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浩楠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
「在智能汽車的整個研發生產的過程當中,我們發現專業的重要性沒有想像中那麼大。」
這話不是別人說的,是小鵬汽車聯合創始人、總裁、清華大學汽車工程專業畢業的夏珩說的。
說這話時,小鵬汽車剛對外官宣了一項迅速被熱議的計劃:
面向全球招1000名智造培訓生——專業不限。
被熱議,既有招聘人數規模的原因,但更核心的是,「智造」。
嚴格地說這是一個沒有「對口專業」的方向,是一個之前沒有出現在汽車產業人才培養流程中的方向,但又是一個百年汽車工業大變革中,最為核心的方向。
汽車人才變革,蠢蠢欲動
小鵬招聘之「變」,史無前例。
但一切並非毫無徵兆。
汽車行業的智能化革命,其實早已經在人才需求一側劇烈地表現出來。
2019年,一則一汽大眾汽車校招的信息,迅速引爆關注:
中國汽車OG,國內乘用車市場第一梯隊車企,竟然停招機械、車輛相關專業學生,甚至涉及傳統汽車核心的動力熱能專業,也沒有需求。
此消彼長,新崗位需求流向計算機、軟體、信息電子等相關專業。
相關專業人才自嘲:新的「天坑」專業,難道是機車環材嗎?
但一汽大眾之求變,只是傳統汽車行業的整體縮影。
隨著AI技術日益滲透,5G組網越來越完善,汽車本身屬性轉變的條件越來越成熟。
而買車的人,對於一輛「智能」汽車的要求,也逐漸變得清晰:電動、提高出行效率、解放人力、作為生活空間服務智能需求。
這些,都能從今年特斯拉勢如破竹、股價和市值高企,以及小鵬蔚來理想等新勢力的業績攀升中看出。
市場對智能汽車的認可和接受,程度越來越來高。
而在業內,自動駕駛、智能網聯的趨勢,早已成為共識。
研發、資源、投資和人才,明顯向智能汽車方向流動。
甚至在這場所謂的汽車工業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革新中,創新者、領導者,都並非來自汽車行業本身。
馬斯克出自網際網路,之前的專業也只是基礎性的物理,甚至特斯拉在其夢想list都並非第一位。
國內新勢力的代表,小鵬的何小鵬,蔚來的李斌,理想的李想,也都不是汽車專業出身。
但是,恰恰是網際網路時代歷練的技術迭代、軟體驅動,產品體驗……
讓這些人成為時代弄潮兒。
事實證明,汽車工業百年,確實也到了講技術、講軟體定義,將智能化產品體驗的時候。
所以產業供需和上下遊變革之風,早已瀰漫。
但是,目前卻沒有任何一個為此而生的針對性人才培養方向。
小鵬的「智造」,確實是對症下藥的思考和實踐嗎?
一個清華汽車高材生的實踐真知
小鵬汽車聯合創始人、總裁夏珩,這次親自帶隊小鵬「智造」千人招聘。
他認為目前汽車專業教育和人才培養方式,主要還是沿襲了傳統燃油車行業的需求設定。
傳統汽車行業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在人才需求上專業指向非常強烈。
專業類型設置、課程體系安排,都集中為某一工程方向服務。
這樣的方法,彼時當然發揮出了巨大的優勢,但難以擁抱當今的變革。
就以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官網的本科課程設置為例:
課程設置中多是跟傳統汽車工程相關課程,僅有一門綜述性的《智能化汽車》。
而在工程實踐環節,也沒有見到與當下汽車智能化革命緊密的課題,仍然是金工、構造、工藝為主。
對於現在車企大量需求的智能化相關專業知識,比如AI算法、車聯網等等相關,並沒有出現在實踐環節。
那傳統的課程不重要嗎?只有計算機軟體背景才完全契合時代嗎?
夏珩覺得,這樣的觀點有些形式主義,甚至過於極端了。
汽車專業知識是車企不應動搖的基礎,在此基礎上,如今的智能汽車製造,需要的是通識能力,或者說能夠通過學習掌握多背景知識的人才。
夏珩認為,小鵬今天的用人「跟汽車和網際網路不太相關的各種專業也都可以」。
在他看來,材料專業、航空航天、化工、數學、物理,乃至人文相關的人文歷史文化專業、設計藝術專業,都能夠在智能汽車的閉環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舉例來說,整車架構對於傳統汽車來說,是很固定的一套東西,而且都是分布式的,車身控制、動力控制,安全冗餘等等各成體系。
對於智能汽車來說,需要把網聯、控制、動力等等集成在一個大的框架下,這就需要橫跨汽車、電子、計算機等等領域的人才。
「小鵬汽車開發自動駕駛的主力,很多都是機械相關專業,並不是純計算機出身。」
夏珩覺得,車企要搭建一個平臺,將不同專業技能融合起來,由此來滿足智能汽車製造的需求。
這個平臺,就是小鵬汽車的智造。
也就不難理解,為啥打響汽車智造變革第一槍的小鵬,實際對人才要求是「不限專業」。
具體到培養模式方面。
1000個新兵,小鵬計劃讓他們在智造和服務兩類職責上輪崗,根據每個人的特長優勢打分,最後分配到合適的崗位。
小鵬肇慶工廠的ABB焊裝機器人
為什麼是這兩種崗位?
夏珩覺得,理解智能汽車的內涵,離不開對整車底層生產過程的了解,也離不開對市場實際反饋的親身感受。
而且,每一位培訓生進來,會指定一對一的導師,以傳幫帶的方式培養。
未來的1-2年,都是這些人才的鍛鍊期,不強求短期輸出價值。
小鵬方面對這1000名培訓生的期待,是未來能從他們之中湧現出服務智能汽車製造的多種人才。
其中既包括技術性人才,比如服務小鵬汽車計劃在2025年左右實現的XPilot5.0,即完全智能的自動駕駛。
也有深耕智能製造本身的角色,比如新的質量工程管理人才。
還有在宏觀層面對接工程研發和市場需求的「產品經理」。
廣州車展上,何小鵬說未來的3年都算是智能汽車的元年,這包括技術的成熟落地過程、市場的接受程度等等。
3年之後,各個車企,無論傳統還是新勢力,都會拿出第一輪成熟的產品一較高下。
1000名培訓生,夏珩也明確說,是為3年後的戰略落地而提前儲備的。
但修屋頂要趁天晴,即便是3年後進入戰略作用期,現在也必須到了準備人才的時候。
更何況,市場上還沒有現成的人才,必須要自己培養。
如何評價小鵬千人「智造」培訓生
綜合來看,小鵬所為,夏珩所思,都是當前汽車產業發展的客觀規律的印證:
AI for Everything,人工智慧深入一切,變革一切,重塑一切。
而具體到汽車領域,就是傳統汽車到智能汽車的躍遷,就是教育培訓和人才供需的變化。
這是一種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升級,也是一種嶄新的挑戰——同樣也是全新的機遇。
一系列的新工種,正在此間誕生。
比如小鵬汽車需求和培養的智造人才,就是這種新工種,它是對之前職業和工種的一次升級,需要原有汽車產業人才更加面向智能化、產品化。
人才不止需要懂汽車、懂工程,對網際網路、AI和用戶體驗及產品思維也提出了新要求。
在未來十年或二十年後回望,這可能會是汽車產業第一批程式設計師、第一批產品經理、第一批AI項目經理誕生的時刻。
所以小鵬汽車,旗幟鮮明的招聘舉動,充滿爭議,但也打響了塑造汽車智造人才的第一槍。
巧合的是,小鵬汽車的董事長何小鵬,不就是第一批產品經理嗎?
2008年看到移動網際網路「大航海」機遇的人,縱情一躍,躬身入局,成就了UC,更為後來的小鵬汽車奠定了基礎。
然而,現在屬於新汽車人的大航海時代,似乎才剛剛開始。
如果你也看好、篤信,想試一試。
不妨到碼頭看一看,或者小鵬汽車這艘最快起錨的航船,就要出發了~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