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再次召回;這家車企剛成立就融資100億;華為堅稱不造車

2020-12-01 易車網

《撩車》是創業邦旗下的汽車欄目,我們將以全新的內容形式,帶你「撩」動全球汽車產業的新機會。

當下的汽車製造業就是一座圍城,有人拼命想造車,有人卻堅稱「不造車」。上周阿里巴巴與上汽集團、浦東新區聯手造車,融資100億開局。而華為上周也正式對外宣布「不造車」,文件由任正非親自籤發。


除了跨界玩家的入場,領跑者特斯拉在華繼續擴張,先是建充電樁廠的消息流出,後是ModelY被工信部獲批銷售,絲毫沒有受到召回的影響。


2020年即將迎來最後一個月,2021年對中國汽車產業來說,依舊是一場惡戰。


大公司&大事件


1、特斯拉召回870輛進口ModelX


11月27日消息,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網站消息,特斯拉汽車(北京)有限公司自2020年11月27日起,召回生產日期在2016年3月16日至2016年7月31日期間的部分進口ModelX車輛,共計870輛。


據了解,本次召回範圍內的車輛,使用粘合膠將車頂前飾板及中間飾板安裝至車輛頂部,同時需要使用底塗劑來增加兩者之間的附著力。因部分車輛車頂飾板表面的底塗劑可能不足,隨著時間的推移飾板的附著力可能減弱,極端情況下飾板可能會從車輛上脫落。如果在行駛中飾板從車輛上脫落,會增加道路上後方車輛尤其是摩託車發生碰撞或受傷的風險,存在安全隱患。



就在上個月10月23日,特斯拉汽車(北京)有限公司根據《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和《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實施辦法》的要求,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備案了召回計劃,自即日起召回部分進口ModelS、ModelX電動汽車。涉及左、右前懸架後連杆的更換。


2、華為內部文件曝光:不造整車,而是聚焦ICT技術


11月25日,華為內部網站心聲社區刊出了一份名為《關於智能汽車部件業務管理的決議》的內部文件,文件重申:華為不造整車,而是聚焦ICT技術,幫助車企造好車,成為智能網聯汽車的增量部件提供商。


該文件獲得了任正非的籤發。同時在文末強調「以後誰再建言造車,幹擾公司,可調離崗位,另外尋找崗位」。


從不造車,到造好車,從把數字世界帶入每一輛車,到成為智能網聯汽車的增量部件提供商。不難看出,華為加速推進汽車業務是真,對造車敏感也不假。更明確給出了未來在網際網路+出行領域的發展方向,暴露了它「不造車」背後的野心。


3、上汽集團、浦東新區、阿里巴巴聯手造車,創始輪融資100億元


近日,上汽集團與浦東新區政府在上海中心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全新用戶型汽車科創公司「智己汽車」首發落戶浦東新區張江智能園區。據介紹,智己汽車是由上汽集團、浦東新區和阿里巴巴集團三方聯合打造。


據悉,該電動車項目上汽股權佔比54%,浦東投資佔18%,阿里佔18%,其他佔10%,創始輪融資達100億元。



4、高德地圖啟動「好的出租」計劃,幫助計程車司機收入增長30%


高德打車宣布啟動「好的出租」計劃,助力巡遊出租汽車數位化升級,計劃一年內完成100萬輛計程車巡網融合改造,幫助300家計程車企業數位化升級,幫助駕駛員收入增長30%,讓計程車空駛率降低20%。


高德地圖總裁劉振飛表示,高德打車堅持做聚合平臺,不做網約車運力,做好平臺上出行企業的服務員。以統一標準,對巡遊車網約車進行公平派單,確保巡遊車和網約車享有同等獲取用戶和訂單的機會。


5、特斯拉投資4200萬,在華建超級充電樁工廠


11月26日,特斯拉官方表示,計劃在上海投資4,200萬元,建設一座集研發、生產於一體的超級充電樁工廠。


該項目計劃於2021年第一季度投產,初期規劃年產10,000根超級充電樁(主要為V3超級充電樁)。此舉將加速V3超級充電樁這一全球頂尖充電設備在中國的普及,讓全國特斯拉用戶享受到「充電15分鐘,續航250公裡」的極致體驗。


此前,特斯拉超級充電樁均從美國進口,因此在中國生產充電樁,將使特斯拉在華充電樁建設速度加快,滿足激增的用戶充電需求。作為中國充電樁工程建設最早、自有充電樁數量最多,覆蓋城市最廣的新能源智能汽車企業,特斯拉一直在國內大力布局充電網絡。


6、瑪莎拉蒂CEO:未來五年,所有新車將實現電氣化轉型


路透社最新報導,菲亞特克萊斯勒旗下超豪華品牌瑪莎拉蒂將在未來5年全面實現電氣化,該公司執行長達維德·格拉索(DavideGrasso)在接受義大利媒體《米蘭財經日報》(MilanoFinanza)採訪時表示,旗下所有車型都將電動化轉型,要麼是混合動力,要麼是純電動。


新產品&新技術


1、國產特斯拉ModelY已備上市銷售資格。


11月30日,工信部發布《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2020年第12批),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產品型號為TSL6480BEVBA0(即國產特斯拉ModelY)入圍。該產品亦獲納入免徵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這意味著國產特斯拉ModelY已具備上市銷售資格。



2、嵐圖汽車首款量產車預生產下線,預計於2021年第三季度上市


嵐圖汽車中大型高端智能電動SUV日前從武漢工廠預生產下線,該車提供純電動和增程電動兩種動力模式,將於12月全球首發,並預計於2021年第三季度上市。


「嵐圖汽車中大型高端智能電動SUV預生產下線,標誌著嵐圖生產製造和質量體系進入實質性運營階段,也標誌著嵐圖即將開啟市場化競爭。」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竺延風表示,「作為東風自主事業的新生力量,東風公司將在戰略、技術、人才、資金等方面,堅定支持嵐圖的發展。」


雖然已經預生產下線,但是嵐圖汽車首款產品上市時間卻預計在2021年第三季度,對此嵐圖汽車CEO兼CTO盧放表示:「秉承對用戶體驗和安全的承諾,嵐圖汽車對汽車品質和可靠性充滿敬畏,在2021年正式投產上市前,車輛還將進行多輪嚴苛測試和可靠性驗證。」


最新融資


1、圖森未來超額完成3.5億美元E輪融資


自動駕駛貨運初創企業「圖森未來(TuSimple)」在本月實現了約3.5億美元的E輪融資,超出原定目標至少5000萬美元。本輪融資是由SPAC公司(特殊目的收購公司)VectoIQ的CEOSteveGirsky領投,美國卡車企業Navistar、大眾旗下商用車集團Traton也參與了本輪投資。


圖森未來成立於2015年,專注商用車自動駕駛技術研發,致力於打造高速場景下的L4級別自動駕駛卡車。2017年,圖森未來獲準在加州開展路測。


來源:圖森未來官網


全球疫情期間,自動駕駛貨運迎來了新的機遇。此前據外媒報導,今年7月,圖森未來已瞄準風口,與美國聯合包裹UPS、物流服務商Penske、運輸巨頭U.S.Xpress和供應鏈服務企業McLane合作,在美國推出全球首個自動駕駛貨運網絡(AutonomousFreightNetwork,AFN),該運輸網絡由無人駕駛卡車、物流樞紐中心和運營監控系統構成,旨在以安全高效的方式將無人駕駛卡車推向市場。


2、智加科技正在完成1億美元融資,加快部署自動駕駛重卡


重卡自動駕駛初創公司「智加科技」正在完成新一輪1億美元的融資,目前已經到帳6000萬美元,投資方包括國泰君安國際、Hedosophia等,老股東也進行了新一輪跟投。這是繼嬴徹科技宣布獲得寧德時代領投的1.2億美元融資後,重卡自動駕駛領域又一筆過億美元級別的融資。


來源:智加科技官網


智加科技集合了人工智慧/深度學習領域的頂尖人才,專注於L4級幹線物流的自動駕駛技術的開發應用,自主開發了端到端的全棧無人駕駛技術。公司於2017年初開始公共路段測試,是少數幾家早期獲得美國和中國自動駕駛測試牌照的企業之一。


智加科技已經與產業鏈上下遊的領軍企業——一汽解放、滿幫集團和英偉達組建了產業聯盟,為技術落地,大規模部署自動駕駛卡車車隊構建了堅實的產業鏈生態系統。


基於良好的發展空間,智加科技也在積極探索上市路。根據TheInformation的報導,智加科技已經聘請了全球頂級投行之一的高盛,在尋找一家可以合併的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計劃在2021年初完成,從而實現IPO。


大佬言論


1、何小鵬發全員信:智能汽車成本持續下降不能只看短期股價漲跌


11月27日,小鵬汽車董事長兼CEO何小鵬今天發布一封全員郵件,他表示,客觀因素的變化將對智能汽車的未來變局產生重要的影響。他告誡自己的員工不要只盯著股價的短期起落。短期的經營效果會使股價急劇上揚,同樣地,也有可能導致急劇下跌。只有關注長線的收益,才能獲得個人和企業的真正成長。


何小鵬認為,最近很多的消息都利好於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包括國家發布未來15年新能源戰略規劃,美國對新能源產業加大支持的預期等等。藉此,整個行業都受到了資本的青睞,國內幾家頭部的新造車企業從市場反饋和現金流儲來看都很健康,傳統汽車行業也在持續加大在新能源領域的投入。同時包括蘋果、華為在內的科技公司也逐步加入跨界造車的行列,他們已經開始在智能汽車的新戰場出擊。這些變化,都將對智能汽車的未來變局產生重要的影響。


2、華人運通丁磊:今後傳統車將不復存在,都是網際網路汽車


2020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網際網路發展論壇上,華人運通高合汽車創始人丁磊表示,在技術變革的大趨勢面前,所有企業都是「新造車」,「今後傳統車將不復存在,都是網際網路汽車」,引發廣泛熱議。


圍繞如何定義「新造車」的「新「在何處,丁磊表示,「在能源技術革命、通訊技術革命、人工智慧技術革命交匯的時代裡,整個汽車行業要發生顛覆性的改變和重構,客戶對汽車的體驗也進化為類似對智慧型手機的多維需求,「我不認為在傳統產業上進行改變就能適應這個時代,傳統產業鏈需要保持不斷進步,但重要的是在其他維度上趕上,沒有人有絕對的優勢。在時代變革的大趨勢面前,所有企業都是新造車,我認為今後傳統車將不存在,都是網際網路汽車」。


3、ARCFOX於立國:李斌做的非常好,我堅持每周末參加一場用戶活動


北汽新能源副總經理、ARCFOXBU總裁於立國,回憶起當初搬進「諾基亞大廈」工作時的感受,「腳下踩著諾基亞的『屍體』,感覺身上涼嗖嗖的」。為了不被淘汰,於立國表示極狐ARCFOX正在積極學習蔚來的用戶運營打法,「李斌做的非常好,我很喜歡。我也要求自己無論多忙,都堅持每周末參加一場用戶活動。」


4、愛馳汽車付強:直面客戶是新勢力最大的特點


愛馳汽車聯合創始人兼總裁付強認為,直面客戶是新勢力最大的特點。「原來汽車行業是在大製造基礎上產生工業內容,現在已經向智能化的電子產品轉型,」付強表示,新造車企業把數位化不僅僅貫穿到企業的產品上,還用到了與消費者互動的模式中,因此,外界對其的價值判斷也和傳統車企不一樣。


本周就撩到這裡,我們下周見。

文章由易車號作者提供

相關焦點

  • 楊忠陽:造車新勢力集體召回不該被嘲諷
    此前,特斯拉、威馬、零跑等造車新勢力均主動召回了產品。相比於傳統車企,輿論對此次造車新勢力的集體召回給予了更多關注。不過,一個不好的現象是,一些自媒體熱衷於炒作召回本身的負面影響,忽視了召回本身對消費者、產品、企業以及產業的意義;還有一些自媒體,對實施召回的企業冷嘲熱諷,甚至情緒化地否定造車新勢力。
  • 百度要造車,汽車終究逃不出BAT的手掌心
    根據協議,華為將發揮自身在AI(人工智慧)、5G、IoT(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領域的技術沉澱與優勢,攜手比亞迪汽車與軌道交通,助力出行領域智能化轉型升級,還將從智慧園區等方面與比亞迪共同推動企業數位化轉型。2020年5月1日,比亞迪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趙長江的一條微博,再次引發了人們的關注。「特斯拉的牌打完了,輪到我們出牌了。
  • 官宣造車,百度沒有回頭路
    特斯拉市值上漲近8倍,蔚來汽車、小鵬汽車和理想汽車等造車新勢力,表現也頗為強勢,股價連番暴漲。2021年,馬斯克更是因為特斯拉,坐上了世界首富的位置。此外,除了百度之外,阿里、滴滴、華為等巨頭都已經跑步入場。
  • 科技巨頭會不會掀起第二輪新造車浪潮?
    百度和蘋果造車還不明朗。放眼國內,滴滴和比亞迪聯手打造網約車「新物種」,阿里、上汽、浦東新區合造「智己汽車」,但大多數科技公司目前只做供應商,甚至發誓「不造車」,比如華為。 2014 年,華為成立了「車聯網實驗室」,致力於汽車互聯化、智能化、電動化和共享化的技術創新,並面向智能網聯電動汽車的應用場景儲備技術,並與東風、上汽、北汽等多家車企達成了戰略合作。 2018年,華為宣布車聯網成為華為戰略重點。
  • 宇博證券平臺客服諮詢:造車新勢力分野
    宇博證券平臺客服諮詢報導,今年成為造車新勢力重要的分水嶺,宇博證券平臺客服諮詢注意到頭部玩家扶搖直上,PPT造車玩家黯然出局。而接下來新能源汽車賽道的最大看點,當屬造車新勢力頭部玩家與特斯拉、傳統車企上演強強對決,這是決定未來市場格局走向的關鍵一役,誰都沒有輸的本錢。
  • 有造車之名卻無造車之實,無視基本規則的房地產車企蠻幹何時休?
    有造車之名卻無造車之實,無視基本規則的房地產車企蠻幹何時休? 二、造車如兒戲,無視規則難成大事 有違常態的研發速度、沒有科學合理的規劃、不懂得按部就班踏實生產、外行指導內行。恆大汽車造車如兒戲的行為,在未來會出現多大的麻煩可能都不會讓人感覺意外。而這樣不符合實際情況的造車計劃,也很難讓人信服恆大汽車真的只是為了造車。
  • ...10月電動汽車召回超9萬輛車,特斯拉、威馬、零跑、極星等品牌是...
    [摘要]本應是銷售旺季的金九銀十,沒想到也是召回的高產月份。10月份,共有16家車企發布召回公告,召回進口及國產車輛超9萬輛。比較引人注目的是四大電動車品牌集體爆發質量問題,特斯拉、威馬、零跑以及極星汽車共召回超3萬輛車。由此,新能源車的安全問題又一次成了熱門話題。
  • 2020熱詞解析|豪橫:股價飆升、「鈔能力」驚人,車企日子滋潤
    不過,這也是買車君按照傳統車企研發新車的思路進行思考,或許資金雄厚的恆大汽車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驚喜。新勢力車企股價飆升,資本市場的期待值很高其它新興車企的資金沒有恆大汽車雄厚,但在2020年的股價也迎來了飆升,今年特斯拉的市值突破6000億美元,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車企。
  • 網際網路造車風起 百度阿里華為入局能提供和獲得什麼
    來源:經濟觀察報原標題:網際網路造車風起,百度阿里華為入局能提供和獲得什麼經濟觀察網 記者 任曉寧 1月11日,百度宣布造車。這是繼阿里巴巴、華為之後國內第三家進入造車領域的網際網路大廠。加上國外的蘋果,網際網路造車新勢力近期持續起風。百度造車的直接影響是,股價迅速攀升。
  • 百度造車,圖個「吉利」?
    吉利用10年時間,做了中國車企過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以前跨國車企想入華,比如奔馳,成立一個北京奔馳就好了,吉利這種民營車企,想和奔馳合資開拓中國市場都沒有門。相比國內的造車新勢力一直很高調,百度出道不晚,但更像是深耕底層技術的隱形巨人。
  • 【華為造車?不,是「把數字世界帶入每一輛車」】11月25日,一份華為...
    【華為造車?不,是「把數字世界帶入每一輛車」】11月25日,一份華為內部文件顯示,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即業務單元)的業務管轄關係,正式從ICT(信息與通信)業務管理委員會調整到消費者業務管理委員會。這標誌著華為的汽車業務正式進入2.0階段。華為重申不造整車,而是聚焦ICT技術,幫助車企「造好」車、造「好車」,成為智能網聯汽車的增量部件提供商。
  • 造車新勢力的2019:水逆之年的點點螢火
    電動汽車的硬傷也一再得到解決,造車新勢力的續航從2018年的最高500km,進步到已經達到600km以上的續航。不只是電池技術的升級,它們在車輛智能化方面的建樹也趕超了很多傳統車企的進度。 不僅如此,造車新勢力還從一開始就在服務方面下足了功夫——這些也讓傳統車企紛紛效仿。
  • 汽車新勢力、網際網路巨頭、傳統車企,誰才是馬斯克潛在的威脅者?
    2020年,特斯拉市值上漲7.8倍,市值超過 8341.72億美元,蔚來也晉升為市值排名第四的車企,僅次於特斯拉、豐田和大眾,此次百度造車的消息剛剛傳出市值就拉升了200億美元,重回800億市值巔峰。熱錢湧動的智能汽車市場上,競爭的火藥味也十足。就在1月7日,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表示,特斯拉最大競爭對手很可能來自中國公司。為什麼來自中國?
  • 股價一年狂飆10倍,造車新勢力「剩者為王」的秘密是什麼?
    更令人咋舌的是,造車新勢力市值對於老牌車企的碾壓。據《巴倫周刊》數據,蔚來每年交付大約6萬輛車,特斯拉每年約60萬輛,通用汽車每年約700萬輛。造車新勢力的交付量即便年年增長,總量也不過是傳統車企的零頭,但其市值卻已經超過了老前輩。截止2020年11月13日,蔚來汽車市值651.5億美元,已超過擁有百年歷史的通用汽車的563.8億美元。
  • 百本教科|百度終於下場造車了 會成為下一個特斯拉嗎?
    單純的造車消息,顯然難以解釋百度近幾個月的重新崛起。奇偶派從業務、戰略、組織文化與治理三個層面,深度剖析百度這家再起舞的「大象」,看看它到底成色幾何。下一個特斯拉?在2020年10月以前,百度在資本市場的待遇令人唏噓。而10月以後的百度,儼然有一副要複製特斯拉走勢的市場表現。
  • 造車新勢力這一年:活下來 贏下去
    從「命懸一線」到「起死回生」 拜騰在困境中重整旗鼓  2020年年初,新能源車銷量下滑疊加新冠肺炎疫情,讓造車新勢力普遍遭遇融資難,「努力活下來」成為它們關心的頭等大事。拜騰也沒能逃脫「缺錢」的命運。  2020年6月30日,因C輪融資未能完成,拜騰突然以內部郵件的形式宣布停工停產,讓不少業內人士「大跌眼鏡」。
  • 如果造車是企業家終極夢想,蔚來或要向特斯拉學「做夢」
    造車是很多企業家的終極夢想,都想摘取這顆皇冠上的明珠。從賈躍亭到許家印、董明珠,從BAT到李嘉誠,紛紛押注新能源車,試圖跨界造車。最近,由於股價下滑、CFO離職,連續創業成功的蔚來李斌,被推上了輿論風口的浪尖。10月29日蔚來汽車股價跌破1.4美元,逼近1美元退市關口,僅僅只有發行價的四分之一,市值離最高峰時縮水近90%。
  • 新勢力造車2020年的日子會好過一些嗎?
    自從新能源成為汽車行業的發展大趨勢之後,造車新勢力車企就如雨後春筍般地冒了出來,在最多的時候,國內大概有多達45家左右的造車新勢力,逐漸成為了汽車圈中一個很有特色的存在。但是,造車新勢力自誕生之後就一直頗有爭議,他們大多都以特斯拉為榜樣,期待自己有朝一日能成為另一個「特斯拉」,然而,造車是一個相當燒錢的行業,因為太燒錢,很多造車新勢力無法堅持到底,資金鍊一斷,這些造車新勢力也就隨著銷聲匿跡。
  • 大受資本市場追捧的特斯拉,再次讓一眾老牌車企們酸掉了牙
    傳統車企們已經開始緊張了,不管這些新勢力的市值是不是虛高,有多少泡沫,實際情況就是,受到資本市場青睞如今對於汽車企業來說至關重要,而這種優勢是傳統車企們已經不具備的。
  • 百度聯手吉利造車,百度出「大腦」,吉利出「軀幹」?
    官宣進軍智能汽車對造車緋聞多次「不予置評」的雙方,終於在今天聯合發布公告,宣布以整車製造商的身份正式進軍汽車行業。百度表示,將著眼於智能汽車的設計研發、生產製造、銷售服務全產業鏈,傳承百度人工智慧、網際網路科技基因,利用Apollo領先的自動駕駛能力,發揮在汽車智能化領域長達8年的經驗優勢,重塑智能汽車產品形態,成為智能出行時代的變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