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孫濤
● 主編/張喜斌
12月23日,*ST眾泰(000980)披露公告稱,母公司鐵牛集團已經嚴重資不抵債,被浙江省永康市人民法院宣告破產。
眾泰汽車公告母公司鐵牛集團陷入破產程序(圖片來源於網絡)
永康法院下發的《民事裁定書》([2020]浙 0784 破 11號之一)認為,根據管理人調查的情況,鐵牛集團已經嚴重資不抵債,且無繼續經營的能力,缺乏挽救可能性。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第七十八條第一項的規定,永康法院終止鐵牛集團的重整程序,並宣告鐵牛集團有限公司破產。
與此同時,眾泰汽車旗下的子公司眾泰新能源等,同樣陷入破產境地。由於無法生產滿足國六排放標準的新車,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眾泰汽車自今年以來多數工廠一直處於停產狀態中。與此同時,該公司正面臨著嚴峻的財務危機。
眾泰汽車曾經憑藉低價高仿的產銷模式,一度成為「網紅汽車」,後期由於自身缺乏核心技術,產品競爭力嚴重不足,很快在競爭激烈的中國汽車市場中掉隊。
陷入破產困境的鐵牛集團已無力兌現補償子公司的承諾(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今,眾泰汽車尋求母公司兌現資金補償承諾,成了水中撈月;自身生產陷入停滯,營銷幾乎依靠「吃老本」;期望子公司能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站住風口,有所作為,拯救自己於水火之中,結果竟然也是「步了自己的後塵」。
有關眾泰汽車及其旗下子公司被破產清算、重整等消息不斷傳出,預測的結果均不樂觀。
截至12月24日,*ST眾泰報收1.43元/股,股價跌3.38%;25日報收1.42元/股,再跌2.74%。
母公司資不抵債
據媒體公開報導,早在今年7月,杭州市臨安區人社局有消息稱,鐵牛集團總部進入破產清算的文件被曝光;眾泰汽車總部已連續7個月未支付員工工資。臨安區人社局很快發文澄清「鐵牛集團總部進入破產清算為不實消息」。
半年後,眾泰汽車發公告坐實了母公司鐵牛集團官宣破產這一傳言。
7月,杭州市臨安區人社局澄清鐵牛集團破產消息(圖片來源於網絡)
*ST眾泰在近日的公告中表示,公司與鐵牛集團在資產、業務、財務等方面均保持獨立,公司目前主要業務處於停產狀態,不會對公司日常經營造成重大影響。鐵牛集團破產後續處置可能會引起公司實際控制權的變化。
眾泰汽車的控股股東鐵牛集團,在2016年以116億元的價格,借金馬股份之殼收購了眾泰汽車100%股權,溢價率高達428.52%,從而使眾泰汽車得以成功重組上市。
眾泰汽車高仿低價營銷策略,收穫不少市場份額(圖片來源於網絡)
當時,眾泰汽車還與鐵牛集團籤署了《盈利預測補償協議》。
根據協議,鐵牛集團承諾:眾泰汽車2016年至2019年經審計的扣非淨利潤分別不低於12.1億元、14.1億元、16.1億元、16.1億元,如果不能達到上述目標,集團將對子公司眾泰汽車進行補償。
2016年,眾泰汽車年銷量達到33萬輛的巔峰,這個數字也成就了眾泰汽車的高光時刻。然而,後期由於自身缺乏核心技術,產品力競爭力嚴重不足,眾泰汽車很快在競爭激烈的中國汽車市場中掉隊了。
自2018年以來,伴隨國內車市的整體滑坡,眾泰汽車的銷量和財務狀況一片哀鴻。當年扣非後的歸母淨虧損達12.41億元;2019年的財務狀況是扣非後的歸母淨虧損擴大至111.31億元,瀕臨退市。
眾泰汽車的財報沒有達到預期目標,反而出現嚴重虧損。按照和控股公司當初籤訂的協議,鐵牛集團應對眾泰汽車進行補償。然而,由於鐵牛集團自身都負債纍纍,所持股權被凍結,想對眾泰汽車做補償明顯力不從心。
公開資料顯示,2019年,鐵牛集團實現營業收入66.19億元,同比下滑70%;淨虧損高達124.76億元,歸母淨虧損高達59.83億元。
眾泰汽車在母子公司相繼陷入經營困境之時,自身命運也不樂觀(圖片來源於網絡)
啟信寶數據顯示,鐵牛集團目前所涉司法案件達166起,被11次列為被執行人,執行總金額達16.51億元,董事長應建仁被法院7次限制高消費。
今年9月,永康法院受理了鐵牛集團的破產重整申請。
11月,*ST眾泰披露公告稱,鐵牛集團的破產重整申請被法院通過。眾泰汽車以債權申報的方式向鐵牛集團追索業績承諾補償債務,若以股份方式補償,鐵牛集團2018到2019年度補償股份合計為15.66億股,移交眾泰汽車並予以註銷;若股份未予補償,以現金方式補償,2018到2019年度補償金額合計為139.5億元。
不過,*ST眾泰同樣在公告中提示,目前,鐵牛集團破產相關方案尚未出臺,該事項對公司後期利潤影響尚無法準確估計。
有消息顯示,鐵牛集團在2014年7月9日前便已投入藍途汽車產業園項目的建設,投資金額達37億元。約1年後,藍途汽車以法人出資的方式全資收購了漢騰汽車。
目前江西上饒漢騰汽車亦陷入欠薪、停產、強制休假等一系列風波,引起廣泛關注。
眾泰汽車按照協議向母公司追討補償債務,結果陷入不確定之外,在「輸血」無望之際,自身前途也顯得一片渺茫。
資金受壓全線停工
眾泰汽車早年通過模仿國際知名汽車品牌造型並低價出售產品,一度成為汽車界的網紅品牌,並獲得了一定的市場份額。
業內人士指出,在車市的不斷發展和變局中,眾泰汽車因未能及時調整轉型、經營方向,其銷量、業績遭遇「滑鐵盧」,如今徘徊在被淘汰的邊緣。
公開數據顯示,伴隨中國車市SUV爆發式增長,2016年,憑藉T600等多款爆款車型熱銷,眾泰創下銷量巔峰,年銷量達33萬輛。
財報數據顯示,隨著後續SUV市場遇冷、車市變局等因素影響,眾泰汽車銷量逐年下滑,由2017年的31.7萬輛,跌至2018年約23萬輛,同比下滑26%;2019年眾泰僅售出15萬輛,同比大跌40%。如果不包括君馬品牌,實際銷量腰斬至約11.7萬輛。
今年受疫情及國五車型切換國六車型影響,眾泰汽車的生產業務已經陷入停滯。
有業內人士分析,眾泰的崛起是建立在中國低端汽車市場瘋狂擴張的基礎之上,在幾乎有車就能賣出去的年代,眾泰亮眼的外形成了爭奪市場的殺手鐧。但隨著車市遇冷和消費升級,全新的智能電動化跑道浮出水面,單純低價高仿的產品模式已然過時。
由於無法生產滿足國六排放標準的新車,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眾泰汽車自今年以來多數工廠一直處於停產狀態中。與此同時,該公司正面臨著嚴峻的財務危機。
9月,由於眾泰汽車未能及時披露2019年度業績修正預告,且信息披露不準確,該公司還收到了深圳證券交易所監管函。
因未及時披露財報及信息披露不準確,眾泰汽車收到深交所監管函(圖片來源於網絡)
2019年9月,由浙商銀行牽頭,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以及永康農商銀行共同向眾泰汽車發放30億元的資金貸款。11月,供應商比克電池便將眾泰汽車告上法庭,追要拖欠自己的6億元電池貨款及違約金。
2019年年報顯示,眾泰汽車2019年淨利潤巨虧111.9億元。年報發布後,天職國際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眾泰汽車股票交易被實行退市風險警示,於今年6月23日停牌一天,簡稱變更為「*ST眾泰」。
公開數據顯示,眾泰汽車在今年的經營狀況更是一片慘澹。今年上半年,眾泰汽車僅生產汽車574輛,銷售汽車1417輛,汽車銷售業務基本處於停滯狀態。
今年5月,眾泰湖南基地開始放假,並鼓勵員工主動離職;11月,眾泰汽車財務總監張志「因個人原因」離職;11月30日,眾泰研究總院全體員工放假;各地經銷商們更是接連不斷地來到工廠門口拉起橫幅進行維權。
眾泰汽車旗下唯一在售車型,被曝出因生產經營嚴重困難,自11月底起停工停產。
*ST眾泰在三季度業績預告中稱,公司下屬各基地基本處於停產、半停產狀態,汽車產銷大幅下降,銷售收入大幅下降,造成公司2020年前三季度業績虧損較大。
啟信寶數據顯示,眾泰汽車目前涉及各類司法訴訟68起,並於今年11月被湘潭市中級人民法院列為被執行人,執行標的達1.17億元;眾泰汽車董事長金浙勇也已被限制高消費。
重組充滿懸念
據*ST眾泰11月5日公告稱,浙江京衡律師事務所根據有關規定開展該公司預重整工作,並向公司債權人發出債權登記通知。不過,眾泰是否能進入重整程序尚具有不確定性。
眾泰汽車尋求母公司兌現資金補償承諾,成了水中撈月;自身生產陷入停滯,營銷幾乎依靠「吃老本」,期望子公司能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站住風口,有所作為,拯救自己於水火之中,結果竟然也是「步了自己的後塵」。
今年12月初,*ST眾泰披露公告稱,其全資三級子公司杭州傑能動力有限公司、杭州益維汽車工業有限公司和浙江眾泰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均被永康法院裁定破產清算,原因同樣是資不抵債。
日前,*ST眾泰發布公告稱,公司全資二級子公司眾泰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被債權人以不能清償到期債權,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為由,被申請破產清算。
據悉,眾泰新能源此次被法院裁定受理破產清算,主要源於杭州鐵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和錦湖(中國)輪胎銷售有限公司,以不能清償到期債權,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為由申請。
眾泰汽車重組傳聞不斷,不知可有「回血」機會(圖片來源於網絡)
*ST眾泰在公告中指出,進入破產清算程序後,如果眾泰新能源後續因法定情形轉為重整程序,且公司作為重整投資人並促成眾泰新能源重整成功,眾泰新能源將成為公司重要利潤來源,將對公司的持續經營和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不過,公告也稱,如果眾泰新能源未轉為重整程序,最終被法院宣告破產,或雖轉為重整程序但除公司以外的其他方作為重整投資人,則眾泰汽車將喪失對眾泰新能源的控制權,眾泰新能源亦將不再納入該公司合併報表範圍。
據天眼查顯示,眾泰新能源成立於2011年3月,註冊資本為1億元。截至12月6日,眾泰新能源開庭公告信息有170條,法律訴訟297條,被執行人記錄20條等。其中,開庭公告、訴訟大多與買賣合同糾紛有關。
對於子公司被申請破產清算和員工安置的進展情況,眾泰汽車方面表示並不清楚。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全國工商聯汽車商會秘書長曹鶴表示,車市淘汰賽已大勢所趨,恐怕會有好幾家車企走入歷史。眾泰汽車欲「打翻身仗」的希望較小,後續看力帆重整情況如何,對其或有借鑑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