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有福報的人和沒福報的人有何差別?

2021-01-10 懿道楓途

如果我們像這些人一樣精勤上供下施,也會成為具足福德之人。有了福德,就會像如意寶那樣,無勤滿足一切眾生的願望。

歷史上有許多具大福報者,如福力王子、善義王子、大施商主(這三位都是佛陀的前世)以及阿育王。

福力王子的福報非常圓滿,當他還在母胎中時,就能加持母親說出「積福得安樂,故人當造福,精勤常積累,對福生信解」的偈頌。

善義王子為了遣除眾生的貧窮,曾經和弟弟惡意一起到大海中取寶,在回來的路上,惡意用木條刺瞎了善意的雙眼,並搶走了如意寶,還騙父母說善義被淹死了,但善義依靠自己的福德力,後來不僅雙目復明,而且重新獲得了如意寶。

大施商主為了遣除眾生的貧窮,到大海中的龍宮取寶,結果以他的福德力,取到了三枚如意寶,並在南贍部洲降下了珍寶雨。

阿育王是佛涅槃一百年後出世的一位國王,他役使鬼神一夜之間造了八萬四千座佛舍利塔。據傳記中記載,阿育王的福報超過龍王,當他來到大海邊時,龍王都親自出來恭敬承事他。

此外,許多高僧大德也有巨大的福報,許多人見到他們的尊容就膽戰心驚。

福報確實非常重要,有福報的人和沒福報的人差別非常大,有福報的人能夠輕而易舉做許多善事,而沒有福報的人費盡力氣卻連一件善事也無法成辦。

《因緣品》中對此也有比較:「諸福真奇妙,其果極善妙,無似福解脫,是故當積福……福德淺薄者,難化墮惡趣,如沙中無油,彼者豈有樂。」講得非常清楚:福德非常奇妙,它的果報極其善妙,沒有像福德那樣能令眾生獲得解脫的,因此希求解脫的人應當積累福德……而福德淺薄的人很難度化,即使給他們宣說再多的佛法也沒用,這些人的前途只有墮入三惡趣,就像沙子裡榨不出油一樣,福德淺薄者不可能擁有安樂。

此外,《毗奈耶經》中說:「福應常修造,無福遭苦厄,若有修福者,現受當安樂。」也說明了這樣的道理:應當經常造福德,如果沒有福德,就會遭受各種苦厄,若能修造福德,今生來世都會獲得快樂。

總而言之,道友們要想盡辦法來積累福德。在一切積累福德中,最殊勝的方便法就是供養三寶。

唐代的法照大師在五臺山親見文殊菩薩時,文殊菩薩對他說:「諸修行門,無過念佛,供養三寶,福慧雙修,此之二門,最為徑要。」

佛經中說:「一切世間諸安樂,皆由供養三寶生,故當恆勤供三寶。」《地藏十輪經》中也說:「三界中安樂,皆由三寶生,故求安樂人,常供養三寶。」

如果能精勤供養三寶,廣積福德,不但能獲得今生來世的安樂,而且能遠離諸魔的境界,很快成就無上菩提,如《華嚴經》中說:「若彼常於三寶中,恭敬供養無疲厭,則能超出四魔境,速成無上佛菩提。」

所以供養三寶是最有意義的事情。但關鍵是要長期去行持,即使供一盞燈、一杯水、一支香,也要在有生之年長期堅持,不能今天高興了就供養,過兩天不高興了就不供養。

現在有些人行持善法只是圖新鮮,等新鮮感一過去,就捨棄原來的行為,另換一種新的行為,這種人就像猴子掰玉米一樣——撿起新的丟了舊的。這種習慣非常不好,大家應該持之以恆地行持善法。

本來,沒有一個眾生不希求今生來世的幸福安樂、受用圓滿,而幸福安樂、受用圓滿必須通過上供下施才能獲得。

如《入中論》中云:「彼諸眾生皆求樂,若無資具樂非有,知受用具從施出,故佛先說布施論。」可是有的人甚至連一把青稞也不供施,卻奢望獲得一切所想的東西,這種貪心將毀滅一切希求,結果一無所得。

我們那裡有一種說法,「未曾擊鼓無成就,未經搖頭無本尊」,意思是說,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否則不可能成功,就像沒有擊鼓就不會發出聲音,或者連搖頭動身的勤作都沒有就不會成就本尊一樣。

以發心建一座經堂為例,自己事先就要明白,這肯定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如果覺得自己無法付出這樣的時間和精力,乾脆就不要去建這座經堂。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可是,有些人雖然想擁有福德,但在實際行動中連一把青稞的供施都捨不得,這怎麼可能擁有福德呢?

還有些人更過分,從來沒有為積資淨障而努力過,卻妄想獲得高深的修行境界,甚至增上慢地認為已經開悟了。在金剛薩埵法會期間,我問一個人:「你念金剛薩埵心咒沒有?」他說:「不用念,我已經開悟了!」他對自己的開悟深信不疑,但我有點懷疑,因為我遇到過許多公認的高僧大德,他們每天都要不斷地行持善法。

在漢傳佛教的歷史上,許多公認的開悟者每天也不斷地行持善法,像永明延壽大師每天要念十萬遍佛號。與這些大德相比,有些人沒有做過任何積資淨障,就認為自己已經開悟了,到底他們悟了什麼也不好說。《教王經》中說,人死的時候,一切財產受用、親友眷屬都不會跟隨自己,只有生前造的善惡業會跟隨自己。

如果自己本來沒有證悟,卻自欺欺人,不精進積累善業、懺悔罪業,到死亡的時候,該跟隨自己的善業一點也沒有,而不該跟隨的惡業卻緊隨身後,這樣的「開悟者」是不是有點奇怪。

因此,希望道友們不要說大話,要老老實實地積累資糧,尤其要以三寶為對境來積累福德。

現在我們能夠見到供養處的佛像,這說明自己往昔曾經積資淨障,如果能把它們觀為真佛來作供養,則與供養真正的佛沒有任何差別。如《右繞佛塔經》云:「誰以等信心,供養在世佛,與其舍利塔,福德無有別。」作為末法時代的眾生,從一方面看,我們無緣見到佛陀的真容,可以說福德淺薄,但從另一方面看,佛法還沒有徹底隱沒,還能見到三寶所依和佛陀般的傳承上師,我們還算是有福報的。

有些出家人說:「我真是沒有福報,還不如當初不出家修行。」這種說法是不對的,其實,沒有生在邊地、能見到三寶,這就是巨大的福報。

有些人脖子上掛著一大串像章——釋迦牟尼佛、觀世音菩薩、蓮花生大士……走起路來叮叮噹噹響,這也是有福報的象徵,如果沒有福報,連這些像章也見不到。

所以,現在值遇這些殊勝對境之時,大家千萬不要錯過機會,應該以這些對境來積累資糧,只要自己的心清淨,就可以積累巨大的福德。

感恩閱讀,分享也是一種功德,願佛菩薩護佑我們每一個虔誠的信徒!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什麼是福報,說996工作制是福報的人,安的什麼心?
    佛報是一個宗教用語,儒釋道都有福報的說法。馬雲據說是由於奶奶信佛的緣故,很早就與佛教結緣,後來又迷戀道教,曾拜道教人物李一為師傅,酷愛國學經典《道德經》,據說包裡經常會裝一本簡裝版的《道德經》。佛道兼修的馬雲最近提到了福報,而這一次他講到福報是關於加班的。
  • 善良之人必有福報,看懂這三句話,福報不請自來
    古人云,命自我立,福自己求。我們不能奢求天上掉下餡餅,如果想得到福報,必須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追求。未知的事情我們無法掌握,我們能做的,就是多行善事,努力做好我們自己,剩下的順其自然即可。佛陀說,善良之人必有福報。老祖宗對於福報的見解,充滿人生的大智慧,值得我們細細感悟。看懂這三句話,並且身體力行,在日常生活中踐行,後半生福報會不請自來。
  • 佛教:福報大的人,臉上會有這3種特徵,看看你有嗎?
    我們會有什麼樣的外貌,與我們內在的心態和心念有著直接的因果關係。好的心念就會生出慈悲柔軟的面貌;惡的心念就會生出兇狠恐怖的面貌。佛門說道:「一切福田不離方寸」,這個方寸就是指的心。我們的心田決定了我們的福田,而我們的心田又決定了我們的外貌。這也就意味著,一個人有沒有福報,從他臉上就能夠直接看出來!
  • 福報大的人,臉上會有這3種面相,看看你有嗎?
    善良的心態和行為就會長出慈悲柔順的相好,兇惡狠毒的心態和行為就會長出醜陋恐怖的面貌。我們的面貌反映著我們的福德,關係著我們前世今生的因果。六祖慧能大師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這個方寸就是指的心。種福田就是淨化我們的內心,斷惡修善。一個人福報的多少,看過去的因果,也取決於自己的心態。福報不是固定不變的,根據自己的修行,根據自己的心態,福報是時刻變化的。
  • 福報的力量
    福報承載著一切,包括你能遇到什麼樣的人,事情。這都是福德因緣感召。福德因緣所產生的力量,要遠遠大過人的思維選擇,尤其是在生活中,小錢靠努力,大錢靠福報。有的人做什麼都賺錢,那其實是福德力量,不是他有生意頭腦。有生意頭腦,很聰明的人,福德不夠,一樣做不成。 修道,福德很重要。要遇到善知識,也要有福報。能修行佛法,安心辦道,也要有福報。
  • 布施持戒產生福報,仁義禮智信守住福報
    布施持戒產生福報,仁義禮智信守住福報。我們之前說過,對於一般人而言,其福報主要由布施持戒產生,當然忍辱精進禪定般若也可以產生福報。那麼我們在生活中,經常看到有些人命運大起大落。運勢來的時候賺錢數百萬的賺。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坑蒙拐騙,敗落的時候又很衰敗。那麼他們到底差的是什麼?
  • 人這一輩子,福報或有定數,懂得分享,福報滾滾來
    人這一輩子,福報皆是有定數的,錢多錢少,夠用就好,錢多了,反倒不是好事。人這一輩子,需要多少錢,才夠一輩子用?實際上,多少都不夠,由於你的心不會滿足的。人心不足蛇吞象,真的是這樣。實際上,母親是一個明白「掙福報」的人,她的心中,有大愛,只是子女們不懂,被錢蒙蔽了心靈。錢多了,也許會引起子女不和睦,還會遭受他人的嫉恨,還可能被別人算計,真真正正有福報的人,未必有很多錢,反而是過得安逸,安靜,家庭和睦。人這一輩子,福報皆是有定數的,你付出的愛,都是會以另一種方式重回你身上。「愛人者,人恆愛之」。
  • 有沒有福報看看孩子的命就知道了
    這就是有貴人幫助孩子,比如父母感情不和睦吵鬧多,有兩人都服氣的領導介入調和就能家庭安定。從這個八字來看,家庭關係父不合,父母之間也容易存在感情隔閡,不利孩子成長。此命的體弱已經被落實了,為什麼會這樣應該好好想想,是營養不良還是遺傳的問題呢。從這個八字來看此子脾氣大心事重,身體虛弱愛做夢,這些等他有記憶了會這樣。
  • 人生最大的福報是遇到佛法,修習佛法
    縱觀現時代很多人,終日忙忙碌碌不停,只為滿足自己的欲望。無論金錢名利、權勢地位,或各種物質方面的享受,都驅使著人們無休止地執求追逐和拼命撈取……至於得到得不到,得到多少,這與你有無福報,及福報的大小有直接關係。若你沒有那個命,即便你付出再多,結果也不會如你所願。
  • 佛教:福報將要耗光的人,有這三種特徵
    《了凡四訓》中提到過: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一個人的福報,不是先天決定的,而是自己修來的。種善因,才能得善果。當你的福報很多的時候,諸事順力,大富大貴,當你的運氣不佳時,厄運就會來臨;福報是一點點積累,但是福報的耗盡卻是很快,這三個行為,稍不注意就會把你福報消耗完。
  • 佛教:一個人最損福報的四種行為,你有沒有在做
    生世為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福報;佛法難聞,人身難得,一個人能夠生世為人,就一定有為人的福德因緣;只不過福報有多寡而已,福報大的人出生於富貴之家,一生功名富貴,想不盡的榮華;福報小的人,就會過得貧窮困苦,甚至一生會有坎坷的命運。
  • 40歲修佛的富豪:人生悲哀不是沒錢,而是沒福報
    一位40歲修佛的富豪:人生悲哀不是沒錢,而是沒福報。佛經中有這樣一句話:「福應常修造,無福遭苦厄,若有修福者,現受當安樂」,意思是說對於一個平時注意修福報的人,身體也會無病無災,以後也會過得很安樂,人生最大的悲哀不是沒錢,而是沒有福報。
  • 有沒有福報,可以從長相看出來!(受益終生)
    這個相,就是福相的意思。看一個人有沒有福報,從他的長相便能看出來。 佛陀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的相,都是業力的顯現。相貌也是一種福報,福報大的人,相貌一般都比較好。那麼有福報的長相是什麼樣子呢?
  • 有福報的人身上會發光,這是真的嗎?三種方法讓你擁有福報!
    民間相信,有福報的人身上會發光,這種說法聽起來脫離實際,但是這句話是很有寓意的,命中有福報的人,在別人的眼中閃閃發光,這種說法是否準確呢?如何才能看出這個人擁有福報呢?有福報的人身上會發光的說法是真的嗎?
  • 心地善良有福報的生肖,福比天高
    有福氣的人一般都是做好事,存好心的善良之人。好人自有上天降福氣,也就是說好人會得到上天的幫助。
  • 相貌是福報,有福的人一看那個相貌就不一樣
    淨空老法師慈悲開示【經云:輪王亦有三十二相,而不及佛,即此意也。】佛出現在世間,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轉輪聖王也有三十二相,也有八十種好,但是這個相比不上佛那樣的殊勝,沒有佛那樣的明顯清晰。相貌是福報,有福的人一看那個相貌就不一樣。
  • 修行懂得一個道理,不僅有福報,且功德無量,圓滿究竟
    人生總是有許許多多的困惑,有順境、有逆境。逆境中,很多人想求福報,想有福報,那麼就要懂得一個道理,古人云:「天欲禍之,必先福之;天欲福之,必先禍之。」即上天要降災禍給一個人,先給你福;反過來,真的想讓這個人出息,長點智慧、多點品格,反給你多些磨難,因為這短暫的幾十年裡,「磨難」會給予你更深的生命感悟。上天要降災禍給一個人,一定會先給些許福分滋長他的驕慢之心,要看他是否懂得承受。
  • 一個人沒有福報,真是幹什麼都不如意
    一個有福報的人,總是事事順心如意,辦什麼事都順,就是在不好的環境也能平安吉祥。有福報的人,他經過了努力,不費力的就賺到了很多錢,沒有福報的人,縱然經過了努力,也賺不了幾個錢。有福報的當官的,會越做越大。沒有福報的人,沒有說服力,你說話沒人聽你的。
  • 佛說:一個人有沒有福報,聽他說話就知道了!
    一個人有沒有福報,命運好不好,看他的言談有沒有口德就知道了。妄語是佛門大戒,是佛教基本五戒之一,我們平常最容易犯的、最容易消福的,就是口業了。善言柔語能增長福報,妄言惡語也能消除福報,一個人不可能天天做壞事,但可能天天說妄語。通過日積月累,這人的福報,就慢慢得從他嘴裡跑光了。
  • 是福報不夠
    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但有的人卻是諸事順利,那是因為他平生注重自己積累福報的結果,當你的福報夠多,所有的不順心和煩惱也都會遠離你,但是當你的福報不夠的時候這些煩惱就會顯現,深深地纏著你,一切不順心的源頭還是自己的福報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