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警方首次靠基因資料庫網站抓了人,個人隱私如何保障?

2021-01-09 好奇心日報

上周,加州最臭名昭著的連環殺手之一落網了。這位 72 歲的「金州殺手」 Joseph James DeAngelo ,在 1976 到 1986 年間,在加州各地犯下 12 項謀殺案以及 50 多起性侵案,被害人年齡從 13 歲到 41 歲。

不過,警方最後將兇手緝拿歸案,靠的不是監控錄像,也不是指紋識別,而是一個不起眼的基因資料庫網站。

這個網站名為 GEDmatch ,是一個開源的免費網站。 GEDmatch 允許用戶上傳 DNA 資料以尋找自己失散的親人或者只是填補家族 DNA 譜系的空白。該網站由 Curtis Rogers 在內的志願者運營,資金來源於捐款。目前, GEDMatch 擁有 90 萬到 100 萬用戶, 65 萬份基因資料,執法人員不需要法院命令就可以訪問。

據報導,調查人員從多年前的一個犯罪現場採集了 DNA 樣本,並以某種形式將其提交給了一個或多個網站,這些網站已經建立了消費者遺傳信息的龐大資料庫。通過和這些網站上的基因圖譜比較後,警方在 GEDmatch 的資料庫裡找到了匹配兇手在犯罪現場留下的 DNA 樣本的家族樹,後續的調查指向了 Joseph James DeAngelo 。

調查人員設法從 DeAngelo 扔掉的物品中提取出他的 DNA ,並將其帶到實驗室進行分析。一天後,調查人員發現其 DNA 與文圖拉和奧蘭治縣謀殺現場的 DNA 直接吻合。在進行了第二次基因測試後,警方將兇手鎖定為 DeAngelo ,並對他實施了抓捕。

通過家族成員的 DNA 追蹤嫌疑人的做法引發了美國公眾對於隱私的擔憂。公眾擔心,自己進行基因檢測可能只是為了測試基因裡隱藏的癌症風險,並沒有想到有一天自己的 DNA 信息會被警方審查。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爾特法學院助理教授 Andrea Roth 說:「當你自願將你的信息存入資料庫,而執法機構能夠訪問它時,你可能會不知不覺地讓你的親戚——你認識,你不認識的——都接受執法部門的審查。儘管他們可能沒有做錯什麼。」

GEDmatch 聯合創始人 Curtis Rogers 發表聲明稱他也是通過媒體才獲悉此事。他提醒用戶 DNA 數據的使用,稱 GEDmatch 的資料庫主要用於遺傳研究,但用戶需要明白他們的 DNA 數據可能會被用於其他用途,包括用來調查犯罪案件,如果用戶擔心 DNA 數據用於非遺傳研究,那麼他們不應該上傳數據或者需要將已經上傳的數據刪除。

除了 GEDmatch 這樣的開源網站以外,即使是承諾保密的公司,如果遇到搜查令,也可能會被要求提供用戶的基因數據。基因檢測公司 Ancestry 在 2014 年,就曾因搜查令而向警方提供了一個客戶的信息。這起案件涉及 1996 年一位 18 歲女性被強姦和謀殺。一位嫌疑人在 1998 年被定罪並判處終身監禁,但是警方認為還有一個人也參與其中。

警方在 2014 年抓捕了紐奧良一位電影製作人 Michael Usry,他父親數年前在教會主辦的家譜項目中提供了一個 DNA 樣本,這個樣本與這起 1996 年的案件中受害者身上的精液「部分吻合」。收集這些 DNA 的非盈利組織將資料庫賣給了 Ancestry ,因此法院要求 Ancestry 向警方提供他的身份。但被警方拘留 33 天后,Michael Usry 被證明是清白的。

目前,Ancestry 已不再公開這個資料庫,該公司表示,在 2015 年到 2017 年間,沒有向警方披露過客戶的基因信息。但它的網站上寫,「如果我們認為有必要,我們可能會分享你的個人信息.....根據有效的法律程序(如傳票)。」

自 2002 年,英國最先使用了家族 DNA 搜索,並且第一次將這項技術應用到了判決之中以來,關於這項技術的有效性以及是否侵害的隱私的討論從未停止,在英國,一項 2014 年的研究發現,只有 17% 的家族 DNA 搜索「確定了真正的罪犯的親屬」。2008 年,加州成了美國第一個批准這項檢測的州。目前,這項技術至少在 11 個州得到了應用。

在中國,通過家族 DNA 搜索犯罪嫌疑人的技術也得到了應用。 2016 年著名的「白銀殺人案」,高承勇的落網就是由於他的遠房堂叔因行賄被監視居住,警方在採集他的血樣並進行 Y-DNA 檢驗分析後,將他的遺傳數據輸入到違法犯罪人員 Y-DNA 資料庫中,對比發現與「白銀殺人案」嫌犯的 Y-DNA 信息相符合,並最終將嫌疑人鎖定為高承勇。

據報導,近幾年,中國開始將 Y-STR 基因檢測(即 Y-DNA 染色體檢驗)技術用於家族數據建庫,此前也曾利用家族基因圖譜抓捕過犯罪嫌疑人。2013 年左右,鄭州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能直接定位到家族的 Y-STR 資料庫。

在 2017 年一份公安期刊裡,時任中國首席物證鑑定警官劉爍寫道, DNA 資料庫已經成為「偵察破案的精確制導武器」。法醫方面的數據顯示,中國 DNA 資料庫已擁有 5400 萬份 DNA 人員檔案。

考慮到一個人的基因也可以定位家族成員,這 5400 萬份 DNA 人員檔案已經覆蓋了數億人。

該 DNA 項目的負責人去年在中國期刊《刑事技術》上寫道,在中國部分地區,執法部門已將個體 DNA 信息連同當事人的其他生物特徵信息,包括指紋、肖像和聲紋一同存檔。警方的目標是到 2020 年將目前的 DNA 資料庫擴大近一倍,至 1 億條記錄。

題圖:pixabay

相關焦點

  • 美國中國總商會發布新網站並開通資料庫
    當地時間10月18日,美國中國總商會會長徐辰在紐約舉辦的美國中國總商會新網站及中美投資合作資料庫開通發布會上致辭。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朱旌 攝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紐約10月19日訊(記者 朱旌 汪璐)當地時間10月18日,美國中國總商會在紐約舉辦新網站及中美投資合作資料庫開通發布會。
  • 美國中國總商會發布新網站及中美投資合作資料庫
    美國中國總商會徐辰會長(殷淼 攝) 人民網紐約10月18日電(記者 殷淼)美國中國總商會18日上午在紐約中國銀行大樓舉辦新網站及中美投資合作資料庫發布會。 據介紹,美國中國總商會的新網站基於用戶體驗信息對各大板塊的內容與設計進行了全面提升,開闢了促進信息分享的「今日新聞推薦、總商會 FDI Tracker、美國五十州投資數據和CGCC(美國中國總商會)焦點透視,以及《年度商業調查報告》」等四個新版塊,並對「領區商會和總商會活動資料」三項傳統內容板塊進行了升級。
  • 江西一醫院發現RH血型新基因型,刷新全球血型資料庫
    江西省兒童醫院供圖今年9月26日,江西省兒童醫院所提交的該變異基因特異性核酸序列在美國國立生物技術信息中心的「GenBank資料庫」進行了公布,核酸序列號為MN845955江西省兒童醫院供圖中新網10月15日報導,江西省兒童醫院當日發布消息稱,該院近日發現了RH血型系統的一種新型D等位基因型,並已通過美國國立生物技術信息中心專家審核,刷新了全球血型資料庫。今年9月26日,江西省兒童醫院所提交的該變異基因特異性核酸序列在美國國立生物技術信息中心的「GenBank資料庫」進行了公布,核酸序列號為MN845955。
  • 江西省兒童醫院發現RH血型新基因型,刷新全球血型資料庫
    10月15日,江西省兒童醫院發布消息稱,該院近日發現了RH血型系統的一種新型D等位基因型,並已通過美國國立生物技術信息中心專家審核,刷新了全球血型資料庫。經調查,上述患兒及其父親、叔叔、奶奶都擁有這種RhD變異等位基因,表現出家族遺傳性。院方稱,在常規血清學檢查中,該患兒RhD血型檢測結果呈現弱陽性(1+),遠弱於普通的RhD血型陽性結果(4+),易誤檢為RhD陰性。對患兒RhD基因進行測序,結果顯示1號外顯子核酸序列中存在一個新的(95C>A)點突變,此前全球未見報導。
  • 江西一醫院發現RH血型新基因型 刷新全球血型資料庫
    江西省兒童醫院15日發布消息稱,該院近日發現了RH血型系統的一種新型D等位基因型,並已通過美國國立生物技術信息中心專家審核,刷新了全球血型資料庫。今年9月26日,江西省兒童醫院所提交的該變異基因特異性核酸序列在美國國立生物技術信息中心的「GenBank資料庫」進行了公布,核酸序列號為MN845955。
  • 江西省兒童醫院發現RH血型新基因型 刷新全球血型資料庫
    中新網南昌10月15日電 (徐秀雲 劉昕 舒錦 吳鵬泉)江西省兒童醫院15日發布消息稱,該院近日發現了RH血型系統的一種新型D等位基因型,並已通過美國國立生物技術信息中心專家審核,刷新了全球血型資料庫。
  • Facebook爆出資料庫外流,香港網頁設計公司教您如何保護網站安全
    聖誕節前,國際社交網絡公司Facebook又被爆出資料庫外流,全球2.7億用戶資料網上隨便就可以下載。其實近年愈來愈多網站資訊外洩的事件,2018年就曾經流出陌陌3000萬數據、香港國泰航空洩漏940萬用戶數據、香港寬頻網絡公司洩40萬用戶資料等。
  • FBI臉部識別資料庫偷偷錄入一半美國成年人照片
    ,將大約一半美國成年人的照片錄入其臉部識別資料庫。該資料庫中約80%的照片來自非犯罪記錄,包括駕駛執照和護照照片。用於匹配疑犯的算法只有85%的準確率,且黑人比白人更容易被錯誤識別。這些事實在上周的美國眾議院監督委員會聽證會上公開之後,美國政客和隱私活動家立馬對聯邦調查局提出指責,並呼籲對臉部識別技術進行更嚴格的監管。
  • 講道理,現在的個人基因測序服務,比星座什麼的高在哪裡?
    在美國,像23andMe這樣的公司提供個人的基因測序服務,可以判斷一個人的族源信息、健康風險、遺傳病信息、運動天賦等。在國內也有像WeGenge、基因貓、360基因這樣的公司提供類似的服務,甚至在WeGenge上可以支持導入23andMe的數據。 因此基因測序已經成為了一個迫切需要面對的法律問題和社會問題。
  • 微信算命遊戲走紅 警方提醒當心隱私洩密被騙
    微信算命遊戲走紅 警方提醒當心隱私洩密被騙「測算基因看你開什麼車?」「測試你是女神or女神經?」近來,不少海口市民熱衷在微信、易信等即時交流軟體上玩各種「算命」小遊戲。貧富、婚姻甚至生死都可以通過這些小軟體「推測」出來,令不少「拇指族」趨之若鶩,瘋狂轉發。
  • 刷新全球血型資料庫!江西一醫院發現RH血型新基因型
    江西省兒童醫院15日發布消息稱,該院近日發現了RH血型系統的一種新型D等位基因型,並已通過美國國立生物技術信息中心專家審核,刷新了全球血型資料庫。今年9月26日,江西省兒童醫院所提交的該變異基因特異性核酸序列在美國國立生物技術信息中心的「GenBank資料庫」進行了公布,核酸序列號為MN845955。2019年,輸血科在一名2歲患兒及其家屬血液紅細胞上發現了一種人類RH血型系統的新型D等位基因型,經過家系調查,該患兒及其父親、叔叔、奶奶都擁有這種RhD變異等位基因,表現出家族遺傳性。
  • 美國最大社交網站:幫助青少年擺脫網上色狼
    針對這一問題,美國最大社交網站「我的空間」(MySpace)5日宣布,為了有效減少網上針對青少年的性犯罪行為,該公司將建立一個「性犯罪者資料資料庫」,其中將囊括美國境內幾乎所有被定罪的性侵犯者,只要他們登陸「我的空間」,就會立刻被發現。據美國媒體5日報導,「我的空間」公司此次將和總部設在邁阿密的「前哨技術控股公司」聯合開發這一資料庫。
  • 美國網站伺服器性能優化的方法
    提高美國網站伺服器的性能,以最大限度的利用率實現利益的最大化,這是很多美國網站伺服器用戶所希望達到的效果,因此美國網站伺服器的的性能優化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工作。今天小編就來分享下美國網站伺服器性能優化的方法。
  • 「算命」軟體需謹慎 警方提醒會洩露個人信息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流行,一些不法分子已經將目光瞄上了這些手機軟體,通過它們植入病毒,侵入公眾的手機,然後獲取個人信息。昨天,江蘇省公安廳官方網站發布防範提示,提醒廣大市民警惕手機病毒。微信上熱傳的「測前世」有可能洩露個人信息,而下載陌生簡訊推薦的APP,則可能染上病毒。
  • 塌鼻子or高鼻梁,怎麼讓基因發揮最大變美潛力?
    古人說的對,「面部一枝花,全靠鼻當家」,鼻子對顏值,確實有決定性的影響。最新的一項研究發現,鼻子是受基因影響最大的面部特徵,而且受飲食、運動等生活方式影響小。這項研究發表在《自然-遺傳學》上,研究者掃描了8246個歐洲人的DNA,並構建了他們的3D面部圖像,來確定面部特徵和基因之間的關係。
  • 資料庫空間和網站空間是什麼意思
    網站空間和資料庫空間是網站建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一般來說,做網站製作和建設的人都知道,這兩者之間是不一樣的,也不會出現混淆的情況,但是對於許多的用戶來說卻不是很了解兩者之間的區別。在下面的文章中我們一起來詳細的了解一下。
  • 諸暨人業餘時間做公益網站 成古籍漢字最強資料庫
    很多人聽到「國學大師」這四個字,可能就會想到像王國維這樣的國學大家。在網際網路上,有一個網站的名稱就叫「國學大師」,它集成古典圖書2萬餘種28萬餘卷約24億文字,資料庫的純文字大小約6.5G,是國內最大的非營利性資料庫,也是免費查詢古籍和漢字影響力最大的網站。目前,「國學大師」的全球用戶訪問量每天為幾萬IP。
  • 網站收費可查身份證信息被指涉嫌侵犯隱私
    市民為此感到擔憂,律師稱涉嫌侵犯隱私。  近日,有市民反映說,網絡上有大量查詢身份證信息的網站。只要輸入身份證號碼,就能免費解讀出該號碼的所在地址和戶主生日、性別等信息。記者在網上搜索身份證信息,搜索結果有390萬條之多。
  • 起底AI看手相行業:小心個人隱私洩露!
    南都記者調查發現,AI面相、手相測試的背後因涉嫌洩露個人隱私問題而備受關注,相關公號此前就曾被警方提醒有洩露隱私風險。因此,算術科技在今年2月23日發布了一篇公眾號文章稱,「算術科技旗下AI面相等產品完成歐盟通用數據保護條例合規,並向美國TRUSTe公司申請隱私認證」。但是,有了美國TRUSTe公司隱私方案的加碼,用戶的隱私就絕對得到保障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