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勞動年齡人口持續減少,預計2035年將減少近1億,原因為何?

2020-12-01 財商社

近年來,我國的人口老齡化現象加劇,2020年老齡率將為17%以上,這已經超過了國際水平,目前我國的老年人群也達到了2.64億人左右,但年輕的勞動力人群卻在不斷的減少。為了能夠調節人口結構,國家在2016年就放開了二胎政策,為的就是增加新生兒的出生率,實際上這幾年裡我國的人口出生率一直在下降中。

其實從目前發達國家的人群變化來看,人口似乎都出現了負增長狀態,很多年輕人不敢生娃不想去生育,這其實還是很好理解的,畢竟生活的負擔增加,養娃的成本高漲,因此出生率的下跌也就能夠理解了。不過新生兒的人數不斷銳減,老齡化率增加,必然會造成勞動人口減少。

現有的就業矛盾

在很早我國就出現了招工難的問題,很多工廠裡招不到一線員工,畢竟不少年輕人並不喜歡去工廠裡工作,他們認為在這裡是耗費青春浪費時間,不少人則是選擇去往工作更靈活的外賣和快遞行業,還有一些人認為在工廠裡太過於勞累,還不如去銷售崗位,只要憑著嘴皮子就可以賺上大錢。

還有很多企業表示,他們需要招聘的是技能型人才,但實際上並沒有多少技術性的勞動力,反而更多的是只有學歷沒有經驗的大學生們,企業需要控制成本,他們更希望有專業的技術人員來公司應聘,如果從零培養的話,那耗費的成本太高了,不符合他們的招聘初衷。

在招工難的同時,就業難的問題也隨之產生,我國每年的大學畢業生都是龐大的人群,2019年達到了800多萬人,每年七百萬人進入社會中,實際上企業並沒有太多優質的崗位可供選擇,那些前途好的崗位,在校招時就已經被應聘了。而大學生們都希望第一份工作更好一些,這樣才能更有利於今後的發展。

如今的80、90後已經成為主要的勞動人群,他們在工作上並不是以賺錢為主要目標,反而更在意是否有興趣,職位是否符合自己心目中的需求,但真正完美的崗位並不多,結果出現了就業難的問題。

預計2035年就業人群少近1億人

從人社部的相關文章來看,中國16-59歲的勞動人群在8年前就已經減少,到了2020年後減幅力度更大,而在2035年勞動人群的數量將在8億人上下,比起2018年的9億勞動者來看,勞動年齡就業的人群要少了近一億人。

近年來我國的新生代就業人群已經佔據了主要力量,求職者更希望能夠在職場中實現自我價值,也希望能找到更有前景的職業,這樣就可以長期奮鬥在其中,還希望能拿到更多的薪水。不過我國依舊處於產業鏈的中低端,工業化的程度還不是太徹底,多出來的崗位主要是以一線工人以及服務行業為主。

其實想要解決就業和人口之間的矛盾,還需要以多種方式同時推進發展,比如說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提供政策支持,在金融領域開創貸款擔保業務,讓大家的創業準備條件更完善。當然也鼓勵那些科研、高校技術人才能夠加入創業中,促進我國工業化的更好變革。

當然職業教育的培訓計劃也要快速推進才行,要給出一系列的政策,促進勞動人群的再培訓工作,定期提升自己的技能,鼓勵和支持貧困人群的培訓。也支持企業開展技能培訓,各地政府也要鼓勵建立培訓中心。

其實每個年輕人都應該有學到老活到老的意識,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中,如果不想遭遇中年危機,那就要不斷的提升能力,讓自己表現得更加出色,這樣才能應對未來,你怎麼看呢?

【註: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際網路,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部分圖片與本次事件無關,只為方便讀者理解,關注我們每天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焦點

  • 到2049年,每 100 個勞動年齡人口要撫養 72 人,那時候我們怎麼辦?
    到了2012年前後,老年人口的比重突破10%。預計到2049年,中國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將接近4億,超過總人口的四分之一(28.9%)。看到這些赤裸裸的數字擺在眼前,我們可能才對老齡化有更直觀的感受。其實,從與我們相距不遠的日韓兩國就能一窺老齡化社會的困境。2019年,韓國65歲以上的老年人佔總人口比例達14.9%。
  • 統計局:我國勞動年齡人口仍具潛力,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化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總人口由1949年的5.4億人發展到2018年的近14億人,70年總共增加了約8.6億人,年均增長率約為1.4%。這其中,20世紀80年代,我國實施了十分嚴格的生育政策,生育率下降,但由於新中國成立後「生育高峰」中出生的人口陸續進入婚育年齡,人口增長率出現短暫回升,在1987年達到峰值1.7%。進入90年代,由於育齡婦女人數的減少,以及人們婚育觀念的轉變,1991年以來,我國人口增長率穩步下降,最終在0.5%左右的增速上保持平穩。
  • 為什麼2018年出生人口較上年減少200萬?
    相比於2017年全年出生人口(1723萬人)減少了200萬。人口出生率是近幾十年來最低。怎麼看待2018年以及未來短期、中期和長期的出生人口形勢?南都記者採訪了國家衛生健康委直屬單位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黃匡時。① 預計2018年出生人口規模在1500和1600萬之間南都:你如何評估2018年出生人口的數字?
  • 2015年全年出生人口比上年減少32萬
    本報北京1月20日電(記者董偉)今天,國家衛生計生委指導司負責人就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5年出生人口數據發表評論稱,之前根據全國計劃生育統計數據和全國婦幼活產統計數據,對2015年出生人口進行了測算,與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基本一致,2015年出生人口比2014年有所下降。
  • 中國人口報告:2020
    我們預測,中國人口將在「十四五」時期陷入負增長,2050年左右開始將急劇萎縮,2100年佔全球比例將從當前的約19%降至7%。4)人口紅利消失,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下滑。勞動年齡人口比例已於2010年見頂,預計2050年比2019年減少23%;2010-2018年中國經濟增速已從10.6%降至6.1%,即將進入「5時代」。
  • 中國有3000萬男光棍?第七次「人普」將揭曉答案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直屬單位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的預測,中國總人口將在2027年後開始進入負增長。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在報告中指出,「十四五」時期,中國人口自然增長率已降至年均1.76‰,總人口低速慣性增長,總人口年均增量為246萬人。根據發展態勢預測,未來十年將經歷從增長到下降的重大轉折,進入人口負增長階段。預計2035年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18‰,2050年為-5.65‰。
  • 1978年來首次!京滬常住人口同時下降,深圳成最大贏家!
    據媒體報導,2015年,上海的常住人口出現1978年以來的首次下降,但在此後出現了反彈。2016年,北京常住人口增加2.4萬人,增長幅度為0.1%,當時就有預測稱2017年北京常住人口將出現下降。目前,這一預測已經成為現實。但是京滬的常住人口下降是否是一個長期趨勢?這一結論目前還很難下定。京滬常住人口為何會下降?
  • 從單獨二孩實踐看生育意願和人口政策2015-2080年中國人口形勢展望
    在鼓勵生育的情況下,臺灣地區的生育率從1987年的1.70下降到2013年的1.06512,韓國生育率從1989年的1.56下降到2013年的1.19以臺灣地區和韓國為參照,假如中國大陸停止計劃生育,那麼生育率將繼續下降到2035年的1.1左右。中國大陸不但需要儘快停止計劃生育,而且需要出臺比臺灣地區、韓國更有效的鼓勵生育政策,才能遏止生育率下降趨勢,恢復社會可持續發展能力。
  • 統計局回應2019年出生人口減少:減幅在下降(全文)
    從年齡構成看,16至59周歲的勞動年齡人口89640萬人,佔總人口的比重為64.0%;60周歲及以上人口25388萬人,佔總人口的18.1%,其中65周歲及以上人口17603萬人,佔總人口的12.6%。從城鄉結構看,城鎮常住人口84843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706萬人;鄉村常住人口55162萬人,減少1239萬人;城鎮人口佔總人口比重(城鎮化率)為60.60%,比上年末提高1.02個百分點。
  • 6個年輕人養1個老人,5年後中國有3億老人過重陽節
    2018年,全國31個省區市中,近4成地區老年人口撫養比超過當年全國水平(16.8%)。其中,山東、四川、重慶及遼寧4地老年人口撫養比達到20%以上。近30年來,中國老年人口撫養比已由不足9%增長至17.8%,也就是說現在每100名勞動年齡人口要負擔約17.8名老年人。10月23日,民政部發布預測數據稱,「十四五」期間,中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將從輕度老齡化邁入中度老齡化。老年人口20年漲了近6個百分點早在20年前,中國社會「老齡化」就已現端倪。
  • 韓國今年人口或將首次減少 8月結婚登記創1981年來最低值
    韓國今年人口或將首次減少。近日,韓國統計廳發布的人口數據顯示,韓國1-8月累計新生兒18.8202萬人,同比減少1.9816萬人。值得一提的是,韓國今年8月新生兒數減去死亡人數為-2812人;今年1月至8月期間新生兒總數減去死亡人口總數為-13446人。因此,就目前形勢來看,預計今年韓國將出現史上首次人口減少。此外,今年8月韓國婚姻登記件數1.533萬件,同比減少3303件,下滑18個百分點,創下1981年有統計數據以來的最低值。相關人士解釋稱,本次統計結果是受新冠肺炎疫情,以及30歲年齡層人口減少影響所致。
  • 學者稱我國2030年左右將進入人口負增長階段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發現,我國年出生人口規模約為1600萬人,比1990年減少了三分之一,年淨增人口為600萬至650萬人,比1990年縮減了一半。對此,南開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教授原新在接受採訪時說,這表明計劃生育政策實施30多年來,我國的人口發展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果。
  • 至少25國今年有嚴重饑荒風險 預計2020全球飢餓人口超1.3億
    據中國紀檢監察報6日消息,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加之蝗蟲災害、極端天氣災害,預計2020至少25國今年有嚴重饑荒風險,其中,25個面臨風險的國家主要集中在非洲地區。此外,預計2020全球飢餓人口預計超1.3億。
  • 2020年全球人口老齡化問題嚴重程度各國排名
    今天的圖表依賴於經合組織的數據,顯示到2060年老年人與工作年齡的比率將如何變化,突顯了世界上一些老齡化最快的國家。人口崩潰到2050年,地球上將有100億人,而今天的人口為77億,其中許多人的壽命將更長。
  • 我國人口生育率破警戒線,將引發經濟萎縮!為何人們不願生孩子了?
    生育意願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事關國家發展全局,事關百姓福祉, 官方數據顯示,我國出生人口數量已經連續數年下降,2019年我國出生人口1465萬人,比2018年減少58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0.48‰,比2018年下降0.46個千分點。10.48‰的人口出生率已經是自2000年以來的最低值。
  • 2018國民經濟成績單| 2018年出生人口1523萬 統計局:人口數據要...
    1月21日,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國人口總量平穩增長,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包括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人,不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以及海外華僑人數)13953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530萬人。全年出生人口1523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0.94‰,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81‰。
  • 任澤平:中國少子老齡化問題日趨嚴峻 建議儘快放開三孩政策
    勞動年齡人口比例已於2010年見頂,預計2050年比2019年減少23%;2010-2018年中國經濟增速已從10.6%降至6.1%,即將進入「5時代」。老齡化提高消費降低儲蓄和投資,導致經濟潛在增長率下降,並引發消費結構變遷,比如醫療保健佔比將逐漸提升。 中國人口三大流傳甚廣的錯誤認識。
  • 中國社科院副院長蔡昉:老齡化是不可逆的趨勢 要學會與之共生
    蔡昉稱,老齡化的第一個轉折點是勞動年齡人口到達峰值,這個在2010年就已經出現。它帶來的是勞動力短缺,生產成本增加,影響供給側的增長。而第二個轉折點是總人口到達峰值,按照目前的預測,這個轉折點可能會在2025年-2030年出現。  前面勞動年齡人口影響的是供給側,總人口數量則影響的是需求側。
  • 人口大省也「缺人」?河南、山東等7省市出生人口連續3年下滑,累計...
    河南衛健委在答覆中表示,2016年1月1日全面兩孩政策實施以來,全省全面兩孩政策平穩實施,人口增長基本符合預期。但受多種因素影響,出生人口已連續三年下降並將繼續呈下降趨勢,對本省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帶來挑戰。人口大省還「缺人」?一時間,這封答覆引發網絡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