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能夠橫掃天下,建立大明,很大原因是因為此人英年早逝

2021-01-08 騰訊網

熟悉明朝歷史的人都知道,明朝開國的那個時代,是中國歷史上最為精彩的一頁。尤其是明太祖朱元璋,更是有『開局一個碗,裝備全靠打』的美譽。

元末明初的那個時代,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將星璀璨,名臣薈萃。在紛繁複雜的局面下,朱元璋採用了廣積糧緩稱王的策略,一步一步從紅巾軍當中的一個底層將領,最後成為一方諸侯。再連續擊敗了陳友諒、張士誠等強敵後,成功北上,將蒙元統治者打回了漠北,可謂傳奇中的傳奇。

但是,真正的歷史上,如果有一個人不是英年早逝,朱元璋未必會是最後的勝利者。

這個人,叫明玉珍。

1.明末群雄逐鹿,明玉珍西南立國

在中國歷史上,重慶曾經三次被建都。一次是西周時期的巴國,一次是抗戰時期的國民黨政府。

還有一次,就是元末明初的時候,明玉珍建立的大夏。

明玉珍(1329年10月2日―1366年3月17日 ),原名瑞,字玉珍,湖廣隨州隨州(今湖北省隨州)人,元末義軍領袖。

按照《明史.明玉珍傳》記載,明玉珍是於1351年起兵,隨徐壽輝同時參與紅巾軍起義。到了1353年,也就是兩年之後,徐壽輝稱帝,明玉珍加入徐壽輝的麾下。

及壽輝稱帝,使人招玉珍曰:「來則共富貴,不來舉兵屠之。」玉珍引眾降。——《明史.明玉珍傳》

在加入徐壽輝麾下後,明玉珍駐兵駐守沔陽,與元將哈麻禿大戰,右眼被流矢射中,傷愈後右眼失明,因此又被稱為「明眼子」。至正十五年(1355年),倪文俊再次攻佔沔陽,沔陽連年遭受洪澇災害,軍糧不濟,於是命明玉珍率領萬餘人,船50艘,朔江而上,到巫峽一帶籌糧。明玉珍軍紀嚴明,秋毫無犯,以軍功升奉國上將軍、統兵都元帥。

至正十七年(1357年)明玉珍親率大軍從巫峽出發, 攻克夔州、萬州,進而襲擊重慶,擊敗完者都,生擒哈麻禿。明玉珍首先在普州擊潰李喜喜率領的青巾軍,乘勢佔領瀘州、敘南( 今四川宜賓)。

自此,明玉珍在西南根基已成。

至正二十年(1360年),陳友諒殺徐壽輝自立為帝,明玉珍徹底獨立。兩年之後,明玉珍徹底稱帝,大夏建國。

2.巔峰時期的大夏,佔據了整個西南

巔峰時期的明玉珍,幾乎坐擁整個西南。東及夷陵(湖北宜昌),西至中慶(雲南昆明)、南達播州(貴州遵義)、北抵興元(陝西南鄭);除川蜀全部外,還有陝西南部、湖北西部、雲南東北部,貴州北部等地區。從轄制範圍來看,像極了三國時期的蜀漢。

而在明玉珍建立大夏,已經雄踞西南的時候。其他地方,卻是正處於混亂的時候。1362年,明玉珍建國。1363年,陳友諒和朱元璋展開了鄱陽湖大戰。

對比一下這個時間,我們可以看出,當時明玉珍的勢力,是何等重要。雄踞西南,坐擁巴蜀之地,進可攻,退可守。而東南群雄,包括陳友諒、朱元璋、張士誠、方國珍等勢力,連年大戰,自身實力損耗極其嚴重。明玉珍佔據西南,對外交好朱元璋,安心發展實力,只等時機成熟,便可以獅子搏兔之勢,橫掃天下。

而在正史上,明玉珍佔領西南之後,也確實是按照這個路線來進行的。後世方孝孺曾有評論:

夏主幸致躬行儉約,興文教,闢異端,薄稅斂,一方鹹賴小康焉。歷年雖不永,民至今感嘆焉,不能文詞間盡其賢也。

如果歷史繼續按照這個路線發展下去,明玉珍說不定很快就會有機會,依據巴蜀之地,爭奪天下的最終歸屬權。

但問題是,明玉珍至死,都沒有等到這個機會。

1362年,明玉珍建立大夏。僅僅四年之後,1366年,明玉珍便病逝,享年38歲。

3.明玉珍死後,主少國疑,終降於朱元璋

明玉珍死後,其子明升即位,年僅十歲。

正所謂主少國疑。君主年幼,臣子勢大,向來是封建王朝的大忌。就算在大一統王朝,也很容易出事,更何況是這種偏安一隅的政權。

在明玉珍死後,大夏原本修養生息,積蓄力量的局面,很快發生了變化。國內勢力紛繁複雜,再無進取之心。等到兩年之後,朱元璋已經派徐達北上,佔領元大都(今北京)。至此,大夏再無爭奪天下的機會。

不過,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明玉珍的英年早逝,使得大夏群龍無首,最後只能歸降於朱元璋。不過正是因為明玉珍曾交好朱元璋,幫助朱元璋牽制陳友諒,給家人留下了一份香火情。

朱元璋吞併西南後,封明升為歸義王。洪武五年,又將明升及明家二十七人遷往高麗安置。這種安置,未嘗沒有流放的意思。但是在歷代爭奪天下最後又失敗的人當中,已經算是最好的結局了。

另外,明家遷往高麗之後,一樣過得衣食無憂。而且明升於高麗總郎尹熙王之女成婚,並且在朝鮮半島開枝散葉,成為了一個很大的家族。1982年,明玉珍墓在重慶被發現後,每年都會有大批的韓國明氏後裔,來重慶祭拜,香火綿延至今。

對比歷史上其他失敗的帝王來說,明玉珍和明家的結果,未嘗不是一種善終。

4.如果明玉珍不死,歷史很有可能會改寫

明玉珍並非昏庸之輩,在統轄蜀地期間,素有賢名。這一點,在歷史上是公認的。對內,分蜀地為八道,輕賦稅,修養生息。同時重新恢復科舉,重視人才。僅僅幾年時間,便讓元末戰亂不息的川蜀之地,元氣大復。對外,徹底掃除西南地區的蒙元勢力殘留,交好朱元璋,牽制陳友諒。

甚至有人說,如果不是有明玉珍的牽制,鄱陽湖大戰期間,陳友諒一定能拿出更多的力量,來和朱元璋進行決戰。最後大戰的結局,說不定就會以陳友諒的勝出而告終了。

不管是從戰略上,還是從戰術上,明玉珍統帥的西南之地,無疑都是非常成功的。如果明玉珍不死,在朱元璋逐漸掃平東南的同時,明玉珍很有可能已經先行北上,佔領關中地區,最後擊敗朱元璋和蒙元,開創另一種歷史。

至少在明玉珍去世之前,1366年的時候,明玉珍統轄的大夏,實力是要超過朱元璋的。而且明末的勢力格局,和三國時期又不一樣。與其說明玉珍像是蜀漢時期的劉備,倒不如說更像秦末時期的劉邦。

當然,歷史沒有如果,明玉珍的死,讓好不容易開始休養生息的西南地區,再次陷入內亂。至此,雄踞西南的大夏,對於朱元璋再無威脅。也正是因為明玉珍的死,讓朱元璋可以放心派遣徐達統帥主力北上,擊潰蒙元的殘存勢力,最終一統天下。

而且,明家後代的結局,在歷史上諸多失敗帝王的後代當中,也算是善終。這對於明玉珍而言,未必不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

相關焦點

  • 劉伯溫只說了九句話,朱元璋就打通任督二脈建立了大明威武之師
    看似人數不多,但在歷史上卻有重要意義——如果朱元璋回鄉募兵的日期,在歷史上有精確到哪一天的記錄的話,那麼這一天絕對可以算作大明王朝的「建軍節」。 朱元璋從早期拉隊伍開始,一直奉行的策略,就是謀士朱升所提出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這個策略說白了,就是不爭出風頭,耐住性子發展力量,尤其是軍事實力。
  • 蒜頭鼻、豬腰子臉,明太祖朱元璋真的像《大明風華》中長得那麼難看...
    ,因為自己的皇位來路不正。太祖的這個長相啊,眉目清秀,眼睛都很大,鼻梁很直,口型和純情的比較長,面如滿月。還說了一句:與民間所傳之像大不類。也就是說官方畫像和民間傳的差別很大。一般來說能給朱元璋畫像的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宮廷畫師,即使他真的奇醜無比,為了明朝和朱元璋的面子,作畫的時候也會進行修飾和美化,不會有非常很誇張的畫像。第二種就是能夠見到朱元璋的高官顯貴,縱使這些人當中有會作畫的,也不敢畫一些和官方要求不一樣的地方畫像,並將其流傳開來。
  • 逆賊被抓後朱元璋問算命大師:你什麼時候死?大師:我命絕於今日
    說每逢亂世,天下能人異士倍出,此時也不例外,在江浙一帶,就有一位名為劉日新的卜學大師,此人通天曉地,善奇門遁甲,周易八卦,並以為人佔卜算命在飄搖亂世之中謀得一條生路。而後來的洪武大帝朱元璋,此時還未橫掃河山君臨天下,前有勁敵陳友諒,後有惡鄰張士誠。此時正是群雄逐鹿,前途未卜。就在這種情況下,朱元璋找來了當時名噪當地的劉日新,請他為自己佔卜看相。
  • 劉伯溫墓地有龍氣,朱元璋便派人去啟墓,沒想到無功而返
    而朱元璋此人便是一個飽受爭議的人,他與劉邦的功績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他們都是出身於寒門,而且朱元璋還不比劉邦,劉邦好歹還做過街庭庭長,但是朱元璋曾經只是一個乞丐甚至還為了謀生計當過和尚。所謂一個好漢三個幫,朱元璋能夠取得如此的成就除了他自身的天分以及天命之外,還有就是他身邊有許多能人志一直在輔佐他盡心盡力。
  • 朱元璋讓劉伯溫推算大明國運,劉伯溫寫下八個字,兩百多年後應驗
    朱元璋年少時經歷過重重苦難,沒有讀過什麼書。所以朱元璋其人並不精通文墨,但他卻對佔卜之術尤為迷信。在皇覺寺出家為僧之時,朱元璋就曾給自己的前程卜過一卦,以卦象來決定自己是繼續留下來當和尚,還是離開寺廟闖蕩天下。當時朱元璋為自己卜卦的結果是,留下來大兇,逃出寺廟闖蕩天下的結果也是大兇,只有投靠起義軍結果才是大吉大利。就這樣朱元璋離開了寺廟,投奔到起義軍麾下。
  • 此人夢見金甲大神點化,得遇千古一帝,終於成為不世出的猛將
    此人力大無窮,武藝超群,善於騎射,率領十萬騎兵,可以橫掃天下,所以人稱「常十萬」,乃是大明開國期間的第一猛將。《明史》上記載:貌奇偉,勇力絕人,猿臂善射。《明史 常遇春傳》那麼常遇春為什麼會自動來投靠朱元璋呢?民間一直有這樣一個傳說。說元朝末年,百姓處處揭竿而起,常遇春率領手下想要投靠一個明主,但是卻又不知道投靠哪個。
  • 洪武31年朱元璋駕崩,同年出生一個男孩,拯救了51年後的大明王朝
    這時天下義軍紛紛揭竿而起,經過多年的南徵北戰,終於在公元1368年朱元璋掃清六合、席捲八方,於應天登基稱帝,定國號大明,建立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統治的大一統封建王朝。朱元璋劇照開國之初,明朝百廢待興,朱元璋在位期間進行了多次改革,明朝國力得到飛速發展,老百姓也過上了好的日子,1398年,朱元璋不幸病逝,皇長孫朱允炆即位。
  • 《橫掃天下》「爺爺輩兒」人物教你走江湖
    薑還是老的辣,今日盤點《橫掃天下》中爺爺輩兒的NPC人物!屆時,大師傅將在《橫掃天下》的桃花島場景等待你的到來,只要不違背俠義之道,他定願意為你指點一二。《橫掃天下》中他搖身一變成為強力boss,落英神劍掌、碧海潮生曲等絕招紛紛使將出來,常人難以擋駕。
  • 朱元璋的嶽父入宮探望女兒,觸犯了什麼?就被朱元璋直接處死
    朱元璋殺死胡美,就這件事,朱元璋並無錯。宮廷尤其後宮歷朝都有嚴規,後宮太后及妃子和嫡系親屬累有串聯謀惹事發生,朱為杜絕後患,殺妃之父等(朝堂高官應懂法度,不為惹何私闖禁地)。皇帝的後宮,是皇帝的內室,裡面嬪妃很多,其他任何男性都不能入內,縱然是皇帝的嶽父也不行。功高欺主,朱元璋不殺他,後宮會亂套。胡美絕對不敢說自己是朱元璋的嶽父。
  • 朱元璋離開皇覺寺以後,為何又回去了,真有老翁算命之事?
    眾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在建立大明王朝之前,是曾在「皇覺寺」出家當過和尚的。雖然僅僅只在皇覺寺當了五十天的和尚就離開了,但是這不代表朱元璋與「和尚」的緣就此斷了。相反,後來他在外出雲遊後又回到了皇覺寺,這又是什麼原因呢?按照《明實錄》的記載,朱元璋在外出期間遇到了一個老翁,老翁聲稱他自己「推命多矣,無如貴命,願慎之。」
  • 朱元璋的成功全靠這九個字,堪稱當時最強陽謀,想破卻無解
    「開局一個碗,結局一根繩」一句話簡要說盡了大明王朝的心酸,想當年明太祖朱重八隻是一個路邊乞討的乞丐,整天的被人看不起,毆打。然而誰也不會想到,就是這個被人看不起的小乞丐最終居然建立了一個強大的大明王朝。天子都被稱作是「天命之人」,然而像朱元璋這樣出身乞丐卻能夠當上皇帝的豈是一句「天命」,這分明就是逆天改命。
  • 朱元璋夢見武聖關羽,第二天下旨修建關帝廟,限期三天完工!
    導讀:明朝洪武年間,明太祖朱元璋為了在精神上更好地統治百姓,於是採用了「神道設教」的方式,從洪武二年(1369年)開始,在南京雞鳴山修建了十座大廟宇,其中最早修建的是功臣廟,功臣廟宇中供奉的都是為大明開國立下赫赫戰功的元勳武將,以大將軍徐達為首,總共是21個人。
  • 朱元璋大宴群臣,劉伯溫一看菜嚇出一身汗,說到:必死無疑了!
    正是有一次,在朱元璋請開國功臣們吃飯的時候,正是因為上來的幾道菜餚,才讓劉伯溫看到了朱元璋的深刻用意,驚出了一身冷汗,知道他們終將面臨鳥盡弓藏的結局。朱元璋開創大明百年基業,天下得來不易,從一個乞丐到成為九五之尊,種種經歷,讓朱元璋非常珍惜權力,任何能威脅到皇權的人或事,朱元璋都必須剷除,絕不允許任何人威脅到皇權的集中。
  • 朱元璋出一上聯:我是天下第一,才子對出下聯卻當場被斬首
    後面趕上了好的時候及時拉起了一隻自己的隊伍,後期那也是對於各路優秀的將領來者不拒最終統一了當時紛亂的天下,大明皇朝也就此誕生了。當時朱元璋的成功的原因仔細糾結起來那也和當時混亂的時勢有著緊密的聯繫,也可以說是當時的條件成就了朱元璋的千秋霸業,他也就是靠著自己就是一個普通老百姓為了更好的生活所以拼搏的,尤其是他自己本來就是一無所有嘛,正所謂我赤腳的不怕你們穿鞋的,成功當上皇帝。
  • 朱元璋出一上聯:老子天下第一,才子對出下聯,結局你是猜不到
    說到朱元璋大家肯定都很熟悉,他作為明朝的創始人一手建立大明。而且他還廢除了中國歷史上實行很長的制度,沒錯就是丞相制度。之後成立承宣布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分掌權利,實現了分權制衡,大大提高了皇權。而且設置了當時的很厲害的一個私人護衛隊,就是錦衣衛,這個部門只受他一個人命令。
  • 嘉靖和萬曆20多年不上朝,在位時間都40多年,大明王朝靠誰來治理
    朱厚熜是朱翊鈞的爺爺,這爺倆加起來有48年不上朝的時間,可是大明王朝依舊運轉如常,到底是什麼力量在推動大明王朝的日常工作正常運行呢?01朱棣建立的內閣制度,成為大明王朝理政的主要機構。朱元璋為了廢除宰相制度,那可是花費了很大的功夫,不惜以胡惟庸案作為籌碼,殺掉了3萬人之多。此後朱元璋親力親為要自己來處理朝政。
  • 康熙為何祭祀朱元璋皇陵?背後有何用意?
    現在人們可以看到碑亭了。康熙這樣做的根本原因之一是清朝統治明朝的合法性。因為李自成死於明朝時,滿朝在為明朝報仇的旗幟下打敗了李自成,並把他的首都搬到了這裡。 事實上,李自成仍然統治著明朝的領土。
  • 朱元璋薄情寡恩,奪天下後誅殺功臣,為何會放過這四人?
    歷史上皇帝不多,畢竟九五至尊,全國一人,而開國皇帝更少,歷史上也就幾十個,這一些人得了天下之後,首先要做的就是對曾經的功臣論功行賞,但是自從劉邦開始,這一些做了天下的皇帝對於曾經的功臣都是猜忌有加,唯恐死得太遲造自己的反。
  • 《大明風華》醜化朱元璋?子孫都是圓臉,卻非說像廖凡的鞋拔子臉
    編者按:最近,電視劇《大明風華》可以說是非常火了。但也有不少人指出其有服化道的硬傷。比如官員帽子上胡亂加東西,皇帝帶著明朝後期出現的金龍翼善冠等等。當然,最大的爭議就是該劇中明太祖朱元璋的奇醜造型。一些人認為這是清朝對於朱元璋的醜化,另一些人則表示,朱元璋就是長這樣子,因為教科書上就是這麼畫的。那麼,朱元璋到底應該長啥樣呢?
  • 大明皇室輩分的二十字世系:強迫症晚期患者明太祖朱元璋的傑作
    他們在位的時間雖然不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即二人都是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孫子。在所有的孫輩中朱允炆倫序第三,朱高熾倫序第四。排在兩人上面的分別是太祖嫡長孫、太子朱標嫡長子朱雄英和晉王朱棡嫡長子朱濟熺。在這裡大家可以發現同為太祖之孫,朱棣的兒子是「高」字輩,晉王的兒子是「濟」字輩。而太子的兒子卻似乎一個是「雄」字輩,一個是「允」字輩,這其中又是什麼原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