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都說可怕的2歲?孩子打滾撒潑背後的心理需求,我們要明白

2021-01-08 琦想媽媽

悅悅從小就性格溫和,不吵不鬧,屬於比較好帶的孩子,媽媽常常抱著她向鄰居炫耀:「真是一個貼心的小棉襖,不吵不鬧,這麼小就知道體貼媽媽!」

小區裡的寶媽們忍不住和悅悅媽說:「不要得意得太早哦,你現在覺得孩子很乖很好帶,像個小天使,那是因為你還沒有經歷「可怕的兩歲」。等孩子到2歲你就知道了。」

果然,悅悅到了兩歲,悅悅身上很明顯地發生了一些變化,以前乖巧溫順的她現在簡直成了一個人。

現在的悅悅總是故意搗亂,不是翻騰鞋櫃把所有鞋子都扔出來,就是在牆上到處亂塗亂畫。不僅如此,還喜歡搶別人的玩具,儘管手裡拿著剛買的玩具,但只要看到別人的玩具是自己沒有的,便會一把搶過來,大聲說:「這是我的。」 搶不過就打人家。稍稍有點不如意,就在地上打滾。

昨晚上,悅悅提出要自己洗澡,還把衛生間的門關上,不讓媽媽進去。其實孩子哪裡會自己洗澡,就是在裡面玩水呢。還好天氣熱,媽媽就讓她自己玩一會兒,然後又給她重新洗了一遍,可是在洗的過程中也遭到了悅悅的強烈反抗。

對於2歲孩子提前進入"糟糕"的叛逆期,相信很多年輕的媽媽正在經受這個考驗家長的階段,

幼兒到了兩歲左右,很多孩子都會和悅悅一樣經歷一個反抗期,對父母的一切要求都說「不」,英語中甚至為此製造了一個詞組——「Terrible Two」(可怕的兩歲)。

01為什麼孩子會出現這個反抗期呢?

當孩子還處於嬰兒階段的時候,他們是沒有獨立的自我意識的,不能區分自己和外界。到了2歲左右,孩子開始出現自我意識,明顯地意識到了「我」的存在,並且意識到「我」有著獨立的想法和願望。

心理學家認為,2歲的孩子自我意識開始萌發,「我」字當頭,想著反抗權威,所以往往與父母對著幹,這就是孩子的第一反抗期。

所以,他們理所當然地要通過行動來證明自己的獨立。 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進入心理學上的「第一反抗期」,他們常常說「不」。

因為自我意識萌芽以後,他們相信自己的能力,覺得自己什麼都能做,所以什麼都想親自嘗試。當事實和想像產生差距,或者嘗試和探索行為遭到家長的反對時,孩子會出現心理落差。

幼小的孩子還不懂得正確表達情緒,所以就以發脾氣、打人、扔東西的方式來發洩,這不光是發洩,也是他試圖和外界溝通的方式。

有的寶寶因為「叛逆」行為被家長懲罰,如打手心、打屁股、大聲責罵等。家長如果能夠了解孩子的成長規律,理解這是孩子「自我意識」萌發的表現,就不會想著如何用懲罰去糾正這些變化,而是抱著愉悅的心情,懂得抓住這個敏感期讓孩子更好地成長。

完善良好的自我意識,是孩子將來擁有健康、積極個性的基礎。 這個階段非常關鍵,孩子一歲半到三歲時,處於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兩歲最為典型,被稱為「可怕的兩歲」(Terible TIwos)。這標誌著孩子的成長進入一個新的自 主探素階段,父母也應從「服務季」向「權威季」轉變。

孩子到了「可怕的兩歲」,你可以這樣做,孩子第1個叛逆期容易過。

02家長如何面對可怕的兩歲

(1)別指望孩子反思自己的行為

孩子發脾氣時有的父母會完全置之不理,想用無聲讓他懂得「錯了」,這對2~3歲的孩子而言是不合適的。

也有的父母會提前告訴孩子不能生氣,否則就不讓他玩玩具或者把玩具送人,這個方法有時不會起作用。

因為2歲的孩子還不懂得「否則」是什麼意思,也不會這樣想問題:生氣會導致沒有玩具玩,不生氣就有玩具玩,因此對孩子還需要適當的正面教育。

(2)教給孩子一些基本技能

處於這個階段的孩子總是做不好一件事,心裡著急,就容易發脾氣。這時我們可以教孩子怎麼做。

比如,孩子玩積木總是滑下來,可以教孩子如何保持平衡;孩子投球老是投不準,接球又接不住,可以教他投擲,接球時,手的放和收的技能……等等。

(3)拒絕的同時給予適當安慰

對於孩子提出的要求,在適當時候,我們能滿足的儘可能滿足。

比如:孩子夏天想吃冰淇淋,我們就讓孩子吃一個;不過冬天冷,孩子想吃也不能給他吃。父母認為這是無理要求,不過孩子卻認為這兩種情況是一樣的,沒有無理和合理的區分。

當孩子提出無理要求時,我們可以用眼神、手勢、簡單否定等方式讓他懂得,這個要求父母不同意。

但是,在我們拒絕孩子這個要求的同時,要給他合理的東西滿足他。比如:我們不能給冰淇淋,可以給一塊小蛋糕,只是拒絕,沒有給予,就達不到教育目的。

(4)少批評、斥責孩子

家長要承認寶寶的自我價值,多給他積極評價,少批評、斥責他。這個階段的寶寶會非常在意他人對自己的評價。

家長可以幫孩子了解自我,比如用他能理解的、生動的方式,讓他認識到自己獨立的美好:「我很棒,我能用自己的小手吃飯、穿衣服,能用自己的雙腳蹦蹦跳跳,不要爸爸背,不要媽媽抱。」

寄語:我們都知道當遇到不愉快的事情,產生了不愉快的情緒,發洩比憋在心裡要好。所以對於這個階段的孩子,我們可以讓他合理髮洩情緒

相關焦點

  • 陳發展:讀懂孩子不良行為背後的心理意義
    2.孩子不良行為背後的心理訴求欣繪:孩子不良行為的背後,到底是反映出一種怎麼樣的需求?如有些孩子特別愛哭,特別任性。陳發展:在孩子還無法用足夠的語言和思維能力表達自己行為背後的需要和訴求,他們會本能的用哭鬧來表達。哭鬧,其實從專業術語來講就是把需要擴大化或者叫誇張化,這是孩子常用的一個手段。
  • 李玫瑾:孩子當街撒潑打滾,父母不能袖手旁觀,要維護他的自尊
    孩子哭鬧的時候,真的是油鹽不進,軟硬不吃,父母無奈崩潰。3歲的二寶就出現過這樣的情況,本來要去吃飯了,突然大哭起來,怎麼安撫都不行。後來才知道,他把爺爺的枕巾扔到了床下面,找不到了,遇到了小小的挫折 。這麼小一件事,直接告訴大人拿出來不就行了嗎?非要哭,孩子的世界真是看不懂。
  • 最「 剛烈母子」走紅,大馬路僵持1小時,網友:誰都不服誰!
    我們都知道孩子特別任性,如果沒有買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就會又哭又鬧;所以,寶媽們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脾氣,不能總是順著孩子的心意來,不能因為覺得尷尬就同意了孩子需求。千萬不要慣著孩子的脾氣,也不要總是妥協,這樣孩子就會放棄了。希望寶媽們能夠保持保持「敵不動,我不動」的架勢,冷靜面對孩子的撒潑行為,讓孩子自行放棄了。
  • 5歲萌娃準備離家出走,電梯開門後竟自己找臺階下,畫面引網友爆笑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孩子由於心智發展不足,一點事不順心就會「情緒爆發」,經常哭鬧、發脾氣、躺地上撒潑打滾、把玩具扔得到處都是······每當遇到這樣的情況,家長就覺得孩子不聽話、給自己添麻煩,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用一些錯誤的方式去處理。其實,當孩子鬧情緒的時候,正是進行「情緒教育」的好時機。
  • 三歲孩子靠「髒話」建立友誼?背後的奧秘家長要早知道
    「不許這麼說!」浩辰媽媽嘗試阻止他倆的對話。「哈哈哈哈,狗屎。」浩辰繼續說著,弟弟也配合著大笑。我們趕緊帶娃離開了這個是非之地,但是孩子們對於屎尿屁的熱情卻一直不減,浩辰媽媽正準備發作生氣的時候,我趕緊告訴她要淡定。
  • 孩子為什麼膽小?真正的原因都在你身上,家長要學會這樣引導
    面對孩子膽小,大家通常會怎麼做?這樣鼓勵孩子:怕什麼?有什麼好怕的?你看隔壁家***都不怕,像他學習一下!雖然菌菌明白大家都是想讓孩子更勇敢一點,但是有一個非常殘酷的真相,菌菌今天必須告訴大家:這樣鼓勵孩子,不僅沒用,還可能起反作用!
  • 當孩子說「我怕」,家長要學會聆聽孩子心中「恐懼」的小秘密
    場景二:害怕吊燈有一天悠悠要去上廁所,走來走去,走了好幾遍,也不敢去,他對爸爸說,我突然害怕那個廚房的燈,爸爸說兒子別怕,爸爸不是說過了嗎?有爸爸在,什麼都不用怕,但是爸爸說了,依然沒有用,他還是一遍遍地念叨著他,害怕那個吊燈,爸爸知道這招對他沒有用,就問,就繼續問他為什麼害怕吊燈呀?孩子說黑乎乎的燈很嚇人,原來他是怕黑暗中的燈。
  • 男人家庭暴力的背後都隱藏著什麼心理?
    回顧完以上案例,我們不禁要問: 這些男人家庭暴力的背後,究竟都隱藏著什麼樣的心理?蔚藍認為,大概有如下五種情形:一、遺傳的基因;關於這一點,其實蔚藍不想多說。我只想說的是: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對於女人的婚姻來說,選擇比努力重要,眼光比條件重要。所以,女人在結婚之前,一定要擦亮眼睛,要多留時間給自己去觀察對方。
  • 孩子受委屈總哭怎麼辦?父母學會3招,巧妙改善孩子「蛋殼心理」
    跟當幼兒園老師的朋友甜甜聊天,說起幼兒園孩子,她說:「班上有一個4歲左右的小女孩,人挺乖巧,就是經不住說。比如她搶了小朋友玩具,告訴她不要搶玩具,要分享玩耍,她就會覺得受了委屈,就會哭。」我反問她:「那她的爸媽對這件事怎麼看呢?」
  • 孩子愛背後說壞話?這是典型的「嫉妒心」作祟,家長要引起重視
    若是小小年紀就喜歡背後說人壞話,那麼他的內心的認知一定會發生偏差,尤其是看到對方比他優秀時。 很多父母覺得,背後說壞話很正常,所以並沒有認真的教育過孩子,而是選擇了不批評不鼓勵的無視態度。在孩子看來,家長這樣的行為,完全就是默許。接下來,他們說人壞話的毛病會更嚴重。
  • 孩子的需求該不該滿足?不恰當的做法,影響孩子一生|精選
    比如孩子想買一雙班裡同學都有的運動鞋,家長說:「不要愛慕虛榮,現在要以學習為主。」「我們家什麼條件你不知道嗎?怎麼總是要這要那的!」孩子成長過程中,有一些小心願,提出物質上的需求是很正常的,家長能力範圍內,願意滿足孩子的,就痛痛快快地及時滿足。孩子會產生確定感和安全感,反而不會執著於那些物質上的欲望,進而轉向更高的精神層面的需求。
  • 孩子怕黑怎麼辦,這些方法可以幫助孩子克服怕黑心理
    怕黑是在小孩子中間普遍存在的現象 1.輕度怕黑是正常的,但如果過分怕黑,甚至懼怕黑夜,將影響孩子的性格發展,孩子怕黑不是天生的,基本發生在3歲以後,是孩子開始初步接觸社會並漸漸懂事後才出現的。 2.外界的環境及家長的言行是造成孩子怕黑心理的主要因素。
  • 講道理和發脾氣,對2歲孩子最沒用!「低聲教育」才是最好的方法
    2歲」階段。 01可怕的兩歲 對於父母來說,兩歲的孩子絕對有非常不同的意義,甚至被稱為「可怕的2歲」。 「可怕的2歲」發生在孩子1歲半-3歲之間,這個階段,正是孩子從嬰兒時期過渡到幼兒階段,孩子在身體、動作、智力、情感等方面,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 說孩子的虛歲好?還是實歲好?通過這個案例將讓你徹底明白
    二、為什麼都愛說虛歲在生活中,尤其是在鄉村,很多寶媽對外都是以虛歲稱孩子的年齡的,所以很多只有3歲的孩子,往往給活生生說大了兩歲。這主要跟我們的習慣有關,一般來說,過了一個年就加了一歲,不管是在年初生的孩子還是年尾生的孩子。其實,對於年初生的孩子還好,相差不大,但是年尾生的孩子差距就大了。
  • 為什麼明星家的娃口齒伶俐?媽媽的做法影響孩子一生
    哇,才3歲,表達能力好強啊。看完別人家的娃不到三歲就能自我介紹,口齒伶俐,然而好友卻鬱悶了。為什麼人家說話如此厲害,而我家娃也3歲了還不能清楚的喊出「爸爸、媽媽」,為什麼差距這麼大?難道人家有錢有顏天賦還極好?其實她忽略了孩子語言發展關鍵期的重要性。0-6歲是孩子學習言語的關鍵期,要想孩子學會語言表達,我們不能忽略這個階段的適時引導。
  • 成都心理諮詢中心:什麼孩子該看心理醫生,10種兒童常見心理問題
    以下10種孩子可能出現的行為就屬於心理問題,家長要注意咯:   爸爸媽媽們都希望自己的寶寶聰明又健康,孩子的身體健康是家長們十分關心的,但家長們是否關心過孩子的心理健康?
  • 35歲癌症媽媽痛哭:「我死了,孩子怎麼辦?」當媽後,我們都變慫了
    中那個和乳腺癌對抗2年的女教師閆宏微走了。 35歲,一個4歲女孩的媽媽。看片子,我從頭哭到尾。 紀錄片中,閆宏微在跟病友聊天時,提到自己的女兒,那個積極樂觀、跟癌細胞對話調侃的媽媽,瞬間崩潰大哭。 她說:我不能聽人家說小孩,不說孩子我怎麼都沒事,一說小孩,我就很難過。
  • 11歲男孩偷開車兜風2小時,孩子沉迷遊戲,背後原因令人深思
    那為什麼我們的孩子玩遊戲反而會導致學習下降,偷偷充值買裝備,甚至模仿遊戲中的情節發生危險呢?人民日報曾一針見血指出:網遊並非天生就算洪水猛獸,其危害在於「沉迷」。孩子沉迷遊戲,與家長的教導方式有很大關係,正如紀錄片《電子遊戲真的有害嗎?》
  • 最「 剛烈母子」走紅,大馬路僵持1小時,網友:誰都不服誰
    這個時候有不少家長可能就會因為面子而滿足自己孩子,不想鬧得大家都難看。雖然有些家長也是對孩子的行為很不滿意,但是害怕孩子吵到其他人,所以也就只能隨了孩子的心願!不過現在有一些年輕的父母,可能小時候自己幹過這樣的事情,等到現在已經為人父母,孩子如果也同樣無理取鬧的話,他們就明白要如何對付孩子了。
  • 2歲|天使和惡魔並存之團團
    >每天上學都和殺豬一樣我一直秉承著不能兇不能兇要講道理可我發現,才2歲的她已經什麼都懂了語言裡的任何漏洞都不足以把她套進去偏偏講道理遇到了「複讀機」好脾氣遇到了磨牙棒最後,我暴走,她耍驢,一家子都處於崩潰邊緣說是我自己陪著她可其實身邊還有團團姥姥姥爺隨時的幫襯只是姥姥姥爺也很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