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水滸傳》,施耐庵塑造了一百零八位英雄,武松無疑是其中故事最多的一位,景陽岡打虎、鬥殺西門慶、醉打蔣門神、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武松猶如天神下凡,一路斬妖除魔,直到被逼上梁山。
寫武松的故事很多,景陽岡打虎無疑又是其中最獨特的一場好戲,為什麼說它獨特呢?至少有三個理由,第一、別的故事都是人與人之間的爭鬥,而唯有打虎是人與老虎的爭鬥;第二、別的故事都有正邪之分,而唯有打虎沒有,就是狹路相逢勇者勝;第三、武松打虎的影響遠超過別的故事,沒看過《水滸傳》的人往往也知道武松打虎。
武松為什麼要打虎?武松打虎不同於李逵殺虎,李逵與老虎有殺母之仇,故怒而殺之,武松則是運氣不好,遇上了要吃人的猛虎。雖說運氣不好,但景陽岡遇虎主要還是武松自己造成的,明知山有虎,偏上虎山行,才是武松遇虎打虎的根本原因。
在名為「三碗不過岡」的酒店裡,武松喝了十八碗酒,吃了四斤熟牛肉之後,店主人就好心告誡道:「如今前面景陽岡上,有隻吊睛白額大蟲,晚了出來傷人,壞了三二十條大漢性命」,「往來客人,結夥成隊,於巳、午、未三個時辰過岡,其餘寅、卯、申、酉、戌、亥六個時辰,不許過岡。」
武松不但不領情,倒冤枉店主人想要謀財害命,所以編出來這番話來嚇唬人。後來看到大樹上的告示、山神廟中的榜文,都如店主人所說,武松方才相信景陽岡上確有老虎。然而想要返回酒店,卻又怕被店主人恥笑,因此硬著頭皮往前走。可見在武松心中,好漢的形象是多麼重要,怕被店主人恥笑丟了面子,比他自己被老虎吃了更重要。
假如武松遇到老虎,他所能倚仗的只有一根哨棒而已,再無別的器械。武藝和氣力高出普通人許多,然而如果對手是一頭猛虎,武松也沒有把握能打贏。所以當老虎突然出現時,武松也著實被嚇壞了,原文寫道:「武松被那一驚,酒都做冷汗出了。」
武松知道景陽岡有老虎,還要執意前行,當然不只是因為怕被店主人恥笑,更是性格使然。武松的性格在後面的故事中體現得很明顯,渾身是膽而且嫉惡如仇,所以武松僅以一己之力就剷除了西門慶、蔣門神、張都監等作惡一方的勢力。
即使沒有店主人的那番話,武松也不會因為害怕老虎而返回酒店,因為那不是武松的性格。可以說武松就是《水滸傳》中最有膽量的英雄,也是最好鬥的英雄,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才是武松的特點。
《水滸傳》中,武松和李逵都有殺虎之壯舉,然而二人的殺虎經歷又是不同的。李逵並不知有虎,母親被吃掉了,才幡然醒悟,然後尋到老虎的巢穴,刀殺一大虎三小虎;武松知道有虎,為了不被店主人恥笑,拎著一根哨棒,大著膽子就要過景陽岡,然後老虎突然出現,武松在哨棒折斷的情況下,用拳頭打死了老虎。
武松打虎的故事之所以廣為流傳,不僅在於武松的神力,用拳頭打死了猛虎,更在於武松的膽量,十幾個人結伴而行,都拿著刀槍棍棒,白天尚且不敢過岡,武松獨自一人,拎著一根哨棒,夜晚就敢過岡,這種英雄氣魄就足夠大書特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