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節|懷故人,祈平安,文明祭祀!

2020-11-15 騰訊網

主城區禁燒祭祀用品

摒棄傳統祭奠陋習 樹立文明祭祀新風

記者從市民政局獲悉,為倡導文明祭祀新風,淨化城市大氣環境,我市主城區禁止生產、銷售、焚燒祭祀用品。

據介紹,廊坊城區北至桐萬路外100米,西至龍光路外200米,南至南龍道外100米,東至東安路外100米以內區域及廊坊開發區轄區範圍內,禁止生產、運輸、銷售紙錢、紙紮、錫箔、冥鈔等封建迷信殯葬用品,同時禁止在城區公共場所焚燒祭祀用品。

寒衣節前後,民政部門、宣傳部、市場監督管理、綜合執法、公安、生態環境、交通、環衛等部門就禁止露天焚燒祭祀用品,禁止生產、銷售、運輸、焚燒祭祀用品工作進行聯合執法。同時,廣陽區政府、安次區政府、廊坊開發區管委會按屬地管理原則,具體落實禁止露天焚燒祭祀用品等相關工作。

據了解,寒衣節前期,由安次區、廣陽區民政局牽頭,兩區的市場監督管理、綜合執法、公安配合,對主城區各轄區內取得營業執照的殯葬祭祀用品經營場所進行檢查,發現經營紙錢、紙紮、錫箔、冥鈔及其他封建迷信殯葬祭祀用品的超範圍經營行為,按照國務院《殯葬管理條例》予以處罰。

同時,三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牽頭,三區民政局、綜合執法局、公安局配合,對各類門店、市場擅自經營封建迷信殯葬祭祀用品的,依照國務院《無證無照經營查處辦法》進行查處;對擅自在城市道路兩側和公共場地擺設攤點經營錫箔、冥鈔、紙錢等封建迷信殯葬祭祀用品的個人或商家,在市主城區道路兩側、廣場、公園、綠地等公共場所露天焚燒祭祀用品的個人,將按照相關規定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另外,寒衣節前五天至後兩天,環衛部門在市區禁燒區域外圍設立祭祀用品焚燒點,擺放焚燒爐,方便市民祭祀。

市民政局倡導廣大市民轉變觀念,摒棄在道路、廣場、河邊、樹林、草坪等公共場所焚燒香蠟紙錢、拋撒冥幣等汙染公共環境的祭祀陋習,樹立厚養薄葬觀念,老人在世時多盡孝心,老人逝去後節儉寄哀思。提倡網上祭祀、植樹祭祀、鮮花祭祀、家庭追思會、社會集體公祭等文明祭奠方式,通過獻一束花、敬一杯酒、植一棵樹,清掃墓碑、頌讀祭文等方式寄託哀思,進而提升傳統節日的現代意義。

寒衣節

寒衣節,中國傳統節日,每年農曆十月初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民眾稱為鬼頭日,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相傳起源於周代。寒衣節流行於北方,不少北方人會在這一天祭掃,紀念仙逝親人,謂之送寒衣。 北方將寒衣節與每年春季的清明節、七月十五的中元節合稱為中國的三大「鬼節」。 同時,這一天也標誌著嚴冬的到來,所以也是為父母愛人等所關心的人送禦寒衣物的日子。

寒衣節由來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早在周朝時,農曆十月初一是臘祭日,這天要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

《禮記·月令》中這樣描述:以獵物為祭品,天子在社壇上祭祀日月星辰眾神,在門閭內祭祀五代祖先,同時慰勞農人,頒布新的作息制度。

《詩經·豳風·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說從九月開始天逐漸要冷了。人們該添置禦寒的衣裳了,因此十月初一又俗稱授衣節。

由於十月方入冬,九月稍嫌早,這一習俗在宋代便推移到十月朔日。

這一天,古代的帝王穿上冬衣,昭告世人冬天的降臨,女人們會給家人穿上溫暖的衣服。

人們用秋收之物祭拜諸神與祖先,報告這一年的豐收與希望,祈願這個冬天,不再寒冷,日子依然溫暖如昔。

寒衣節傳說

朱元璋「授衣」傳說

相傳明初期,朱元璋在南京稱帝,為了顯示順應天時,在十月初一這天早朝,行「授衣」之禮,並把剛收穫的赤豆、糯米做成熱羹賜給群臣嘗新。

南京民諺說:「十月朝、穿棉襖,吃豆羹、禦寒冷。」「寒衣節」由此而來。人們還在加衣避寒的同時,也將冬衣捎給遠在外地戍邊、經商、求學的遊子,以示牽掛和關懷。

孟姜女千裡送寒衣

相傳,秦時江南松江府孟、姜兩家,種葫蘆而得女,取名孟姜女,配夫範杞良。

後來,杞良被抓去修筑北疆長城,孟姜女千裡尋夫送寒衣,尋到長城腳下,不想丈夫已死,被埋築城牆裡。

孟姜女悲憤交加、晝夜痛哭,終於感天動地,哭倒長城,露出丈夫屍骨。

孟姜女哭倒長城八百裡後,與秦始皇面對面地抗爭,為夫報仇、替己出氣,最後懷抱丈夫遺骨,縱身跳海殉夫。

孟姜女千裡尋夫送寒衣,哭倒八百裡長城的故事廣為流傳。長城內外便將農曆十月初一這天,稱作「寒衣節」。

「十月初一燒寒衣」,也早已成為北方憑弔已故親人的風俗。

寒衣節習俗

祭奠先祖,準備過冬

祭奠祖宗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新收時祭奠祖宗的習俗,以示孝敬,不忘本。農曆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許多地區,還有十月初一祭新墳的習俗。

燒寒衣

在祭祀時,人們把冥衣焚化給祖先,叫作"送寒衣"。民間送寒衣時,還講究在十字路口焚燒一些五色紙,象徵布帛類,以救濟那些無人祭祖的絕戶孤魂,以免給親人送去的過冬用物被他們搶去。

準備過冬

不僅要為亡人送寒衣過冬,生者也要進行一些象徵過冬的傳統活動。

婦女們要在這一天將做好的棉衣拿出來,讓兒女、丈夫換季。如果此時天氣仍然暖和,不適宜穿棉,也要督促兒女、丈夫試穿一下,圖個吉利。

男人們則習慣在這一天整理火爐、煙筒。安裝完畢後,還要試著生一下火,以保證天寒時順利取暖。

文字:閆瑋

編輯:王丹 王曇

審核:王澤明

相關焦點

  • 【文明祭祀】「寒衣節」文明過節倡議書
    寒衣節,每年農曆十月初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每逢佳節,思親意濃。祭祀節日,民間習俗,焚紙遙寄,流傳已久,陋弊多顯。  為此我們特向廣大市民發出如下倡議:  一、慎終追遠,傳承美德。提倡對在世老人盡孝心,多關愛,使他們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 樹立祭祀新風 共建文明城市——嘉峪關市大力倡導文明祭祀綠色祭祀
    樹立祭祀新風 共建文明城市——我市大力倡導文明祭祀綠色祭祀  嘉峪關日報記者 楊亮  為在全市樹立文明祭祀新風,近年來,我市大力倡導文明、綠色祭祀,為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建設,鞏固全國文明城市成果起到了積極的助力作用
  • 這個寒衣節,大連市民流行新祭奠方式,天堂話吧、網上祭祀館走俏
    獻一束鮮花,點一支「蠟燭」,錄一段視頻,寫一封「家書」……10月28日,是傳統的祭祀節日寒衣節,在大連越來越多的市民選擇以節儉、文明、環保的形式,寄託對逝去親人的追思和感懷。寒衣節≠燒紙尋找寄託哀思的新出口中山區海軍廣場街道春景社區轄區有一處公墓,附近的炮臺山上還有部分散墳,過去每到寒衣節等祭祀高峰期,上山或是在路口燒紙的人特別多,到處都是煙霧和灰塵,讓居民苦不堪言。而現在,用鮮花等綠色文明方式祭祀的市民越來越多。這個轉變,讓社區花了不少心思。
  •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寒衣節之說
    寒衣節流行於北方,不少北方人會在這一天祭掃,紀念去世先祖,謂之送「寒衣。」自古以來,中國傳統文化裡就有新收時祭奠祖的習俗。祭祀先祖,以示孝敬,不忘本,祈平安吉祥。古人(秦人)在農曆十月初一用「黍矐」來祭祀祖先,是為了寄託哀思和對先祖的緬懷。在北方地區,這種習俗較為流傳久遠,且影響廣泛。農曆十月初一,十字街頭、墓地,都能看見人們祭祀、焚燒紙錢用以寄託哀思之情的習俗。
  • 關於2020年「中元節」開展文明祭祀的公告
    一年一度的」中元節「即將到來結合當前我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現狀今年「中元節」我們這樣文明祭祀張家口市宣化區殯葬改革工作領導小組關於2020年「中元節」開展文明祭祀的公 告結合當前我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現狀,根據市殯葬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
  • 十月初一寒衣節|利益亡者的祭祀方法
    「寒衣節」, 也是一個孝親報恩、傳遞溫暖的節日! 佛教揭秘,真正利益亡者的最佳祭祀方法! 寒衣節,人們怕在冥間的祖先靈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時除了食物、香燭、紙錢等一般供物外,還有一種不可缺少的供物
  • 黑龍江省發出「平安清明 文明祭祀」倡議書
    清明節即將到來,為貫徹落實黑龍江省委省政府關於疫情防控期間少出門、不聚集等有關要求,鞏固防控成果,倡導安全祭祀,推進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在全社會營造文明、環保、節儉、安全的良好祭祀氛圍,黑龍江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省民政廳向全省城鄉居民發出倡議:文明祭祀。
  • 寒衣節是什麼節 你不知道的冷知識
    寒衣節是什麼節 你不知道的冷知識時間:2020-11-16 00:0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寒衣節是什麼節 你不知道的冷知識 在我國北方有 十月初一,燒寒衣的祭奠習俗, 這個習俗其實是源於我們的傳統節日 寒衣節, 南方的小夥伴們 是不是感覺有些陌生! 寒衣節是什麼節?
  • 文明祭祀 平安清明——致全縣人民的倡議書
    為貫徹落實關於疫情防控期間少出門、不聚集等有關要求,鞏固防控成果,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倡導文明祭祀,推進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在全社會營造文明、環保、節儉、安全的良好祭祀氛圍,縣委宣傳部、縣文明辦聯合縣委組織部、團縣委、縣婦聯、縣民政局、縣城管局、縣市場監管局向全縣人民發出如下倡議:1.轉變觀念,文明祭祀。
  • 五部門聯合執法遏制迷信祭祀用品源頭
    隨著「寒衣節」的到來,我市不斷加大力度紮實做好「寒衣節」文明祭祀工作。11月12日,市文明辦、市民政局、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市工商局、市公安局五部門再次開展聯合執法行動,對城區範圍內違反「五項禁止」規定要求,仍然明售暗售紙制迷信祭祀用品的商店進行執法檢查。當日,共檢查店鋪30餘家,查扣違法祭祀用品1車。
  • 寒衣節是什麼節日 2018年寒衣節是幾月幾日哪一天
    寒衣節是什麼節日  寒衣節為每年農曆十月初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這一天,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謂之送寒衣。寒衣節與春季的清明節,秋季的中元節,並稱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節」。同時,這一天也標誌著嚴冬的到來,所以也是父母愛人等為所關心的人送禦寒衣物的日子。
  • 寒衣節是什麼節2017年寒衣節是哪一天 寒衣節簡介及寒衣節習俗盤點
    寒衣節是什麼節寒衣節習俗盤點提到寒衣節,人們都會有毛骨悚然的感覺。據悉,它是我國傳統的鬼節之一,對於它的起源,許多年青一代都表示不太了解。寒衣節一般在什麼時候呢?在2017年裡,寒衣節具體是在哪一天呢?
  • 寒衣節是什麼節 2017寒衣節是什麼時候
    提到寒衣節,人們都會有毛骨悚然的感覺。據悉,它是我國傳統的鬼節之一,對於它的起源,許多年青一代都表示不太了解。寒衣節一般在什麼時候呢?在2017年裡,寒衣節具體是在哪一天呢?  農曆十月初一是寒衣節,是秋冬交界處,人們要添置棉衣,而已故的人也要添置棉衣。在古代有燒包袱燒棉衣的祭祀方法,在明代紙張盛行後,慢慢演變為了燒紙錢紙衣。寒衣節與春季的清明節、上巳節,秋季的中元節並稱四大鬼節。這一天,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叫做送寒衣。這也標誌著冬季的來臨。  寒衣節當天送寒衣是最合適的。
  • 2017年寒衣節是哪天寒衣節為什麼又叫鬼節 關於鬼節的傳說及鬼節禁忌
    寒衣節,每年農曆十月初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民眾稱為鬼頭日,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相傳起源於周代。寒衣節與春季的清明節、上巳節,秋季的中元節,並稱為一年之中的四大「鬼節」。同時,這一天也標誌著嚴冬的到來,所以也是為父母愛人等所 關心的人送禦寒衣物的日子。2017年寒衣節是哪一天?寒衣節有哪些習俗?2017年的寒衣節就是11月18日,寒衣節,每年農曆十月初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民眾稱為鬼頭日,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相傳起源於周代。
  • 肇慶市2020年中元節文明祭祀倡議書
    肇慶市2020年中元節文明祭祀倡議書市民朋友們:今年9月1日(農曆七月十四)是緬懷逝者、表達思念之情的傳統節日。為鞏固愛國衛生專項行動成果,推進移風易俗,我們倡議:一、文明祭祀,摒棄陋習。二、節儉祭祀,美德傳家。領會節日慎終追遠的核心要義,崇尚尊老愛老助老傳統美德。對在世老人盡孝心,多關愛,使他們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對逝者以節儉方式寄託哀思,不搞攀比、不講排場、不擺闊氣。提倡獻花祭奠、網絡寄哀思等現代文明方式禮敬故人,營造文明祭祀的社會新風。三、模範帶頭,相互監督。廣大黨員、共青團員、公職人員要率先垂範、以身作則,做革除陋習、倡導文明的帶頭人。
  • 土左旗畢克齊鎮多措並舉做好「寒衣節」防火工作
    按照傳統習俗,農曆十月初一是「寒衣節」,群眾有祭拜故人習俗。為確保祭祀期間安全形勢的持續穩定,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土左旗畢克齊鎮多措並舉,嚴防死守防火紅線,紮實抓好防火工作。一是強化領導,壓實責任。認真安排部署,鎮黨政主要領導親自調度、高位推動防火工作層層落實。
  • 寒衣節是什麼意思含義介紹 寒衣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寒衣節是什麼意思  寒衣節,每年農曆十月初一,是漢族傳統的祭祀節日,相傳起源於周代。這一天,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謂之送寒衣。同時,這一天也標誌著嚴冬的到來,所以也是父母愛人等為所關心的人送禦寒衣物的日子。
  • 寒衣節是什麼節_寒衣節由來_2014寒衣節是哪天
    寒衣節是什麼節_寒衣節由來_2014寒衣節是哪天2014-11-14 14:54:39出處:PCbaby作者:Lynn  寒衣節是什麼節  寒衣節,每年農曆十月初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秋祭」,民眾稱為鬼頭日
  • 2018寒衣節是什麼時候 新曆時間每年都是不同的
    寒衣節屬於每年農曆十月初一,所以新曆時間每年都是不同的,那麼今年寒衣節是哪一天,2018年寒衣節什麼時間燒紙?來看看吧!2018寒衣節是什麼時候 2018寒衣節時間是:2018年11月08日星期四戊   原標題:2018寒衣節是什麼時候新曆時間每年都是不同的     2018寒衣節是什麼時候?
  • 十月一燒寒衣,寒衣節有什麼說辭,你了解嗎?
    寒衣節作為與清明節和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一樣重要的傳統祭祀節氣,在我們北方地區極為流行,也非常被重視。十月一燒寒衣也是有其說辭的,對於這種傳統的民俗知識了解清楚並記在心裡,也才可以依照傳統的方式,更好地完成對自家已經逝去的先人們的祭祀。 有關寒衣節來歷的版本很多,不過據說比較統一的認識是,寒衣節起源於周朝,最早是來源於周人的臘祭日。 寒衣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民眾稱為鬼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