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大戰陳友諒時,元朝手握重兵的四位帖木兒,正鬧得不可開交

2021-01-10 騰訊網

朱元璋登上帝位之前,進行的最有名的戰鬥,恐怕莫過於大戰陳友諒和消滅張士誠兩場戰役。但是有一件奇怪的事情,那麼能打的大元王朝在這段時間跑到哪裡去了?

更詭異的是,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登基,這種事情放在任何一個朝代絕對都是最引人注目的,可偏偏有個人把他的風頭搶走了。此人便是北元最後的保護屏障——王保保。

他幹了什麼呢?發兵怒襲太原,以順雷不及掩耳之勢,斬首貊高和關保兩位將領。連朱元璋都看得一愣一愣的,要知道,這太原可是元朝自己的地盤,這兩位將領也是元朝自己的人。

回到1351年,在韓山童、劉福通等人的領導下,紅巾軍起義。大元王朝可就急了,馬上派遣軍隊前去鎮壓,韓山童一不留神就掉了腦袋,劉福通只好擁韓林兒為小明王。察罕帖木兒,即王保保的養父,也組織了強有力的地方武裝來鎮壓起義軍。

察罕帖木兒年輕時喜好讀書習武,是個打仗的好手,而紅巾軍大多都是些農民,哪裡是他的對手,只能連連敗退。察罕帖木兒憑藉自己的戰功,很快就晉升為河北行樞密院事,還積累了大量的軍事力量。

在1359年時,察罕帖木兒一舉攻破了汴梁,紅巾軍落荒而逃。在此之前,察罕帖木兒的軍糧多由晉、冀一帶提供,可班師回朝時,他卻發現守城的人不讓他進去。察罕帖木兒氣得發昏,一打聽才知道總兵管孛羅帖木兒也看中了這塊地。

察罕帖木兒可不是這麼好欺負的,馬上派部下來攻取城池,結果被孛羅帖木兒給擊敗了。察罕帖木兒不肯放棄,正打算讓自己的兒子王保保過來試試,卻被人緊急叫停。

原來元順帝正煩在心頭,這祖宗留下的江山都快保不住了,你們還在這起內訌?火速派宰相搠思監前去勸架。但元順帝沒有想到的是,這個搠思監可不是什么正直人士,甚至史家常常認為,元朝的滅亡,搠思監的罪過是重要原因。

雖然搠思監在打仗時身先士卒,十分英勇,但他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貪財。身居相位的他,不思國家大事,反而公開接受賄賂,甚至還僱傭人來印假鈔。元順帝知道這件事情後,並沒有過度為難他,只是點到為止,反而讓他更加猖獗。

所以,當搠思監被派來調節察罕帖木兒和孛羅帖木兒的矛盾時,他二話沒說,張口就是要錢。意思就是說,你們誰給的錢多,我就幫誰說好話。結果可想而知,雙方的矛盾不但沒有解除,反而加劇了。

就在元順帝急得都要哭出來的時候,又一位帖木兒出現了,翟陽王阿魯輝帖木兒。他之前就看元順帝不順眼,寫信要元順帝交出祖上傳下來的璽印,讓自己來噹噹天子過把癮,元順帝對此表示明確的拒絕。

現在,阿魯輝帖木兒覺得時機已經成熟,集結了十萬大軍,正要向元朝大都攻來。真是越到緊要關頭亂子越多!元順帝已經欲哭無淚,只能派樞密院事禿堅帖木兒去教育一下阿魯輝帖木兒。

此時,察罕帖木兒、孛羅帖木兒、阿魯輝帖木兒、禿堅帖木兒四人展開了一場精彩的大亂鬥。

察罕帖木兒還算有點責任心,聽說山東那邊紅巾軍也在起內訌,就一邊和自己人亂打,一邊發兵攻打山東,不僅大敗紅巾軍,還招降了小明王的部下田豐、王士誠。

可察罕帖木兒還是失算了。田豐不久又起了反心,計劃邀請察罕帖木兒來喝酒,趁機將除他以外的人全部殺死,結果手下人沒有領會他的意思,誤殺了察罕帖木兒。消息傳出後,元順帝是真的痛哭流涕,婦女兒童也跟著流淚,王保保更是怒不可遏。

雖然王保保不是察罕帖木兒的親生兒子,但兩人也情同父子。王保保馬上帶領軍隊殺向山東,在田豐和王士誠反應過來之前,就將他們擒獲,馬上挖了心肝祭奠自己的父親。

雖然察罕帖木兒已經死了,但是王保保繼承了他的軍隊,繼續和孛羅帖木兒保持敵對狀態。而阿魯輝帖木兒那邊不敵禿堅帖木兒,正在計劃逃跑,還沒實行就被捉去砍了頭。元順帝也不知道什麼原因,就覺得孛羅帖木兒看著不順眼,派人把他刺殺了。

本來四位帖木兒的混戰可以告一段落了,結果元順帝又對王保保起了疑心,派遣關中四將去討伐他,王保保的部下貊高、關保本來就是棵牆頭草,眼看王保保的情況不妙,馬上逃走歸順朝廷。

就在這群人鬧得不可開交之時,朱元璋已經登上了帝位。王保保對元順帝等人感到萬分佩服,發兵怒襲太原,讓元順帝見識到了自己的厲害。元順帝這才醒悟過來,重新將王保保召回,但元朝大都已經被明軍佔領,大元王朝只好逃回草原。

四位帖木兒個個手持重兵,卻沉迷於內戰,最終讓起義軍鑽了空子。不過這也是必然會發生的事情,一個政權即使擁有再強大的軍事力量,如果只靠武力來維持統治,而得不到百姓的擁護,是不可能長久持續下去的。

元朝的統治者在位時期,將不同民族分為三六九等,不斷從百姓身上收取各種苛捐雜稅,對其他民族的掠奪尤為嚴重,百姓怨聲載道、叫苦連天。韓山童和劉福通能成功起義,其實也多虧了元惠宗,要不是他派了十五萬百姓去治理黃河,他們還真不一定能找到好機會。

前面提到的搠思監更是一個禍國殃民的好手。他將官職明碼標價,規定交錢就可以免除牢獄之災,自己賺得盆滿缽滿,天下卻是一片混亂。

在這種情況下,元朝的軍隊也許可以平定一時的叛亂,但連年的徵戰只會給百姓帶來更大的痛苦,也無法再為元朝續命。

相關焦點

  • 從忽必烈之死到元順帝接班,紛亂的元朝「中世紀」,就這三件大事
    掐頭,開國皇帝元世祖忽必烈在位18年(從滅南宋時起算);去尾,末代皇帝元順帝在位35年(不包括北元小朝廷);中間亂,那麼剩下的這39年,是由8位皇帝所瓜分的(也有說是9位,這點容後再表),可謂亂紛紛你方唱罷我登場,平均一任還做不到5年。
  • 皇帝退位當太子,又殺皇帝「二進宮」,如此猛人能否救得了元朝
    元文宗像01 草原帝國奪位史:順序繼承還是「狼王之爭」?此間詳情,可參見拙作:世界徵服者的隕落:為什麼說「兩都之戰」後,元朝便無藥可救了海山生前有兩個兒子,欽察派首領、元末著名權臣燕帖木兒既然要起事,選誰來做皇帝呢?這又涉及到元武宗和元仁宗兄弟倆的一灘糊塗帳。和元朝歷次的「狼王之爭」類似,這哥倆的皇位也不是順位繼承,而是政變得來的。
  • 歷史上的今天1398年6月24日-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逝世
    至正四年(1344年)入皇覺寺, 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起義反抗元朝, 至正十六年(1356年)攻佔集慶路,將其改名應天。在消滅陳友諒、張士誠等割據勢力後,於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命徐達、常遇春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 為號召,舉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統治。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初四日,即皇帝位於應天府,國號大明,年號洪武。 同年秋攻佔大都,結束了元朝在全國的統治。
  • 天曆之變——元朝暮年的「迴光返照」
    天曆之變對於元朝和蒙古帝國來說,是一次「迴光返照」。諷刺的是,對於一個即將走向滅亡的王朝來說,改革可以作為一種手段,可以讓巨大的國家機器多苟延殘喘幾年。而對於元朝中後期統治階級來說,「迴光返照」的不是國家的延續統治,而是爭權奪利時沉寂許久的蒙古軍隊互相重新徵討。
  • 朱元璋攻打元朝,北京突然出現紅霧,劉伯溫預言7個字,果然應驗
    原標題:朱元璋攻打元朝,北京突然出現紅霧,劉伯溫預言7個字,果然應驗 在中國歷史上,「秦漢」、「隋唐」、「元明」這三個時期非常相似。秦、隋、元是三個非常強勢的帝國, 其滅亡的方式都是因為農民起義,而後,漢、唐、明三個大一統王朝取而代之。秦朝滅亡時,秦三世子嬰被項羽所殺。
  • 元順帝妥懽帖睦爾:真的不是元明宗之子而是宋恭帝的兒子嗎
    元順帝妥懽帖睦爾是元朝最後一個皇帝,在位前期重用賢相脫脫,勤於政務,使得元朝局勢一度好轉。但他在位後期聽信讒言,殺害脫脫,不理政務,使得元朝走向滅亡。有人認為元順帝是宋恭帝之子,並非元明宗之子,那這是真的嗎,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順帝早年
  • 明明有兒子,皇帝卻在臨死前愧疚不已:傳位給侄子
    當時,他被哥哥封為皇太子(實際上是皇太弟),相約兄終弟及,叔侄相傳,當他駕崩時,就應該將皇位傳給海山的兒子和世。這類似於北宋初年的「金匱之盟」,只不過「金匱之盟」存疑,而他與兄長的約定是確定存在的。其實,元仁宗在位時,就已經決定毀約了。和世本應該是皇太子,卻被封為周王,被命令遷往遙遠的雲南。
  • 真小人偽君子的過招,最像同門的兩位梟雄:陳友諒和朱元璋
    對朱元璋威脅最大的就是長江上遊佔據湖北湖南等地區的陳友諒,說到陳友諒,可得大說特說一番,朱元璋小時候很苦,但是比起朱元璋的苦,陳友諒小時候卻是更加悲慘,朱元璋最慘也是沒錢,他卻是沒錢又沒地位和尊嚴,陳友諒出生於湖廣一帶的漁民家庭,父親老謝是個寄人籬下的上門女婿,本身就是農民裡專吃白眼的一類,幹的是打魚的營生,在當時漁民是非常沒尊嚴的,平日走在路上都常被種地的農民瞧不起,朱元璋這個放牛娃估計瞧見小時候的陳友諒心裡都會感到特別有優越感了
  • 此人因謀反被朱元璋誅殺,他孫子對朱說了八字,朱元璋:殺他九族
    任何朝代覆滅時,這句話都會得到印證。像元朝將滅時,元庭加大賦稅徭役,元順帝實行暴政。百姓不堪重負,紛紛起兵,誓要推倒暴元的統治。起義軍中不乏一些優秀將領,如朱元璋。朱元璋是那個時代笑到最後的人,他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當然,這和他麾下的謀士和將領離不開,其中就有一個叫做費聚的陪朱元璋連年徵戰,戰功赫赫,朱元璋稱帝後讓他鎮守雲南。不幸的是,胡惟庸將他策反,被朱元璋發現,最後將他處死。
  • 古代最囂張的大臣:娶皇后為妻,納40位公主為妾,皇帝都畢恭畢敬
    而在這些權臣中,有個人最囂張,他娶皇后為妻,還納了40位公主為妾。伯牙吾臺·燕帖木兒是元朝人士,那時在位的皇帝是元武宗,燕帖木兒因為勇敢受到了元武宗的喜愛,由此開始了他的青雲直上之路。1312年,燕帖木兒繼承了父親的官職,此時的皇帝是元仁宗,燕帖木兒雖不是他的左膀右臂,仍舊受到重用。然而仁宗的壽命同樣不長,8年後,他就離開了人世,繼位的是仁宗的嫡子元英宗。
  • 元朝為什麼迅速滅國?
    蒙元帝國元朝(1271年——1368年),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國歷史上首次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傳五世十一帝,歷時九十八年。作為一個大一統份封建王朝,元朝為什麼會滅亡?(2)元朝的建立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建元「中統」。1271年,忽必烈稱帝,公布《建國號詔》法令,取《易經》中「大哉乾元」之意,正式建國號大元。一年後,在劉秉忠規劃下,元帝國建都於金國中原的大都(今北京)。
  • 陳友諒:性格決定命運(下)
    3陳友諒的失敗亂世之下,豪傑並起,戰火紛飛,註定了只有短暫的平靜。在陳友諒登基之後,和朱元璋進行了第一次正式的碰撞。龍灣之戰。這次交鋒朱元璋給予了陳友諒一個絕對沉重的打擊,也是他失敗的開始。首先我們說說一個人,這個人是康茂才,一個雙面間諜,他給陳友諒送信,建議陳友諒採取水路進攻,他則會將唯一能阻擋陳友諒水軍路線的木橋移開,與他們會合,讓陳友諒的水軍直達朱元璋大本營之下。陳友諒大喜過望。在這,我想到了朱元璋曾經給他的評價:「志驕」,我不禁感慨,朱元璋這個人看人真的太準了。
  • 朱元璋殺藍玉的原因到底是什麼?真是謀反嗎?其實朱元璋另有目的
    胡惟庸與藍玉案件習稱「胡藍之獄」,是朱元璋誅殺開國功臣的政治事件,而「空印案」與「郭桓案」則是對涉嫌貪墨的官吏進行大規模的鎮壓。可以說,這「明初四大案」中,藍玉案的疑團是最多的。在這起政治事件中,超過一萬五千人牽涉其中,其中,更有幾十位地位顯赫的貴族被殺。雖然,藍玉案的死亡人數是最少的,但是,案件中存在的疑團卻是最多的。時至今日,史學界仍未停止對此案的討論。
  • 朱元璋為何要求大臣不能貶低元朝,他這樣說有什麼深刻含義
    也就是說,宰相在寫元朝君主的時候,用了很多不尊敬的詞語。朱元璋批評他們說,元朝在中國有上百年的歷史,我們的父母都是靠元朝君主生養的,怎麼能這樣不尊敬呢?這樣的捷報張貼出去,那些有識之士看見了,雖然不敢說什麼,但他們一定在心裡瞧不起咱們。最後朱元璋要求宰相要改過來。
  • 中國史上唯一的外國皇后,依靠美色逆襲上位,後勾結奸臣搞垮元朝
    好在上天眷顧奇氏,沒多久便發生皇后之兄唐其勢謀反事件,答納失裡因受牽連被廢黜,旋即被賜死,時在至元元年(1335年)。元順帝第二任皇后弘吉剌·伯顏忽都奇氏跟順帝的心腹太監樸不花不僅同為高麗人,而且還是兒時的鄰居兼好友,正因為這層特殊的關係,兩人相互勾結,在蒙蔽元順帝的同時,聯手在朝廷內外排除異己,凡是反對他們的朝臣,要麼被殺,要麼被貶。
  • 朱元璋的成功全靠這九個字,堪稱當時最強陽謀,想破卻無解
    在當時那個元末亂世之中,由於元順帝的苛捐雜順,導致元朝各地是餓殍遍野,百姓民不聊生,所以依次有劉福通、陳友諒、朱元璋等將近十幾路起義軍揭竿而起。在當時這十幾路諸侯之中,朱元璋簡直就是如同小弟一般的存在,無論誰都看不上眼,而朱元璋要想發展壯大就需要什麼:人。那麼怎麼樣才能夠吸引百姓到朱元璋這呢?糧食。
  • 朱元璋能夠橫掃天下,建立大明,很大原因是因為此人英年早逝
    至正二十年(1360年),陳友諒殺徐壽輝自立為帝,明玉珍徹底獨立。兩年之後,明玉珍徹底稱帝,大夏建國。 2.巔峰時期的大夏,佔據了整個西南 巔峰時期的明玉珍,幾乎坐擁整個西南。
  • 朱元璋沒文化?他遇一殺豬的,當場贈送對聯一幅,殺豬的流淚跪了
    明朝是我國歷史上科技最發達的一個封建王朝,而這個封建王朝的建立者就是明太祖朱元璋,曾經也是從波斯傳入中土的明教風陽分堂堂主,朱元璋出身貧苦之家,因為家裡窮所以就沒有錢讀書,後來去給地主家裡放牛,本來想著就這麼平平淡淡的過完自己普通的一生,沒想到當時元朝的統治者大力的壓迫當時漢人,朱元璋的老父親因為家裡交不起賦稅而被元朝的官差活活打死,殺了地主的牛,然後開始了起兵反元的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