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企要的「智造」人才,學校教不出來

2021-01-15 量子位

賈浩楠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

「在智能汽車的整個研發生產的過程當中,我們發現專業的重要性沒有想像中那麼大。」

這話不是別人說的,是小鵬汽車聯合創始人、總裁、清華大學汽車工程專業畢業的夏珩說的。

說這話時,小鵬汽車剛對外官宣了一項迅速被熱議的計劃:

面向全球招1000名智造培訓生——專業不限。

被熱議,既有招聘人數規模的原因,但更核心的是,「智造」。

嚴格地說這是一個沒有「對口專業」的方向,是一個之前沒有出現在汽車產業人才培養流程中的方向,但又是一個百年汽車工業大變革中,最為核心的方向。

汽車人才變革,蠢蠢欲動

小鵬招聘之「變」,史無前例。

但一切並非毫無徵兆。

汽車行業的智能化革命,其實早已經在人才需求一側劇烈地表現出來。

2019年,一則一汽大眾汽車校招的信息,迅速引爆關注:

中國汽車OG,國內乘用車市場第一梯隊車企,竟然停招機械、車輛相關專業學生,甚至涉及傳統汽車核心的動力熱能專業,也沒有需求。

此消彼長,新崗位需求流向計算機、軟體、信息電子等相關專業。

相關專業人才自嘲:新的「天坑」專業,難道是機車環材嗎?

但一汽大眾之求變,只是傳統汽車行業的整體縮影。

隨著AI技術日益滲透,5G組網越來越完善,汽車本身屬性轉變的條件越來越成熟。

而買車的人,對於一輛「智能」汽車的要求,也逐漸變得清晰:電動、提高出行效率、解放人力、作為生活空間服務智能需求。

這些,都能從今年特斯拉勢如破竹、股價和市值高企,以及小鵬蔚來理想等新勢力的業績攀升中看出。

市場對智能汽車的認可和接受,程度越來越來高。

而在業內,自動駕駛、智能網聯的趨勢,早已成為共識。

研發、資源、投資和人才,明顯向智能汽車方向流動。

甚至在這場所謂的汽車工業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革新中,創新者、領導者,都並非來自汽車行業本身。

馬斯克出自網際網路,之前的專業也只是基礎性的物理,甚至特斯拉在其夢想list都並非第一位。

國內新勢力的代表,小鵬的何小鵬,蔚來的李斌,理想的李想,也都不是汽車專業出身。

但是,恰恰是網際網路時代歷練的技術迭代、軟體驅動,產品體驗……

讓這些人成為時代弄潮兒。

事實證明,汽車工業百年,確實也到了講技術、講軟體定義,將智能化產品體驗的時候。

所以產業供需和上下遊變革之風,早已瀰漫。

但是,目前卻沒有任何一個為此而生的針對性人才培養方向。

小鵬的「智造」,確實是對症下藥的思考和實踐嗎?

一個清華汽車高材生的實踐真知

小鵬汽車聯合創始人、總裁夏珩,這次親自帶隊小鵬「智造」千人招聘。

他認為目前汽車專業教育和人才培養方式,主要還是沿襲了傳統燃油車行業的需求設定。

傳統汽車行業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在人才需求上專業指向非常強烈。

專業類型設置、課程體系安排,都集中為某一工程方向服務。

這樣的方法,彼時當然發揮出了巨大的優勢,但難以擁抱當今的變革。

就以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官網的本科課程設置為例:

課程設置中多是跟傳統汽車工程相關課程,僅有一門綜述性的《智能化汽車》。

而在工程實踐環節,也沒有見到與當下汽車智能化革命緊密的課題,仍然是金工、構造、工藝為主。

對於現在車企大量需求的智能化相關專業知識,比如AI算法、車聯網等等相關,並沒有出現在實踐環節。

那傳統的課程不重要嗎?只有計算機軟體背景才完全契合時代嗎?

夏珩覺得,這樣的觀點有些形式主義,甚至過於極端了。

汽車專業知識是車企不應動搖的基礎,在此基礎上,如今的智能汽車製造,需要的是通識能力,或者說能夠通過學習掌握多背景知識的人才。

夏珩認為,小鵬今天的用人「跟汽車和網際網路不太相關的各種專業也都可以」。

在他看來,材料專業、航空航天、化工、數學、物理,乃至人文相關的人文歷史文化專業、設計藝術專業,都能夠在智能汽車的閉環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舉例來說,整車架構對於傳統汽車來說,是很固定的一套東西,而且都是分布式的,車身控制、動力控制,安全冗餘等等各成體系。

對於智能汽車來說,需要把網聯、控制、動力等等集成在一個大的框架下,這就需要橫跨汽車、電子、計算機等等領域的人才。

「小鵬汽車開發自動駕駛的主力,很多都是機械相關專業,並不是純計算機出身。」

夏珩覺得,車企要搭建一個平臺,將不同專業技能融合起來,由此來滿足智能汽車製造的需求。

這個平臺,就是小鵬汽車的智造。

也就不難理解,為啥打響汽車智造變革第一槍的小鵬,實際對人才要求是「不限專業」。

具體到培養模式方面。

1000個新兵,小鵬計劃讓他們在智造和服務兩類職責上輪崗,根據每個人的特長優勢打分,最後分配到合適的崗位。

小鵬肇慶工廠的ABB焊裝機器人

為什麼是這兩種崗位?

夏珩覺得,理解智能汽車的內涵,離不開對整車底層生產過程的了解,也離不開對市場實際反饋的親身感受。

而且,每一位培訓生進來,會指定一對一的導師,以傳幫帶的方式培養。

未來的1-2年,都是這些人才的鍛鍊期,不強求短期輸出價值。

小鵬方面對這1000名培訓生的期待,是未來能從他們之中湧現出服務智能汽車製造的多種人才。

其中既包括技術性人才,比如服務小鵬汽車計劃在2025年左右實現的XPilot5.0,即完全智能的自動駕駛。

也有深耕智能製造本身的角色,比如新的質量工程管理人才。

還有在宏觀層面對接工程研發和市場需求的「產品經理」。

廣州車展上,何小鵬說未來的3年都算是智能汽車的元年,這包括技術的成熟落地過程、市場的接受程度等等。

3年之後,各個車企,無論傳統還是新勢力,都會拿出第一輪成熟的產品一較高下。

1000名培訓生,夏珩也明確說,是為3年後的戰略落地而提前儲備的。

但修屋頂要趁天晴,即便是3年後進入戰略作用期,現在也必須到了準備人才的時候。

更何況,市場上還沒有現成的人才,必須要自己培養。

如何評價小鵬千人「智造」培訓生

綜合來看,小鵬所為,夏珩所思,都是當前汽車產業發展的客觀規律的印證:

AI for Everything,人工智慧深入一切,變革一切,重塑一切。

而具體到汽車領域,就是傳統汽車到智能汽車的躍遷,就是教育培訓和人才供需的變化。

這是一種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升級,也是一種嶄新的挑戰——同樣也是全新的機遇。

一系列的新工種,正在此間誕生。

比如小鵬汽車需求和培養的智造人才,就是這種新工種,它是對之前職業和工種的一次升級,需要原有汽車產業人才更加面向智能化、產品化。

人才不止需要懂汽車、懂工程,對網際網路、AI和用戶體驗及產品思維也提出了新要求。

在未來十年或二十年後回望,這可能會是汽車產業第一批程式設計師、第一批產品經理、第一批AI項目經理誕生的時刻。

所以小鵬汽車,旗幟鮮明的招聘舉動,充滿爭議,但也打響了塑造汽車智造人才的第一槍。

巧合的是,小鵬汽車的董事長何小鵬,不就是第一批產品經理嗎?

2008年看到移動網際網路「大航海」機遇的人,縱情一躍,躬身入局,成就了UC,更為後來的小鵬汽車奠定了基礎。

然而,現在屬於新汽車人的大航海時代,似乎才剛剛開始。

如果你也看好、篤信,想試一試。

不妨到碼頭看一看,或者小鵬汽車這艘最快起錨的航船,就要出發了~

— 完 —

相關焦點

  • 特斯拉再次召回;這家車企剛成立就融資100億;華為堅稱不造車
    當下的汽車製造業就是一座圍城,有人拼命想造車,有人卻堅稱「不造車」。上周阿里巴巴與上汽集團、浦東新區聯手造車,融資100億開局。而華為上周也正式對外宣布「不造車」,文件由任正非親自籤發。除了跨界玩家的入場,領跑者特斯拉在華繼續擴張,先是建充電樁廠的消息流出,後是ModelY被工信部獲批銷售,絲毫沒有受到召回的影響。
  • 百度要造車,汽車終究逃不出BAT的手掌心
    網際網路巨頭與車企合作造車的浪潮,在行業中愈演愈烈。李彥宏和李書福的這一次握手,又將擦出怎樣的火花?百度要造什麼車?從傳聞到落地,此次百度和吉利的合作僅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2020年12月17日,有媒體報導,百度正與吉利、廣汽以及一汽等多家車企集團接觸,洽談設立合資公司的可能性,這意味著百度將通過與車企合作直接進入造車領域。
  • 有造車之名卻無造車之實,無視基本規則的房地產車企蠻幹何時休?
    有造車之名卻無造車之實,無視基本規則的房地產車企蠻幹何時休?房企造車究竟是為了造車還是為了以低價拿地發展房地產業務?是為了趕上國家扶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好政策還是為了上市募集資本?如果任由房企這樣造車,最終的結局還能否可控?違背了初衷,忽視產能嚴重過剩的造車模式,顯然不符合常規邏輯。《通知》的發布,本意在此。
  • 科技巨頭會不會掀起第二輪新造車浪潮?
    科技巨頭正在思考要不要親自造車。 近日,百度發布了Apollo樂高式汽車智能化解決方案,為車企提供 「智駕、智艙、智圖、智雲」四大產品。從造車拼圖上看,百度只缺一家合作的車企。 與百度不同,蘋果進軍車圈,是從智能網聯切入。 一直以來,蘋果憑藉其在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可穿戴設備等領域的技術優勢,建立了強大且封閉的iOS生態。
  • 「智造」潮流來襲!快來圍觀這場讓人驚嘆連連的比拼
    「智造」潮流來襲! 2019年09月21日 19:54 來源:新華網 參與互動    「智造
  • 官宣造車,百度沒有回頭路
    2020年年底,阿里參股上汽智己汽車,參與上汽旗下最為高端的電動車品牌項目;華為雖然官宣不進入整車製造領域,但是和長安的合作已經非常深入,關於華為造車的傳聞也從沒停止過;滴滴找來比亞迪代工,生產專屬的網約車滴滴D1……相比其他巨頭,百度造車的優勢或許是其深耕多年的自動駕駛、智能駕駛技術——這恐怕也是百度造車能被外界看好的原因之一。但多位受訪者均對鞭牛士表示:不看好百度造車。
  • 「津門裡巷」「教」興「智」 「育」成「能」——「教育的影響力...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今天為您帶來評論文章「教」興「智」 「育」成「能」 —— 「教育的影響力」之我見「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無論國家還是個人的命運都與教育息息相關:一個教育成功的國家,能培養出高水平的國民,而人才培養正是國家繁榮富強的重要保障;高質量的教育可以提高人的智慧和思維能力,啟發人思考,激勵人進步。教育是人類傳承文明和知識、培養年輕一代、創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徑。世界的綜合國力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競爭,人才越來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資源,教育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顯。
  • 廣東有4所被爆的「山寨大學」,請繞道而行
    稍微對廣東省的大學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廣東科技管理大學這所「野雞大學」取名於廣東省內一所名叫「廣東科技學院」的本科大學,加了「管理」兩個字,「學院」改成了「大學」,對於了解各地本科學校的人或是本地考生來說,極容易分辨出來,外地學生、或不太了解學院名稱的人,卻極容易把這2所學校錯認成一個大學,所以,每年才會有那麼多的考生進入這樣的「野雞大學」。
  • 「中國智造看湖南」方圓之間藏乾坤
    走進位於長沙縣金井鎮的湖南金龍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龍智造)工廠鑄造車間,兩套自動化生產流水線映入眼帘:工人在配有空調的車廂內操作儀器,交錯之間,一款款或方或圓的井蓋在生產線上流轉而出。金龍智造智能化井蓋的故事,便從這裡開啟。湖南金龍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接受採訪。
  • 造車新勢力的2019:水逆之年的點點螢火
    電動汽車的硬傷也一再得到解決,造車新勢力的續航從2018年的最高500km,進步到已經達到600km以上的續航。不只是電池技術的升級,它們在車輛智能化方面的建樹也趕超了很多傳統車企的進度。 不僅如此,造車新勢力還從一開始就在服務方面下足了功夫——這些也讓傳統車企紛紛效仿。
  • 「殭屍車企」為何不死?
    事實上,近兩年來,隨著汽車行業結構調整、優勝劣汰的速度加快,不僅造車新勢力,不少傳統車企也到了難以為繼的地步。然而,並不是所有落後產能都會被及時清退,不少企業仍是「僵而不死」。在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大背景下,為更快更好打通國內生產環節,建設完整的產業鏈、價值鏈和供應鏈,推動「殭屍企業」退市再度被提上了未來一段時間改革工作的重要日程。
  • 認識「不動如來」|從「手印」與「顏色」教你一次看懂每尊的差異
    不動如來的形象,一般是右手觸地,觸地印又稱為降魔印、正覺印,象徵諸佛「成正覺」的事業。 一、手印由於諸佛之間的形象幾乎相同,所以為了彰顯每一尊佛的特性、正在進行的事業,往往會從其手印來彰顯,例如法印、定印、觸地印、與願印,各自象徵該佛的不同事業。觸地印作為「正覺」的象徵,諸如《眾許摩訶帝經》的記載:「誰證於汝?
  • 網際網路造車風起 百度阿里華為入局能提供和獲得什麼
    網際網路公司踏入造車風口1月11日,百度宣布造車,成立汽車公司製造新能源電動汽車。1月8日,有消息稱蘋果正與現代汽車集團洽談自動駕駛電動車的合作,目標是在最快2022年推出Apple Car。去年11月,上汽集團宣布與阿里巴巴投資高端智能純電汽車項目,項目暫定名為「智己汽車」。
  • 車企的未來發展戰略又是什麼?
    「汽車四化」大勢所趨,車企的戰略選擇是什麼?同時出行場景也將越來越多元化。 無人駕駛 產業化落地將形成三類核心應用場景——自駕出行,共享服務,城市運營。車企應該針對不同場景採取不同策略,開發滿足用戶需求的產品。造車按照流程要經歷五個階段——創意車、方案車、數據車、預批量車、商品車。
  • 動畫「宮河家的空腹」全卷OAD同捆漫畫「幸運星」發售
    動畫「宮河家的空腹」全卷OAD同捆漫畫「幸運星」發售 動漫 178動漫頻道 ▪ 2013-04-10 10:04:59
  • 持續更新|梳理蘋果造車發展以及它與特斯拉間的豪門恩怨
    但從關注度程度來講,市場更關注它造車提速的事情。蘋果公司的基本面顯示,它的傳統業務已沒成長潛力,而這也是市場期待其造車的根本原因。其實蘋果造車並不是心血來潮,這事兒最早可以追溯到賈伯斯時代,在賈伯斯去世前,蘋果就開始考慮造車事項,更是成立了造車項目「TiTan Project」。
  • 一條Apple Car的意外消息,引發了整個行業的「狂歡」
    近期,有關「蘋果造車」的新聞持續刷屏,無論是在汽車界還是科技界都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但該事件的主角並沒有任何回應。其實關於蘋果造車的消息幾乎每月都會有,為什麼這次在業界能產生這麼大的影響?是取得了什麼突破性的進展嗎?
  • 日系車企技術都給了我們,為啥造車依舊比不過?專家:日本太狡猾
    現在的汽車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很多汽車公司無法避免現實的壓力,只能選擇休業和破產,但是,有些公司在這種情況下發展得非常好,例如,現在出現了很多有名的國產汽車品牌,吉利、長城、哈弗等車在國內的銷售量很高,有些公司是靠海外技術發展起來的,但是日系車企技術都給了我們,為啥造車依舊比不過?
  • 汽車新勢力、網際網路巨頭、傳統車企,誰才是馬斯克潛在的威脅者?
    汽車智能化的「新物種」百度造車的消息一經傳出,尚未塵埃落定之時,就已經在二級市場上掀起一陣不小的波瀾。從2020年12月中旬至2021年1月8日,僅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百度市值就拉升了超200億美元,市值達到819億美元,重回市值巔峰。那麼,百度造車究竟與造車新勢力、傳統汽車廠商的轉型有何不同,值得資本市場的反饋如此積極?
  • 百度造車,圖個「吉利」?
    相比國內的造車新勢力一直很高調,百度出道不晚,但更像是深耕底層技術的隱形巨人。百度與吉利、阿里和上汽,也包括華為的汽車合作項目……網際網路科技企業和傳統車企的合資項目紛紛落地,這是一種新趨勢。傳統車企有造車積澱,但在企業的組織架構、智能軟體、用戶營銷、商業模式的創新上,網際網路科技巨頭的優勢是碾壓性的。比如,在百度和吉利的合資項目中,百度不僅負責車輛的設計和軟體部分,後續還則將負責車輛的分銷、用戶運營和品牌建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