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這句話貌似隨口一說,其實大有深意,其中的深意,便是蔣門神小妾怒不可遏的原因所在。那麼,武松這句話究竟有怎麼的深意,怎麼就讓蔣門神的小妾怒不可遏了呢?
武松為何發配孟州。
梁山好漢有好幾個人被發配充軍,比如,林衝、朱仝發配滄州,宋江發配江州,楊志發配大名府,而武松則發配孟州,後來,又被發配恩州。
梁山好漢這些發配地似乎是施耐庵隨筆一寫,看似並無深意,其實不然。我通過對這些地名的解讀,發現了一個驚天隱秘。今天就借這個題目,給各位水滸愛好者提前分享武松為何發配孟州,孟州又是個什麼地方。講明白這個問題,那麼,武松所說的「卻如何不姓李」這句話就不難理解了。
我曾經解讀過,而且,還將繼續解讀武松殺嫂的故事,這段故事隱寫的是建文帝「削藩」,以及削藩之後所帶來的後果。因而,陽穀縣實則寫的是南京城。武松在這裡犯了罪,這才發配到孟州牢城。
在武松殺嫂的故事中,王婆說過這樣一句話:「那娘子戊寅生,屬虎的,新年恰好九十三歲」。這句話一直以來被當做王婆「扯風」的玩笑話,實際上,說的是1398年朱元璋去世,朱允炆登基。
1398年是戊寅年,建文帝二十一歲,翻過年來,就是建文元年。所以,王婆說「新年恰好九十三歲」。建文帝削藩,靖難之役都發生在這一年。
這一處細節交代了建文帝登基時的年齡,而「孟州」則回過頭來補充了建文帝的出生時間。朱允炆生於1377年12月5日(農曆丁巳年),也就是洪武十年冬月,大約應當是大雪節這天。
「張天師祈禳瘟疫,洪太尉誤走妖魔」這回書中,寫到了洪太尉在龍虎山上遇見了「白額錦毛虎」、「雪花大蛇」。錦毛虎就是清風山大頭領燕順,隱喻了燕王朱棣,雪花大蛇就是生於大雪節(前)的朱允炆。
朱允炆的出生與「孟州」又有什麼關係呢?原來,洪武十年的時候,朱元璋改孟州為孟縣。施耐庵借用了這樣一條歷史信息,道明了武松反抗「削藩」的原因。這個原因就與「醉打蔣門神」有關了,這其中,便隱藏著徐達之死。
武松為何單問姓李。
按照百家姓的排序,「李」在第四位,「蔣」排在第十三位,前面還有「周吳鄭王,馮陳諸衛」八個姓氏,為何武松單單問蔣門神的小妾「為何不姓李」呢?
這個問題說來話長,還得從蔣門神身上找原因。
「門神」是特有所指的,一般來說,老百姓所貼的門神是唐代的秦瓊、尉遲恭。《水滸傳》中大概沒有秦叔寶,但卻有尉遲恭,《水滸傳》中的尉遲恭就是「病尉遲孫立」。
「孫立」,其實隱寫的就是與建文帝有關的立孫子為皇帝。這個隱秘,施耐庵早在「引首」中就以北宋皇位傳承中做了交代,列位看官不妨找來原著讀一讀,看看能不能找出我所說的「孫立」。
施耐庵之所以把「孫立」寫作病尉遲,是以這樣一個符碼,暗中交代建文帝的下落:這代皇帝應當是如「玄武門之變」那樣被「硬弓」射殺了。
祝家莊的故事,其實與陽穀縣、孟州城是同一條隱伏暗線,三段故事(還有其他)理清順序,就是講的同一件事。這件事我已經講過多次,為節省篇幅,此處略去不講。
「玄武門之變」的歷史,想必列位看官比較熟悉了,李世民射殺了李建成,尉遲敬德射殺了李元吉,就是一場弒兄奪位的帝位爭奪戰。《明史紀事本末·燕王起兵》中,這樣評價朱棣的奪位:玄武喋血而建成敗……燕既起兵,非帝殺王,即王弒帝。
施耐庵雖然反對「孫立」,也譴責建文帝削藩而引發了靖難之役,同時,認為朱棣並非是「奉天靖難」,而是殺王謀逆。帝王們為了自己的皇位,讓天下百姓失去了太平之世,便都是妖魔。
武松單挑姓李的問,其意就是在暗點朱棣的奪位,就是一場玄武門喋血。世間哪有兄弟叔侄親情,無非就是為了一己私利。因而,在梁山大聚義時,《水滸傳》中這樣讚頌梁山好漢:
其人則有帝子神孫,富豪將吏,並三教九流,乃至獵戶漁人,屠兒劊子,都一般兒哥弟稱呼,不分貴賤;且又有同胞手足,捉對夫妻,與叔侄郎舅,以及跟隨主僕,爭鬥冤讎,皆一樣的酒筵歡樂,無問親疏。
這就是《水滸傳》主題「替天行道」的終極表述,與「孫立」、「燕順」、「雪花大蛇」的立場是完全對立的。《水滸傳》就是一部反皇帝的史詩級巨著。
武松點明了「蔣門神」的隱秘,他的小妾能不怒不可遏嗎?
那婦人為何是蔣門神的小妾。
最後,補充一條《水滸傳》「冷知識」,進一步解讀武松為何要先激怒蔣門神的小妾,然後才去打正主。
上文講到,《水滸傳》是一部反皇帝的史詩級巨著,施耐庵明確表示要「評議前王並後帝」。因而,在「引首」故事中,就以「天道循環」禮律,為他所要評議的帝王定下了標準。這條標準就是「天下太平,四方無事」,百姓受了些快樂。否則,就是違背「天道循環」倫理的妖魔。
《水滸傳》中沒有好皇帝,都是擾亂乾坤,破壞天下太平的妖魔君主。因而,趙匡胤被當做「豬肉」在渭州城被鄭屠賣掉(趙匡胤屬豬),朱元璋的首級被武松祭奠了武大郎,宋徽宗則是一條「黃狗」(宋徽宗屬狗)……。
這些皇帝們之所以違背「天道循環」之理,是因為在他們之間都有一個「王婆」,這個「王婆」指的就是皇帝的媽。
北宋皇位傳承違背「天道循環」,是因為「杜遷」,也就是與杜太后有關的「金匱之盟」。朱元璋之所以「孫立」,施耐庵認為是朱棣非正室所出。
雖然朱棣做了皇帝,把自己的生母說成是馬皇后。但是,這一作偽卻遭到了當時以及後世史家的質疑與揭露。施耐庵應當是大明王朝這段歷史的見證者,在《水滸傳》中也持此說,他的說法恐怕是非常可靠的。
因而,在《水滸傳》中反覆寫「小妾」、「繼室」、甚至還寫了好幾個「外室」。梁山大聚義前,又以「貌若番人」的「紫髯伯」皇甫端(朱棣「王貌奇偉,美紫髯」),暗示朱棣有「外室」的血統。
所以,武松激怒的是蔣門神的小妾,揭露的就是這樣一段皇位傳承違背「天道循環」倫理的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