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聽懂了《盜夢空間》的《Time》,也看不懂《信條》的「Time」

2021-01-17 網易

2020-12-01 17:23:26 來源: 黑白的觸動

舉報

  九月初去看了諾蘭的新作《信條》(《Tenet》),看得還是午夜場,因為之前的《盜夢空間》、《星際穿越》都是讓我頭皮發麻的作品,所以就想第一時間再麻一次。

  果不其然,看完就麻了,但麻的不是頭皮,是腦子!

  我這是看了個啥!????

  

  我原本期待著被震撼,因為這樣才能有感動,有靈感,才能寫出點什麼。可是腦子都被震麻了,還能寫出什麼呢?

  影院出來後我沒有死心,想著看看網上的影評、查查影片的信息,多多少少能理出些頭緒,於是點開了手機......

  

  當這樣類似「工程電路分析圖」的「時間線解析圖」呈現在眼前,我死心了。

  看電影只想娛樂一下,不想搞學術研究。

  我想看過的小夥伴會和我共鳴。

  隨後的幾天,對這部電影的討論熱了起來,大部分觀眾的感受是一致的——一頭霧水,有些認真的朋友也是二刷甚至三刷的時候才慢慢品到了其中的細節。

  

  《信條》為什麼這麼令人費解呢?

  其實這部片子劇情不難理解,就是一個未來特工為了拯救世界穿越到現在消滅了持有毀滅性武器的反派,完成任務的同時也收穫了美人的青睞。

  很老套吧,但它先進在「穿越」的與眾不同,一般的電影都是「瞬間」穿越,不管是時間機器還是量子效應、超光速之類的理論,只要象徵性的一個特效鏡頭,主角就回到過去了。而這部電影的理論是「時間逆轉」或者說「逆熵」,穿越的細節——「時間倒流」是完整呈現給觀眾的,我們看到人是倒著走的,車是倒著開的,水是向上流的,子彈是向槍膛發射的......甚至說話聲、音樂聲等都是倒著的,這嚴重違反人的直覺,觀感莫名其妙,聽不懂臺詞很正常,音樂也非常詭異。

  更讓人云山霧罩的是幾場動作戲和片尾的高潮戲,「正常時空人物」和「逆熵時空人物」出現在同一空間,又是槍林彈雨、人潮起伏、節奏飛快的戰鬥場景,看得人眼花繚亂,甚至一團亂麻。

  觀影體驗不甚愉悅,只能說是有些混亂的獵奇。

  

  諾蘭的很多電影都喜歡討論「時間」:在《盜夢空間》中,不同深度的夢境中時間流逝的快慢也不一樣,這源自想像和一些未經證實的經驗;在《星際穿越》中,宇宙航行接近黑洞的飛船和地球上的時間也不一樣,這源自實打實的科學理論(引力越大時間流逝速度越慢);在《信條》中,時間可以倒流,破鏡可以重圓,無序可以回歸,這應該只是一種假設,因為大家都學過熱力學第二定律——熵增是不可逆的。

  沒有科學上的依據,且違反直覺,於是諾蘭在片中借角色之口告訴觀眾:「不要試圖去理解,感受就好。」

  

  說到「感受」,冷冰冰的科學一定會敗於浪漫的傳說和溫熱的歷史,當然,更敵不過優美的音樂。

  《信條》的原名(英文名)是《Tenet》,這個單詞很神奇,它正反寫都是「Tenet」,據說源於龐貝古城出土的一塊叫「Square Sator」的石板,石板上的其它單詞也有「回文」的特點——從右下角開始也能拼出相同的單詞。這幾個單詞也出現在了影片中,比如「Sator」是反派的名字,「Rotas」是機場倉庫的名字。

  

  其實回文在漢語中也是一種巧妙的用法,比如大家都熟悉的對聯「上海自來水來自海上,山西空懸寺懸空西山」,再比如「人中柳如是,是如柳中人」等,這些是嚴格的回文,每一個字按順序顛倒仍然有意義。還有一些不那麼嚴格的,比如「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你要把後半句硬說成「信不言美」,就不美了。相聲裡的正反話也是,不必逐字顛倒,好笑的前提是有意義,比如一人說「孫猴子」,另一人就得說「猴孫子」,硬要說「子猴孫」,觀眾就得罵「孫子」了。

  回文很有意思,從一個字母開始,又回到了這個字母,從一個漢字開始,又回到了這個漢字,所以古今中外不論何種文明、用的何種文字,都有「回文」的創造,不少的文明,都誕生了「輪迴」的思想,佛教說生命死後會投胎成另一個生命,基督教說「太陽底下沒有新事」,中國的古人甚至認為不僅是人生,連整個宇宙都處在一個巨大的輪迴當中——北宋哲學家邵雍寫了本《皇極經世》,提到宇宙每隔十二萬年就會輪迴一次......

  

  因為這麼有意思,一些音樂也採用了「回文」的結構,從一個動機開始,慢慢變強變複雜,迎來高潮,之後漸漸變弱變單一,最終回到初始,成就一個小小的輪迴。

  配樂大師漢斯季默為諾蘭的《盜夢空間》所作的《Time》就是這樣一個輪迴,它的旋律非常契合《盜夢空間》的質感,但它的結構卻完美迎合了「Tenet」的巧妙,輪迴的《Time》,輪迴的時間。

  什麼是時間?輪迴是時間。

  什麼是輪迴,時間是輪迴。

  《Time》是一首震撼人心的作品,它結束於《盜夢空間》結尾旋轉的陀螺,但最後一個音突兀又不平和,懸疑又不甘心,就像那個沒有停止的陀螺,主角還在夢裡嗎?時間到底是什麼......

  

  最後來欣賞三個《Time》視頻。

  漢斯季莫領銜的盛大原版:

  

  沈文裕演奏的震撼鋼琴版:

  

  彼得本斯演奏的花式鋼琴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信條》不是燒腦子,是繞腦子,比《盜夢空間》還略遜一籌
    這種故事在美國大片中經常有所見,已經是見怪不怪的事情了,只不過這次諾蘭拍攝的《信條》是有些不同,一改《007》、《碟中諜》的模式,添加了新穎的「逆轉時間」。 如果你有集中注意力去看這部影片,你會發現諾蘭在影片一些情節中多演了一遍的戲份來解釋前面發生的事情,每一步的逆轉劇情都是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地講述,估計這麼做的原因就是給觀眾理清頭緒
  • 練口語:英語work full-time的意思是什麼?
    Work full time,a full-time job是什麼意思?我們認為a full-time job就是「正式工」,區別與「臨時工」,即a part-time job,or a temperory job.我們是這樣學英語的嗎?
  • 王蔚鳴首支英文單曲《Summer time》來襲
    雙魚座的男生不喜歡麻煩,崇尚簡單,偶爾給人感覺很冷,但是一旦走入他內心就會感覺不一樣……尤其是相處下來,你會發現其實雙魚座的男生喜歡《Summer time》。據媒體了解到,王蔚鳴1997年2月19日生於陝西省鹹陽市,中國內地青年男歌手,製作人,他就是一個典型的「雙魚」男。
  • 第42p,time庫,Python中優秀的內置庫
    大家好,我是楊數Tos,這是《從零基礎到大神》系列課程的第42篇文章,第二階段的課程:Python基礎知識:Python內置庫之time。 一、時間的三種格式 time是Python的內置庫,主要用於處理時間
  • 上班「高峰期」可不是「high time」啊!那高峰期用英語咋說?
    上班「高峰期」可不是「high time」啊!那高峰期用英語咋說?趕緊來看一下吧!「高峰期」英語可以怎麼說?首先,high time是指「差不多…的時候了」,並不是高峰期。高峰期英語怎麼說呢?主要有兩個表達。第一個表達你可以直接說成peak time。
  • 英語闢謠:誰跟你說I have no time表示人快沒了?
    前段時間咱們發了個英文視頻,關於time的表達的英文視頻。裡面有個英文表達是I have no time,當時視頻講解是I have no time表示我沒時間。這下捅了馬蜂窩了!底下馬上有個人開始說:「I have no time是表示人快走了,快沒了,快s了,不能表示沒時間。」(大家可以去翻翻我們的時間英語表達的視頻看看)我瞬間懵了?誰說的?這麼多年我和國外客戶這麼說都是表示我快去啦???而且不僅僅是這個小夥伴這麼說,隔天我在一個英語號上也看到這個說法,我瞬間覺得應該要闢謠了!
  • funny time:這些中國名字翻譯成日文完全受不了_網易教育
    舉報 funny time
  • 《盜夢空間》五層夢境六種現實 術語全解析(圖)
    不是說《盜夢空間》已經達到了這般高度(事實上諾蘭為了觀賞性和通俗性做了很多妥協),而是說兩人都有種以電影為思想實驗的態度。《盜夢空間》是否神作其實並不重要,它帶來的「電影可以這樣拍」「電影可以講這樣的故事」的理念才是最重要的。同時《盜夢空間》也告訴我們,永遠不要低估觀眾的理解能力。只要認真去拍的電影,永遠有人想看,有人會懂。
  • 從數學角度來理解《盜夢空間》
    二、三個重要的數學思想與《盜夢空間》的關係  在數學上有著三個重要的思想:  1)非歐幾何和分形幾何  2)公理體系  3)不可知論  我們可以以此來對《盜夢空間》進行一個數學角度的考察。如果我們要構造一個Ariadne所走的埃舍爾樓梯,在那個空間的高度方向一定是彎曲成了一個圓。這樣樓梯的最高點和最低點具同一高度,所以才能聯接上。在這個空間中,依然有向上和向下的方向,但意義已不同。向上和向下不代表高度的增減,而是指從兩個不同的方向畫圈。  好比從一個方向上看,向上走是順時針,向下走是逆時針。所以當你向上走和向下走時,一直都在不斷重複。
  • 《盜夢空間》:五花八門談解夢
    自從好萊塢大片《盜夢空間》上映,電影中有關夢境的離奇情節,便激發了人們對夢的興趣。崇尚理性的「科學派」、熱衷娛樂的「劇透派」、擅長引經據典的「考據派」……一時之間,各路高手紛紛端出五花八門的觀影指南。《盜夢空間》被人稱為「高智商電影」,是因為劇中人在現實與夢境之間反覆「穿越」,到了結尾處,索性設置了一個類似「莊周夢蝶」的懸念。不過即使是電影中的那些「盜夢」高手,要想區分夢境和現實也並非易事,甚至要靠陀螺當參照物。結果,當一些觀眾走出電影院時,徹底暈了。做夢時可以不受現實的束縛嗎?
  • 告別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見」這樣表達更地道!
    接下來的文章,帶你飛起~據傳很早的時候,水手好久沒出海,就說long time no sea,漸漸的,轉化成long time no see,成了現在的「好久不見」。朋友、親人、曾經的愛人….如果再見,我們如何地道的表達那一句:「好久不見」呢?1.
  • 女孩們,當老闆說你是「Good-time girl」時,要注意,小心有麻煩
    像這種在媽媽眼裡,閨女只顧著玩,無心工作或學習的女孩子們,外國人常用「Good-time girl」來描述她們。所以當老闆說你是一個「Good-time girl」時,不要以為是在誇你哦~十有八九都認為你在「不務正業,開小差」呢,小心有麻煩。所以記住了,「good-time girl」是指「只顧享樂的年輕女性」。
  • 【中英對照】時間管理的動力 Time Management
    If you need help with writing, math, time management, etc., remember that there are services on campus that can
  • 5分鐘看懂《信條》,時間鉗形的概念並不高深
    與之前《黑暗騎士》/《星際穿越》/《盜夢空間》一邊倒的火爆不同,《信條》一上映便遭遇了口碑上的兩極分化。目前該片豆瓣評分也只有7.8分。在諾蘭執導過的電影長片中位居倒數第二,倒數第一是他翻拍的一部作品——《失眠症》(7.5分)。許多觀眾表示整部電影冗長/乏味,缺少酷炫的場景,那些生僻的物理名詞看得讓人昏昏欲睡。
  • 夢與現實之間,好評無數的《盜夢空間》,你真的看懂了嗎?
    夢與現實之間,好評無數的《盜夢空間》,你真的看懂了嗎? 在2009年的時候,世界影壇迎來了一部現象級電影《盜夢空間》,當時誰都不會想到,這部影片後來會常駐Imdb榜單排名前十,豆瓣近250萬人評分高達9.3 ,以8項提名入圍2011年奧斯卡金像獎,斬獲一眾大大小小的獎項。
  • Java 時間工具包 xk-time 3.0.1 發布,中國工作日計算問題修復
    xk-time 3.0.1 已經發布 ,更新如下:1.時間自然語言分析工具類(NLP) TimeNLPUtil。
  • 當粵語和英文碰撞後 你還能聽懂「香港話」嗎?
    當粵語和英文碰撞後 你還能聽懂「香港話」嗎?類似的還有「好sharp呀」即是好閃、好搶眼的意思;用「至hit」來形容非常痛快;做面部保養會說成「做facial」;做兼職會用「做part time」……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  有時候,香港人講話還會把英文單詞給簡化了夾雜在粵語中,讓本來就不懂的人更加不懂了。比如加班工作為「開O.T。」,是將overtime簡化為O.T.
  • 永恆的經典《羅密歐與朱麗葉A time for us》致敬安迪·威廉士
    1968年版羅密歐與朱麗葉劇照《A time for us》出自1968年版的電影《羅密歐與朱麗葉》,有Andy Willianms的歌曲和無數的輕音樂版本,80年代初克萊德曼的專輯裡也有。
  • 看完諾蘭最燒腦的《信條》,我心跳過速,寫下了這篇文章
    去看諾蘭的《信條》之前,不知不覺就做足了儀式感。昨天特意重溫了《盜夢空間》,早晨去電影院的路上,腦子裡還在回放《蝙蝠俠》、《星際穿越》、《致命魔術》的經典場景。去看諾蘭的電影,竟有點「朝聖」的味道。觀看《信條》的150分鐘,有超快剪輯的視覺轟炸,有音效滿格的聽覺刺激,同時還要在海量信息撲面而來的時候進行頭腦風暴,真是筋疲力盡!
  • Jinci visitors take a walk through time
    Ji Song honored his promise and Shuyu became the first king of the state that was called Tang at that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