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1948年的日本,戰犯還在無恥狡辯,百姓早已載歌載舞

2021-01-13 凡人摸史

本文原創首發於百家號

1

1948年,日本已投降3個年頭了。此時的日本是什麼樣子?發生了一些什麼事?我們今天就通過幾張當時的照片,來看一看。

2

這是東京銀座的街頭。行人行色匆匆,近處,有個盟軍士兵夾在兩個女子中間,似乎正在聊天。遠景裡的TOKYO P.X.是盟軍專用商店,日本人不得入內。當然,如果是盟軍士兵帶進去的日本女子,又另當別論了。

3

這年,東京大審判已進入尾聲,東條英機(本圖)等戰犯,正在等著最後的裁決。他們都是怕死的,有人還故意裝瘋賣傻,想逃脫懲罰。坐在被告席上的他們或許忘記了,三年多之前,正是他們慫恿著年輕的士兵去當特攻隊員;是他們謀劃著本土決戰,一億總玉碎。輪到自己,卻又不斷狡辯,生怕被判死刑。他們的命,比那些士兵與百姓的都貴重?

4

從各種記載、影視劇, 我們知道,很多特攻隊員未必真想去死,他們是沒辦法,他們喊著「媽媽」、開著飛機撞向盟軍軍艦……而戰犯的親人(本圖)們,卻受到人道待遇,可以在戰犯執行死刑前,去與他們告別……

5

就在那些戰犯惴惴不安,不知道自己有命沒命的時候,東京城裡已唱響了流行歌曲。這年1月,笠置靜子的《東京ブギウギ》發行。舞臺上笠置靜子載歌載舞,她的身後是穿著短裙的年輕女孩歡快伴舞;舞臺下的觀眾,掌聲雷動。想想僅僅三年之前,流行歌曲還是昭和朝廷所禁止的,就知道,一曲《東京ブギウギ》預示著什麼。

6

8月15日,也就是日本宣布投降的那天,忠犬八公的第二個銅像,也立起來了。之前,它的像,被扔到了煉鋼爐,做武器去了……

7

這年6月13日深夜,著名作家太宰治與女粉絲山崎富榮,在玉川跳水自殺,這是得到消息的人正在打撈他們的遺體……

8

這年1月26日,一男子走進東京椎名町帝國銀行辦公室,稱正在執行防疫任務,請大家配合喝下這些藥水……銀行職員們乖乖地喝下了——瓶子裡是氰化鉀。結果,16人有12人中毒而死。那個男子從容拿走了164000元現金和17000元支票。警方很快破了案……被抓者平澤貞通是個畫家,他先招供後翻供,最終被判死刑,坐監37年,死在監獄時,95歲……

9

雖然早在明治時代就規定了四民平等,但船戶的實際地位,比平民還低得多。隨著經濟發展,他們最終全部上岸,不過,那已是20年後了。(本文圖片,來源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槍決日本戰犯谷壽夫,子彈從後腦進入打飛2顆門牙,最後再補兩槍解恨
    二戰時期,中國的抗日戰場牽制了大量的日本軍隊,進行了長達14年的抗日戰爭,同時也付出了巨大的犧牲,這期間的日本軍隊在中國進行侵略,犯下了滔天罪行。當然在戰爭結束之後,一些在戰爭中犯下滔天罪行的戰犯進行審判,來懲罰這些在戰爭中犯下滔天罪行的惡魔。
  • 1948年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民大會珍貴老照片
    1948年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民大會珍貴老照片 下一組:西洋人畫筆下的舊日本風情(15張)
  • 新中國接收日本戰犯70周年︱1950年7月的中蘇戰犯移交
    1950年7月,新中國政府接收了蘇聯政府移交的969名侵華日本戰犯並將其關押在撫順戰犯管理所。回憶改造戰犯》,中國文史出版社,2013年,第3頁)等。H.羅申的工作報告中顯示他與毛澤東會談的翻譯是師哲,但師哲晚年在接受新井利男的採訪時對移交日本戰犯一事表示並不知情(〔日〕新井利男資料保存會編《中國撫順戦犯管理所職員の証言》,梨の木舎,2003年,58頁)。從文字看,H.羅申與毛澤東會談時用的是「日本軍人」,新井利男與師哲談話時使用的是「戰犯」,是否因為詞彙的不同,當事人早已離世,無法考證。
  • 短史記丨日本甲、乙、丙級戰犯的認定標準是什麼?
    因長期羈押犯人而不予審理,有違司法程序,國際檢察局不得不將關押的甲級戰犯嫌疑人分批釋放。 1948年12月,原商相岸信介、原中國派遣軍總司令西尾壽造、原華北派遣軍總司令多田駿等19人,也因「在戰爭期間的職位都是短時間的,而且其官方地位使其應負的責任又無法作為乙級、丙級來進行起訴」,④被無罪釋放。計劃中的第二案、第三案因之流產,東京審判至此結束。
  • 二戰日本並非無條件投降,提出了3個無恥條件,不答應誓死不降
    二戰這場世界上最慘烈的戰爭,即便如今過去了幾十的年的時間我們依然無法忘記。當初日本對我國侵略,可謂是殘忍至極,由於當時我國不管是武器裝備還是軍事實力都比不上日本,為了能夠抵抗日本軍隊的侵略,中華兒女們誓死保護祖國,多少英雄烈士在這場戰爭中犧牲,多少家庭支離破碎,即便後來日本投降了,對於這場戰爭我們卻始終無法釋懷。
  • 1940年武漢老照片 日軍佔領下的武漢百姓生活
    分享一組1940年武漢老照片,讓我們一起回望下彼時日本人侵佔下的武漢百姓生活,攝影:柏原英一。 民國時期漢口高度繁榮,被譽為東方芝加哥,武漢三鎮綜合實力曾僅次於上海,位居亞洲前列。
  • 日本戰犯齊藤清:大規模逮捕監禁平民
    日本戰犯齊藤清日本戰犯齊藤清罪行材料  大眾網濟南8月21日訊(記者 李兆輝)在日本無條件投降六十九周年之際,山東省檔案館從8月15日起,每天揭露日軍侵華期間犯下的暴行,回擊日本右翼勢力公然顛倒黑白、美化對外侵略和殖民歷史的錯誤言論。
  • 沒想到60多年前的人們是這樣子,1953年中國百姓生活真實老照片
    1953年中國百姓歷史老照片:圖為1953年一家餐館,生意非常火。 1953年中國百姓歷史老照片:圖為上海的4個紡織女工。
  • 老照片 1982年的日本 您感覺怎樣?
    老照片 1982年的日本 您感覺怎樣? 這組1982年的老照片,拍攝的是那時候的日本。
  • 1948年的日本工廠,女人被資本家無情剝削
    1945年,日本的報應終於到來。從明治維新開始近百年累積的沖天牛氣,在八、九月間徹底耗盡。計劃之中的決戰境內沒有發生,因為除了京都之外,到處都被美軍炸成廢墟。戰爭結束,開始重建,日本人卯足了勁,要在最短的時間內爬起來。
  • 1948年,43名國民黨戰犯被公布,其中6個人留在大陸,結局如何?
    在解放戰爭的最後階段,那是在1948年12月25日的時候,新華社這邊公布了國民黨的43個主要戰犯名單,這43個人無疑是在國民黨中擔任重量級崗位的,除了是軍人外,還有什麼一些文人和教授,比如戴季陶、杜聿明、馬鴻逵、顧維鈞、馬步芳、衛立煌、李宗仁、宋子文等人。
  • 1975年,第7批戰犯被特赦,這最後被特赦的3個國軍特級戰犯都有誰
    但是,第七次特赦與第六次特赦的時間相隔的時間長一些,相隔時間是9年。我們從1959年第一次特赦說起:戰犯1959年,第一次特赦,這次特赦釋放的國軍戰犯有33名,其他犯罪人員12000多人。這些人被關押10年後,我國政府開始對戰犯進行第一次特赦,條件是那些真正從思想到行動上認識自己錯誤,棄惡從善的人員。
  • 罕見的歷史老照片耍寶的溥儀,30年代老外美女,圖4讓人遺憾!
    罕見的歷史老照片:30年代老外美女,耍寶的溥儀,圖4讓人遺憾! 1964年日本上班族們真是亞歷山大,但與此同時他們的經濟也開始騰飛了。 罕見的歷史老照片:30年代老外美女,耍寶的溥儀,圖4讓人遺憾! 30年代老外美女,美國30年代的瘦腿機器,這玩意兒就是現在健身器械的鼻祖吧。
  • 老照片:1985年的廣州,熱熱鬧鬧的街市,其樂融融的百姓生活
    圖為1985年的廣州,珠江邊上的賣瓜商販和吃瓜群眾。  圖為1985年的廣州一德路,路邊的樓房顯得有些破舊。    圖為1985年的廣州賓館。馬路上是川流不息的自行車車流。    圖為1985年的廣州菜市場上,賣西瓜的小販和修鞋的小鋪。
  • 日本鬼子老照片:圖2鬼子炮轟中華門,圖5的鬼子色眯眯地看著姑娘
    日本鬼子老照片:日軍對我中華侵略長達14年之久,給中國造成了生靈塗炭這一張照片就是當時的日軍隨軍攝影師拍攝的畫面,從照片中看去,一隊日軍正在邁著輕盈的步伐進城,而街道旁邊的中國百姓則揮舞著膏藥旗,似乎在熱烈慶祝日軍進城!
  • 日本戰犯敢於在二戰後回國受死,其實憑藉的,並不是愛國精神
    二戰之後,同為戰敗國的日本和德國表現出了強烈的不一致性。大部分的德國戰犯在戰爭失敗後拋妻棄子,為的只是想要保全自己的性命,而同為戰犯的日本人,卻在戰敗後仍然固執的回到自己的國家,哪怕等待他們的,將是死亡!
  • 老照片:外國記者鏡頭下1979年的百姓生活,「交公糧」還記得嗎?
    下面的這組老照片是一位外國攝影記者所拍攝的,展現的是1979年的百姓生活。1979年,社會正在逐步發生著變化,而這些老照片恰恰真實記錄了那個年代社會的民情與百姓生活。圖為1979年的鄉村公路上,一名婦女拉著一對母子,後面的女孩在後面幫忙推車。那個年代的鄉村,回娘家基本上就是這個樣子的。
  • 上色老照片:1928年濟南大饑荒,戰亂之下的百姓眼中滿是絕望
    歡迎來到不二書舊影時光,今天為各位讀者朋友們分享的這一篇組圖,是來自於1928年濟南饑荒的上色老照片。通過這一組老照片,我們可以來回顧一下這段歷史中留存下來的影像。從1927年開始,山東境內由於水旱蝗災接踵而至,進而演變成為了一場大饑荒,大饑荒遍布山東60%的區域,超過2000萬人成為難民。
  • 令人著迷的老照片,日本攝影師在1965年猛拍中國人的生活
    1965年對世界來說,中國是一個正在崛起的國度;而來自日本的攝影師齊藤在中國為期48天的旅行中猛拍了80卷膠捲3000多張的照片,這些珍貴的圖像捕捉到當時中國普通百姓的生活。圖為上海民兵在訓練中。普通老百姓在中國的政治中心天安門廣場上悠閒的散步聊天,帶小孩。
  • 外國人鏡頭下1948年的北京,有些東西失去才知道珍貴
    這是一組拍攝於1948年的北京的老照片,拍攝者是當時在北京的外國攝影記者,通過這組珍貴的老照片,我們得以見到70多年前的北京城的樣子。圖為1948年,俯瞰北京城,鏡頭下的北京城遼闊、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