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工人的工資五六千甚至上萬元一個月,在發達地區也是比較普遍的,有不少的人群就在爭論著自己在城市裡面打拼,一個月的工資水平最多也是跟退休工人的工資水平剛剛持平。
至於退休工人的工資這麼高,絕大部分都是年輕的時候幹的工作,收入水平也是普遍較高的。
請問你幸福嗎?這句話就可以深刻地體現出了精髓。
惠州在珠三角地區有被稱為最幸福城市之一,有部分網友想印證這座城市是否真的最幸福的城市,隨機地採訪了部分人群。
採訪人群一:
晚上8:00在西湖周邊的公園這裡進行了採訪,10個老人基本上有8個老人,都說生活過得挺美滿的很幸福。
真正的了解到他們都說很幸福美滿,是每個月夫妻兩人的退休金基本上在1萬元左右,而且就住在旁邊的小區這裡基本上都是3房4房,家庭人口都在4~5人。
兒子和兒媳婦每個月的收入也在1.8萬元左右,整個家庭每個月收入在2.8萬元,這個家庭收入水平在我國已經是處於非常高的位置了,而且他們的工作強度並不大,都是公務員。
兒子和兒媳婦不用擔心,他們爸媽每個月沒有資金開銷,而爸媽也不用擔心兒子他們不夠錢用,因為自身的資金也用不完,醫療保險各方面都是非常完善的,所以根本不會給兒子和兒媳婦帶來任何的壓力。
這類型的家庭在全國範圍內基本上都可以撐得了幸福家庭吧。
採訪人群二:
時間來到晚上9:30採訪人員到達周邊的工廠,又隨機採訪了一下工人,問他們幸福嗎?
工人只是淡淡地回復了一句,我從早上8:00上班到剛剛才走出工廠門口,你問我幸福嗎?
每天基本上工作11小時,有時候甚至要工作12小時,一個月工作26天,收入也才5000元左右,能幸福到哪裡去?
來訪者無論是結婚的還是沒有結婚的10個人有10個人,口中都說出了在工廠上班,沒有幸福而言,只有幹不完的工作。
甚至還遇到一些情緒比較低落地在這問,我就要打你了。
採訪人群三:
第2天早上去採訪了惠州市的農民,農民給出的答案同樣是不幸福的。
每天天還沒亮就已經到農田進行工作,一直到太陽西下才開始回來。
隨著現在城市的發展,現在只剩下一些上了年紀的人群,在農田裡工作也可以觀看出農田的保障,性真的非常的差。
農民沒有退休金也沒有社保,現在也只能隨著社會的發展慢慢地出現了醫保來保證最基本的醫療問題但是退休金到現在一直還是一個謎。
農民也感嘆道每天早出晚歸,一年的收入,最終還不如村裡面當老師的幾個月的退休金收入水平。
三種不同的階層人群體現了不同的收入水平,幸福往往都會被金錢掛鈎著,越貧窮跟金錢掛鈎越厲害。
生活怎麼生存?
自己生活怎麼生存這件事情每個人都有自身的看法,而且對於花費也是有一定的限制。
有錢的人群消費當然在比較多,沒有錢的人群儘量就限制消費,每個人也能在這個世界上能活得好好的,並不會因為工作而導致他們活不下去。
非常的可以自我調節,每個月收入1萬元的時候,那麼花費就比較每個月收入2000元的時候,花費就會變得節約,同樣的東西都是吃到肚子裡面,難道就生存不了了嗎?同樣的車子都是能開,只不過他的是好車,我們開的是電車。
做人要擺正自己的三觀,為什麼他們的退休金這麼高,可能在年輕的時候對社會的貢獻也是非常的大,老師醫生等一些職業都是現在社會比較需要的支柱。
並不是說工人和農民社會上就不需求了,無論在哪個國家都是有一個原則,人才往往都是比較稀缺的,所以得到的福利就會相對比較好,而農民和工人都是屬於普遍性的,很難解決人人平等這個問題。
生活可以說是公平的,也可以說是不公平的:
生活可以說是平等,主要是每個人都是吃喝睡,只不過他們所追求的福利不一樣,有的人隨隨便便就一頓,有的人只要大魚大肉。
生活不平等的,無論在哪一個社會都是有能者居之,這句話確實是沒有錯的貢獻越大,得到的回報同樣也越大。
努力的奮鬥,將來自己退休了之後也是成為其中的一員。