,安而不慮則能致危,危而克慮則能致安。」與群臣論守成之道,說:「人常慮危乃不蹈危,常慮患乃不患。車行於峻坂而僕於平地也,慎於難而忽於易也。保天下亦如御車,雖治平何可不慎?」還說:「憂患之來,嘗始於宴安者。
  • 朱元璋:斬,這女兒我不要了
    元朝盛產好馬,「茶馬互市」發展到這個朝代被廢,但明朝取代元朝之後,「茶馬互市」又回來了,朱元璋幾乎是複製了宋朝的規定,並規定「茶馬互市」只能官辦,而且還在陝、甘、川等地設立」茶司馬
  • 大臣衣服破了不換,朱元璋贊他是清官之首,劉伯溫卻說此人留不得
    蓋贓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為非,清官則自以為不要錢,何所不可?剛愎自用,小則殺人,大則誤國。」意思就是人人都恨貪官,卻不知道清官更可恨。因為貪官深知自己有罪,只能暗中使壞。清官則不一樣了,他們認為不收受賄賂就能掩蓋一切缺點,將自己放在道德制高點,行事肆無忌憚,就有可能誤國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