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近30年網際網路行業的「水大魚大」後,在當前傳統工業製造遭遇成本上升、利潤太低這些企業發展中的「攔路虎」,迫切需要轉型的境況下,工業網際網路正成為國內創新創業的「網紅賽道」。
據中國工業網際網路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工業網際網路產業經濟發展白皮書(2020 年)》顯示,2019 年我國工業網際網路增加值規模達到 3.41 萬億元,佔 GDP 的比重為 3.44%。預計2020年,工業網際網路產業增加值規模將達到 3.78 萬億元,佔 GDP 的比重將升高至 3.63%。
其中,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提供商作為產業規模增長的主要推動力,在工業轉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014年面向工業網際網路而專門成立的徐工信息,既是這一波新興力量中「膽大心細」的探路者,更是在摸爬滾打中積累了諸多實戰經驗的「實幹家」。
江蘇徐工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CEO張啟亮表示:
「工業網際網路發展的初期,主要是『搶山頭』和『佔地盤』。類似消費級APP的用戶,他們存在使用習慣的問題,工業APP也是一樣,假設你用了這個APP,就很難再去用其它的APP。」「工業網際網路的發展和客戶的需求,其實是螺旋式上升的過程。通過廣泛的城市布局,我們可以先把一些客戶快速地連接到平臺上,然後根據客戶需求不斷地優化和提升。從目前來看,這個效果還是不錯的。」
談及徐工信息布局工業網際網路的背後邏輯,張啟亮作了上面這樣的總結。
另外,雷鋒網還就徐工信息成立以來的重大節點事件、業務發展、應用實踐等與他們進行了交流。
雷鋒網了解到,徐工信息成立的時候是混合所有制,其中,徐工集團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權佔到60%,徐工信息的核心團隊佔到40%。這在當時國家針對國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文件還未正式發布的情況下,可以說徐工信息的模式在當時是一個創新。
目前,他們自主打造的漢雲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已賦能於工程機械、裝備製造、智慧城市、有色金屬、建築施工、教育、新能源汽車、石油化工、能源等70多個行業。
『探路』工業網際網路
2010年前後,當國內正在推進以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為核心的「兩化融合」建設時,以智能化為終極使命的工業網際網路建設,還尚未進入國內眾多製造企業與信息技術企業的實踐日程表。
而與國內這種局面不同的是,在德國為代表的某些歐洲國家,卻已開始探索智能製造的發展道路。
2010年,德國發布了「德國高技術2020戰略」;2011年11月,「工業4.0」被德國政府採納為「未來計劃」之一;2013年,在漢諾瓦工業博覽會上,德國正式提出以建設智能工廠為核心的「工業4.0戰略」; ······
徐工集團作為工程機械行業的領先企業,他們正式踏上工業智能化道路的時間節點可以追溯到2014年7月,其中,一個標誌性的事件就是徐工信息的成立。
到了2015年初,身為徐工信息「掌門人」的張啟亮被派去歐洲學習,他通過和SAP、弗勞恩霍夫研究所、奔馳汽車的員工進行交流,對於工業4.0有了深入的了解。
德國基於人工成本太高,老齡化社會在加速等因素,著力於打造無人化工廠,希望通過工業4.0保持他們在全球製造業中的競爭優勢。張啟亮發現,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德國的每個行業幾乎都有知識沉澱,並由行業協會負責把這些優秀的工業知識專門存入資料庫,最終由國家負責統一管理,供人們去搜索相關的信息。
聯想到中國製造,張啟亮表示:
「中國工業的產業規模儘管很大,但是不強,其原因或許正是我們工程師和老師傅的工作經驗沒有很好地沉澱和傳承下來,去讓不同產業板塊這些後來的人去學習。」
從歐洲回來之後,徐工信息成立了智能製造事業部,嘗試打造雲MES、雲SCADA系統,以及無人化的生產線。
另外,彼時在美國,以GE為代表的企業正在探索另一種製造業的模式——工業網際網路。時任GE董事長兼CEO的傑弗裡·伊梅爾特提出:
「未來每一個工業企業必須是一家軟體企業。」
再加上,在2015年的前一年還發生了一個重要事件,那就是工程機械巨頭卡特彼勒成立了工業物聯網平臺初創企業Uptake,致力於通過網際網路技術把設備連接到平臺上。
基於此,徐工信息後來專門成立了自己的工業物聯網事業部。這個部門也就是他們後來的工業網際網路部門的前身,據了解,目前徐工信息60%的收入都是來源於此。
至此,徐工信息新成立的智能製造和工業物聯網這兩個事業部承擔起了徐工集團的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的工作,將網際網路與產業進行融合,以實現降本增效、優化產業鏈。
漢雲平臺和它的工業APP們
工業轉型升級必然涉及「人機料法環」等多要素的互聯和信息整合,那麼如何進行這項工作?
2016年,徐工信息上線了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漢雲,並以此打造了「3+6」應用場景,不斷拓展該平臺的行業實踐。
「3」是指智能倉儲、智能物流、智能服務;「6」是指研發設計優化、智能應用鏈、雲備件、產業鏈協同、生產優化和設備管理。
目前,漢雲平臺針對細分場景,將微服務組件靈活集成為工業APP,在雲端進行項目任務的無碼化開發,基於漢雲打造1:1的數字孿生,通過解耦、軟體化、簡單化、平臺化定製為工業帶來更多的創新,並聚集眾多合作夥伴的力量一起打造徐工信息的工業網際網路生態。
去年,也就是2019年,對徐工信息來講,是忙碌的一年,也是濃墨重彩的一年。
漢雲平臺順利入選了2019年工信部發布的十大跨行業跨領域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清單;在中國信通院開展「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功能性能評測」,漢雲平臺被評為五星級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同年12月,徐工信息完成了3億人民幣的A輪融資,創下了當時工業網際網路行業的A輪融資之最。對於他們來講,2019年還有一件重大的事情就是,他們承擔了標識解析二級節點(綜合型應用服務平臺)重大專項建設上線全國首批標識解析二級節點——機械製造行業二級節點。
到了今年初,疫情期間他們還支援了武漢火神山和雷神山應急醫院的建設。當他們接到國家應急部的指揮命令後,徐工信息在漢雲平臺上火速調集了7大類的施工設備去到這些施工現場。
據官方數據,目前漢雲平臺上已生長出1542個工業APP,橫跨產品設計、運營管理、產品服務、採購供應、生產製造、企業管理、倉儲物流等場景的各種工業APP,服務企業1000+。其中,設備畫像APP、智能網聯APP、雲MES、雲SCADA、雲備件等高流量APP已廣泛應用在多行業多領域之中。
目前,他們不僅為江西銅業集團、中國鐵建、中國電建、中國能建等龍頭企業提供服務,還在泰隆減速機、海進機械、協力集團等各行業不斷下沉應用。
三大主線:垂直行業、燈塔客戶、區域
從最初的工業數位化、智能化的探路者,再到工業網際網路的「實幹家」,徐工信息儘管發源於江蘇省徐州市,但在這6年的時間裡,他們已經將觸角延伸到北京、上海、河北、山東、安徽、湖北、四川、福建、廣東、廣西、雲南等地區。
雷鋒網了解到,他們通過布局北京、上海等地,去把一些高端人才引進到徐工信息,以此打開工業網際網路信息技術的瓶頸;而其它地方的各個分部,主要是為了快速地響應客戶,提供端到端的解決方案。
張啟亮表示:
「其實整個工業網際網路的發展,技術本身我覺得不是太重要,這個技術本身大家都知道,最重要的就是你的技術,你的平臺,怎麼來解決客戶的痛點和難點問題,這才能真正地推動工業網際網路的進步。」「我們最終的目的是給客戶帶來價值,通過布局這些城市,可以更加貼近客戶,給他們帶去超值的服務,客戶才能不斷地使用我們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
在公司內部,徐工信息將客戶分為燈塔客戶和標杆客戶。比如要做紡織行業,他們首先是在這個城市設立一個燈塔客戶,以這個燈塔客戶的模式去推廣這個行業。通過燈塔的指引,把不同的標杆客戶給發展起來。
張啟亮介紹,如果確定為燈塔客戶,徐工信息會集全公司之力,甚至是不計成本地去為工業企業落地改造的方案,必要時也會引入生態。
雷鋒網了解到,總體來講,他們是圍繞著垂直行業,圍繞著大客戶,圍繞著區域開始做的,這個布局思路對於他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此前,對於工業網際網路行業來講,具體哪些垂直領域是你的客戶,這是不清楚的。
「當時我給內部團隊提出來,龍頭企業肯定是帶動創新的,那麼這些龍頭企業就是我們的大客戶,我們要幫助這些大客戶他的創新能力的提升。」張啟亮表示:
「對於區域性的工業網際網路,也就是不管哪個城市,它都有自己的產業特色,我們要圍繞這個城市的產業特色去發展工業網際網路。」「在具體垂直行業的選擇方面,不管是做紡織、建築施工等離散製造,還是其它的行業,徐工信息都要將自己打造成這個行業的專家。」
徐工信息的落地實踐
前面我們了解到,漢雲平臺已賦能於建築施工、有色行業、高端裝備製造、核心零部件、新能源等70多個行業。那麼針對某個細分領域,漢雲平臺是如何打造落地應用的呢?
比如他們全新推出的工程機械後市場應用產品——租賃交易平臺,可以通過引進網際網路、物聯網、大數據、智能AI等技術打造一個綜合性租賃管理平臺,為工程機械租賃商提供信息發布、交易管理、合同執行、設備運維、金融服務等一體化解決方案。
而智慧渣土車監管平臺,是渣土車管理和執法監管結合的管理系統。基於智能終端的源頭數據,打造數據實時精準、安全可視化、管理高效化的渣土智能管理系統。用於解決渣土車由於違規傾倒、車輛超載、拋灑滴漏等帶來的城市汙染問題,規範渣土車在城市中的行車路線和駕駛員的駕駛行為等。據了解,目前該應用方案已在江蘇省智慧渣土車管理平臺進行了落地。
談及工業設備連接到平臺後產生了很多不同的數據,怎麼去對工業數據進行分析時,雷鋒網了解到,徐工信息招納了很多的數學、統計學、專業設備領域的專家一起去處理這項工作。比如發動機噴油如何控制油耗,發動機的轉速控制,液壓的控制等。
在商用車的應用場景中,他們還通過分析駕駛人員的急踩剎車或急踩油門的行為習慣,最終和保險公司聯動一起去確定保險費用的高低。
在5G+工業網際網路方面,基於5G通信網絡去做遠程控制和調試,甚至是遠程施工,更大限度地在山體滑坡、洪水災害等場景通過機器人去處理危險工作,從而保護人員的生命安全·······
在工業網際網路的戰場中,徐工信息已經「摸爬滾打」了6年,在各個場景積累了諸多的落地應用。接下來,他們還將沿著怎樣的路線前行?讓我們拭目以待......雷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