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的人口老齡化現象加劇,2020年老齡率將為17%以上,這已經超過了國際水平,目前我國的老年人群也達到了2.64億人左右,但年輕的勞動力人群卻在不斷的減少。為了能夠調節人口結構,國家在2016年就放開了二胎政策,為的就是增加新生兒的出生率,實際上這幾年裡我國的人口出生率一直在下降中。
其實從目前發達國家的人群變化來看,人口似乎都出現了負增長狀態,很多年輕人不敢生娃不想去生育,這其實還是很好理解的,畢竟生活的負擔增加,養娃的成本高漲,因此出生率的下跌也就能夠理解了。不過新生兒的人數不斷銳減,老齡化率增加,必然會造成勞動人口減少。
現有的就業矛盾
在很早我國就出現了招工難的問題,很多工廠裡招不到一線員工,畢竟不少年輕人並不喜歡去工廠裡工作,他們認為在這裡是耗費青春浪費時間,不少人則是選擇去往工作更靈活的外賣和快遞行業,還有一些人認為在工廠裡太過於勞累,還不如去銷售崗位,只要憑著嘴皮子就可以賺上大錢。
還有很多企業表示,他們需要招聘的是技能型人才,但實際上並沒有多少技術性的勞動力,反而更多的是只有學歷沒有經驗的大學生們,企業需要控制成本,他們更希望有專業的技術人員來公司應聘,如果從零培養的話,那耗費的成本太高了,不符合他們的招聘初衷。
在招工難的同時,就業難的問題也隨之產生,我國每年的大學畢業生都是龐大的人群,2019年達到了800多萬人,每年七百萬人進入社會中,實際上企業並沒有太多優質的崗位可供選擇,那些前途好的崗位,在校招時就已經被應聘了。而大學生們都希望第一份工作更好一些,這樣才能更有利於今後的發展。
如今的80、90後已經成為主要的勞動人群,他們在工作上並不是以賺錢為主要目標,反而更在意是否有興趣,職位是否符合自己心目中的需求,但真正完美的崗位並不多,結果出現了就業難的問題。
預計2035年就業人群少近1億人
從人社部的相關文章來看,中國16-59歲的勞動人群在8年前就已經減少,到了2020年後減幅力度更大,而在2035年勞動人群的數量將在8億人上下,比起2018年的9億勞動者來看,勞動年齡就業的人群要少了近一億人。
近年來我國的新生代就業人群已經佔據了主要力量,求職者更希望能夠在職場中實現自我價值,也希望能找到更有前景的職業,這樣就可以長期奮鬥在其中,還希望能拿到更多的薪水。不過我國依舊處於產業鏈的中低端,工業化的程度還不是太徹底,多出來的崗位主要是以一線工人以及服務行業為主。
其實想要解決就業和人口之間的矛盾,還需要以多種方式同時推進發展,比如說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提供政策支持,在金融領域開創貸款擔保業務,讓大家的創業準備條件更完善。當然也鼓勵那些科研、高校技術人才能夠加入創業中,促進我國工業化的更好變革。
當然職業教育的培訓計劃也要快速推進才行,要給出一系列的政策,促進勞動人群的再培訓工作,定期提升自己的技能,鼓勵和支持貧困人群的培訓。也支持企業開展技能培訓,各地政府也要鼓勵建立培訓中心。
其實每個年輕人都應該有學到老活到老的意識,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中,如果不想遭遇中年危機,那就要不斷的提升能力,讓自己表現得更加出色,這樣才能應對未來,你怎麼看呢?
【註: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際網路,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部分圖片與本次事件無關,只為方便讀者理解,關注我們每天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