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起佛家都有一定的戒律和規則。不貪財、不貪色這些都是習以為常的清規戒律,但是佛家還有句至理名言:「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就是說佛家並不是主張不談錢財,而是告誡我們要走正道,靠自己勤勞的雙手獲取財務是一件光榮的事情。
做人三種財不可貪,也不可談。
1、不義之財:何為不義之財呢?書面的字義解釋為不應該得到的或以不正當的手段獲得的錢財。古代齊國宰相田稷子把下官送給他的一些黃金孝敬給母親,母親覺得奇怪問他做了三年宰相就有這麼多俸祿,難道就沒有開銷了?田稷子只好如實回答,其母告誡他作為士大夫應該修身養性,不能貪這些不義之財。田稷子立即把黃金一一退回。因此,這種財視為不義之財,我們再生活中不主張貪也不主張談,因為這種財帶給你的並不是幸福和價值,而是一種罪惡和心裡的負擔。
2、巧取豪奪之財:巧取豪奪之財,只一些有權勢的人,他們憑藉自己的權利或者某些厲害關係,從而佔有或者奪取他人的財務佔為己有,這叫巧取豪奪之財。佛說做人不貪,做人不能惡,那麼你奪取他人的財富既展現你的貪婪又體現你的惡,你說這種財可取嗎?
3、剝削之財:這裡的財特指為官之道了,一個人可能十年寒窗苦,還的一官半職,不好好為官,而是動用各種心思剝削百姓錢財,從而豐富自己的錢袋子,這種人實在是可惡至極,這種財那是蠢材。
做人一種財既可貪,也可談。
佛說:有一種財我們不需要避諱,也可以貪更可以談。這就是正財,何為正財呢,一個人通過自己的雙手和能力,經過自己的奮鬥和拼搏,依靠自己某方面的特殊才能而獲取的財富,這樣的錢我們花的安心、過得舒心,這種財是在提供自身生活質量和家庭生活質量上是帶著甜蜜幸福的,佛家主張人間正道,錢財也是有正和歪的,正的財往往帶給你的是一份安全的體感,幫助你的人生平步青雲,而歪財恰恰相反是帶你走向地獄的累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