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15 18:41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黃宏
今天,各位的微信朋友圈,是不是被「抗戰勝利」、「73周年」這幾個字眼刷屏了?
如果認真探究一下,就會發現這麼一件事: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在8月15日;在「密蘇裡號」上簽署投降書,在9月2日。
一個問題來了:為什麼9月3日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日?已閱君今天來聊聊這事。
還有第二份《投降詔書》
今天大家紛紛在朋友圈發微信,是因為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播出了一份《投降詔書》,如果仔細去看,會發現落款時間是8月14日,前一天錄好了音的。
很多人會以為,這份詔書一播出,國人都跑去慶賀,而日軍也放下了武器。
其實,遠沒那麼簡單。
首先,不光是中國人,幾乎所有盟國人民都覺得:被日本人忽悠了。大家很惱火。
因為當天早上8點,在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之前4小時,中美英蘇各自播放了本國領導人講話,告知本國人民日本已經投降。
第一份投降詔書
大家正高高興興,慶祝日本投降時,這份《投降詔書》播放了,人們訝然發現:在裡面,通篇沒有「降」、「敗」之類的詞語,逃避得乾乾淨淨,投降成了隱含到不認真分析,就幾乎聽不出的潛臺詞。
怎麼辦?日本耍小聰明,那就讓他們重新講一遍,非把「降」這個字講出來不可。
在盟國要求下,當年9月2日,日本天皇又頒了一份投降詔書,裡面兩次提到「降伏」。這個詞,和中文的「投降」同一個意思。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怕日本人再鬧出什麼鬼花樣,這份詔書是盟國擬好,交給日方,讓他們按詔書格式與習慣用法再撰寫正式文本的。
第二份投降詔書(注意裡面的「降伏」二字)
耍小聰明的結果就是「偷雞不著蝕把米」:日本成了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因為一次投降,卻頒了兩次投降詔書的國家;詔書裡還說了兩次「降伏」。
8月15日固然值得紀念,但這件事千萬要記住:日本投降,絕不是什麼「終戰」,是實實在在的投降,第二份投降詔書就是黑紙白字的證據。
為什麼到9月2日才籤投降書?
還是回到1945年8月15日。
不少人有這麼一個印象:似乎,日本天皇一宣布無條件投降,日軍就放下武器,等著受降。
其實遠不是這麼回事。
最大的問題是:包括中國在內的盟國,要判斷日本是不是在搞「詐降」。
這是日本人自己弄出來的事。雖說古人有云:「兵不厭詐」,但戰爭中,基本信義還要講的。1944年塞班島之戰時,日軍搞過一次「詐降」,把去接洽投降的美軍殲滅了一個排。
吃過這個虧後,盟國就一直防著日本搞「詐降」。比如說衝繩島戰役時,美軍寧可用明碼電報和廣播,或者用被俘虜的日軍士兵戰場喊話勸降,再也不肯派出自己人在戰場受降。這種不合常規的勸降方式,讓日本守軍疑神疑鬼,不敢投降,結果全數被殲滅。
1945年9月2日,在美軍理察·薩瑟蘭將軍的監督下,日本外務大臣重光葵在密蘇裡號上簽署投降書
日本方面,也不見得沒有「詐降」的想法。因為8月16日日軍大本營發布第1381號命令,居然是「各軍……各自繼續執行現任務,但停止進攻作戰」。這裡要注意,並沒有禁止防禦作戰。
後來大概後來想來想去,覺得「詐降」也沒法翻盤,趕緊又補發了一道命令,要求「立即停止戰鬥行動」。
發了命令,並不意味戰鬥停止。在中國的日軍各支部隊接到命令的時間,也各自不同:最早華北方面軍,時間是8月18日,也就是說,日本天皇頒了投降詔書都3天了,這支日軍還在和中國軍隊打仗;比較晚的是在華中地區的第六方面軍,時間在8月21日。
至於零星的小部隊,時間就更難說了,比如說,直到1945年8月30日,蘇軍還在和日軍在東寧要塞戰鬥。
這麼拖拖拉拉,等戰火完全平息後,時間就差不多到了9月2日。
甚至當天在「密蘇裡號」上舉行投降儀式時,美軍還在擔心日本人「詐降」,其實是準備將停在東京灣的美軍以及盟國高級將領一網打盡,還專門安排斯普魯恩斯上將留在衝繩海域的戰列艦上,萬一日本「詐降」,就繼續進攻。
要論單支日軍投降,那就更晚了,比如說在濟南的日軍,投降時間是12月27日,都過去差不多快3個半月了。
古人有云:「出兵容易收兵難」。日本都宣布無條件投降了,還發生了那麼多事,無數人還在生死搏鬥,這也可以看出:和平來得有多麼不容易。
為什麼9月3日是抗戰勝利紀念日
問題又來了:既然9月2日日本籤署了無條件投降書,為什麼9月3日是抗戰勝利紀念日?
首先,這肯定不是時差問題。因為東京時間和北京時間只差1個小時。
第一個原因是:在當時,信息傳遞最快的還是報紙,更何況又一直擔心日本在搞「詐降」,等投降儀式舉行完畢,安排慶祝已經來不及了。等人們知道日本已經籤署了無條件投降書,已經隔了一天,到9月3日了。
類似的例子還有:1945年5月8日德國籤署投降書,但5月9日被宣布為歐洲勝利日。
第二個原因是歷史沿革。
1945年9月3日,當時的中國政府下令舉國慶祝,放假3天,之後乾脆就把9月3日當作抗戰勝利紀念日。「九三學社」這個民主黨派,之所以冠以「九三」這兩個字,就是為了紀念這個日子。
新中國成立後,1951年8月13日,政務院發布通知:「本院在1949年12月23日所公布的統一全國年節和紀念日放假辦法中,曾以8月15日為抗日戰爭勝利日。查日本實行投降,系在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日本政府籤字於投降條約以後,故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應改定為九月三日。」
之後一直沿用。
1999年國務院頒布《關於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上面繼續規定,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為9月3日。
2014年2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經表決通過,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但不管是8月15日,還是9月3日,都是中國人應該牢記的日子。殘酷的事實告訴億萬中國人:落後就會挨打!只有自己足夠強大,才能保護自己,保護自己的親人。已閱君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從歷史裡吸取教訓,讓歷史不再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